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现实。

    年纪已然不小的女孩子们在得到了温成碧那边的暗示,知道这是一场相亲宴,而对象都是新科进士之后,不可能会愿意放过这样的好机会。谁知道过了这个村,还有没有下一个店?就算有,她们年纪大了,也未必能再等一个三年。

    至于士子们,虽然他们事先没有得到过任何暗示,但都是聪明人,在这种宴会上遇到姑娘们,自然很快就猜到了皇帝的意思。——或者说,他们所以为的皇帝的意思。就算赵璨没有这种意思,他们也会让他有。

    毕竟,还有什么比联姻更能够稳固双方的关系呢?对于这些士子们来说,他们才刚刚高中,虽然看起来前程似锦,但实际上却是一脚踏入了一个远比从前更加复杂百倍的世界里。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什么靠山,他们迫切的需要抓住点儿什么来稳定自身。

    这些女孩子们怎么回事,恐怕全天下都知道。她们是以秀女的身份被选进宫来的,最后却偏偏没被皇帝纳了,而是开了个女学。可以想见这些人的存在必定是尴尬的,是赵璨迫切需要解决的。

    如果他们能够帮忙解决掉,自然能得到赵璨的好感。

    也许就是这么一件事,就能让皇帝记住自己的名字。虽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是往后他们的路却会顺畅许多。官场上,许多事从来都不需要皇帝开口,下面的人主动将事情处理好才是应当应分。

    这样一来,两边一拍即合,那些还没有成家的士子们立刻成了所有人嫉妒的对象,最终宴会过后,按照赵璨那边得来的消息,十七个女孩子之中,十六个都有了着落。虽然不一定立刻就准备成婚,但也差不离了。

    结果是对的,但是过程有点儿脱轨,平安也不知道自己这媒做得好还是不好。

    不过转念想想,既然这些人是抱着这样的念头组合在一起的,那么将来肯定会设法将日子过得好一点,至少明面上看得过去,否则的话就是打赵璨的脸了。

    这样,至少基础的保障已经有了。至于更多的——感情的事情,从来没有谁能够替别人做主,平安自然也不行。

    让平安惊讶的是,杨秀拒绝了一个对她颇有好感的士子。

    他记得之前杨秀还曾经有过勾引赵璨的举动,原以为她会抓住这一次的机会。对她来说,只要有心,让自己从同伴们之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平安忍不住找杨秀谈了一次话,想要知道她究竟是怎么想的。

    杨秀的答案十分直接,“我留下来,女学就还有校长,齐总管难道不是应该高兴吗?”她问。

    平安一时竟然无法反驳。

    是的,如果杨秀出嫁,那么女学的担子势必要放下来。就算她自己不想放,夫家也不会同意。这样一来,平安就又要发愁从哪里去找个校长了。

    平心而论,杨秀是很出色的,当她将自己的聪明劲都放在事业上时,立刻将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真不是随便找个什么人就能够顶替的。

    “的确如此。”平安道,“但我想,你总该不会是为了让我高兴,所以才留下来的吧?”他将话题转回了原本的地方。

    杨秀道,“自然不是,我不过是看透了。”

    “什么?”平安没听懂。

    “其实,我成亲之后,日子真的会比现在更好吗?”杨秀看着平安问,“相夫教子的生活,我真的能忍受吗?在有了这样的一段经历之后。”

    这个问题竟然让平安的心震了震。

    杨秀的担心当然不是毫无道理的。实际上这就是平安希望看见的。——见识过了外面的世界之后,女性不再认为自己天生应该被家庭束缚住,也不会心甘情愿的被圈在狭窄的生活圈子里透不过气来。

    他只是没想到杨秀居然这么敏锐,觉醒得这么快。

    不过也难怪,有野心的姑娘,往往看事情总比别人更长远一些。

    “你说得没错。”平安沉默片刻,点头道,“未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也许更好,也许更糟。所以你宁愿留在原地?”

    “不会更好的。”杨秀毫不犹豫的道。

    平安忍不住问,“你怎么知道?”

    “我从小是被当成半个男孩教养长大的。”杨秀说,“我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能够握在手里的,才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吗?”

    平安明白了。她其实也是现实主义者。只不过她的选择跟别人都不大一样。别人是选择顺从流俗,嫁人生子安安稳稳的过一生,但杨秀却选择了掌控自己的命运。

    是的,现在的女子出嫁从夫,一生都掌握在丈夫的手中,而不在属于自己了。

    “你是个聪明的姑娘。”平安只能赞叹道。

    杨秀微微一笑,“其实我还可以再聪明一点的。比如……我一天不成婚,陛下和你,就一天不可能放下这件事。我有了你们做靠山,自然就什么都不必怕了。而陛下特设女学,总不会是因为担心大臣们教不好自己的女儿吧?”

