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内掌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内掌柜-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庄成刚闻言吓的一哆嗦,四下扫了一眼,谨慎地说道。“嘘……这话可不敢乱说,你不知道现在的什么形势,批判的就是单纯的军事观点!要想进步,你得紧跟形势。”接着又道,“再说了这思想政治也得跟得上,不然是要犯错误的。”

    萧楚北闻言也知道他说的有道理,可是政治思想跟得上,这军事素质也要硬。

    “走吧!现在也就打猎,过过枪瘾。”说着萧楚北抬枪砰的一枪打出去,飞起的野鸡,应声落地。

    时间还早,萧楚北带着他在山里晃悠。现在回家又得听娘老生常谈,唠唠叨叨,念起那个结婚的紧箍咒。

第一十九章 忙碌的早晨() 
华珺瑶端起碗,拿着窝窝头,站在厨房门口,就这么三两口下了肚,放下碗。此时太阳已经出来了,雪开始慢慢融化,在阳光的照耀下,地上的雪,似炫耀彩光的珍珠。

    仰望碧蓝的天空,像是被包裹在冰凉的丝绸中,真是清爽的很!

    华珺瑶从仓库拿着铁锹出来,“穿上这个。”华老实递过来一双草窝子。

    年菊瑛抿嘴一笑道,“这草窝子还是你爹的手艺最好了。”接着催促道,“快快,穿上试试。”

    草窝子也称为草鞋,农家人的棉鞋,这可是件宝贝,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大多数人都穿过,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没有见过草窝子是什么样子的。

    这年月家里都很穷,做一双布棉鞋都不容易。于是,老人们就地取材,用乡野间常见的芦苇缨子和木板制作而成。鞋子的屐齿可以防水、踏泥,厚厚的木底隔潮、防湿,毛茸茸的芦苇缨子隔寒保暖,从而解决了严冬脚寒的问题。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常在雪地穿着草窝子滑雪、滑冰,草窝子当滑板,滑雪人蹲在雪地上,两只脚并拢,一个伙伴在身后拥,另两个伙伴在前面拽着两肢胳膊,在雪地上飞跑,轮换滑,感觉既刺激,又好玩,那时候的冰天雪地也没有感觉冷,童趣带走了寒冷。

    “傻愣着干什么?赶紧换上啊!你脚上的草窝子可要掉底儿了。”年菊瑛推推傻乎乎站着的华珺瑶道。

    “这就换!”华珺瑶低垂着头,眨眨眼里的泛起的水雾,换上新鞋,真暖和。

    脚底垫着粗布,粗布下面是厚厚的棉花。

    草窝子一般都非常肥大、笨重,人们穿时,鞋里面需要垫上一层厚厚的麦瓤子,一来免得鞋里空荡,二是垫上些麦瓤子可以保存草鞋里的温度,增加暖和度,即使在冰天雪地里行走风也打不透。

    她爹还真是疼她,居然用棉花和粗布。

    草鞋只是取暖,不是多结实,一个冬天可能要穿坏几双草窝子,因为草窝子怕湿,草也没有多少筋骨,经不起磨,也不称沤,穿久了,容易掉底。穿草窝子走起路来不是很方便,拖拖拉拉,只能慢走,有的人延长草窝子寿命,还专门在草窝子鞋底钉上木礃子,走起路来呱哒呱嗒的响。

    华珺瑶试了试鞋子,又脱了下来,换上原来的草鞋。

    “你怎么脱下来了。”年菊瑛不解地问道。

    “我要扫雪,

    穿新的不合适。”华珺瑶解释了下道。

    麻溜地和大哥一起将前后院,门前石板路上的雪扫干净。

    站在高处回望梨树沟,真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梨树沟背靠千仞山,前临清水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石房子,远远望去,挺拔而又温馨。房屋的主体是由一块块硕大的石块堆砌而成,而屋顶则是由一片片石片构成,一眼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水波在荡漾。

    一座座四合院坐北朝南,整个村落街依房建、房与街齐、呼应顾盼、规划有序。

    华珺瑶看着已经被铲干净的街道,胡同,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铺路,质地坚固而漂亮,雨过天晴各色石板映射出之彩。而院内多用方砖铺地,夏天不热,冬天不凉,走路不滑,还可调解院内湿度。

