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鞴ЯΓ蛩啦淮牵 

    时夜,高远君臣暂时抛开了军务。政务,召开了盛大的晚宴,庆祝这一场得之不易的胜利。

    高远一一与张辽、赵云、徐庶、司马懿、周仓、徐晃、于禁对饮。

    在历次的战争中,他们君臣屡屡击败强敌,并不断发展壮大。想起昔日的寄人篱下,众人唏嘘不已,个个皆醉。

    夜很深了,司马懿返回了家中。

    一进府门,便看到灯火通明。各房都没有睡。主人不睡,下人自然也不敢睡。

    司马懿摇头苦笑,就来到了大厅之中。果不其然,老爹和诸位兄弟都在。

    只见大厅内,司马防在中间坐着,五个儿子,一边二个一边三。众人互相携手,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模样。四周下人屏息站定,不敢动分毫。

    司马防见到司马懿进来。拐棍一顿地,怪声道:“司马军师,您没有带兵来吗?”

    诸人不免向外望去,在他们看来,高远回城了,一定会开刀的。

    司马懿就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没有喝太多酒,这边看父亲说话这么重,作为孝子的他,立刻就跪了下来,拜道:“父亲大人在上。请听儿子一言。”

    随后,司马懿便将高远的话转述了一遍。

    司马家没有事情,谁愿意去曹操那里就去吧。

    这让司马一家十分震惊。

    司马懿最后道:“主公多次说父亲大人的功劳,而六弟犯了法,主公罚他回老家种地,劳动改造,反思罪过。”

    竟然是这样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结果,出乎意料。

    最开始,司马防摆出视死如归的阵仗,是因为他和他的儿子们,认定自己在劫难逃了,思想僵固后,文人的倔强,让他们潜意识里一直在对抗高远。

    如今什么事情都没有了,这僵固的思想顿时就被击穿了,文人的知恩图报,涌泉而出。

    司马防拄着拐棍,颤颤巍巍站起来,眼圈红着,一一去看自己的儿子,哆嗦道:“我们……我们做的这叫什么事?老六犯了罪,必须要接受惩罚,这也是对他好。高将军如此善待我们,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白读圣贤书了,白读了。”

    他一一指着自己儿子,道:“我老糊涂了,你们也糊涂了吗?就我们做的这些事,一定会被天下人唾弃,就算去了曹孟德那里,又有何面目活下去?就曹孟德的心性,他一定不会重用我们这些背主的人。”

    “这……。”五个儿子面面相窥,一起拜道:“爹,是孩儿们的错。”

    老司马防泪流满面,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对于没能经受住考验而感到惭愧,拐棍一翘,道:“明日,全都跟着我,去将军府谢罪!”

    司马懿这心,终于松了下来。

    “父亲,大哥怎么办?”老三司马孚道。

    司马防心里一紧,忙向司马懿看去,司马懿立刻道:“父亲大人不必担心,曹孟德仁虽然不及我主,但也是个规纪严明的人。这件事情,各为其主,他绝不会为难大哥的。”

    司马防彻底放下心来,来日,便带着全家,前去高远那里谢罪。

    而对于高远来说,一场内部的危急,也被化解在无形之中。群臣看在眼里,高远的仁德令他们敬服,相信经过此事内部会更加团结。

    不说司马防抱着高远腿失声痛哭,也就是这一天,曹操黑着脸,秘密返回了许都。其实,也已经没有兵马能够跟着他回来了。

    曹司空又战败了!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汉献帝很想召伏完等保皇派来讨论讨论这个新崛起的高远,然而全御林军都是曹操的心腹,畏惧之下只好自己研究了。他便感到,高远或许会是天下改变的一个契机,或许对他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曹操返回许都后,不得不召开全体要员的军事会议。因为他又损兵折将了,这军事部署,就需要重新制定了。

    经过郭嘉的分析,高远自从占领并州已经河内三郡后,根本没有经过一定的发展,虽然兵力暴涨,但底蕴不足。若是高远强力反扑,反而有后勤瓦解的趋势。并且,袁绍在壶关防线外,对并州虎视眈眈。所以,高远暂时是不会离开他现在的地盘出击的。

    “他一定会专注一段时间的内部发展,以便坐看中原大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郭嘉最后一针见血道。

    郭嘉的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曹操也不例外。

    如今中原三方对峙,刘备和袁绍的交战始终没有停下,就现在,袁绍十余万大军围攻下邳和小沛。

    离间计,挖墙脚不成的曹操再次大败,恐高症大爆发,便感到:“还是不要再惦记高孟严了!”

    他便对众臣说道:“战败之责在我,此刻,当外御强敌,专心内部发展,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曹操拥有河南大部,陕西一部,关中,关西,关东,皆是富裕之地。静下心来,大力发展,以守为攻,才是上策。

    谋士们便感到,目前也只有如此,这就算定下了未来的计划。

    曹操不禁唏嘘不已,道:“在高孟严那里,竟然损兵折将近乎十万!”

