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见群臣之中守旧派反对,而其他人暂时不发表意见,心知此案一时半会定不下来,因此也就宣布退朝。
-------------------------------
退朝之后,文彦博与包拯走的最慢。
“包兄,圣上突然提及屯粮一事,不知是何意思啊。”
包拯漫步走着,道:“先不管圣上是何意吧,你且说说圣上此举对我大宋来说可有好处?”
文彦博想了想,道:“当初太祖皇帝要粮食全部收集到京城来,是有防止地方谋反的用意,几十年来是颇有成效的,但粮食全部集中在京城也有弊端,万一一个地方发现了灾情,救灾的确有些麻烦,当然,很小的一点波动都能影响一个地方的粮价,但这些跟造反想必,并不算什么。”
文彦博与包拯是好友,更是亲家,为此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了,包拯听完文彦博的这些话后,叹息一声,道:“太祖时期还是五代十国,那个时候天下未定,有粮就造反是很容易发生的,但如今大宋立国已有多年,政局也是稳定,就算地方上有粮,他们只怕也造不起反来,文兄是聪明人应该知道造反不易。”
文彦博听到包拯这话,忍不住震了一下,他似乎没有料到包拯会有这样的想法。
“造反当然不容易,有粮也要有人才行,如果天下百姓都有饭吃,他们自然不会去造反。”文彦博说着,突然望向包拯,道:“包兄是同意圣上之言了?”
包拯笑着点点头:“算是同意吧,地方有屯粮对于一个地方的稳定是很重要的,更何况粮食还掌控在朝廷手中,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不过粮食运到京城毕竟是祖制,圣上想要全面推行不容易,不知文兄是何意啊?”
文彦博见包拯如此,也就沉思了片刻,而后说道:“既然包兄有此看法,那我也只好跟着赞同了,而且粮食少运三分之一到三司,我也轻松了不是。”
包拯摇摇头:“田赋之事如今交给了户部,文兄觉得你这三司还能管天下的粮食吗?”
听到这话,文彦博顿时一惊,接着有一种恍悟的感觉:“你的意思是说皇上要将粮食交给户部?”说着,文彦博拍了一下脑袋:“是了,是了,当初三皇子赵沐从三司离开之后直接进了宫,接着圣上就把田赋之事交给了户部,如今粮税收齐,圣上突然又要屯粮,看来这一切早在那个时候赵沐就已经跟圣上商量好了。”
文彦博觉得自己很笨,怎么直到这个时候才想到这些,而他明白过来后,突然望向包拯:“包兄一向都不参与党争,怎么如今却要支持三皇子的建议?”
包拯笑了笑:“文兄此言差矣,我并没有支持三皇子赵沐,我支持的是对大宋稳定发展的有利的提议,如果有一天庞吉提出了一些对建设大宋有利的提议,我也会赞同的。”
两人这样走着离开了皇宫,快分开的时候,文彦博突然向包拯微一拱手,道:“包兄放心,我明白怎么做了。”
第88章 机会()
早朝的消息传的很快,传到晋国公府上之后,赵治连忙去找白公盛。
“先生,父皇要在地方屯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白公盛想了想,道:“在地方屯粮的确是有很多好处的,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圣上一向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怎么这次却突然要在地方上屯粮,而且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赵治摇摇头,他也不知道,他要是知道就不来问白公盛了。
“先生且不要管这个,你且说父皇要在地方屯粮,本皇子是应该支持还是反对吧。”
此时的赵治不关心赵祯是怎么想的,他只想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来得到赵祯的欢心,来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公子,如今田赋之事交由户部,粮食也皆囤积在户部,如果不出意外,圣上应该会将粮食留在户部用以牵制三司,如果户部的粮食少了,他们做起事来自然就不会那么得心应手,地方囤积三分之一的粮食可以有效的制约户部。”
白公盛并没有想到这事是赵沐跟赵祯早商量好的,因为他觉得这有些想不通,如果是赵沐提议的,那赵沐怎么可能会让户部少收粮食呢?
听完白公盛的话后,赵治点点头:“这不过是牵制了户部罢了,有没有对本皇子更切身有利的好处?”
白公盛笑了笑:“有。”
魏国公府。
赵渊将早朝的事情跟吴蒙说了之后,便询问起吴蒙的意见来。
吴蒙想了想,道:“如果公子不想被人牵制,这对公子来说是个机会。”
赵渊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问道:“何以见得?”
“圣上要在地方屯粮,势必要派人负责此事,公子若是能派人负责一些地方囤积的粮食,那这些粮食可就都在公子的掌控下了,其实粮食并不值多少钱,可没有粮食大家就吃不饱饭,有了粮食就能够控制百姓。”
赵渊猛然一震,但仍旧强制镇定,道:“但却何来不被人牵制?”
“如果不出意外,晋国公赵治和秦国公赵沐都会派人负责一些地方囤积粮食的事情,公子若是不做,岂不是想必他们少了一些筹码?”
