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刘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项羽与刘邦-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记得那条黄犬吗?〃

他喜欢狩猎,家里养了许多条猎犬,黄犬即是其中之一。见到儿子点头,李斯又说:

〃真想与汝再次回到故乡上蔡,带着那条猎犬出东城门去打兔子啊!〃

父子二人只能相向落泪。

可以说,秦帝国真正的自我毁灭,要从李斯的头颅滚落到咸阳市集土地上的那一刻算起。围观人群大声叫嚷着。刑吏在行刑前高声念出李斯的罪状,但没有人相信那是真的。

反叛活动巳如燎原之火,正在各地蔓延开来。看到李斯已死,围观者接下来最关心的,就是看众多反叛者当中谁能攻陷这座咸阳城,并继承秦帝国的基业了。

22

第二章江南叛乱

中国这片大地的情况,尚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

〃江南〃,指的是后来被称为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当时〈公元前2世纪),一直被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人们视为带有异国情调的地域,居住在那里的人(吴、越及楚)则被当成异族。

当然,江南广大地区的人们早已引入汉字,并用来传情达意。这些汉字均起源于北方,且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文字也成就了江南民族的诗集,那就是与北方汉民族的《诗经》遥相呼应的《楚辞》。所谓楚,即是指江南的一大片地域。此外,汉民族其他方面的文化也被接受过来,比如修建城郭就是一种中原式的做法。

不过,江南仍有许多与中原不同之处。中原人也许因为与骑马民族混血的缘故,个头大都很高,脸长。而这些南方人却绝大多数个头都很矮,圆脸,双眼皮,当地的风俗习惯流行文身,这是北方汉民族无法想象的。

古代,中原地区历来把江南那些人视为蛮族,称之为〃荆蛮〃。

只以一个荆字,也可以表示该地域。

在江南风俗民情里,上层人物多学北方汉族之风,而下层老百姓则更

多保留原始的习俗,不仅文身(大多剌成飞龙),而且断发。只断发这一

项,就与北方汉民族根本相悖。四面被异民族包围的中原汉民族以俗(发型与服饰)作为文明的基础。再进一步说,与服饰相比,俗的基础在于更

重视发型,比如,在汉民族圈以外的草原上,居住的是策马飞奔、追逐羊群的骑马民族,尽管由于民族不同,剃法有所差别,但一律都是辫发。汉民族则是任由头发长长,在头顶上整齐地束一发髻,这就是所谓的束发。

23

江南那些蛮族的所谓断发,近于一般所说的剃。顺便说一句,当进入

13世纪,蒙古人征服汉民族建立元朝时,又将扬子江以南的原住民称为

〃蛮子〃

被汉民族眼里原本视为野蛮至极的蒙古人称为蛮子,这些南方人恐怕也会感到无地自容的。到了公元13世纪,江南已经被充分汉化了。但当身

为少数民族的蒙古人进人汉民族地区时,肯定觉得扬子江以南的风土民情有点异样,便根据这异样部分将当地人称做蛮子。如果说到13世纪还属于〃异样〃,那么在公元前的那个年代,其蛮子的特性更是远非后世可比的了。首先,江南的语言就与北方差异甚大。尽管是从北方传入的汉字,但每个字的读音却全都是江南腔调,这种情况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即使是到了近代,一些北方人恐怕也仍然认为自己是正统的汉民族,而将这一地区称为南越或百粤之类,一旦移居到这些地方(比如广东省〗,则又将自己称为唐人。

在古代,这些地方不仅与北方风俗迥异,而且居民大都居住在湖畔或海边,靠潜水捕鱼为生。北方汉民族则是直到近代仍然怕水,不会游泳,更不会江南人引以自豪的潜水特技,反倒将这类本事视为野蛮。不难想象,古代曾带着稻谷漂洋过海来到倭之诸岛的,很可能就是这些江南吴越之人。当然还有理由相信其中一部分人是随着海潮漂流到朝鲜半岛南端,再从那里跨过位于现今日本福冈、佐贺两县北部的玄海滩到达倭岛的。关于倭人的风俗习惯,著名的《魏志'倭人传》里是这样记载的:〃男子大小皆黥面

