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我不同意那种认为英国和英联邦现在应在世界上扮演默然听命的次要


角色的见解,”
退休之后,丘吉尔完成了他的《英语民族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
录》。1965 年1 月24 日,丘吉尔在伦敦因病逝世。享年91 岁。


N 反绥靖的战士艾登

下院议员——绥靖政策的反对者——特殊的外交官——远见卓
识——绥靖船上的大副——丘吉尔的得力助手——权居高位——大
学校长

罗伯特·安东尼·文登(Robert Anthony Eden,1897~1977),英国政
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陆军大臣、
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职。

1897 年6 月12 日艾登生于英国达勒姆郡比肖普—奥克兰市的贵族家
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艾登参加英国皇家步兵团,曾到法国前线作战。
战后,艾登为了实现当外交家的梦想而进入牛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阿拉伯
语和波斯语。1922 年大学毕业,艾登未按先前的心愿到驻外使馆工作。他认
为“议会是进入外交界的另一条门路”,决定通过竞选议员,开始自己的政
治生涯。

1923 年,艾登作为保守党候选人当选为英国下院议员。他以自己的仪
表、才华和谈吐,获得保守党元老的器重。1926 年,艾登作为保守党政府外
交大臣臭斯汀·张伯伦的议会私人秘书,陪同前往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行政
院会议。

1931 年3 月,艾登与张伯伦一起参加属于帝国防务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
员会,工党政府首相麦克唐纳任小组委员会主席。他们常在首相府与政府各
部大臣聚会,为英国参加裁军会议作准备。半年后,艾登经保守党领袖鲍德
温推荐而出任外交次官,不久即以英国政府副代表的身份参加日内瓦裁军会
议。

1934 年初,艾登在出任帝国掌玺大臣的同时对此深感不满,认为“表面
上增加了权威,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我甚至连决定政策的内阁委员会的一名
成员都不是”。

30 年代的欧洲,德意法西斯势力极其猖獗。英、法两国统治集团妄想以
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谋求“和平”。与此同时,英国统治集团中少数
有远见的政治家,不同意推行绥靖政策,主张联合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抵
抗法西斯侵略势力。艾登就是这种有远见的政治家之一。

从1933 年起,艾登多次奉命奔走于巴黎、柏林、罗马、日内瓦和莫斯科,
出访瑞典、挪威和丹麦,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就国际形势进行会谈。1934 年
2 月和1935 年3 月,艾登曾两次会见希特勒。他没有被希特勒掩盖其侵略意
图的和平诺言所欺骗。主张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而努力。艾登的见解在
英国政界中引人注目。当时未参加政府的丘吉尔称他为“政府中唯一的的优
秀成员”。在保守党首相鲍德温改组内阁时,艾登因年龄、资历和政见方面
的原因,未能出任外交大臣而仅担任鲍德温首相为他专设的与外文事务有密
切联系的职位——国际联盟事务大臣。

1935 年10 月初,墨索里尼发动侵略阿比西尼亚的战争。12 月9 日,英
国外交大臣霍尔与法国总理兼外交部长赖代尔推出“霍尔—赖伐尔方案”,
企图把阿比西尼亚大部分领土割给意大利。霍尔因这个方案激起国内外舆论
的强烈谴责而下台。38 岁的艾登出任外交大臣,颇有少年得志之势。

艾登上台伊始,对法西斯国家表现出比其前往较为强硬的态度。他在一


份研究报告的序言中写道:“决不能仅仅为了安抚德国而让步,因为那样做
只能事与愿违,促使它胃口愈来愈大。”1936 年3 月,在希特勒撕毁洛迎诺
公约而进军莱茵非军事区以后,艾登两次约见德国驻英大使,谴责纳粹德国
的违约行为。艾登认为英国应对希特勒“会撕毁任何条约作好准备”,却不
主张对希特勒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的行动实行军事制裁,担心这样做会导致战
争,而一旦发生战争,对英国来说就意味着“极其重大的风险”。艾登主张
通过谈判使德国从非军事区撤军。

1936 年7 月,以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法西斯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发动
内战。艾登要求实行“不干涉”的原则,并与法国政府公开交换武器禁运备
忘录,约定禁止向西班牙输出武器,希望通过“不干涉”来减少战争的危险。
艾登反对苏联和各国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的正义斗争,也反对德
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内政的干涉。

艾登的外交政策构想与1937 年5 月出任首相的内维尔·张伯伦产生矛
盾。张伯伦梦想通过让步和牺牲别国利益取得所谓“一代人的和平”。艾登
则要求推行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外交,否则“在这个剑拨弩张的世界上任何
外交政策也不会有获得成功的希望”。1938 年1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通
过一切手段阻止德意法西斯独霸世界的建议,艾登则表示“我们应该立即接
受罗斯福的建议”,主张加强与美国和法国的联系与合作。而对德国、意大
利法西斯的侵略和西班牙法西斯的活动,艾登认为不能在同这些国家的法西
斯独裁者妥协的前提下进行谈判。张伯伦不同意艾登外交政策的原则和方
法,一再越过艾登主管的外交部,竭力干涉外交事务。艾登对此极为不满。
于同年23 月辞去外交大臣的职务。有着“绥靖船上的大副”之称的哈利法克
斯勋爵继任外交大臣。文登辞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应。

