韩信此刻却正处于忘我的状态。
对对方的畏惧、顾虑、关心,或者是爱情、尊敬等等,这些人的感情和行为,好似蒸发了一般,统统都从韩信的心里消失了。韩信这个人常常是这样,似乎一旦开始动脑筋思考,或是讨论起什么问题,就会失去自我,感情也变得格外单纯。说得极端一点,他或许是具有什么特别的精神品格
吧!
〃大王啊,首先,在勇悍这一点上,还有仁强这一点上,还是把大王和
项羽两位放到秤上称一称吧!,,
韩信主张以这两方面为基础,称一称二者的重量。所谓勇悍,就是一种超乎勇敢的积极的精神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指在战场上的勇猛程度;仁强则是指超越仁的伦理情感,指的是不仅对部下要有慈悲心肠,而且要表现出粗鲁而疯狂般的亲爱之情。勇悍与仁强,乍一看二者是矛盾的,但
诞生了。当时,论到王的资格,至少普遍都是这样理解的。
只是,韩信的这项提问只能说是无礼。甚至连萧何都想要起身阻止韩
信,但刘邦可能是被韩信那双异样的眼睛给迷住了,竟一本正经地动起了
脑筋。没过一会儿,他就说:〃我不及项羽。〃〃臣也有同感。〃
韩信^冰冰地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
3
〃臣有跟随项王的经验,所以深知其勇悍。那个人一旦发怒,随意斥贲众人时,数以千计的勇者都匍匐在地,没有一个人敢抬头。他虽然如此勇悍,却不具备放手让有本事的将军们纵情驰骋沙场的性格。如此一来,他
的勇悍就不是战将之勇悍,而是成了匹夫之勇。〃
刘邦虽说无言以对,却长出了一口气。他在鸿门宴上曾亲身领教过项
羽那犹如晴天霹雳的愤怒劲头,只要一听到项羽这个名字,就觉得浑身发抖。韩信却对自己说那是匹夫之勇。〃是吗?那是匹夫之勇吗?〃
刘邦有一种好似被从某种符咒里解救出来的感觉。〃项羽在仁强方面怎么样呢?〃
〃说到他的仁强,这可是个很微妙的问题,没有接触过的人是不会了解的。他尽管对敌人如猛虎下山,但对士卒讲话时却十分和蔼可亲,这种表现该如何评价才好呢?士卒们远离家乡,在战场上殊死搏斗,东征西讨亳无乐趣,只有痛苦数不胜数。他们对仁充满了渴望,而且是渴望一军主帅之仁。当感受到项王言谈和蔼的态度和对人充满关切之情时,他们的心情就会像严冬冰天雪地里的野兽来到阳光普照的地方一样。唯有在这种时候,所有的人才会心甘情愿地为项王而死。楚人本来就有这样一种容易冲动的性格。〃
〃项羽的仁强,对属下的将军们也是这样吗?〃
〃一样的。倘若有人得了病,他就会流着眼泪站到床头前,还会把自己
的食物分给病人吃。〃
〃是这样吗?〃刘邦只知道项羽的勇悍。项羽勇悍过了头,竟然能把几
十万投降的敌军士兵毫不在乎地活活埋掉;发起脾气来就把属下痛骂一顿。刘邦一直以为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没想到事情刚好相反,项羽对自己人的亲爱之情竟是如此强烈。看到属下受疾病折磨而落泪,这种感情在刘邦身上是没有的。在项羽的感情世界里,世上的这些人,要么是自己的朋友,要么是自己的敌人,二者必居其一,非敌非友的人是没有的。由于对
敌人永远仇恨,对朋友永远热爱,论功行赏也是以爱憎分明的标准来进行
的。项羽身上好像没有非敌非友这种暧昧的感触。可是,当刘邦回顾自身时,除了觉得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再无任何感想。对于敌人和背叛自己的人,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恨,反过来讲,对属下也从未给过热情洋溢
的爱。
〃我原来是个无用之人啊!〃刘邦都感到自己好笑了。
韩信的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位刘邦,仿佛是要看透他的心思。
〃大王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我到底还是比不上项羽。〃刘邦表情严肃地说。
韩信至此应该很佩服刘邦了吧?如果对项羽说这番话,肯定一句话还
没说完,就被扔进油锅里去了。不过,韩信可不会为别人的这种表现所感
动,他历来就是对此无动于衷的。在这一点上,他与张良有根本的不同。
韩信把刘邦看成是个容易说上话的人,既然有这种看法,对刘邦的整体评
价就成了一种单纯的记号,只会在记号之上再累加新的思考。世上有哪个
糊涂人会为记号而激动不巳呢?