    开办女学,必然有其深意。虽然杨秀还没有完全看清楚,但是却已经抓到了本质。只要她仍然是女学的校长,仍然是赵璨这边的人,那么赵璨和平安也不会容忍有人往她身上泼脏水的。

    只要拥有满身光环,恐怕就连闲言碎语,也要挑拣一下对象,不敢随便说到她头上来。

    何况杨秀隐隐察觉到了平安对这件事的重视,而平安无疑又是代表着赵璨的,所以她相信,到时候的自己只会比如今更加风光。

    杨秀从小到大,最大的心愿就是光耀门楣,不枉父亲辛苦教导养育自己一番。原本她以为这种荣耀,会着落在帝王后宫之中,然而当平安引着她看到了另外的风景之后,她便知道自己原来想错了。

    还有什么,比亲手去创一番事业,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更能增添她的荣耀呢?

    “你想要什么?”平安笑了,问她。

    杨秀道,“女学需要一个校长,而我需要让人羡慕的荣耀和风光。”

    “做好你的事,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对于杨秀的选择,平安感到很兴奋。因为这证明了他的思路是没有错的。至少在他的引导之下,的确已经开始有人因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不再满足于嫁人生子,一辈子在后宅打转的生活。

    只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他所期待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

    安平十一年,在风调雨顺数年之后,今年的气候又开始反常起来。去年冬天的雪很薄,风却冷入骨子里。入春之后便一直是大晴天,连续两个月一滴雨水都没有。再这样的情况下,春耕几乎没办法进行下来。

    虽然这几年来,在平安的推动下,农具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靠水的村子里更是建起了水车,但是相较于广袤的土地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

    何况就连河床较浅的河流,也在这连续的烈日暴晒之中干涸了。有限的水要用来供给饮用,哪能用来浇灌田地?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如今,农业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靠天吃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谁也没有办法,只能干熬着了。

    好在大楚这几年来的情况越来越好,各种改良粮种的推广,让作物产量逐渐增加,各地的常平仓之中都堆得满满当当,应付今年的旱灾是不成问题的。

    只不过,即便能够应对,这件事给大楚带来的影响也还是巨大的。

    毕竟如今的大楚正处在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虽然国力足够支撑应对这种灾难,但实际上,既然将大部分资源都用在了这边,也就不能够继续投入在其他方面了。

    而很多事情都是争分夺秒的,没拖延一天都是极大的浪费。叠加起来,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不过,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坏处,自然也就有好处,端看站在什么角度,怎么去看它罢了。

    对平安来说,第一个好处就是,老天爷毕竟很公平,受灾的也不光是大楚一家。

    实际上,每一次这种自然灾害降临,周边的草原民族所遭受的损失,远比大楚要大得多。尤其是旱灾,草原上没有雨水滋润,牧草都枯萎了,牛羊成群的死去,这种损失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的。

    虽然这几年来,因为边境互市贸易的存在,实际上草原部落的生存已经并不完全依靠他们的牛羊,生活方式已经开始逐渐向大楚的百姓靠拢。但千百年来根植在骨子里的民族天性,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改变的。

    所以即便是生活变得不同,但他们对于草地和牛羊的在意,仍旧难以避免。

    况且,草原上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意识到大楚是在用软外交的方式,想要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等到哪一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马匹和牛羊,跟汉人一样住在城市里,留起头发、穿上丝绸棉袍,他们的民族和国家可能就不存在了。

    所以这部分人坚持按照从前的那种方式生活,拒绝接受这些年来出现的种种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旱灾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根据平安得到的消息,现在草原上已经分成了几种派系开始争吵起来了。

    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了大楚这边的生活,觉得安安稳稳的没什么不好,应该借着这个机会跟大楚拉近关系,免得大楚也遭了灾,不肯再卖粮食给他们。另一部分人则坚持大楚狼子野心,一旦这么做就是称了他们的心意,绝对不会低头。甚至必要的时候,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手段从大楚这边劫掠生活所需的可能。

    至于最后一部分人,他们随遇而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认为为这种事情争执没有必要,所以两边说和。只不过效果寥寥。而这部分人虽然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但实际上还是偏向安稳派。

    无他,现在的草原部族早就不复从前的风光,眼看大楚的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现在每次去市场贸易的商人带回来的东西都能引起大家的惊叹,说的大楚的故事更是令人心驰神往。他们不相信现在的草原狼骑还能在大楚手里讨到好处。

