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哈喇王子长居中国这么多年,。uukshu自然对山东的政治情势了如指掌。

    “这个人,并不能是本王,特派指挥王斌前去做工作吧,希望他能够识时务为俊杰。”

    汉王思忖了一下,说道。

    于是,王斌带着名帖来到李浚的府邸。

    看到李浚生得虎背熊腰,一看就是难得的将才,十分喜欢,心里想,要是能把这个人为王爷网罗,那大业可成。

    于是一番客套之后,王斌就十分霸气的对李浚拱手道:

    “我们王爷早闻大名,李兄可能丁忧在家不知道外面事情,现在山东的大半府衙都已经秘密向汉王效忠,投靠了我们王爷,李兄需要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不然……”

    “不然怎么样?”李浚害怕的问道。

    “不然,我家王爷起兵的我第一天,就拿你这个不愿意合作的李兄的项上人头祭旗了。”

    王斌恶狠狠的说道。

    “你家王爷就是如此收罗人才?只怕那些答应臣服你们的人,也未必是处于真心,只是权宜之计吧。”

    李浚在心里暗暗说道。

    但是嘴上他却显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他十分害怕的朝着汉王府邸跪下说道:

    “王爷威名,我等岂会不知道!李浚赋闲在家,却知道山中日月星辰,移位,此乃自然界的规律,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意,李浚虽然愚钝,却绝对不敢逆天而为。”

    “哈哈哈哈。李兄果然聪明。识时务者为俊杰,汉王一统天下的那一天,不然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功臣。”

    王斌说这句话的时候,仿佛汉王已经功成名就,他可以成为汉王坐下的股肱之臣了。

三百零三章 这次依然暧昧么?() 
中文名:韩信国籍:中国汉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职业:大将军、左丞相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封爵:齐王→楚王→淮阴侯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时的韩信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到处蹭饭吃,被人家逼得钻裤裆的小混混了。连项羽都觉得韩信是一股势力,派人对韩信做策反工作。

    派来的人叫武涉,是韩信当年在项羽手下时的老熟人。

    武涉来到韩信驻扎的齐地,对韩信说:

    “大家因为不堪忍受秦朝的统治,才起来推翻它。现在秦朝已经灭亡,有功之人每个人都有一块封地,各路诸侯都不想再打仗了,希望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安顿日子。只有汉王刘邦贪心不足,向东不断侵略人家的地盘,看来这家伙不吞并天下是不肯停手的。而且汉王刘邦这个人是不讲信用的,他几次落在项王手里,项王看他可怜,每次都放了他。但他每次都背信弃义。现在您自认为与刘邦够交情,为他卖命,总有一天要死在他手里。您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只不过因为还需要利用您来对付项王。现在楚汉相争,谁能最后获胜,完全取决于您。您站在汉一边刘邦胜,您站在楚一边项羽胜。项王第一天死,第二天,您的灾难也就到了。您为什么不趁着现在的有利时机,离开刘邦和项王结成同盟,还不失三分天下的份儿。象您这样死跟刘邦攻击项王,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韩信虽然觉得武涉的话不中听,但还是感谢老朋友为自己着想,对武涉说:“以前我在项羽那边干,做一个小小的郎中,主要职责是晚上值夜班,言不听,计不从,不得已才去投奔汉王。汉王任命我做大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汉王对待我那可是没说的,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人家这么信任我,我如果背叛会遭受报应您转告项王,我不会背汉联楚。”

    韩信说罢,就派人把武涉送出宫外他第二天就离开了。

    武涉策反韩信不成,怏怏离去,但是他关于韩信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提法却引起了韩信手下谋士蒯通的共鸣。蒯通自从帮助韩信下决心武力平齐以后已经成为韩信手下头智囊,他当然也希望韩信把事情做大,借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三百零四章 英国公的选择() 
这一次,英国公张辅再也没有和朱高煦“暧昧”,从获知汉王的亲信的来意,到将他们逮捕,他丝毫也不含糊,当晚就把使者绑了交给皇上,连顿饭都没请人家吃。

    英国公真是决绝。

    也就是说,在第二次的叔侄皇位大战中,英国公果断的抛弃了自己之前对于朱高煦暧昧不清的态度,毫不犹豫的背叛了自己当年的战友——皇叔朱高煦,选择了侄儿朱瞻基。

    这是为什么呢?

    当年,对于,汉王的许多争夺储君的行为,英国公虽不直接参与,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在汉王朱高煦看来,主要原因是,张辅是他的老战友,又跟朱瞻基的爹爹朱高炽早有矛盾。

    因为当年朱高炽还是太子的时候,面临汉王精心策划的“鱼吕之乱”,太子朱高炽明哲保身就罢了,还对英国公充满怀疑,主动疏远英国公。

    其实,明明是汉王摆了他们一道,可是太子朱高炽却看不出来,反而让张辅来背这个黑锅,这张辅是多么的窝火!

