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这一命令,因为这符合他关于把轰炸航空兵重建为一支主力部队和利
用战略轰炸战胜德国的思想。继轰炸德国一些小城市后,哈里斯组织著名的
上干架轰炸机轰作科隆的战役,项军以损失40 架飞机的代价,给科隆以毁灭
性打击。
1943 年,英国轰炸机装配有特殊的瞄准仪和名为“探险者”的地面目标
扫描雷达装置。利用这些新装置,英国轰炸航空兵取得轰炸鲁尔区的成功。
在4 个月的轰炸中,鲁尔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废墟。接下来在英国空军白天空
袭的配合下,英国轰炸航空兵又成功地进行汉堡轰炸战。
哈里斯以极高的热情进行工作。在哈里斯的领导下,轰炸航空兵部队士
气高昂,军纪严明,训练有素。鉴于哈里斯雷厉风行的领导作风,他的部下
不无刻薄地称他为“屠夫”,新闻界和公众则称他为“轰炸机”。
1943 年6 月,空军参谋部发出抵近轰炸命令,命令轰炸航空兵轰炸德国
的工业和平民以配合“D 日”作战行动。但哈里斯此时却有其坚定的想法,
即在11 月对柏林进行集中轰炸。尽管抵近轰炸命令中所开列的城市中不包括
柏林,但哈里斯写信给丘吉尔强调:“如果有美国空军的参加,我们可以炸
遍整个柏林。这将损失我们400 到500 架飞机,但却将使德国输掉战争。”
在诺曼底战役开始前,实现轰炸机致胜的梦想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这实际
上也是哈里斯军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从1943 年11 月到1944 年3 月底,哈里斯组织的对柏林的35 次集中轰
炸,尽管给了德国首都以重创,但未能实现使德国崩溃的目标,而且轰炸机
损失严重,仅3 月31 日在纽伦堡就损失396 架飞机,英国空军部对里斯的柏
林轰炸反应冷淡,并严厉要求哈里斯遵守抵近轰炸命令。但哈里斯却以天气
和战术等为由,不理睬空军部明确列出的优先轰炸的目标。
不久,英国轰炸航空兵受命给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以直接支援,柏林
轰炸战就此结束。
盟军最高副司令特德空军元帅亲自谋划这次轰炸行动。哈里斯的轰炸机
群为登陆的盟军扫清了道路,轰炸了德军的炮兵阵地、铁路枢纽、军营、飞
机场、军工厂等要点,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对诺曼底战役有着重大的贡献。
战争的最后一个冬天,哈里斯与特德和波特尔的分歧越来越大,但哈里
斯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考虑到哈里斯的除职将是皇家空军的一个巨大损
失,波特尔向他做了妥协,1915 年1 月,英国麦炸航空兵的猛烈轰炸摧毁了
德国的德累斯顿市,这是哈里斯“轰炸机致胜论”的唯一例证。
到1945 年,英国皇家空军轰炸航空兵共有100 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和中型
轰炸机中队。1945 年5 月,欧洲的战争宣告结束,德国大部分工业城市成为
废墟。只是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军才失去战略物资的供应,这当然是哈里斯
的轰炸的一大功绩。但是,“轰炸机致胜沦”终于没有成为现实。
1946 年,哈里斯退役。1946 年~1953 年,哈里斯出任南非造船公司经
理。此后即在南非和英格兰过着退休生活。他对战后历史学家和英国广播电
台对他的批评虽很反感,但却始终没有进行他认为有根尊严的争辩。
哈里斯于1985 年在英国逝世。
U 丛林战英雄斯利姆
想成为校长的中学生——廓尔喀人的团长——与日军在丛林中
周旋——发展丛林战战术——收复缅甸—出任帝国总参谋长
威廉·约瑟夫·斯利姆(William Joseph Slim,1891~1970),英国元
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师长、缅甸军军长、第十五军军长、东方集团
