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咳咳……”平安搓了搓手臂,伸手阻止他继续靠近自己,“那什么,你别过来,就站在那里说话就行……”

    满堂娇大约将他的态度理解成了嫌弃,于是眼睛一眨,泪花就出来了。一双水灵灵的眸子盯着平安,眼底满是委屈。

    这下平安连看都不敢看他了,别过脸问,“你找我有事?”

    “平安公公……方才是我在太后跟前提起你的,本想着太后喜欢这出戏,你也能得个彩头,谁知……都怪我不好,要是我不多嘴就好了。”满堂娇期期艾艾的道。

    ……他就说太后怎么突然想到要召见自己了,原来是有人替自己说话。这件事倒也怪不得满堂娇,他是好意,多半也存了结交自己的心思,谁知道会弄巧成拙,出现这么个结果呢?

    知道满堂娇要说的就是这个,平安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也怪不得你,你不过是好心,大概是我什么地方做错了,这才触怒太后。咱们还是赶紧收拾东西回去吧。”

    说完就飞快的溜走了。

    满堂娇本来还有话要说,见平安这避之唯恐不及的姿态,又忍不住委屈的撅起了嘴,眼泪汪汪的盯着他的背影看了一会儿,才失落的转身走了。

    平安擦了一把不存在的汗,还真别说,经过满堂娇这么一闹,他之前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就都消散得差不多了。

    人世间有千百种活法,自己已经穿越了,已经进宫了,没有别的选择,那就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吧!也许日子也没有自己所想的那样难。

    回到钟鼓司,平安就去拜访了徐文美。

    实在不怪他多想,之前徐文美才说过他在宫里有个厉害的仇人,接下来自己就受了这种无妄之灾,怎么能不让他将两件事联想在一起?至于徐文美是怎么得罪了太后,又如何在得罪太后之后活下来,这可就不好说了。

    然而到了那个小院里,平安才发现徐文美竟然不在。

    这可奇了。根据马太监的说法,徐文美跟宫里的人几乎没什么来往,低调的住在这个小院里,等闲不会离开。所以才会出现连钟鼓司的人都不知道这位少监的存在这种情况。

    他又回去见马太监。

    被太后罚跪的事情,对方应该知道了,见到他,便皱着眉狐疑的将他打量了一番,没看出来什么不同,这才道,“今儿的事我都听说了。”

    “还请马太监教我。”平安立刻道,“我心里也正惶恐得很,并不知道自己哪里犯了太后娘娘的忌讳。”

    马太监却突然叹了一口气,“是我的疏忽。”

    早知道平安有这样的造化,他就不会让他去请教徐少监了。也不知道平安是好运还是霉运,就这么被徐少监看重,收作徒弟了。

    他这些年来一个亲近的人都没有,突然收了平安这么一个徒弟,有心人岂有不知道的道理?太后娘娘那里,必定是没有瞒过去,才有今日之事。

    但马太监心中同时也十分惊疑,太后不能处置徐少监也就罢了,为何连平安都轻轻放过?她老人家若真要动手,绝不会是这样的动静,说不准什么时候平安没了自己都不知道。

    如果不是她老人家突然起了好心,就是那位徐少监,至今都仍旧令太后忌惮!

    意识到这一点,马太监心中惊涛骇浪,几乎无法掩饰自己面上的表情。如果真是如此,那平安可就真是好运得令人嫉妒了。

    二十四衙门,说到底其实是服务皇帝的,内宫的六宫局才是服务后妃们的。太后虽然能让钟鼓司的人专门替自己写戏本唱戏,可要把手伸进来,却也是犯忌讳的。再加上徐少监的存在,哪怕太后不喜平安,却也丝毫不会影响他往后的路。

    马太监自己在宫中熬了这么多年,还是借了徐少监的东风,这才坐上钟鼓司首领太监的位置。而平安的前程……

    马太监轻轻摇了摇头,不可说呀!

    见平安还站在面前看着自己,他回过神来,含笑道,“这件事是有些麻烦,不过也算不得什么。你是钟鼓司的人,太后既然只罚你跪,这事想来就过去了。往后小心些,别再往内宫里去便是了。”

    跟赵璨说的差不多。平安点头应是,虽然心里仍旧不踏实,但也不敢再问。马太监那句“是我疏忽”他听见了,但对方明显没打算解释。

    好在接下来的发展跟马太监预测的一样,太后依旧会听钟鼓司的戏,却再没有提过平安这么个人,仿佛罚跪的事根本没有发生过。而平安也老老实实待在钟鼓司里,安生的写自己的戏本。

第33章 七皇子落水生病() 
平安不知道徐文美是否听说过太后为难自己的事,但他一次都没有提起过。而事过境迁,平安自己也不好再提,否则倒像是小孩子在外头受了委屈,特特回家找大人告状似的。

    虽说自己现在倒也不是不能这么做,但平安毕竟不是真正十来岁的孩子——他穿越之前也是奔三的人了,自认为跟徐文美是同龄人,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于是日子突然又平静起来。