    回身看向大山,那崎岖的石子小路,伴着阳光的照射,寻找着那一份宁静。

    在她和大哥铲雪的时候,何秀娥收拾碗筷,煮鸡食,然后端出去喂鸡。

    扫完雪后,华老实和华鹤年上工,今儿星期天,孩子们不用上学,承进带着两个小的跑趁着雪还没化完出去疯玩。

    年菊瑛带着何秀娥纺线织布,织布梭子在娘的手中,就像一条快乐的小鱼游来游去的。

    何秀娥则坐在年菊瑛旁边,搓麻绳,手里纺线锤,可是娘经常用的老物件。

    何秀娥手里的纺线锤是动物骨头做的,两头粗,中间细,当中有眼,插有一个竹钩。家里搓麻绳都是用拿它出来捻线。

    这个纺线锤是娘的,现在大嫂在用。

    纺线锤又叫“拨浪锤”,利用旋转原理,将松散的线麻缠转成麻绳,做好的麻绳大都用来纳鞋底,或穿盖帘,再就是捆扎什么,结实得很。

    何秀娥纺线锤是牛骨头制品,入手光滑温润,包浆均匀,至少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

    这纺线锤是娘从娘家带来的,是姥姥从前用的,从废墟中捡来的,唯一的念想!华珺瑶从小就看着娘用它搓麻绳,有时也用它来加工棉线和羊毛线。

    华珺瑶则盘腿坐在炕上抓耳挠腮的看着前面铺的稿纸,感谢信,憋了半天一个字都没写出来。

    “啊?”华珺瑶单手托腮,望着窗户,出神地看着上面的报纸。

    “报纸!”华珺瑶眼前一亮道,“有了。上面的官话、套话有的是。”

    马上从樟木箱子里拿出一沓报纸,人民日报的,解放军报纸,还有几本红旗杂志。这些报纸都是二哥拿回来的旧报纸,糊窗户用的。

    就这样报纸一句,杂志一句,解放军报纸一句,一封慷慨激昂、热血满满的感谢信出炉了。(。uukashu。“娘,您看看。”华珺瑶下了炕,拿着信递给年菊瑛道。

    年菊瑛抖了一下信纸面向阳光看了起来,频频点头,“写的不错!”

    华珺瑶有些蒙圈,就这还不错,她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什么?

    无论如何过关了。

    年菊瑛看着她,缓缓地说道,“等你哥回来,替你送过去。”

    “呼……”华珺瑶长出一口气,还好不用自己送。

    年菊瑛看着她摇头失笑,“这回该听话了吧!”

    “听话,我一定乖乖的。”华珺瑶出了房间提溜着还活蹦乱跳的兔子,“娘,这一只兔子不够吃,要不我上山再逮只兔子。”

    “行了,一只兔子就够了,现在雪化了,稀泥地,上山的路不好走。”年菊瑛想也不想地说道。

    这下子华珺瑶想作弊都不成了,算了,明儿再上山吧!

    “你把兔子撂下,我去剥。”年菊瑛停下手,从织布机上下来道。

    “娘,我来吧!”华珺瑶笑着说道。

    “一个小姑娘家,这事还是我来吧!”年菊瑛说道。

    “不就是杀兔子吗?我可以的。”华珺瑶不由分说的提溜着兔子看着她道,“哦,对了,这兔子打算怎么吃?”接着提议道,“铁锅炖了,贴饼子怎么样?”