    他们这才发现,前后已经亏了这么多兵。荀彧不禁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都被高远弱小但却占据整个山西蒙蔽了眼睛,只认为他一触即溃,却没想到他会得到山西人的巨大支持。若是没有折损兵将,或能联手刘备,将袁绍赶回黄河以北。”

    所有人对待高远的问题上都走了眼,只认为兵少的高远占据的地界是一块肥肉,谁知竟然内藏钢针,谁去咬,都是一嘴血。

    曹操又暗骂了一顿卑鄙,无耻,心说没准就是高孟严故意一副弱弱的模样,就是勾引人去开刀。想到这里,顿时又是一阵恐高症大爆发,最后道:“并州虽然易守难攻,但高孟严想要走出并州也没那么容易。既然袁本初只是守备他,那么我们也是如此,当与袁绍一决雌雄后,再回头收拾高孟严也不迟。”

    于是,曹操加强了洛阳一线,黄河岸边的守备力量,严防高远渡江。便开始专心于地方建设,又时不时的小兵力偷袭袁绍,以帮助刘备继续撑下去。

    曹操战败的消息传到了袁军前线的衮州。

    坐镇濮阳指挥中原战事的袁绍知道后,大喜过望,他立刻召集麾下文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曹孟德在高孟严那里吃了大亏,损失了五万兵马,骑兵又一次全军覆没。他如今没有任何的机动兵力可言,正是我军进攻官渡的最佳时机。”

    诸将对此深表赞同,但军师沮授另有所想,道:“主公,颜将军和田军师在徐州的作战已经是最后阶段了,现在进攻曹操,不如进攻徐州,打下徐州后。主公坐拥五州之地,衮州、徐州两面夹攻曹孟德,入主许都,解救陛下!”

    身边没有了勾心斗角的谋士后,袁绍越发精明了起来,他听从了沮授的进言,从青州调来长子袁谭镇守官渡。他便率领大将文丑、张郃,又有牵招、蒋義渠、吕威璜、梁习等人,抽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下邳。

    就此二十万大军攻打刘备,声势之浩大,已经有了席卷中原得态势。

    曹操也被袁绍的武装力量震慑住了,并更加后悔进攻高远,乃至于损兵折将,在中原十分被动。然而当时进攻的时候,他也却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败的如此之悲壮。(未完待续。。)

    ps:  感谢:醒阅书中 、绝恋ぁ血 投出月票

    感谢:风家123青春、喜安蓓、鑫仔恶魔打赏。

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与教育

    袁本初的战争潜力是巨大的,就算是在他死了之后,三个儿子依旧共计三十余万大军,打来打去了好多年。

    然而高远得出现,打乱了历史的进程。

    袁绍多次败给高远后,总结出了经验。制定了先取中原,后剿高远的策略。这三十万大军压在官渡…小沛…下邳一线。刘备的两座孤城已经风烛残年,而曹操心惊肉跳,日日叹息,不该去攻打高远。

    不过对于高远来说,渡过最艰难时期的他,难得进入到了平静期。

    在河内的科举考试成功开考。

    放榜那天,河内郡城内人山人海,都是看中举的。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那都是去给中举的报喜。鞭炮齐鸣,自然是高中者庆祝。

    中举的披红挂绿骑马游街,更是不在话下。最后来到高远的府邸里,见面就是三叩九拜,直如同见皇帝一般。这来自于高远为寒门士子带来了出仕之道,此法赢得了寒门士子的心,寒门士子感激涕零,发誓效忠不在话下。

    三日后,州牧府,议事厅。

    高远堂上就座,左手司马懿、徐庶带队,右手张辽、赵云挂帅。

    徐庶作出了工作汇报,“主公,三百二十八名各级官员,已经开始赴任,最远的五日内也能够到达任上。”

    高远颇为欣慰,“相信这些有能力之人到达地方后,地方建设就能够步入正轨,并上一个新台阶。”他这几日有所想,道:“我准备重建治下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员,严厉打击以权谋私。玩忽职守,贪污**等行为。这件事情,就叫给辛毗来负责。”

    高远的治下经过改革后,士族没有了,收入那是暴增。

    然而高远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明白,没有奔头就没有劳动积极性。因此他并没有断了人们致富发家的路。还开科取士给与所有人当官掌权的路。相信还会有良田万顷的富豪出现,但是这些富豪就不会有士族特色了。反而有后世特色,税是要足额缴纳的。并且,官方将会根据情况,制定类似最低工资、地租等,这些人也就不会成为万恶的地主,而只会是开明绅士。

    高远富有后世特色的执政理念,令司马懿等人十分钦佩。比如耕者有其田,比如高薪养廉。一方面百姓富裕。府库收入增加,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官员的待遇,体现出了主上的关怀。