军司令、第十四集团军司令、第十一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1891 年4 月6 日,斯利姆出生于布里斯托尔市,在纪律严明的学校和与
军事毫无联系的家庭中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是很有魅力的批发商人,母亲出
生于中上层家庭,性格倔强。
在伯明翰的爱德华国王中学念书时,斯利姆的第一志向是成为校长。随
着岁月的流逝,斯利姆被送进有名的斯图沃特·洛埃兹钢铁厂,那时正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尽管不能成为正规军军人,斯利姆仍决心参与军事
事务。由于自己的努力,斯利姆获准参加伯明翰大学军官训练团。1914 年8
月,斯利姆在那里获得一等兵军衔,不久以后,被派到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
任职。从此,斯利姆开始了通向英军最高职位的生涯。
1915 年7 月,斯利姆所在的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第九营被派到加利波里
参战。在此期间,斯利姆看到管理不善对士气的影响,以及高层指挥、参谋
人员与部队之间缺乏接触的问题。斯利姆还意外地第一次与廓尔喀人有所接
触,他们在艰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那种乐观、勇敢的气质给他留下了很深的
印象。1916 年初,斯利姆随部队转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在那里负伤,因战功
而被授予十字勋章。在此期间,斯利姆还曾被调到第六廓尔喀步兵团,但其
后他仍在皇家沃威克郡步兵团服役至战争结束。
1925 年,斯利姆结婚,不久,斯利姆被选送入奎达参谋学院学习。毕业
后斯利姆在印度步兵军中担任初级参谋职务。1934 年,当他调任坎伯利参谋
学院的教官时,斯利姆在整个英国军界已享有很高的声誉。后来,斯利姆被
选入帝国国防学院,得到高级指挥训练的机会。
1938 年,斯利姆回到印度,指挥第七廓尔喀步兵团的一个营。不久,斯
利姆升任印度高级军官学校校长。1939 年,战争爆发之际,斯利姆被任命为
在联合省组建的印度步兵旅旅长。斯利姆以其个人的品性,强化而又富有想
象力的训练方式,即兴的创造力和信心,使该旅成为训练有素的队伍。一年
以后,斯利姆率领第十印度兵旅作为印度军第五师的一部分被派到苏丹和厄
立特里亚抗击意大利军队。
1940 年11 月,驻守在加拉巴特以北100 英里外的斯利姆旅奉命收复加
拉巴特和附近的迈泰迈。斯利姆指挥部队用突袭方式很快攻下了加拉巴特。
但由于意大利空军的空袭造成人员伤亡,部队陷入混乱。斯利姆焦急地想以
新的计划进行战斗,但他的参谋极力反对,理由是据报告敌人的增援部队已
经上路,印度军在喀土穆抵挡敌军前进的主要任务将遭到严重损害。斯利姆
极不情愿地接受了他们的劝告,承认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战斗以
失败而告终的事实。
1941 年6 月,斯利姆晋升为少将师长,负责指挥第十印度师。6—7 月间,
斯利姆指挥部队从伊拉克沿幼发拉底河右岸强行挺进叙利亚,成功地攻占了
位于坚固设防的代尔祖尔镇的幼发拉底河上的重要大桥。
1942 年1 月,日军入侵缅甸。3 月,仰光沦陷。亚历山大将军从英国飞
来,指挥缅甸盟军作战,斯利姆被调去担任所谓的缅甸军军长。斯利姆面临
着极为不利的境遇。他原来熟悉的是沙漠地形,开阔地带,现在却面对丛林
和河流;他指挥的部队对他很陌生;由于接连撤退,士气严重动摇;缺少地
图和运输工具;没有人员、物资补充,没有增援部队;对日军的行动一无所
知。在困境之中,斯利姆以其自身的品行和时常深入部队的行动很快在下属
中激起了信心。4 月19 日,斯利姆接到缅甸军朝印度东北部撤退的指令。一
个月后,斯利姆指挥缅甸军克服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胜利抵达印度。在整