    “好啊!”何秀娥高兴地说道,“正好我发着面等着蒸窝窝头!一会儿先贴饼子得了。”

    “正好,你们忙吧!我去剥兔子。”华珺瑶提着兔子去了后院。

第二十章 挑水() 
年菊瑛重新坐回织布机上,轻叹一口气,世道艰难,对女人尤其不公平。

    “娘,看样子小姑子真的没事了,娘您应该高兴啊!”何秀娥手中的纺线锤滴溜溜的转了起来。

    “高兴,高兴。”年菊瑛苦笑一声,手中的梭子,又像小鱼一样,来回的穿梭。

    何秀娥抿了抿唇,张了张嘴,最终在心里轻叹一声。

    华珺瑶脑子里现在想的是,手中的兔子怎样变成美食。

    她的手法干脆利落,将兔子的毛皮完整地剥了下来,挂在了后院的竹杆上,等稍微阴干些硝皮,给爹做护膝。

    年轻的时候打仗,生活艰苦,爬冰卧雪,自己又不注意,人老了各种后遗症就出来了。

    兔子就一只,不多,内脏也没舍得扔。把这些都清洗干净,可以切了一起炖了凑数。春季兔子也干巴巴的,连肚子里的板油也不多。

    和这年头人一样肚子里都缺油水!

    将端着处理好的兔子,华珺瑶进了厨房,看见厨房水缸里的水,只有半缸,估计因为今天早上上山找她,大哥没时间挑水了。

    趁着娘和大嫂还在堂屋织布纺线,将水缸原有的倒进盆盆罐罐中一会儿洗菜用了,然后从门后拿出扁担和两个水桶道,“娘,我去挑水了。”

    这时候农村连压水井都没有,就别提自来水了。村里吃的都是井水,小村庄有一两眼大口井,大村庄也不过三五眼,大约千多人喝一口井的水。

    打水,小户人家用陶罐,大户人家用木水桶,提水用井绳或钩担扁担:木扁担两头钉铁链构的扁担,井绳提水简单,钩担扁担提水有巧,尤其是提木水桶。

    打上来的水,小孩抬大人挑。家家户户都有粗瓷水缸,小水缸盛两挑水,大水缸盛三四挑水,缸里放水瓢,缸上盖帘子,会过日子的人家,水缸里是不能没有水的。

    落后原始的年代,喝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也锻炼了人的生活能力。

    挑水华珺瑶就当锻炼身体了。虽然艰苦,却有一个值得骄傲的是那时的水绝无污染,碧水蓝天,天热了到清河洗澡。山里的泉水两手扶地,爬头就可以喝,甘甜凛冽透心凉,好受极了。

    “挑水这事是男人的活计,一会儿让你大哥回来干好了,水缸里的水还够用。”年菊瑛闻声在屋内喊道。

    “不碍事,娘您忘了我力气大。”华珺瑶说着挑着空桶出去了。

    年菊瑛追出来拉着扁担道,“别去,万一遇见人怎么办?”她慌乱地又解释道,“娘不是那个意思?不是怕你丢人,我是怕你受伤。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娘不是那个意思。”

    村子中央有一口方井,去挑水肯定会遇见村民的,年菊瑛怕女儿受不了村里的闲言碎语。

    华珺瑶轻轻一笑,云淡风轻地说道,“娘,我总不能一辈子不见人吧!”说着轻轻拂开年菊瑛的手挑着空桶跨过门槛出去了。

    &*&

    梨树沟的先人们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都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谓胡同,全村共有六街八巷十八胡同,古旧街巷,街宽3至4米,巷和胡同宽约2至3米,这些窄窄的街道,全为青石铺就,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乱石铺锦、巨细相间,高低俯仰,结解曲伸,纵横交错,如诗如画。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历史多达五百载,少有三百年,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铮铮发亮。

    华珺瑶自然选择小巷走,没走大街,不是怕什么?而是觉得没必要。

    走进这些街道,幽静而深长,古朴而典雅,仿佛走进了历史。

    华珺瑶本以为天冷,又是大半上午的,应该不会遇见什么人,正自得地打算挑着空桶回去忽然感觉走不动了。

    “我帮你。”原来扁担被人拉住了。

    醇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不用回头华珺瑶就知道是谁?

    “不用了。”华珺瑶摇晃了下扁担挣脱了他的手,朝前走。

    雷满仓快走两步挡住了她的去路道,小心翼翼地叫道,“瑶瑶!”