艾登辞职不到一个月,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张伯伦伙同法国的达拉
第,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签订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纳粹德国的“慕尼黑协
定”。这个协定遭到艾登和丘吉尔等30 名保守党议员的强烈反对。不仅如此,
艾登和丘吉尔等人还认为,必须与苏联取得谅解并结成联盟,才有可能获得
和平。在形势和舆论的压力下,英法两国政府派出代表到莫斯科与苏联进行
谈判。艾登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去莫斯科谈判,但被张伯伦拒绝。

1939 年9 月3 日,英国对德国宣战。艾登重新人阁,任自治领事务大臣,
此次回到内阁,除主管部门的工作外,艾登在其他工作上都不能起作用。

1940 年5 月,丘吉尔接替张怕伦出任内阁首相。艾登受到丘吉尔器重,
出任陆军大臣,在艾登任内,英军未能改变在与德军作战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艾登为加强国防而决定建立“国民自卫队”,号召“年龄在17 岁到65 岁之
间的英国公民,现在都来服役,使我们的安全万无一失”。这一号召得到广
泛的响应,第一个星期报名的就有25 万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破100
万人,同年12 月,纳粹德国对英国进行“空中闪击战”,英国处于战争危机
之中。12 月23 日,艾登由丘吉尔提名,第二次出任外交大臣。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艾登始终在丘吉尔领导下工作。丘吉尔一再表示,如果他有什么
意外,就由艾登接任首相。

艾登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多次访问莫斯科和华盛顿,与斯大林、罗斯
福交换对战争形势的看法,同意加强英、美、苏三国同盟。在欧洲开辟第二
战场、战后欧洲的重建和建立联合国等问题都是他们讨论的主题。

1943 年10 月,艾登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11


月底随同丘吉尔参加在德黑兰召开的三国首脑会议。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
年5 月1 日开始欧洲第二战场。1944 年10 月,艾登陪同丘吉尔再次出访莫
斯科与斯大林会谈。11 月,艾登与丘吉尔访问法国,在巴黎与戴高乐会晤。

1945 年2 月,艾登随丘吉尔参加克里米亚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会
议讨论彻底粉碎纳粹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战后在德国成立“中央管制委员
会”。会议签署“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宣布获得解放的欧洲各国必须消除
法西斯主义的影响,由各国人民自己选择其社会制度。会议还就盟国对日作
战以及战后各国的权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45 年4 月25 日,艾登代表英国政府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的联合
国成立大会。7 月,艾登陪同丘吉尔参加波茨坦会议。7 月,保守党在大选中
失败,丘吉尔下台。保守党改组后,艾登力图使保守党具有民主政治的外貌。

1951 年10 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丘吉尔再次组阁。艾登出任副首
相兼外交大臣。1954 年5 月7 日,艾登出席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担任会议主席。同年12 月,艾登同伊朗政府达成协议,决定通过谈判解决英
伊石油争端。

1955 年4 月6 日,丘吉尔因年老体弱而辞职,艾登担任首相兼第一财政
大臣。

1956 年7 月26 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由英国经营的苏伊士运河收
归国有。10 月,英国与法国和以色列一道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英国在这场
战争中的失败断送了艾登的政治命运。1957 年1 月,艾登被迫辞去英国首相
和下院议员职务。

此后,艾登仅担任伯明翰大学校长(1943 年~1973 年任职)职务。1961
年,艾登被封为阿冯伯爵。艾登先后出版有三部回忆录:《回到原位》(1960)、
《面对独裁者》(1962)和《清算》(1965)。

1977 年1 月14 日,艾登在威尔特郡赛利斯布里镇去世。


O 难以与人合作的司令蒙哥马利

不安分的小伯纳德——足球队队长——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尖
子——参加一战——温馨的家庭生活——严格的训练官——首遇
“沙漠之狐”——“阿拉曼”的蒙哥马利——登陆西西里——“这
不能算一份作战计划”——地面部队统帅——难以与人合作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mard Law Montgomery,1887。11。17~。。 
1976。3。25),英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师长、军长、东南军区司
令、第八集团军司令、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司令,以指挥阿拉曼战役获胜而著
称于世。被封为“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蒙哥马利于1887 年11 月17 日出生在伦敦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亨
利·蒙哥马利比他的母亲大18 岁。他是家中的第4 个孩子,教名伯纳德,伯
纳德呱呱落地时,他的母亲只有23 岁。

伯纳德不到2 岁时,家中又添了一个孩子。这时,亨利牧师被任命为澳
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主教(澳大利亚那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于是亨利带着
他的妻子和5 个孩子,远涉重洋前往澳大利亚工作,他们在那里一住就是12
年。所以伯纳德的童年都是在澳大利亚度过的。