〃不过,说到项王所具有的仁强,〃韩信说,〃那只是妇人之仁。〃
听到韩信说出这句话时,刘邦大为震惊,萧何和夏侯婴也都为之瞠目。
〃项王是那样爱惜属下的将军,可是,一旦轮到针对他们的功缋赐予封
土和爵位的时候,却迟疑不决,表现吝啬,即使是非授不可的印信也不肯
撒手,摸过来摸过去地简直都要摸圆了。虽说还算是仁,但也太吝惜物件
了。应当说这正是妇人之仁。〃
〃在这一点上,我是超脱的。〃刘邦心想。
〃所以说,项王之强悍,归根结底也是不堪一击的。〃
〃项羽不堪一击吗?〃
刘邦如同得到救星般问了一句。
〃还不能这么说。〃
〃刚才将军不是说不堪一击吗?〃
〃臣只是说要看对手是谁,才会不堪一击。〃
〃所说的对手是谁?〃刘邦急不可待地问道。
〃是大王。〃
韩信就像农夫凝视着藤蔓上悬挂的瓜一样,脸上毫无表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刘邦。
〃大王啊!〃韩信说,〃大王最关键的就是要与项王反其道而行之。凡是天下擅长用兵之人,大王都要积极任用。只要能建功立业,就毫不吝惜地封赏天下的城邑。如此这般,项王的强悍就会不攻自破。〃
接下来,韩信又列举了四项项羽不可挽回的失策。一是舍弃关中良田沃野和重要关隘而奔向遥远的东部,将难以防御大敌的彭城作为根据地。二是不与当初拥立的义帝商谈论功行赏之事,自作主张,只给崇敬自己或自己所爱之人大封爵位,对于即使有功但与项王疏远之人,或是一无所封,或是所封甚薄。因此,虽然新出现的王侯因恐惧项羽之威而加入其盟下,但事实上不知何时就会反叛离去。第三,征战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干尽人间坏事。人心由此背离项王。韩信还说,第四件事是将义帝赶到江南遥远的南方,就如犯人被流放一般。(在此期间,义帝被项羽杀死的消息尚未传来。
〃大王啊!〃韩信说,〃大王的属下来到如此偏僻的不毛之地,他们都怀恋东方的故土,几乎都要发疯了。倘若大王能率领他们以正义之名讨伐项羽,再昭告于天下,直取关中,则士兵必欢欣鼓舞,其势亦不可挡,普
天之下怨声载道的民心,必将归顺于大王。〃
韩信又反复强调说,首先要攻取秦的故地(关中〗,还说必定能大获全
胜,随后又列举了关中民心背离新王章邯的事实。讲完之后,他停顿了一
会儿,又阐述了进取关中的作战计划。
在这段时间里,刘邦时而正襟危坐,时而放松腿脚。韩信虽说也是个大个子,但与刘邦却无法相比。特别是刘邦的躯体像蟒蛇一样长,上身摇
摇晃晃,有时还令人感到滑稽可笑;脸的下半部被漆黑的胡子遮掩着,因此从外貌上很难看出其贤愚;胡须之中,始终湿润的嘴唇隐约可见;两眼给人的印象远没有那么充满智慧,厚厚的嘴唇显得贪而无厌。刚开始,韩
信内心深感不安,暗想:
〃这样一个人能得天下吗?〃
可是,刘邦一旦露出微笑,马上又变成一副可爱的面孔。虽说可爱,却也跟美男子或小孩子般的天真大不相同。韩信看来,倒觉得刘邦是一个可亲的愚人。当然并不是说他鏖,而是说他这个人总是一览无余,没有鲜明的主张和立场,就像一个大袋子,没装东西的袋子形状不固定,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唯一的好处是有容量,这反而比贤者更能成为栋梁吧。贤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论多么优秀,也总有界限,袋子却能容纳贤者为己所用。
〃刘邦这种人,应该叫口袋呢,还是叫成一团黏土呢?〃在韩信的眼里,随着谈话的进行,刘邦这个人逐渐显现出极为清新的面目。第一印象中,刘邦好像是由一团泥构成的近乎人形、模模糊糊的样
