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就把项羽撇在一边了。
第二天,宋义带着盛大的队列到城外去了。这件事传到了驻扎在城外
的各地将领们的耳朵里。
范增吃了一惊,暗想:〃出什么事了吗?〃
经打探才知道,似乎是宋义为儿子宋襄当齐宰相一事,巳经交涉成功,出城是要到无盐去给齐使者和宋襄送行的。接着又有一名探报回来报告说,宋义正在无盐举行盛大的送别宴会。
〃算个什么东西嘛!〃
范增心里骂了一句。
其时正值秋雨连绵。这一天雨下得更大。寒气逼人,楚军的士气极为消沉,再这样长期停滞不前,楚军简直就要像被雨淋透的黄土一般彻底崩
溃了。范增终于下决心赶到项羽跟前,将情况据实以告。
〃宋义私自与齐进行外交活动,屯兵不动的原因正在于此。〃
项羽木然地停了一会儿。他对宋义口里吐出来的如何如何忠心爱国的骗人言辞,也早就听得烦透了,只是还有所顾忌,没有公开表现出对宋义
211
的不满而已。
〃全都是私事吗?〃
项羽为压抑满腔怒火,深深地吸进一口气,又慢慢地吐出来,边吐边
自言自语:宋义徇私,只顾徇私了!宋义以往的言行全都是为私的吧?项羽又仰起脖子往旁边看了一眼,发现墙上贴着帛书,上面写的是宋义中军帐发出的军令状。昨天项羽才去中军帐找宋义讨要说法,今天就在全军贴
上这条军令,由此看来,宋义肯定是冲着项羽才写出这么个东西来的。上
面的文字,依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是这样的: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斩之。
项羽也明知道这是在讲自己。
被如此暗讽仍能保持沉默,可见这位大汉的忍耐力实属罕见。也许可以说,这正是项羽对宋义出身门第有所顾忌的反映,同时也可以看到,面对一直以来俨然以国家栋梁之材自居的宋义的那套把戏,他已忍气呑声退让到了何种地步。
宋义头天晚上即巳返回安阳。
项羽的行动如短剑般迅猛快捷。
项羽准确得知宋义已返回大营的消息,当天夜里就单骑急驰离开自己的军营,天色未明即抵至城门,怒吼着让门卫将城门打开,飞速穿过街道,来到宋义下榻之处。
〃有紧急情况,必须当面参见上将军。〃
说完,他推开卫士就冲进寝帐,将帷帐撩开。寝床里,宋义那木臼似的脑袋动了一下,抬起肥胖的上半身,懵懵征怔地望着项羽。〃怎么,是鲁公吗?〃
宋义话音刚落,项羽手中的刀就重重地落到了他的头上。宋义木臼一样的圆脑袋被砍了下来,周围溅满了鲜红的血迹。
随后,项羽和范增的士兵都赶了过来,将安阳的大本营稳稳地控制在自己手里。项羽把全军各路将领召集到宋义的住处,当场宣布说:〃宋义与齐串通,将楚据为已有。王已知情,下密诏给羽本人。据此已将其诛
212
又用下巴指了指身后的尸体,说:〃有异议吗?〃诸将皆慑服跪拜,其中有人声音颤抖地说:起初立楚王的就是项将军一家,如今有人谋反,该当诛杀。将军之正确无人怀疑。
〃所言甚是。〃项羽点点头,说道,〃早前举兵江南吴中,渡长江涉淮
水之时,哪里有宋义这等骗人之辈!皆为兴楚而集结之决死之士。〃说完竟泪如泉涌。
在场的人看到项羽流泪,心中都很感动,一齐脱掉右肩冲着项羽发誓,高呼:〃大楚!〃
项羽不失时机,立即派出一支骑兵部队朝齐飞驰而去。
如果不赶紧将宋义儿子宋襄杀掉,说不定宋襄就会动员齐讨伐楚。在
宋襄到达齐国界一带时,骑兵部队追上去,将宋襄及其家族属下人等全部
斩尽杀绝。
紧接着,项羽也向怀王派出使者。接到报告,怀王吓得几乎仰倒在地,而且内心十分恐惧。由于实在是太恐惧了,他赶紧抢在使者提出要求之前,恭恭敬敬地念出项羽的名字,敕命其担任上将军。
项羽又重新掌管了本该由他掌管的整个楚军。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权力斗争。
一朝大权在手,项羽即刻下令全军火速前进,要在北方的巨鹿与秦章邯的三十余万大军展开一场决战。而此时项羽的兵力才只有七万左右。
213
I
第九章巨鹿之战
冬天巳经来临。
项羽及其所率大军,在枯木突兀的黄土地上一路向北出征。愈走天气
愈寒冷,天空则愈来愈湛蓝。项羽此前尚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巳。