亨利和他的妻子到了澳大利亚以后,又生了3 个孩子,他们除了自己的
子女以外,还要赡养寄居在他们家中的3 个孩子,那些孩子是伯纳德的堂表
兄弟。

亨利的妻子虽然年轻,但却是个治家有方且个性坚强的女性。亨利作为
主教,需要经常出门到各地进行宗教活动,呆在家里的时间有限。另外,当
时尽管澳大利亚的生活费用比英国便宜,但亨利收入菲薄,家中人口又多,
蒙哥马利一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这样,整个家庭10 来口人的生计安徘及
孩子的管教重担,全部落在他年轻妻子的肩上。

要照顾好这样一个大家庭,并非易事。亨利的妻子一方面节俭治家,一
方面定出一套严格的规矩,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谁要是违反了她定下的家
规,他就得受到惩罚。

她规定孩子们必须在黎明时起床,自己收拾房间,擦亮自己的皮鞋、劈
好烧炉子的木柴。从早晨7 点半起他们就得开始自习功课,到8 点钟时,他
们的母亲到各个房间进行检查,这一切做得合格以后,大家才能吃早饭。早
餐后孩子们要继续学习。晚上,他门还得自己动手准备简单的晚餐。

母亲不准孩子们吃糖果,一则是为了省钱,二则是为了避免损坏牙齿。
孩子们也不许私自乱花零用钱,违反规定就要受到鞭打。

孩子们大都比较循规蹈矩,唯有伯纳德却异常淘气。他无视母亲的规定,
经常惹是生非,为此他屡次受到母亲的严厉惩罚。其实伯纳德并不是一个性
情恶劣的孩子,不过他的性格特点不能容忍别人的约束,而天真地想自作主
张地行事。伯纳德看到别人收集邮票,自己也想收集一套,但因为没有钱,
竟然自作聪明地把自己的自行车卖掉。可是自行车是人家赠送的礼物,母亲
不得不把自行车赎回来,然后每月扣降他的零用钱作为补偿。

伯纳德的母亲性格坚强,年纪又轻,在管教孩子方面办法不多,除了要
求子女们乖乖地服从以外,似乎不太善于诱导。碰到伯纳德这样的孩子,她
的唯一手段就是惩罚。这样,伯纳德和他母亲之间就逐渐形成了紧张的对立


关系。伯纳德见到他母亲就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生怕什么时候做错事而
受到责罚。另外,他的许多幼稚的、不守规矩的举动也得不到兄弟们的同情,
所以他在家中经常处于孤立的地位。这一切对他以后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
影响。伯纳德虽然时常犯错误,但从不撒谎推诿,总是坦白地承认自己的所
作所为,而且也不逃避惩罚。

1901 年底,伯纳德14 岁的时候,他父亲被调回英国,一家人又跟随父
亲返回了阔别多年的伦敦。伯纳德于翌年进入伦敦的圣保罗中学,当了走读
生。

伯纳德在校学习成绩虽然不突出,但他在体育运动方面却很快崭新露头
角。那时英国学校中盛行板球和橄榄球,他不久即成了学校橄榄球和板球队
的队长。由于他打球时奔跑迅速,身手矫捷,在同学中博得了“猴子”的绰
号。在圣保罗中学的5 年中,伯纳德初步体验到了社会生活。他当了球队的
队长,率领同学们玩球,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和重视,这和他在家中的情况大
不相同。圣保罗中学的生活,对少年的伯纳德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
他在球队中开始初步体会到怎样当领导和怎样进行指挥,用他自己的话来
说:“圣保罗学校在我性格上留下了深深烙印。”

1907 年,伯纳德已经是一名19 岁的青年,这时他决定报名去桑特赫斯
特的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然而他的父母想让他成为一个牧师,所以并不
赞成他去报考军事学院。伯纳德已经不再是任人摆布的孩子,他已有自己的
主见。他父亲见劝说无效,虽然失望,却也不再坚持己见,但他母亲却竭力
表示反对,为此,他还和母亲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这时伯纳德已经立志
从军,并且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在戎马生涯中干出一番出人头地的事业
来。年轻的伯纳德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进入桑赫斯特军事学院要经
过严格的考试,伯纳德·蒙哥马利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他进入军事院校后,
看到同学大都是家境富裕的军官子弟,而他自己却是个普通家庭出身的穷孩
子,父母给他的生活费用十分有限,他不得不省吃俭用地过日子。桑赫斯特
皇家军事学院是培养英国绅士式军官的贵族化学校。学生制眼华丽,生活阔
绰。学生们除了学习军事课程外,还得学习骑术、击剑、以及法律和一门外
语。学习生活是相当紧张的。蒙哥马利不仅在学习上成绩优良,而且像他当
初在中学时那样,在体育运动方面也表现出突出。不久,他即加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