文身……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今倭之水人,好文身沉没捕鱼蛤,亦以厌大鱼水禽也。〃上述倭人之风俗,与扬子江以南荆蛮之习性何其相似。如果二者之间有联系,那就可以说,这一地区的风俗又越过大海传到了遥远的日本。

同在这片大地上的中原地区和扬子江以南地域,在饮食上也各不相同。北方黄河流域不适宜种植稻米,因而不吃米饭。江南^扬子江、钱塘江流域一一因气候温暧多雨,是这片大地上最适合种植水田的富饶肥沃的地

24

区。将稻谷带到这里的荆蛮,人口以绝对压倒北方之势不断增多,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这片大地上,从殷周时期起人口就很少,且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后

来人口逐渐增加,各地相继得到开拓,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才开始形成由〃中国〃占据的广大领域。各诸侯国并起,互

相残杀。进入该时期以后,米食民族巳将扬子江以南地域全部分割完毕,形成各自的国家,开始以中国人身份和其他国家打起仗来。此时江南有三个国家,楚、吴,还有越。尽管巳分成三国,但在北方汉民族看来仍是难以区分的一片地区,仍将其当成一群趣味迥异的家伙来对待。楚、吴和越,大体上可以看成是同一族群。

在中原汉民族眼里,从最一般的角度来看,这些南方蛮族的性格也与

汉民族大不相同。正如《楚辞》里所表现的那样,他们感情丰富,多激昂

慷慨之士,平时喜欢在水田边唱歌跳舞,男女相爱的方式也比北方欢快热

烈,有时甚至放荡不羁。

自古以来,就有人将江南这三国的风气概括为:〃楚之艳丽舞踏,吴越之歌谣。〃

江南人打仗的风俗自然也与北方不同。他们身上还保留着蛮性,打起仗来犹如火山爆发,凶悍无比,但在战术上却缺乏计划性,一旦战斗形势陷入艰难境地,就容易士气低落,人心涣散。日本人被认为血管里流着江南人的血脉,从日本列岛数千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也能看到这种特性。

尽管如此,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的楚国仍依仗其人口众多,与北方各国竭力抗衡。同处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亦非弱小之邦。与北方各国的战争有时还会形成南北相持的局面。但随着西部秦国的强大,其他各国相继被灭掉,楚也在公元前223年被消灭,两年后便出现了秦帝国。

其中,尤以楚国被消灭的方式最为悲惨。

楚国最后一位国王是楚怀王,怀王为人老实厚道,极易上当受骗,因多次中秦的奸计而成为其手中玩偶,最后终于被秦当成俘虏,监禁在秦的

25

都城。怀王简直就像一个被随意耍弄的傻瓜。据说他后来曾只身逃走,又再次被抓回去,终于死在秦都城。秦将成为遗骸的怀王送还楚地。楚人皆叹息不巳,怒火中烧,发誓要找秦复仇。

―难道楚竟被耍弄到这种地步吗?

这种感受,大概只有楚人才体会得到。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话在当时曾广为流传。项羽就是一名发誓要复仇的楚人。

〃项〃这个字在历史上也是一处地名(河南省项城〉。

项氏原本是楚的贵族,因古代曾受封于项地而成为该地域的领主,本族人口亦随之大大增加。这一族人遂取地名为姓,是为项氏。

在一段时期里,秦日益强大,含楚在内的六国则日渐衰微,特别是楚所受之压迫日甚一日。到了最后,指挥楚军苦撑国运的就只有项氏出身的项燕将军了。名将项燕在憎恨秦国的人中声名大噪,有时甚至会被赋予一