    人性天生就是慕强的。尤其是草原民族更是如此,现在大楚强盛,他们当然愿意依附,毕竟这样只有好处。

    不过对于平安来说,这种内部的意见不统一,便意味着分裂,意味着他们有了可以下手的机会。草原部落原本就是一种十分松散的联盟,临时聚集在一起成立一个国家。但要说像大楚这样全国各地都听朝廷的号令,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牧场和私产,甚至军队,这些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朝廷,能够给他们的保障十分有限,原本就是用强大的武力,逼迫他们不得不臣服,现在这种武力的震慑已经没有多少效果了,各个部落自然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再完全听从朝廷的派遣。

    所以只要设法分化他们,拉拢一部分,排斥一部分,那么就算草原部族还存在着,也注定会逐渐走向衰落。对于大楚,更不可能再有什么威胁。

    何况大楚现在手握着粮食,就等于掌握了他们的命脉,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当然,这只是西戎和北狄。长河部落跟这两个联盟式的国家都不同,他们内部更团结,而且武力也更加昌盛。

    不过没关系,平安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礼物。

    ——火药局那边,经过那么多年的试验,终于制造出了火炮。

    平安跟着赵璨去看过试射,重达两千斤的炮台,射程足有数千米远,爆炸的威力能够将一座小山包夷为平地。

    当年用几十个炸/弹就能在西北战场纵横驰骋,将敌人吓成惊弓之鸟,何况现在真的有了这样的重火力装备?如今交通方便,要将这些大家伙运到边境也不过是一个月的事,对方不来则罢,要是真的敢过来劫掠,一定会得到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在这一点上,平安是很有自信的。

    这些曾经让大楚人谈之色变的草原部族,已经彻底衰落,不复当年的威胁了。

    而平安的目光,已经更多的放到大楚之外的世界。在广阔无边的海域之外,那些目前还看不到影子的敌人,才是真正能够威胁到大楚的存在。

    所以造船厂最近正在研究要怎么将火炮装在船只上使用。不过这东西太重了,现在的船只只能装载一门,然后其他东西都带不了,显然不太实用。所以还需要进行改良。

第205章 城() 
安平十一年夏天,北狄和西戎的使臣陆续来到京城,为今年的旱灾向大楚求助。

    其实虽然旱情严重,但他们国内其实也没有到日子过不下去的地步。只不过对于西戎和北狄来说,既然有大楚这个“冤大头”可以给他们求助,那么自然不需要等到真的山穷水尽。

    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楚一定会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没有任何条件。

    可惜,这一次他们想错了。

    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可不是做慈善,赵璨不可能也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这几年的放纵,其实不过是在这些外族面前戴上了一层伪装,好放松他们的戒备罢了。所以当初他们要求互市,大楚什么条件都没提就答应了。

    当初不谈条件,那是因为迟早这些条件,都要他们心甘情愿的拿出来。而现在,机会来了。

    所以这一次,使臣们来到大楚之后,立刻感觉到处处受制,虽然礼部接待他们的人仍旧礼遇有加,每天带着他们游玩京城,但是一谈到正事,就顾左右而言他,想出种种办法来搪塞。时间长了,对方自然也察觉到了。

    原以为这趟差事十拿九稳,所以这些人都是争着要来的。现在发现棘手,不由万分苦恼。直到他们被拖得心神不宁慌乱无措之后,赵璨才亲切的接待了他们,并且听取了他们的难处。

    当然,因为赵璨还有“要事”处理,所以他们暂时被安置在偏殿里,陪同的人是平安。

    使臣们被晾了那么久,心中原本的笃定早已经消失不见,这会儿正惶惶不安。眼看平安这个御前红人正在身边,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去咨询?拉拉关系,让他透点儿底也好。

    这年头草原有草原的难处,大楚也有大楚的难处。平安就像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做派一样,先是陪着他们诉苦哭穷,将自己的难处夸大得如同天一般,让使臣心都凉了半截,这才话锋一转,言道大家关系这么好,就算再困难,也不能对对方的求助视而不见,一定会尽力云云。

    最妙的是赵璨还坏心的让两国使者一同觐见。所以等到他们被说得放下心来,平安又转了话风,“原本既然是兄弟之国,大楚自然也该尽心尽力。可惜我们能拿出来的东西实在有限,你们又有两家要求,这……”

    这话一出,两国使者彼此看向对方的眼神都带上了电光火闪,似乎恨不得眉眼之间就将对方给灭掉。

    这也是平安和赵璨的策略之一。既然要提条件,自然要给对方一点压迫性,让他们知道好处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这样谈判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容易松口,吐出更多的好处。

    所以平安唱完了白脸之后,又轮到赵璨出来□□脸,好话说尽,但什么都没答应,便将两位惴惴不安的使臣送走了。

    这样一来我,为了确定赵璨的态度,他们少不得到处打听。这个时候再暗中将这边的意思透露出去,使臣自然会送信回国商议,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