〃这个人缺点很多,但他仍是一块刚出土未经雕琢的璞玉,其可贵之处就正在于此。〃
谋将范增老人等人心里都有这个看法。范增按先前的编制当了一支军队的主将,但自从项羽杀死上将军宋义,自己担任上将军并成了楚出征大军的主帅之后,他便主动辞去将任,又像原来那样回到项羽的帐前,成为其智囊。
中原正呈现出热闹非凡的局面。
早先战国时期的旧诸侯国都纷纷恢复旧名,开始割据。实际上就是一些类似流浪汉的人将血统可疑的人拥立为王,再自封为侯;或者是废掉已立的王再换上另外一个人,有时还自己当上王等等。
范增尽管年事已高,但在行军途中仍然坚持骑马。有时还会喊上几声:
〃马儿呀,马儿!〃
他怜恤地催促马儿快快前行。这些地方都充分表现出范增的慈悲心肠。〃啊,好没意思呀!〃
有时,他也会自言自浯地大声来上这么一句。什么没意思呢?是说那些突然冒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王国没意思吗?〃王哟,王!〃
215
有时他还会冷不丁地自己喊上两声。这个时候的王显然不是指怀王,
很可能是指突然一步登天当上王的那些人。〃吾非为汝等得以成王,而于马上为风吹雨打。〃
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位老庄之徒。〃吾憎秦。〃
刚说出这三个字,他马上又说:
〃秦自作自受也!〃
他所说的意思是,所谓法家帝国本是由人刻意制造出来的。他只是在
诅咒用人自己造出来的法网,将几千万人民像捆住小鸟翅膀似的紧紧束缚
这一事实。
〃将其溃之,我事乃成。〃
意思是说,至于击溃之后要建什么样的国,已不关我范增的事。然而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渔夫可归于沼泽,农夫得憩其田圃,商人使之居于市,役人收刑罚之具于仓而为守民。
他还曾在马上哼唱般地诵出《老子》中的一段文字:
盈而持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室,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范增虽全力热衷于打倒秦朝,但从本质上讲,他肯定还是一个以退隐山林和无私无欲为理想的、性情开朗的虚无主义者。
他不像宋义之类老于世故的人,对项羽的行事还是很满意的。
项羽根本没有当王或宰相的念头,其身份只是楚怀王指挥下的一员大将,从早到晚一心想的就是征战沙场,攻城略地。范增把这位项羽看成一块尚未经过雕琬的璞玉,甚至感到这位跟自己孙子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十分可爱。
〃项羽还年轻无知。〃
范增从年轻时就开始周游天下,对各诸侯王国的政治形势和动向一直非常关心,有时会产生一种忍俊不禁的心理。
216
〃究竟项羽是天真幼稚,还是生来就对这些事情不关心呢?〃
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历经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培育出了一大批所谓
贤者策士之类有才能的情报通和游说家。以往战国时期就有一批野心勃勃
之士,曾遍访各国实权人物,在国与国之间就彼此的关系进行游说,或者
搞到一方的情报,再投奔到另一个实权者的手下将其出卖。与其说这是生
存之道,还不如说是一种才能,此类莫名其妙的人终生追求的目标当中包
含有这种才能,他们最喜欢以此表现自己,有时甚至不惜身家性命,终日沉湎其中,由此形成了一种可称之为贤者策士的文化。
也许可以说,范增就是一个沉湎于这种才干之中的人。
范增的前半生属于战国时代,后半生则作为亡国之民,在秦的统治下
四处碰壁。至陈胜揭竿而起引发全面动乱之时,他巳年届七十,本来应该
在故乡的安乐窝里耕种微薄的土地,过着隐居的生活,但还是跑到项梁跟
前出谋划策,因获得信赖而最终当上项梁的谋士。可以说,范增就是由于
自身才能的剌激,才走上这条路的。
从范增的角度来看,有些事甚是不解,甚至还有过这样的想法:〃政治谋略才是最有趣味的,然而项羽对这种事却很少关心,难道他是
被打仗的嗜好给迷住了吗?