吴蒙说完这些之后,赵渊已经明白怎么做了,各州县的粮食可不少,这三分之一的粮食若是被自己的人给掌控,先不说可用这些粮食在必要的时候收买人心,就是负责囤积粮食的这件差事也是个肥差,自己虽说是国公,可俸禄并不能供自己的花销,自己还想暗中养一批死士,这可都需要钱啊,那些粮食要是能被自己贪墨下来一些,可顶大用。
赵渊心中有这些想法,但并没有跟吴蒙说,毕竟在他心中,吴蒙仍旧是庞吉派来监视自己的人,他只是问道:“照先生所说,此事对我们的确是好事,只是不知庞太师怎么想,他赞成吗?”
吴蒙笑了笑:“如果公子赞成,又何必管庞太师是怎么想的?”
听闻此言,赵渊心中有些惊疑,因为吴蒙的话有些逾越,至少不是他这么一个庞吉门生应该说出的话,不过赵渊虽然惊疑,却并未因此而欣喜,万一这是吴蒙的试探之意呢?
赵渊并未欣喜,也没有因为吴蒙说出这话而对吴蒙有任何指责之意,毕竟在他心中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就算他此时多依仗庞吉,但他并没有真正看得起过庞吉。
---------------------------------------
秦国公府。
自从赵沐被封为秦国公后,秦郡公的牌匾已是命人给换掉了,就连府上的不少用具都是按照国公府的身份配置的。
不过范大成的住处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什么变化。
范大成是个读书人,平日里并没有什么侍弄花草的兴趣,也不是特别喜欢安静,他的住处有一间很大的书房,里面的书全是赵沐帮他收集的,范大成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呆在书房看书,偶尔也会吹笛子。
范大成有一只笛子,那是一只很精致的笛子,上面刻有一朵梅花,写有一个梅字,赵沐第一次见的时候觉得那笛子很像是女人之物,那梅也应该是女孩子的名字,毕竟如果只男子的弟子的话,只需要绣朵梅花就行了,根本无需再多写一个梅字,这不是男子的习惯。
当然,如果只写一个梅字,断也没有必要再刻上一朵梅花。
范大成在成为自己的谋士之前肯定是有过一段故事的,不然像他这样的年纪怎么还是孑然一身?
范大成是个有故事的人,不过赵沐并没有询问过范大成的过往之事,不是赵沐不好奇,而是他信任范大成,如果范大成不想说,他并不信问。
这对于一个争权的人来说似乎有些不够谨慎,但赵沐愿意赌一把。
“先生,圣上已经把屯粮之事提上了议程,反对的人不少啊。”
范大成给赵沐倒了一杯茶,主仆二人相对而坐,外面的蝉鸣有些聒噪,屋内有着一丝闷热。
“虽然反对的人不少,但如果赵治和赵渊两人都赞同的话,下次就会有不少人赞成,所以公子无需为此担心,唯一的不好就是,本来是公子提出的主意,可好处最后却被他们给分去了。”
范大成对此似乎有些惋惜,但赵沐却不以为意,这个主意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请求皇上赵祯不要把自己给扯出来的,因为扯出了自己,这事就会遭到赵治和赵渊的反对,如今他们不知是谁替的建议,那么他们或为了取悦赵祯,或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赞成的,因为他们不会放着这偌大的利益而袖手旁观。
“无妨,为了大宋的稳定,分他们一点利益又有什么关系?各地有屯粮后,局势就能稳定,到那个时候向商户加税就会容易很多,相比较下,屯粮的那一点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赵沐说完笑了笑,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而所有的路都要一步一步走,沿途也许会遇到一些情况,但只要前方有目标,他相信他就一定能够走到目标。
;
第89章 试行()
再次的早朝。
在早朝快结束的时候,赵祯又提出了昨天在地方屯粮的事情。
“在地方屯粮,并且派人负责各地方粮食的买卖一事,诸位爱卿再发表一下意见吧。”
赵祯说完,那些守旧派立马就站了出来,他们憋了一个上午了,等的就是这个,不管怎样,今天他们都必须保住祖宗的制度。
“圣上,屯粮一事万不可行,此举有损我大宋国本啊。”
“是啊,到时各地有屯粮,如果有人有异心的话,我大宋危矣。”
“臣请圣上收回成命。”
“臣附议……”
朝中的守旧派不少,他们这么一嚷嚷,赵祯忍不住就凝了凝眉,这个时候,刑部尚书周东突然站出来道:“屯粮一事怎会伤我国本,在本官看来,屯粮有助于各地方的稳定,各地方稳定了,又那里会有叛乱,臣赞成圣上的决定,同意屯粮。”
刑部侍郎周东是魏国公赵渊的人,赵渊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意屯粮,自然要发动朝中自己的人来壮大声势了。
周东站出来说了一句话后,魏国公赵渊的人便纷纷站出来表态,一时间,赞成的声音几乎与反对的声音差不多了。
不过守旧派也不是吃素的,少不得跟赵渊的人针锋相对。
朝堂一时喧嚣起来。
但这个时候,庞吉、文彦博等人却是很镇定的站在一旁看着,似乎并没有急着插嘴的意思。
而就在双方这样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礼部尚书萧言突然站出来道:“圣上,臣觉得在地方屯粮并无不可,粮食屯下之后是要流通的,只要不是大宗买卖,何人有能屯粮造反,再者朝廷会对各地的屯粮地点进行审查,那里有问题了很快就能知晓,想来是不会出什么谋反之事的。”
赵治在诸位皇子中是最知礼的人,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礼部尚书萧言的认可和投靠,如今魏国公赵渊的人无法敌得过那些守旧派,那么赵治的人就要站出来了。
赵治的人这么站出来后,赞同的声音立马就压过了那些守旧派。
这可把这些守旧派给气的够呛,一名官员更是突然跪在大殿之声喊道:“臣请圣上收回成命,臣今天要死谏,死谏……”
那名官员要死谏,这时所有人突然都停了下来,然后都望向了他,大宋开国这么多年,还真很少见到有死谏的人,如今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他们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敢死谏。
那名官员突然被所有人望着,一时间有些上不去下不来,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一双眼睛更是带着一丝慌张。
难不成真要死谏?