个行动中,斯利姆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和高度的复原力。缅甸的撤
退被认为是斯利斯作为指挥官所经受的最大一次考验。
回到印度后不久,斯利姆奉命指挥新建立的第十五军,该军司令部设在
加尔各答。第十五军和在印度东部抗击日军的第四军一起组成东方集团军。
斯利姆的职责是保卫孟加拉免遭来自海上的攻击,协助行政当局维护驻地的
秩序。斯利姆以一系列备忘录的形式阐明抗击日军的战术,形成了丛林作战
战术的基础。
1942 年7 月,东方集团军司令部指挥所属部队进攻位于孟加拉湾东海
岸、加尔各答南面的若开半岛,企图攻占半岛上的日军机场,消除日军对孟
加拉、加尔各答的空中威胁,进攻开始时进展得很顺利,但到1943 年3 月不
仅停了下来,而且开始撤退。斯利姆临危受命,成功地完成了任务。1943 年
10 月,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蒙巴顿到任,将地面部队组建为第十一集团军
群,斯利姆升任东方集团军司令。不久,东方集团军改称第十四集团军。
1944 年2 月,日军进攻苦开半岛,斯利姆率部坚守。这次战役历经3 个
星期而以日军的彻底失败告终。
若开战役之后,斯利姆计划重新占领缅甸,为此必须大量歼灭日军的有
生力量。这一机会很快到来。3 月,日军猛攻英帕尔和科希马,战事之初,
危机四伏,但由于斯利姆具有迅速恢复的能力和不甘失败的决心,加上蒙巴
顿有力的后方支援,危机都被克服了。斯利姆坚持拖垮日军的政策,利用英
帕尔的紧固防御力量毙伤日军。一俟反攻机会到来,他号召已经筋疲力竭的
官兵再努一把力,发起强劲反攻,将日军打退到亲敦江的另一边。这次战役,
参战的10 万日军中有5。3 万人被毙伤或打散;参战的3 个日军师团中有2
个师团失去战斗力。这是日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陆地战败,日军战无不胜的
神话破灭了。
从英帕尔之战胜利到占领仰光这段时间,斯利姆充分展示了他作为指挥
官的最高水平的帅才。在欧洲战争胜利前,东南亚战区的人员和物资补充从
未得到优先考虑。斯利姆不得不用最少的资源在最不利的地形和气候中打一
场运动战。他用即兴指挥的才能、智煤,充分利用突袭方式,以及最大限度
地利用皇家空军的能力等方式来弥补资源上的不足。
尽管向缅匈进攻的政治目的是占领曼德勒和首都仰光,斯利姆正确地认
定他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击败敌人。一旦达此目的,整个缅甸将在他的控制之
中。因而英军在英帕尔战役后获得主动权时,他不断地向日军施加压力,给
日军一次次歼灭性打击,从不让日军有喘息之机,斯利姆灵活指挥的一个典
型例子是开始挺进缅甸后突然改变了计划,这一改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
略上较为有名的举动之一,原来所有的情报表明日军准备在伊洛瓦底江北面
和曼德勒与盟军开战,后来查明这一情报不准确,日军显然想以伊洛瓦底江
作为他们的主防卫线。斯利姆毫不犹豫地把他的两军之一转移到另一不同的
目标。他的部队悄悄穿过丛林,渡过伊洛瓦底江,同时仍给日军以曼德勒是
主要目标的假象,然后,在首都南面70 英里处的敏铁拉开战了。敏铁拉之战
对日军来说是一场灾难。斯利姆抓住有利战机,率领他的部队,包括重型坦
克、大型运输阵队,穿过1000 英里未开化的土地,选择不同时间分散渡过伊
洛瓦底江,使日军摸不着头脑,无法确定他的主要进攻目标,从而给日军以
毁灭性的打击。1945 年5 月5 日,斯利姆在仰光与从海上登陆的部队会合,
完成了占领缅甸的战略目标。
斯利姆在缅甸作战的胜利来自于他建立在不可思议的洞察力之上的细致
周密的战术和逻辑上的推理。他善于迅速利用空中支援在交通不便的丛林作
战中的潜力和价值,它可使日军常用的包围和渗透战术失去效力。在组织方
面,他抛弃了不合适的标准编队,而采用最适应丛林地形的骡驮与机动运输
相结合的方式。但是,一旦出现需要速度,地形又允许的情况,他立即将他
一些编队建立在机械化和机动化之上,正如他在敏铁拉的进攻和向仰光的突
击那样。
1945 年6 月,斯利姆升任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即第十一集团军群)