子,可是当韩信讲完话,这团泥一下子又变成了大活人。刘邦挥起右拳,由于兴奋过了头,竟一下子砸到了旁边的小书几上,口里高声叫道:
〃将军啊,我得到你真是太晚了!〃
刘邦仿佛通过韩信才好不容易认识了自己,至少找到了重新改造自己的方向,甚至还得到了整个方针和日程,从明天起就应当付诸行动,在这一点上,贵族出身的张良就显得有些顾虑重重了。韩信原本就是个一无所有的庶人,言谈直率,无所顾忌,而且具有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性,这种观察甚至是冷酷无情的。刘邦未能通过张良发现自己,而是通过韩信才找到了自己。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也许正是因为韩信与刘邦均是同一阶层出身,韩信所使用的语言生动感人,对于有同一感觉的刘邦来说,就像磁石一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刘邦军〈汉军)开始出发了。
时值初秋,山地里的中午热得像火烤一样,夜里则有严冬般的寒气从山涧谷底袭来,星空也好似被凝固了。
当初汉军进入汉中之际,早巳自行断绝退路,烧毁栈道,以显示不再
重返关中的决心。这件事使远在中原的项羽感到放心。也让为防备刘邦而
被封为关中王的亡秦之将章邯,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刘邦钻进汉中,就准备老死在那里了。〃章邯还曾向人这样说。
秦朝末期,章邯曾以常胜将军之名纵横天下,连他都对刘邦作出这样
的判断,无非因为他是秦人,对地理情况了如指掌。汉中与关中之间横亘
着比登天还要难的崇山峻岭,根本无路可通。唯有一条桟道悬在仿佛与天
相接的悬崖峭壁之上,狭窄的通道仅能放下一只脚,然后另一只脚再向前迈进。在汉军进人汉中时,为防备项羽军从背后袭击,早已动手将这条栈
道彻底烧毁。只要刘邦长不出翅膀,就休想再回到外界来。岂料,刘邦现在得到了韩信。
韩信担负起进人关中的重任,首先从修复桟道的工程做起。对军队来说,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
〃为了返回东方嘛!〃
韩信用这句话激励士兵,让他们砍伐木材,背在身上踩着裸露的岩石
向上登攀,凿开岩石斜搭起支柱,再在上面修起桟道。〃地崩山摧壮士
死〃,这是后世李白咏叹蜀道难的诗句,也确实有很多士兵就像树木的果实一样滚落下去,坠人万丈深渊,白白丟了性命。
士兵们即使不能返回故乡,也还是希望能回到人世间来,因此不顾艰
难险阻,夜以继日地拼命干活。令人感到很难理解的是,到处都有韩信的身影。他出没于所有的工程现场,激励士兵们,人们甚至怀疑究竟有几个韩信。这位韩信确有作为一名将军所必备的仁强的性格。在这项万分艰巨的工程之中,士兵们与韩信之间建立了爱的纽带,与这位将军一同回归故里的期盼,犹如在他们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
关中通常都被称为秦,用以作为地名。
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封给了曾为亡秦将军的三个王〈章邯、司马欣、
董翳〉,因此,这块地方后来也被称为三秦。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土是秦旧都咸阳以西所有的地方,其都城根据项
羽的命令设在废丘(陕西省兴平〉。废丘就在紧靠咸阳的南边,不过是个乡村小城堡。
章邯版图的西部有一座叫宝鸡的小城。