赵祯看着那名官员,心中也突然有了一些动摇,大宋开国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上言而死过一人,若例从他这一朝开始,只怕自己留在史书上的情况就要有些不妙了。
赵祯此时脸颊上也流下汗水来,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绝不能因为这个而死人,要是那个人真要寻死,自己必须马上改变主意,屯粮的确是好事,可不屯粮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大殿上很安静,外面的蝉鸣声却是突然更响了些,赵祯盯着跪在地上的那个人,像是在比拼一场意志,时间慢慢的过去了,那名官员并没有任何行动,大殿上的气氛有些尴尬。
赵祯心中想着,要不先退朝?
赵祯觉得还是先退朝的好,这样大家都有余地,可就在赵祯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那个跪在地上的官员突然倒在了地上,旁边的一名官员上前看了一下,而后说道:“圣上,他中暑昏倒了。”
赵祯听得那人中暑昏倒了,终于松了一口气,道:“来人,抬他下去休息,我们继续讨论要不要屯粮。”那个人昏倒了,这可是帮了赵祯大忙,讨论的事情自然不能阁下,要趁热嘛。
而因为刚才那个官员死谏昏倒的事情,让人觉得很可笑,守旧派的气焰一下子就被压了下去,再次讨论的时候,赞成的声音更多了。
赵祯见势造的已经差不多了,于是便望向文彦博和庞吉等人问道:“几位宰相意下如何?”
文彦博早得了包拯的意思,所以立马站出来道:“臣也觉得在各地屯粮不错,臣赞同,不过为了更为保险起见,臣建议先在部分地方试行一下,如果可以,再推之全国。”
文彦博说完,赵祯点了点头,而后望向庞吉,庞吉早已经跟魏国公赵渊通了消息,为此连忙应道:“臣也是认同的。”
两位宰相都认同了,其他人就算是反对也没有多大的用,赵祯也就没有去问刘沆,点点头后,道:“既然大部分人都认同,那就这么定下了,至于在何地开始试行,就由几位宰相跟群臣去定吧,定好之后拿来给朕看看就行了。”
说到这里,赵祯突然又道:“各地上交的粮食都运到户部吧,户部这次田赋之事做的不错,以后户部就管田赋了,其他商户的税仍旧由三司负责。”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料到,但是在赵祯说出这些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吃了一惊,不过前段时间户部负责田赋之事的确做的很好,就算他们想反对也是没有用,户部做的比三司还好,三司自是说不得什么,三司都不说,其他人若是去说,反而有一种不在其位而谋其政的感觉。
三司副使靖王赵祺心中是最不忿的一个,不过文彦博不开口,他这个副使也不好说,不过他虽然没有说,心中却是暗想,以后户部再往他们三司要钱,他非得好好刁难一下他们不可,就算是赵沐亲自来,他也不给面子。
赵祺有这个想法很正常,虽说户部有粮食,可粮食不是钱啊,给将士发军饷不得用钱,到时户部还得去求三司。
看似赵祯的提议对户部是有一些帮助的,但也正因为户部有粮,反而让户部在以后要钱的时候会更艰难一些,毕竟你都有粮了还往我们要钱,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
第90章 急报()
屯粮的事情得到认同之后,赵治、赵渊两人纷纷安排自己的人去负责这些事情。
此时的赵沐却是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可用之人。
户部的人对赵沐是很敬佩的,对于赵沐的命令也不做多大的怀疑,只不过他们是户部官员,有不少都是走不开的,就算能走开,也不会很多。
可大宋有那么多州县,就算赵沐能从户部选出一些人来,也不能真正的解决自己的需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