    中秋节时太后又叫了戏。这一次是宫中所有主子们都在场的,听说皇上听了新戏,也夸了一声好。第二日便有御前行走的小太监来要了全本的戏本去,却没叫人去唱,也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对平安来说是好事。皇帝非但金口称赞,还连戏本都要走,可见十分喜欢。身为创作人的平安当然也是水涨船高,在钟鼓司的地位格外不一般起来。

    过得两日,上次来要戏本的那个本初殿的小太监就又来了一次,这一次是来传赏的。说是皇上十分喜欢那本《金玉良缘》,赏了平安全套的文房四宝,鼓励他继续创作的意味非常明显。

    因为如今宫中只有平安一个人写戏本,一个竞争对手都没有,所以其他人虽然羡慕,但这也算是给钟鼓司长脸的事,自然都纷纷道贺,想要同平安交好。

    当然,也有仍旧不屑一顾的。譬如那些负责朝乐和祭祀礼乐的,在他们眼中,外戏到底是下九流,会学这些的,那就更不入眼了。似平安这样以此为进身之阶的,更是为这些人所不屑。

    好在这些人平日里都不在钟鼓司,不是在御前伺候,就是有别的安排,互相都算是眼不见为净。

    转眼就入了冬,古代没有空调,平安这个等级分到的炭不仅量少,质量也十分堪忧。烧起来满屋子都是烟,还要节省着用,也就是聊胜于无。想要保暖还不如多穿几件衣服。

    这种时候即便是别人让他出门,平安也是决计不肯的。

    他这几个月也算是在宫里有了一点脸面,拜托了内官监和尚衣监那边的人替自己弄了一点布和棉花和厚木板,自己缝了个小棉被,又弄了个暖脚炉,写字的时候只需将少少木炭烧红了放进去,盖上盖子,脚踩在上面,被子一捂,暖和得不得了。

    平安就这样关在自己的屋子里,猫起了东。颇有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意味。连徐文美那里,都很少去了。

    大概是因为长日漫漫,又懒得动弹,除了写字没有其他可以打发时间的事做,所以平安的创作速度大为加快。将原本设想中的《龙凤呈祥》也给写了出来。

    他原本还打算将前世看过的那些元杂剧都写出来,奈何记忆没那么好,只能记住一小部分词和梗概,如今正试着一点一点的补全。不过这对他的要求太高,平安也只是做来打发时间罢了。

    倒是将自己还记得的唐诗宋词元曲写了不少出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写戏本就用得上呢?趁着还记得,赶紧写下来,免得往后又忘记了。

    就在平安怡然自得的埋头创作时,宫里却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赵璨生病了。

    确切的说,并不是生病,而是遭遇了一场意外。

    进入腊月之后,宫里下了第一场雪。虽然这是每年都有的,但还是十分令人激动,况且这一场雪极大,下了整整一夜,早晨醒来是外面就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积雪已经能够没过小腿。即便是京城年年下雪,也极少有这样的大雪。皇子们的年纪都不大,见了这样的场面便十分意动,上课时都是心不在焉。

    先生们虽然是师长,却也不好教训皇子,索性商议一番,决定带着皇子们到御花园,来一场现场教学。

    事实证明这次教学是十分成功的。

    博闻强识的先生从一篇写雪景的散文说起,从造化之功、自然之美说到瑞雪造丰年,再说到民为国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政清人和。最后联系到民生艰难——瑞雪固然可贵,但昨夜大雪,宫中尚有赏雪的雅兴,可民间仅是京师一地,便垮塌房屋无数,冻死了几十个人,冻伤的无算。

    见皇子们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先生也不再拘束他们。虽然皇子们需要知道民生疾苦,但除非亲眼去看,就只是在纸面上说说,这些孩子们谁会真正往心里去呢?在他们心中,更加记挂的恐怕是想到雪地里去玩一玩。

    于是先生宣布今日的课程结束,皇子们可以自行活动。

    结果这一活动,就出事了。七皇子也不知道怎么,就掉进御湖里面去了。这个季节湖面上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冰,湖水更是冰寒刺骨,这么个孩子掉进去,捞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进气多出气少了。

    这件事不光让教课的先生头痛不已,更惊动了太后和皇帝,这两尊大佛动了,宫里其他人察言观色,自然纷纷都行动起来。一时间,赵璨所住的懋心殿,倒成了宫中最热闹的地方。

    七皇子受寒之后,不久就发起了高烧,还说起了胡话,情况十分凶险。好在太医院的太医们妙手回春,经过一日夜的辛苦,总算是将七皇子的烧给降下来了。

    皇帝虽然儿子不少,对这个七子并没有多少感情,但天家皇子在宫中出了这种事,却不能不令他震怒——今日出事的是一位皇子,焉知明日出事的,不会是他这个九五至尊?

    帝王多疑,病人既然脱离危险,皇帝自然也要彻查真相。

    结果这一问不得了,七皇子身边的小太监小福子一口咬定,他家主子是被三皇子给推进湖里去的!