不过,项羽尚处在璞玉状态,自己还不能满足,不管怎么说,既然项
羽正在走上北方的主战场,在说明战争状况时,自己还必须提前讲一些与
战争紧密相关的政治形势。〃
在北上的军旅途中,就像当年项梁既当叔父又兼家庭教师一样,范增
就以这样的身份,将北方魏的各种情况先作了介绍。
〃这里有叫张耳、陈余的两个人呢!〃
这次北上行军刚幵始时,范增在营帐里就说起过这两个人物。〃是坏家伙吗?〃
每次听见人名时,项羽首先都要问是好人还是坏人,范增很难一下子说清楚。
张耳、陈余同为生活在战国末期的策士。魏的遗民们曾将他们二人称
217
为贤者,有一点不会错,那就是秦帝国成立之前,二人就巳经在魏很有名
气了。二人的共同之处是均出生在大梁,属于同一个乡里,年轻时都娶了
有钱人家的女儿,有丰富的从事各种活动的资金来源。待到后来,当秦的
始皇帝灭掉魏时,知道此二人在魏人中影响很大,便在各地发出告示,公
布悬赏金额是:〃捉住张耳者千金,捉住陈余者五百金〃。尤其需要指出的
是,二人之间并非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生死与共的刎颈之交,在秦强盛
时期,二人不断改换姓名逃亡的时候,也总是在一起行动。
借着此次天下大乱,二人又大肆活动起来,很早就投奔到首先叛乱的
陈王〔陈胜)手下,并在那里获得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即在派出去打仗的
将军手下当左右校尉。不久陈王的主力军大败,二人当即鼓动顶头上司的
将军向旧赵之地进军,并拥立将军为赵王。由于建议立王有功,二人自然
都飞黄腾达。张耳当上右丞相,陈余则担任大将军。可以说,在纷繁动荡的两年多时间里,这样的情况正是瞬间冒出来的一伙伙短命王国的典型。
在此期间,由于他们所拥立的赵王被一名里通秦国的将军所杀,张耳陈余又找出一个具有早前战国时代赵王室血统的人,将其抬出来重新立为
赵王。
〃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嘛!〃
项羽听着介绍,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连讲话的范增都感到有些畏惧。按项羽生就的脾气,仅凭这种啰里哕唆的话,就足以让他感到不痛快
1^。
〃这些乱七八糟的情况里,肯定有骗人或虚张声势的地方。〃就是说,事情本身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不过,情况也未必全都如此。〃范增又补充了一句。
范增说,虽说有两个稀世罕见的策士在给硬造出来的赵王抬轿子,但集结在其手下的赵兵却是货真价实的。赵兵的士气十分高涨,目标就是打
倒秦,再次振兴共同的故国赵,他们的战斗意志可决不逊于项将军所率领
的楚军。
218
然而遗憾的是,赵这个国家正因上面提到的内部纷争而一天比一天衰弱。看准这个时机,秦大军统帅章邯将军当即开始行动。章邯已经在定陶将项梁的楚军消灭,并杀死了项梁。彻底打败项梁之后,章邯所得到的感
成阜。义定:
〃楚已被粉碎到如此地步,东山再起巳经不大可能了。〃这便成了其决定下一步方针的依据,即全力北上,将日渐衰弱的赵彻底击个粉碎。
战国时期,赵的国都在邯郸(河北省南部〉。