    高远重建御史机构,意图在与清明吏治,自然得到手下的支持。

    随后陈琳提到了一个问题,“主公,三百余人中举,而还有四千余人没有考中。许多人难免有些怨言。属下想,这些人也是能够识文断字的。若是能够安置,一定十分有利。”

    高远闻言微微点头,来到这个时代久了,他当然知道九成九的人都是文盲,目不识丁。人民目不识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简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为什么后世百年,科技发展迅速,那都是普及教育的功劳。

    为什么后世华夏几十年就追上了世界的脚步,因为扫盲成功了。

    虽然高远只有一州半的地盘,但普及文化知识。也是重中之重。

    高远说道:“孔璋说的不错,既然这些士子来了,就要留下。这些人的知识汇聚起来,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你们看,如何安置这些人?”

    这可是四千多人,那里有地方安置这么多人?似司马懿、徐庶,也是紧皱眉头。

    议事厅中,因此沉寂下来。

    司马懿等人的思想受到时代局限,想不出来。

    但高远思想却很奔放,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普及教育,这令人十分激动和期待,哪怕最后没有完成霸业,就靠这政策,也能在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全民教育的启蒙者,这头衔绝对够硬。

    因此,高远的思路更加开阔,他首先看向赵云等将领,道:“文远、子龙,你们说,若是士兵们识文断字,战斗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呢?”

    张辽等人对视一眼,张辽急忙起身,行礼道:“主公,若是士兵皆能识字,自然就能够研习兵书兵法。为将者,之所以能够为将,武勇之外,懂得兵法才是最关键的。我军将士是不缺武勇的,那岂不是……。”

    众人大惊失色,岂不是全都是将才了!

    当然,这将才多是小将,但小将也了不得呀。

    这边呜呜呀呀杀出去数万小将,个个会排兵布阵,战斗力绝对爆表。

    赵云激昂起身,一礼道:“士兵们认识字后,紧跟着就能够一起学习兵法。对于行军布阵就更加有深刻的认识,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会上升一个新台阶。”

    高远笑道:“咱们有五万主力军队,一人教导五十个人,这就能够安置一千人了!”

    众将大喜过望,谁不想手下有文化,谁不想带有文化的兵。

    高远又道:“另外,我准备设立随军教导员职位,以百人队为单位,这些教导员负责士兵的思想教育,思想安抚等工作。而像你们这样的主将、主官,只管作战,就不用在为后勤、士气等事情分心了。”

    众将更加欣喜,这激励士气,安抚士兵也是要务。许多时候,主官多考虑军略,这专门有人去教导,就再好不过了。

    “主公,还有三千人呢?”陈琳提醒道。

    高远又笑道:“这个好安排,各地劳改所,是需要人去思想教育工作的。各地可以成立学堂,我想,作为父母,他们一定会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并且,那些有志向的成年人,也会充实自己。此乃全民教育!”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众人彻底迷失在了高远后世的著名词汇之中,并傻眼了。

    有文化知识的好处,谁都知道。众将十分高昂,而司马懿这些人,就想的更多了。这全民教育下来,就算是彻底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然而人才辈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一项政策,必定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

    得民心者的天下,高远能够屡次击败袁绍、曹操,归根结底,是因为治下的百姓,全部支持他,因此士兵作战勇猛,以少胜多。

    司马懿又担忧道:“主公,就怕这些士子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高远点头道:“自然不能让人平白无故去做。这样就算做,也会消极怠工。今后,但凡是接受并进入这些岗位的士子,统称为公务员,也就是官方招募的公事劳务人员。每一年会进行考核,当又一次科举考试之时,这部分人将得到加分,将会优先录用为官。”

    司马懿等人不断点头。十分钦佩高远能够想出这一整套完善合理的政策。

    于是,高远开始在自己的治下的民间推行全民教育的政策。军队内推行教导员制的思想教育工作。犯人劳改所也推行思想教育工作,以便让这些失足的人,能够重新回归社会。

    消息传出,治下百姓一片沸腾。以前,士族控制权柄,他们可不想让百姓学有所成。在这个识文断字都是上等人的社会里。百姓谁不想学习学习,就算自己不学习,也要让子孙学习,将来好出人头地。

    因此,高远的威望在民间暴涨。人们纷纷唱诵,“他是百姓的大救星!”

    有司马懿这些贤才之士,高远制定的方针政策,顺利的开始在他的治下施行。

    高远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为国为民的话语,被写在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学堂墙上。

    九月的第一天,寒门士子李墨,在河内郡李家庄学堂,迎来了他第一批学生。

    这学堂原本是一家士族大户的,正好拿来用。

    一群稚嫩的小学生们,第一次走进学堂。就见正堂挂着两个画像,一个是和蔼可亲的老头子,胡子特别长,特别白那种,不过,小学生们不认识。

    而另一个画像上,一人骑在大红马上,手拿画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