    那张辅是将门之后,几代豪门贵胄,怎么容得下朱高炽的冷落,所以,他虽然是太子正营的人,慢慢向朱高煦靠拢也并不奇怪。

    但是朱瞻基可不同于他的父皇朱高炽。

    他这么几年以来,早已经冷眼旁观,一直密切的注意着张辅这个人。

    朱高炽不知道“鱼吕之变”的前因后果,可是朱瞻基当年通过还是叫做“吴二红”的吴婳,看到汉王的细作芙蕖写过的那封信,所以,朱瞻基知道英国公的委屈,也理解他的愤懑。

    所以朱瞻基一登上大位,就对英国公以及他的子侄们许以高官厚禄,英国公的妹妹张玲珑去世的时候,葬礼也是朱瞻基力劝张翠云,用皇贵太妃的高规格,几乎等同于副太后的规格,葬入长陵,张辅自然是满门荣耀。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前途未知,张辅干嘛要陪朱高煦做这掉脑袋的事情?

    更何况他跟朱高煦当年是战友,自然也知道朱高煦那种急躁冒进的性格,和朱瞻基的沉稳有心计,两相比较,你朱高煦有几斤几两,打得过京师三大营的精兵吗?

    所以,这一次,张辅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皇帝。

    朱瞻基一看张辅如此迫不及待的把汉王的亲信绑来,大喜。

    “张世叔,难得你如此深明大义,这么一大晚上的,亲自将叛臣送到我这金銮殿来,世叔这番忠心真是天地可表,日月可鉴。”

    皇帝这一番高帽子张辅感激涕零,无以复加。他跪在地上,老泪纵横。

    “皇上,你怎能叫老臣世叔呢?老臣还不够那个资格呢?”

    张辅对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愈加后悔。

    “皇叔休要客气。你跟随我皇爷爷当年鞍前马后,追随那么多年,跟皇爷爷如父如兄,叫你一声皇叔朕还觉得惭愧呢。”

    朱瞻基赶紧扶起张辅。

    心里暗自得意,今天的这一番攻心工作做的真好。

    他刚才提到张辅的靖难战争的那段经历的时候,有意不提汉王,而是反复提及皇爷爷,谁不知道,他朱瞻基是朱棣在襁褓中,就选定的皇位接班人啊。

    汉王当年在战场上虽然神勇,可是,比起皇爷爷朱棣来,还是嫩得多。

    朱棣亲自选的接班人,难道还会有错么?你汉王再出来造反,那不是对不起朱棣么?

    张辅和汉王的感情再深,那自然也是比不上朱棣的啊。

    此刻,如果说在朱高煦和朱高炽兄弟二人的皇位大战的时候,他会犹豫,是因为,觉得朱高炽这个皇位得来,不够有说服力,

    全靠儿子荫蔽;

    但是朱瞻基和朱高煦的叔侄皇位大战,张辅可是心里有数的很。

    他早已经看出,这位年轻的皇帝,为人十分老练,城府比谁都深,和朱高煦一比起来,高下立见。

    此时,张辅心里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到朱瞻基这边来了。

    如果说之前,他把朱高煦的亲信枚青绑了交给朱瞻基,还多少带着点战略战术的私心。

    因为,他知道朱瞻基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很可能早已经监视到枚青进府了。

    所以,先下手为强,绑了人来表示衷心。

    至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反正,汉王不会因为绑了一个枚青就不反了吧?真的打起来,帮谁那又是另一番策略了。

    可是现在,张辅真的完全被这位年轻的皇帝彻底征服了。ww。uukansu

    张辅望着朝堂上玉树临风,却又十高深莫测的皇帝,恍惚之间,竟然看到了一丝永乐帝朱棣的影子。

    他在心里叹道:

    “不管今后是刀山火海,我这把老骨头一定会陪着你。皇上,我愿意永远做你的臣子。追随这样的主人我觉得虽死无憾。”

    奉天殿前脚送走了张辅,文华殿里又迎来一位行色匆匆的客人——

    谁呢?当然是星夜兼程的是李浚。

    他安全抵京后,宣庙候奏。

    朱瞻基在文华殿紧急召见,李浚疲惫不堪,饥困交夹。

    朱瞻基大大感动,赶紧命太监赐膳。

    又累又困的李浚,却对这些美味的膳食看也不看,他赶紧一股脑儿,将汉王叛变,已经都指挥使靳荣阻拦告变,怀疑他已经投靠汉王的事情,一口气说完了。

    他才赶紧喝了一大口水,依然不敢再皇帝面前吃东西。

    “爱卿不必拘礼,我们君臣之间,今天无拘无束,你边吃边和朕聊聊,山东那边的情形。”

    朱瞻基早已经猜透了李浚的顾虑,赶紧宽慰他。

    李浚这才大口大口的进食了。

    等李浚吃完饭,朱瞻基坐在大殿上,立刻紧急召来文武大臣,朗声宣布道:

    “李浚金殿告变有功,被提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父母皆诰封,并赐袭衣彩缎,荫1人锦衣卫正千户,予家人12户,公田10顷。”

    此时,满朝文武大臣无比流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神色,可是李浚跪在皇帝面前,大声道:

    “皇上如此厚爱,臣实在受之有愧。臣只是做了一个当臣子的本分,不应该得到如此丰厚的奖励。”

三百零五章 1堂成功的思想教育课() 
金銮坐上的朱瞻基,忍不住感动的说:

    “得爱卿如此忠心,朕怎么能不做个好皇帝,守住皇爷爷留给我的这片江山。”

    说到这儿,下面的文武大臣无不动容。

    朱瞻基脸上的表情忽然变得非常大气,他大手一挥道:“不过,爱卿,这点封赏,朕还给得起。你尽管受了就是。”都被这君臣一心

    “皇上,你真是如此重情重义啊!如果皇上真的要赏赐微臣,那么李浚只受衣币及秩,其余坚辞。你知道为什么呀?听微臣一一道来。”

    李浚朝皇帝拜了又拜,然后站起来,瞬间陷入了回忆:

    “皇上,其实在你当年才11、2岁的时候,你皇爷爷派你在北京和南京之间往返,处理政务,那时候北京还是行在宫,我看你年纪那么小,处理事情却井井有条,当时,特别是有一件沉积案子,我报上来很久了,都没有人能够处理,可是你微微一笑,把我叫到面前,只点拨了微臣一句,顿时就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说到这儿,李浚的脸上满是崇拜之色:

    “那个时候,我就已经认定,这位皇太孙将来必定是我誓死追随的对象,所以今天的一切,就算是我报恩吧。”

    朱瞻基听李浚说到这儿,忍不住眼眶泛红,他走下金銮座,轻轻拉起李浚的手,感慨的说道:

    “一件小事情,爱卿竟然如此挂心,朕真的感动。汉王叔叔虽然无情,但是朕的身边,有你们这些有情有义的臣子们围绕,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人心齐泰山移啊。”

    朱瞻基这一番声情并茂的演讲,顿时获得满堂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大臣们忠心的更加忠心了,心里稍微有异念的,也将那些邪念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可以说,皇上的这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极为成功。

    做好了自己的内部团结工作,防止堡垒被敌人从内部攻破,接下来,朱瞻基就可以放开手脚,商讨下一步,如何对待汉王的反叛了。

    “爱卿,有何良策?”朱瞻基首先问来自乐安州的李浚。

    “回皇上,臣请御驾亲征,朱高煦为人狂妄,他的身边聚集了不少狂妄之人,只有御驾亲征,用天子威严,去打败他们的狂妄他们懂得什么叫做‘臣服’。”

    李浚铿锵有力的说道。

    “皇上你要三思。朱高煦在山东经营多年,我们贸然前去,会不会有危险?”

    杨士奇站起来,关切的说道。

    “皇上,不如派微臣,派精兵前去,荡平乐安。”

    英国公张辅站出来,信心十足的请命。

    “不,我请求皇上御驾亲征。”李浚丝毫不让步。

    “难道李御史不相信,我英国公的能力么?我也不是倚老卖老,我从太祖爷的时候,就跟着浴血疆场,对付汉王,恐怕这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叹息道:

    “两位爱卿虽然看似意见不一,但其实你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出兵讨伐汉王。可是朕,却和你们的意见在这点上都不相同。”

    说着,朱瞻基神色有些凄然,声音也显得悲凉:

    “父皇早逝,朕,就这么两个皇叔,朕还想向孝敬父皇一样,多孝敬他们两年,刀剑无情,朕实在不忍心派兵镇压。”

    “皇上!”

    此时,英国公张辅和李浚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皇帝在这个时候,还会如此顾念亲情,忍不住热泪纵横。

    “皇上如此仁孝,不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德行学识,都堪称完美,臣等能够辅助你这样的千古一帝,实乃万幸!”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朕相信,古人的道理不会错。这样吧。先派遣宦官侯泰赐书信给朱高煦,劝说朱高煦不要谋反。”

    朱瞻基说完,大手一挥,宣布退朝。

    退朝后,他直接来到张太后的慈宁宫。

    张太后一见到自己这个儿子,忍不住脸上露出微笑。

    “瞻儿,今天朝堂上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现在宫里到处都在传扬皇上的仁孝,你做的真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真乃大手笔。相信你的这一举动很快就会传遍天下,路人皆知。”

    张太后说道这儿,嘴角的笑意更加浓了,她看着自己的儿子道:

    “你这一招,ww.ukansu。既体现了你作为皇帝的风度和作为侄儿的仁爱,又给了自己充分准备的时间,去面对动乱,真是成大事者的胸襟和手段,连我这个母后,都自叹不如。瞻儿,你也许真的就是天生为这个帝王的宝座而生的。”

    张太后由衷的夸奖着自己的儿子。

    朱瞻基却并不显出丝毫得意之色:

    “母后我们将观其变吧。但愿汉王叔叔能够悬崖勒马,我们也可以不再同室操戈。”

    再说宦官侯泰来到乐安,朱高煦部署重兵压阵,面南而坐会见侯泰。

    汉王双眸犹如烈火,一路摧枯拉朽直焚烧到人的心底,那种王者气势,瞬间让人望而生畏。

    此时,侯泰见到南面而一个人,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