种守护神般的色彩。他不仅愈战愈强,而且爱护部下,这也使其名声更加

响亮。即使在项燕死后,憎恨秦国的楚人之间也仍然流传着一个说法:―项燕将军并没有死,正雌伏在草莽之间,伺机灭掉秦国。

楚之地多山水美景。

长江产生许多支流,形成湖泊;山峦郁郁葱葱,阳春时节,朝雾缭绕,暮霭迷蒙。

人们都说一一楚之山河,正涌起向秦之恨。顺便说一句,首先揭竿而起对秦造反的陈胜吴广也是楚的遗民,往曰里均以务农为生。

不用说,这时楚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只成了一个地名。始皇帝消灭六国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汉民族居住的广大地区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郡为一级单位,县为下属单位。在楚国先前的地盘

上,只设南阳郡、闱郡和长沙郡等三郡,就足以涵盖其全部领土了。楚遗

26

民成了始皇帝的臣民,在帝国的名义之下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被驱使长期从事劳役和军役。陈胜吴广就是在与一群伙伴被赶往边疆当兵的途中,鼓

动那些老百姓起来造反的,但在向天下发出号召之际,陈胜跟志同道合的

吴广商议说:

〃我等只是无名百姓,以这个名义,天下是不会奋起响应的。〃

于是决定由陈胜自称为〃扶苏〃。扶苏当然是指始皇帝的长子,虽说因

宦官赵高的奸计巳被迫自杀,但天下人还不知底细。扶苏并不像其父始皇帝那样性情暴戾,据说还屡屡向父皇提出谏言,陈胜就正是利用了这些传

说。他又对同伙吴广讲:

〃你就当成是楚的项燕将军吧!〃

尽管亡楚之项燕将军早巳成为故人,但其名字在这种场合仍然可以利用,也可以看出这位将军的名声有多么大。

这—时期,在扬子江附近的一座小城里,常有一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向伙伴们悄悄地表白自己的身份:

〃我只能偷偷地告诉你们,我是项燕将军的儿子。〃

这名男子就是项羽的叔父项梁。于是,项羽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巳故将军项燕的孙子。至于是否当真,人们也就无从查考了。中国在古代也实行大家族制,到楚之名将项燕将军时,其家族成员恐怕巳有三五百人之多。项梁有五十岁左右,属于该家族的成员大致不会有错,不管怎样,反正他

具有颇似贵族出身的典雅容貌和风度,还具有北方色彩的文字修养。

到了楚的末期,宫廷常和许多贵族大家庭一起四处漂泊。项梁也曾漂

泊四方。

〃故乡在下相。〃

项梁总是这样自我介绍。那是一座小小的城郭,位于现在江苏省宿迁县的西部,该地区有一条叫相水的河流可以灌溉农田,小城就在这条河的下游。因其位于相水下游,故而起名下相。从楚原先全部的版图来看,下相偏向东南角落。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战国末期天下大乱之际,这座下相

27

小城就是项氏家族一个分支的落脚之地,项羽就出生在这里。楚灭亡时,项羽年仅十岁。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故去。

项羽自幼被叔父项梁领养,项梁既相当于他的父亲,又相当于家庭教

师。

项羽由叔父带着到处颠簸。顺便说一句,项羽本名籍,羽乃是字。他

虽身为〃荆蛮〃的楚人,却也起了一个中原汉民族式的名和字。而不久之后即将与项羽分庭抗礼的汉人刘邦,尽管出生在汉民族居住的地区,也许

因为地方太偏僻,反倒根本没有取个像样的字。由此也可以看出,虽说项羽是荆蛮,但却更像一个充分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家庭的子弟。实际情况也许是这样的,即荆蛮中有教养的家庭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熏陶,而即便是在中原地区,倘若像刘邦那样出生在偏远的小村落,也照样不会有中原绅士那么多装点门面的东西。在这片诸多族群杂居的大地上,自古以来就不以族群本身定优劣,只要你加人中原文化,就不再被视为^蛮〃。本章开头一句就说到江南族群问题,并指出〃尚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其中就包含在这片大地上自古以来就不大讲究族群论这一条。比如,项梁和项羽具