    华珺瑶无奈地深吸一口气,抬眼看着他,已经模糊的记忆,在重新见到他后,(。又鲜活了起来。

    身板精瘦,面容清秀的雷满仓,从外表看一点儿都不像个农民。只有被风吹日晒黝黑的肌肤和指节宽大,磨满茧子的手,才能看得出来是劳动人民。

    两人青梅竹马,一起上学,一路高中毕业,如果不是该死的运动闹的,两人一起考大学。

    也许正是因为彼此太熟悉,华珺瑶对他反而没有了男女之情,更像是哥们儿或者是姐妹儿。

    雷满仓伸着手,满眼都是她道,“我帮你挑水吧!男人的活儿,哪能让你干。”只有紧握的双手知道自己有多紧张。

    “不用。”华珺瑶很干脆地拒绝道,看着前面不远处,探头探脑,指指点点三姑六婆们,华珺瑶静静地说道,“不想成为别人口里谈资的话你离我远一些。”

    雷满仓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使劲儿瞪着那些没事干,闲着嚼人家舌根的老娘们儿,吓得她们迅速地躲进巷子里。

    只是简单的一瞪眼,就吓得那些人就躲了起来,可见这个村太子的威力,确切的说是雷大胆权势。

    梨树沟两大姓,雷姓就是第一大姓,人数多。

    在农村一个生产队长的权力仿佛胜过一个部队的连长。生产队社员的生命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他说今天开始剥花生,社员们就乖乖地今天剥花生,他说明天挖地瓜,社员们就乖乖地等到明天才能挖地瓜。他说还等一个星期才能分麦子,社员们只好忍着痛苦的饥饿等到下一个星期才能分麦子。

第二十一章 突如其来的表白() 
眼看着成熟的梨子挂在树梢腐烂,全村的老少爷们儿都着急,这可关系着乡亲们的荷包,一年就指望着这些雪花梨了。粮食耕种一年,也就有个口粮,基本上挣不了钱,有时候甚至还倒欠着生产队。

    是雷大胆顶着巨大的压力,先是沿街叫卖,后来由于华国庆的原因他是省百货公司的采购员,经常南来北往的采购商品,知道哪里需要,最后将雪花梨送到了上海的一家中药厂,将雪花梨制成了梨花膏。

    在运动初期最是疯狂的时候,敢这么做,要不怎么叫雷大胆呢!

    事后上面追责的时候村民们还算有良心,一口咬定,是支援国家,城里的革命事业,最终不了了之。

    经过这件事雷大胆在村里的威望又上一层。

    雷满仓垂下眼,看着她闷声问道,“你还好吧!”

    “你也看见了,我现在挺好的,能吃能睡的。”华珺瑶没心没肺的说道,说着绕开他挑着扁担往回走。

    雷满仓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从何说起,看着她掉头走,赶紧问道,“你不挑水了。”

    “我去山上挑泉水。”华珺瑶说着朝前走道。

    雷满仓在后面追着,“瑶瑶!瑶瑶!”

    “你跟着我干什么?”华珺瑶不耐烦地说道,说着转到了一条狭窄偏僻的小巷。

    对于现在的雷满仓还没有变狼人,没办法,她只得尽量减少与雷满仓的接触。

    有时候想躲是躲不过去的。

    “我……我……”雷满仓满脸通红地追着华珺瑶,结结巴巴的。

    华珺瑶的嘴角此刻抿得紧紧的,微微冷凝的眸底泄露出不耐,疾步走着的她,却不得不停下脚步,正好和满载而归的萧楚北和庄成刚打了个照面。

    这下子两边都尴尬,真是想躲都来不及。

    巷子太小,华珺瑶黑眸晃动了一下,认出了是昨儿救她的两人。于是放下水桶,拿着肩上的扁担竖在墙边,人也靠边站着,留下空当。

    萧楚北和庄成刚两人尽量让自己神色如常侧着身子与华珺瑶擦肩而过。

    两人身上有一股一般军人没有的气概,那是一种真正经历过大规模血腥杀戮,而且经历战场的人才有的肃杀之气。

    华珺瑶黑眸一转,唇角微勾平静地说了声,“谢谢!”声音宛若蚊吟,显得有些飘渺。

    不细听还真听不见,不过以萧楚北和庄成刚离她这么的近耳力自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