这座城市的名字对日本人来说十分熟悉,因为这里就是〃邯郸一梦〃故事发生的地点。传说有一位叫卢生的书生,一名老道士交给他一个青瓷枕头,他便枕在上面睡了一觉。在梦中,卢生娶了一名漂亮的女子,还中了进士,很快就加官晋爵,在家中连续生得五子,在朝廷则当上皇帝的大臣,最终有十几个孙儿绕膝,高龄八十方人土为安。卢生打了一个大哈欠睁开双眼,往旁边锅里一瞧,老道十煮的一锅可称为黄粱的小米饭还没有
熟。〃哎呀,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啊!〃卢生吃了一惊,竟在打个盹的工夫里度过了一生。不过,这段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唐开元七年,距项羽北上这一
年〈公元前207年),大约要往后再推九百年。
上面这段邯郸故事里出现的事物,在项羽那个时代大多尚未出现。青瓷工艺到唐代才完全成熟,在项羽时代则根本不存在。录用官吏的科举考试也是从隋朝才开始的。隋以后所谓的书生,一般指的就是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或者是落榜的人。经过这样纲纪严明的朝代,再回顾历史,项
羽那个时代的书生确实是够丰富多彩的:有奔走四方的策士,有为征战沙场的将军书写军令状的校尉,还有像老范增这样的谋士。
总之,上面故事里的人也好,物也好,很多在项羽时代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让大地和世人闹腾不休的某些事件。
还有一个事实是项羽时代早就存在的,那就是作为商业都市的邯郸的
219
邯郸作为连接远在西方根据地的关中与华北平原的交通枢纽,自古代起就巳经是一座都市。进人战国时期以后,赵又将国都定在这里。据说从战国时期的某个时候开始,人数就巳经达到二十万,从当时全世界的城市水准来看,也可以算做一座大都市了。
张耳陈余转瞬间硬造出来的赵国,也把这里作为都城。
秦章邯将军对赵的进攻,是作好各个阶段的准备,以坚实可靠的方法进行的。进攻目标首先指向邯郸。章邯集中了难以置信的兵力,对这座城池实施轮番进攻,最终将其彻底击溃,整座城宛如被夷为平地。
这个时期,无数冒出来参与反叛的王侯或将相之中,真正获得名将声
誉的人还没有出现。项羽此时还躲在叔父项梁声望的背后,其本领尚不为
世人所知。而正向关中挺进的刘邦属下的各路将领,也都是在后来方以丰
富多彩的形式崭露头角,并在中国的历史上创出辉煌业缋的,不过当时还
都是尚未正式踏上历史舞台的乡间小吏而巳。
从这一点来讲,秦章邯则巳显露出惊人的胆略和才干。虽然后来因起义军占据历史的正统地位,章邯的存在几乎不为人们所瞩目,但不管怎么
说,他所率领的四处征讨的大军,毕竟在叛乱的火海之中将敌人各个击破,
同时又极为出色地保持了对整个军队的驾驭能力,必须承认章邯不仅颇具才能,而且他在指挥千军万马时,具有相当了不起的人格魅力。
他指挥的特点在于充分发挥灵活性与机动性,一旦选准所要攻击的点,
作出决策,便集中大规模兵力向其发动全面进攻。还有,他善于把工兵的作用充分运用到主战场上。
他在思考有关邯郸的情况。他的看法是:〃城郭本身就是敌人。〃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其根据并不单纯。
就中小城郭来说,正如在当前大反叛时代从诸多城郭所见到的那样,
城里的人会杀死郡守或县令,推举出一名冠有上个时代名称的首领,凝聚
在该城的乡土观念之下,守住自己的城池不被秦攻破。
邯郸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