古时秦文公在这一带狩猎,曾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据说石头如流星一样闪闪发光,能发出如雄鸡啼鸣般的声音,很可能是天上坠落下来的陨石。文公感到神奇,便建立一座祠堂供奉其中。祠堂被称为宝鸡祠或陈宝祠,不久就成了小城的名字。
在这座宝鸡城的旁边,沿着渭水河岸,有一个巨大的地窖,是一座挖穿黄土层修建的收藏官用谷物的粮仓,名字叫做陈仓。渭水发源于西部的陇西,向东流经陈仓到咸阳。在过去的岁月里,这座陈仓一直储藏着咸阳数量庞大的人口的口粮,现在,章邯都城废丘的粮食也屯集在这里。
听说发现汉军要夺取陈仓时,章邯曾判断这是谎报。
〃天上不会掉下汉军来,地下也不会冒出来嘛!〃
章邯把前来报警的人申斥了一顿。
他在这种情况下大发雷霆,实在不像过去的那个章邯。
章邯在秦末率领一支机动大军与各地起义军作战的时候,总能保持温
文尔雅的风度,喜怒从不形于色,可是近来却好像换了个人,脸色怕人,有吋会突然哈哈大笑,有时又会无缘无故地大发雷霆。
不过,这次的发怒却是有理由的。不可能突然有汉军出现,可是,在被汉军包围之前,宝鸡和陈仓守军的耳目什么都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
汉军的这个奇迹正是出自韩信的战略。韩信组织了一支特别的队伍,令其提前潜人宝鸡附近,充分向农民们宣传,把所有的农民都争取到自己这边来了。
没有一个农民向官府报告汉军的出现,他们就是如此憎恨章邯;同时,他们对占领关中后不抢不夺的刘邦及其军队十分怀念,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样,等待刘邦早一天从汉中回来收复关中。关中的农民全都站在刘邦一边,
对刘邦的战事来说,形成了采取战略行动之前的一项政治策略。这种做法
逐歩为后世历代革命军所接受。
在此之后,韩信大军才悄悄地进入关中平原。总而言之,他们既是从
天而降,又是从地下冒出来的。韩信军转眼之间就像洪水一样席卷大地,
夺取了宝鸡和陈仓。
章邯立即发兵陈仓,但章邯军的进军路线和动向早就被各地农民报到了韩信那里。韩信设下陷阱,像捕捉一只小兔子似的,逮住章邯军穷追猛
打。章邯焦急万分,亲自率军西进,然而,只打了一仗就溃不成军,大败
而走,撤退到一座叫好畔的小城,最终又逃进废丘。而韩信则拦住附近的
河水,运用水攻,使废丘孤立无援,结果章邯被迫自杀。章邯过去曾是那
样一位被人称赞的将才,最后的下场也未免过于简单了。在此期间,汉军
的另一支军队正在栎阳攻打司马欣,并在高奴攻打董翳,二者均被消灭。这三个人与其说是被消灭,还不如说是自消自灭。最后的结果,是士兵们
丟下王而各自逃命。
关中的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刘邦。
这块土地因连年歉收和烧杀劫掠,已经荒废得不成样子,秦旧都咸阳
城也因项羽军的一把大火而被烧成一片废墟。因此,刘邦暂时先把都城设在司马欣待过的栎阳。
栎阳位于现在西安东北方向的高陵附近,是一座很小的城池,有许多早先司马欣赶造的宫殿和官署房舍。
关中的父老从各地村镇赶到这座临时都城,为刘邦祝捷,异口同声地要求刘邦做关中王。刘邦以礼仪为由没有接受。不过,在再三恳求这一传统礼仪下,刘邦最终以不得已而为之的形式,做了关中王。这就是所谓农民推戴的王,由此,一个颇有农民起义领袖味道的王诞生了。
另一方面,专门负责民政事务的萧何正忙得不可开交。他要查点早前进人咸阳时所没收的秦行政方面的文书档案,录用亡秦的官吏,又要听取来自四面八方的父老们所陈述的实情,专心致志地研究如何广施德政。
像萧何这样擅长处理民政事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