司令。1946 年,斯利姆回到英国担任帝国国防学院院长。1947 年,他离开军
队担任英国铁路委员会副主席。1948 年,斯利姆被召回服现役,出任帝国总
参谋长。
1953 年,斯利姆被封为子爵并奉女王之命出任澳大利亚总督至1960 年,
1956 年,斯利出版回忆录《转败为胜》。
1970 年12 月14 日,斯利姆在伦敦逝世。
V 善于激励士气的蒙巴顿
王室子弟——善辩的学生会成员——“凯利号”舰长——联合
作战司令部的倡导者——宣传自己——“拉链”战役——海军元帅
路易斯·蒙巴顿(Louis Mountbatten,1900~1979),英国海军元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军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最高
司令,战后出任英国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印度总督等职。
1900 年6 月25 日,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曾祖母是英国女
王维多利亚。父亲巴登堡亲王路易斯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
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母亲为赫苯·维多利
亚公主。
蒙巴顿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能说流利的德语和法语。1913 年5 月,蒙巴
顿入奥斯波恩皇家海军学院学习。1914 年10 月,其父因原籍为德国而被迫
辞去海军最高职务,这极大地刺激了他的进取精神。1916 年,蒙巴顿以中等
成绩毕业并进入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深造。1916 年7 月,蒙巴顿以优异成
绩毕业,先赴海军战列巡洋舰舰队的“雄狮号”旗舰任职,后至“伊丽莎白
女王号”战列舰任职,受舰队司令戴维·贝蒂的影响很大。大战后期,蒙巴
顿一家的姓氏由巴登堡改为路易斯。
1919 年,蒙巴顿奉命进入剑桥大学补习大学课程。他是学生会辩论委员
会委员,在辨论比赛中领导剑桥大学队力克牛津大学队,以能言善辩蜚声全
校。1920 年,蒙巴顿随威尔士王子出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利用出访机
会组织拍摄出英国第一部军事教育片,次年,蒙巴顿陪同威尔士王于出访亚
洲诸国。1922 年,蒙巴顿与坦普尔勋爵的女儿埃德温娜·阿什利结婚。
1923 年,蒙巴顿重返海军服役,在达达尼尔海峡与君士坦丁堡国际舰队
所属的“复仇号”战列舰任职。1924 年,参加皇家海军通信学校军官长期集
训班,毕业成绩名列前茅。1925 年,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1927
年起在地中海舰队任无线电通信军官,有过20 多项发明和改进措施。工作极
为勤奋。1931 年,晋升为海军中校。1934 年,出任“勇敢号”驱逐舰舰长。
1936 年,蒙巴顿晋升为海军上校,被选调到海军航空兵处任职,负责发
展政策问题。1938 年,被送往奥尔德肖特高级指挥官学习班深造,结识了后
来在战争时期与之合作的许多将军。
1939 年8 月,蒙巴顿出任第五驱逐舰队司令兼“凯利号”驱逐舰舰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蒙巴顿率“凯利号”首次参加作战即击沉德国
潜艇1 艘。12 月,“凯利号”在搜索德国潜艇时触雷致伤,返回基地整修。
1940 年5 月,“凯利号”在北海作战时被鱼雷击中,上级考虑到护航困难,
遂命令将该舰凿沉。蒙巴顿拒绝沉舰,率部奋战92 个小时,将该舰驶回基地。
在克里特岛战役中,蒙巴顿率舰队参战,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