有中原名字,只要再穿上中原服装,就不再被当成蛮人。只是从项羽的性格来看,仍不能不令人感到他确实还是一个属于江南荆蛮的小伙子。

项梁很喜爱从十岁起就由他抚养长大的项羽。项羽动作敏捷,直觉灵敏,且力能扛鼎,又十分顽皮,只有保护人项梁方能约束得住。项梁并非只是容貌典雅的士绅,早先也曾杀过人,还与巿井无赖有过勾结。他带着项羽四处流浪,与其说因为是楚的遗臣,还不如说是为了躲避被害者遗属的复仇。

在流浪过程中,项梁曾教这个侄子读书认字。〃这种东西谁能记住呀?〃

项羽每次都要撒娇耍赖。

在当时,楚人学汉字是很难的。在项羽十岁左右,秦帝国正式成立之后,秦才将以前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的汉字加以整理,形成统一的文字,而项梁的知识大部分还是早先楚的东西。所以项梁既教项羽楚特有的文字,

28

也教秦统一后的文字。

〃意思虽然相同,但这是楚的文字。这些才是秦新造出来的文字。〃

照这种教法,纵使不是项羽,也会被弄得一塌糊涂。

更难的是,文字的写法因地域不同而各不相同,特别是江南^比如

楚一与其他地方差别更大,文字里加人了鸟或鱼一类形状的东西,宛如

画漫画一般添上了装饰性。这能否说是楚文化落后的表现呢?文字本来是

作为传达意思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工具来使用的。江南文字里多少带有的这

种绘画倾向,在功能略显不足这一点上,也许要比中原进化得晚,但若把

这种倾向看做与江南风俗中的咒术有关,也许它就是单纯的乡土风情问题

了。另一方面,秦是从可称之为与骑马民族杂居地带的未开化土地上兴起

的,早就有了基于简明合理的法家思想的治国方法,也许是因为与此有很大关联,其文字的写法极为简朴实用,每个字都规规矩矩地呈正方形,既

容易记又容易读,比其他地区简单许多。

项梁继承了楚的传统文化,对秦抱有强烈的仇恨,即便是教一个字,也要向项羽展示楚的那种奔放华丽,即类似于绘画般的写法,而关于秦的书写方法,则总要加上一句:

〃秦是这样的。〃

随即写上一遍,然后又说:

〃啊,秦的那些字,也最好尽量多记一些。〃

说起来,这完全是一种补充性质的教法。项羽终于折笔说道:

〃叔叔,这字什么的,能写自己名字不就足够了吗?〃

书以记名姓足矣!说完就再也不肯学了。项梁想,既然学问不适合侄子的天性,那就不必强求,于是接着传授剑术。谁知项羽对剑术也是半途而废,肯定是烦透了那些反反复复的基本动作。这回连很有耐性的项梁也发脾气了,说:

〃你小子总是这样,究竟要干什么!〃

项羽则回了一句:这剑术什么的,再学不也只能打倒一个人吗?〃如果有能对付万人的办法,我就想学。〃

29

听到这句话,项梁反倒对侄子高兴起来,于是又传授兵法。兵法乃是项梁的长项,他亲自给项羽讲授兵书。项羽生性就是一个浅尝辄止的人,再听下去就厌烦了,嘴里抛出一句:

〃兵法也真够烦人的!〃

等于说,项羽的兵法也没有研究透彻。只是项梁并不生气,心中在想:〃这孩子还是有灵气的。〃他对项羽的才干仍寄予厚望。

项梁的激情就像一把利刃,早已磨得锋利无比,其目的与其说要推翻秦王朝自己当皇帝,还不如说是为了讨伐秦替亡父项燕报仇雪恨。〃只想报亡父之仇。〃

项梁曾对一些口风紧的朋友吐露过内心的秘密,也许是想用这种办法让伙伴们相信自己是项燕将军的亲生儿子。总之,人们都认定:

〃一旦天下大乱,项梁必定会成为收揽人心的英雄。〃

就这一点而论,在上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