第34章 背后的暗流涌动() 
事实到底如何,除了当时在场的人,没人能说得清。

    小福子一口咬定是三皇子推了七皇子,但三皇子赵琨却矢口否认,而且他身边的小太监也能作证,当时他距离七皇子还有一段距离,根本不可能推他下水。

    两边各执一词,让皇帝的心情非常不好。

    不过,现在虽然还僵持着,但所有人都知道:单凭小福子一个人的话,当然是不够定三皇子赵琨的罪的;可等七皇子清醒过来,若是也肯定了这个说法,那么三皇子恐怕就要倒霉了。

    皇帝明显非常生气,七皇子还没醒来,宫中就已经有不少人倒霉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位带着皇子们去赏雪的先生。毕竟如果不是他不按照规矩行事,也就不会有这无妄之灾了。这位名叫黄卓的翰林院学士,最后被盛怒中的皇帝下了监牢。具体的处置,还要等七皇子醒来再定。

    然后就是司苑局。御花园的事都是他们掌管,但皇子在这里出了事,司苑局的人却是懵然不知,若不是小福子见机得快,立刻跑去叫了人来,赵璨再多泡一会儿,恐怕就救不回来了。

    然后就是皇子们身边伺候的人了。所有人都被好一番申斥,要求他们照顾好主子。另外还有当日负责巡逻的守备军,虽然最后是他们将赵璨给捞了上来,将功补过,但还是被皇帝发配去了边疆。——护卫的事情你做不好,那就去打仗吧!

    其实这是很难为人的。毕竟主子们在那里高高兴兴玩儿的时候,你总不可能站在旁边碍眼吧?这么没眼力见儿,早就被贬下去了。好了,既不让他们待在旁边护卫,出了事又要找他们的麻烦。下头伺候的人能怎么办呢?

    只是跟皇家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最后大家也只能自认倒霉。好在七皇子毕竟还好好的,没有真的出事,大家都保住了一条小命,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平安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大抵已经尘埃落定了。否则也不会有一点消息外传。

    只是截至现在,已经是赵璨落水的第三天了,但他始终没有醒过来。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当是正常的,到了现在,太医们也都跟着慌神了。

    平安并不知道里头的弯弯绕绕,只知道赵璨落了水,到现在仍旧昏迷不醒。他倒是很想去看看赵璨,但凭着自己现在的身份,去了估计也见不到人。——听说皇帝对这件事很重视,如今懋心殿是被层层保护着的,寻常人连接近都不能。

    事实上,现在的懋心殿,的确是谁都不敢去碰。

    赵璨那么久都没有醒过来,疑心病重的皇帝已经开始怀疑太医院了。是否这件事背后有人插手推动,想要让赵璨醒不过来呢?否则早就脱离了危险,为什么会一直昏迷着?

    而赵璨如果不能醒来,对谁有好处?

    甚至都不用问,自然是那位据说推了赵璨下水,但现在却不能够定罪的三皇子赵琨,还有他的生母淑妃!

    如果赵璨醒不过来,就算所有人都怀疑赵琨,但一来没有证据,二来不可能为了一个死人再去追究一个活人,赵璨又没有强有力的靠山来帮他讨公道,这件事多半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所以赵琨和淑妃动手的可能非常大。

    但是再转过来想一想,这一点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如果有人想将赵璨和赵琨同时拿下,那么这就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对赵璨动一点手脚,然后让人怀疑赵琨,最后又让赵璨再醒过来,到时候有他指证,赵琨绝对跑不了。而赵璨也必定面临淑妃娘家的强烈报复!

    淑妃何氏出身丞相府,父亲是三朝元老,百官之首的何猷君。这位老人虽然并不受今上的信重,但在朝中的势力却是绝对不能小觑的。以至于皇帝都要让他的女儿入宫,以此为制衡,甚至让她生下皇子。

    可以说,淑妃拥有现在的一切,身份地位和皇子,并不是因为皇帝的宠爱,而是因为靠山强大!

    随着皇子们年纪渐长,夺嫡之争已经初露端倪。如果说有人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搬掉淑妃和三皇子这块最大的挡路石,也不过是题中应有之意。

    最后还有一种离谱的猜测,那就是赵璨以自己为诱饵来陷害三皇子!

    先是落水,后是昏迷,让三皇子面对众人指责的同时,又不声不响的搅混了这一池水。现在宫中人人自危,怀疑的目光可能投向任何一个人,原本藏在歌舞升平的表面和谐下的暗流涌动,终于露出了一点点端倪。

    不管这件事究竟是谁的手笔,但是现在宫中被搅乱了也是事实,七皇子还躺在病床上没有醒来,也是事实。

    所以那最后一种猜测,几乎没有人会认为是真的。且不说赵璨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去做这件事,就算他有,而且成功了,有什么好处呢?

    夺嫡之争实际上跟他这个边缘化的、平时几乎都是被众人忽视的皇子,没有一丁点儿关系。就算扳倒了赵琨,前头也还有赵瑢和赵璇,还有四五六三位皇子,哪一个都比他跟有资格一争,他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

    这种种算计,目前距离平安都还太远了。他只是在替赵璨担心,担心得都很难投入的去写作了。毕竟他在宫里认识的那么多人当中,赵璨是最特别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