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步田地,就算江南***的君君臣臣全都蠢猪,也应该明白过来了:战争,已不可避免。
对于清廷公然宣之的战争威胁,江南君臣和民众依旧抱着盲目的乐观态度:国朝虽只有半壁江南,然江南甚大,民富财丰,兵马尚多,足以抵御清兵。就算暂不能收复故地,保江南之万全还是绰绰有余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荡虏将军李乙丑劫扣资财的举动就成了真正“为国为民”的义举。幸亏他把那些钱粮给劫下来了,要是输到北地,就真的成了清廷征伐江南的助力。
人家都要打过来了,还送钱送粮过去,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李乙丑劫扣朝廷资财成了好事,那十几船钱粮布帛据说是”暂扣“,用自辨书上的说法,是“代朝廷暂为保管”。至于李乙丑想把那些钱粮保管到什么时候,那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会不会再次还给朝廷,也是件说不准的事情。就算李乙丑想还,估计朝廷也没脸要了,何况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归还?
被劫扣就被劫扣了吧,虽然朝廷损失了一点,终究没有落到清廷手中,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吧!
李乙丑用果断决绝的行动,证明了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似乎早就料到议和会失败一样,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等等词汇,似乎就是专门用来形容李乙丑这种人的。
不愧是堂堂的荡虏将军,为了大局敢于背负种种猜忌和骂名,关键时刻敢出手,眼下的大明朝实在太缺少这样的人物了。
当初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盐贩子,却被先帝简拔,一路跃起,现在隐隐已成了江北最具实力的镇守之将。先帝慧眼,虽已大行殉国,识人之名依旧让人钦佩。
仔细想起来,大行崇祯皇帝也是个操切的性情,特情简拔过很多文臣武将,比如说当年的袁崇焕、杨嗣昌比如说后来的洪承畴等,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没有让崇祯皇帝如愿,只有这个李乙丑是先帝留给大明朝的一个人才。
先帝虽然在用人方面有些不足,好歹还在身后留下了一个做事果断敢于承担的李乙丑,给大明朝留下了一支虎贲强兵。
反观江南新朝,可曾有过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吗?
怪不得李乙丑始终抱着崇祯皇帝这面招牌,不愿意效忠新朝,原来新朝真的比不上大行崇祯皇帝啊
第一百一十八章决死锄奸(1)()
腊月初一,辛卯日,小寒之后第六天,今年的第一场雪终于落下。
嗖嗖冷气阵阵寒威席卷淮扬,有钱人家打起了暖围子,自命风流的读书种子们则雇了一个叶小船,泛舟江上,三五成群吟诗赏雪,好不惬意。
四十二个穿着皂色军服的汉子垂手肃立,聆听荡虏将军的训诫之言:
“诸位都是千挑万选的国之勇士,乃我荡虏军中至精至锐的菁英,乃我民族之利刃,能行一切不可能之事,每一个任务都关系到国祚存续气运消长。”
“诸位的名字注定不能为人所知,没有人知道你们是谁,就算是死了,也不过是一具无名尸体。”李乙丑凝视着着四十二个年轻的面孔,语气森然:“你们四十二个人,都是千中挑万中选的佼佼者,若是放在军中,全都披坚执锐的精兵,今日将诸位召集起来,便是要成立锄奸营。“
“斩锄奸恶,为国锄奸,为锄奸营第一首要任务。”李乙丑的面色愈发凝重起来:“只有真正胸怀国家民族的最精锐,才有资格被我选中,才有资格肩负起这个责任。锄奸一事,需身在敌境,最是九死一生,你们如是心存顾虑,我也能够理解。若是你们谁想退出的话,现在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就算你们退出了,同样是我荡虏军中的战兵,绝对不会因为此事影响到你们的前程,我依然把你们当作是荡虏菁英。我的话,你们都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
“明白就好,想推出的后退一步。”
四十二个汉子依旧昂首挺胸肃然而立,没有一个人动过哪怕一下。
“好,好兄弟,果然不愧是我荡虏军中的猛士。”大赞声中,李乙丑大声说道:“自这一刻开始,锄奸营成立。共有四十二人,分两个队,正副队官各两名,由我直辖。”
锄奸营的筹备已经有三个多月了,这四十二个勇士全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由李乙丑亲自训练,训练教程完全出自苏子朋之手,包括潜伏、追踪、格斗、暗杀、破袭、爆破等等诸多科目。
对于身经百战的荡虏军战兵而言,这些和日常的训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意义却绝不相同。
因为性质的不同,和堂堂正正的战阵厮杀相比,锄奸营各侧重于隐藏、潜伏等目标明确的小单位作战,属于绝对的特种作战方式,所以训练更加艰苦,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更多。
经过层层选拔和甄别之后,只剩下这四十二人坚持到了最后。
此时此刻,锄奸营正式成立。
锄奸营,成为荡虏军中建制最高人数最少的一个单位,因为性质的特殊,有荡虏将军李乙丑直接统领,除此之外,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
紧接着,李乙丑转过身去,和四十二个锄奸勇士一起,面对荡虏军军旗宣誓:
“誓死效忠大行皇帝,效忠荡虏军,虽九死而不悔。”
“总粉身碎骨,绝不泄露任务秘密,可死而不可降。”
“一入锄奸营,生是荡虏军之人,死是荡虏军之鬼,永无退出之日。”
“若有违背誓言者,则为锄奸营第一行动目标,甘心情愿接受齐斩全家的惩罚。”
“”
锄奸营七条军官,每一个人都万分郑重的背诵了一遍,每一个人都是以身家性命作保。
“锄奸营已成立,誓为国锄奸,今面对军旗宣誓,为国家民族愿承受一切后果。”
充满了凌厉之气的宣誓完毕之后,李乙丑转过身来,面对这四十二个勇士,神态之间已多有缓和,语重心长道:“锄奸营的行动和人员都是秘密,没有人知道你们的存在,但是我知道。若是你们在锄奸任务当中有不忍言之状况发生,我保证,视你们的父母为我的父母,视你们的家人为我的家人。衣食供奉,绝不会少”
“我保证,你们身后的一切都无需担忧。”
“我保证,你们死后,会有人为你们树碑立传。”
“我保证,你们纵是做了雄鬼,也能四时香火不断,永享血食供奉。千秋万代之后,你们的名字会于日月同辉永世不朽。我保证,你们会留名于斑斑青史,为后世子孙所供奉。”
“始荡虏军有一兵一卒,始大明宗庙尚存,纵黄河如带泰山如粟,今日之誓,永为见证。”
抽出佩刀划破手指,将殷殷鲜血滴落酒中。
众人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取出锄奸营特别装备的匕首,以同样的动作歃血为誓。
“我命令,”扬起带着鲜血的佩刀,李乙丑发布了锄奸营成立以来的第一道命令:“勾结外虏即为**,自绝于国家民族,自绝于天地,当诛。”
“李初九。”
“在。”
一个身材略显矮小的少年挺身而出。
李乙丑交给他一个用黄蜡封好的蜡丸交给他:“此次行动为锄奸营首次亮相,定要做的漂漂亮亮,不要让我失望。行动目标在此丸当中,以你这一对为主,另外一队兄弟给你配合,拟定一个周详的刺杀计划交给我过目。”
“是。”
“好了,去吧。”
“是”。
按照锄奸营的规矩,行动目标之后李乙丑挑选的队官知道,在展开行动之前,绝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李初九跟随李乙丑做过很多事情,尤其是那些不方便为人所知的秘事,大多是经过这个少年之手,可以算是荡虏将军的心腹了。
之所以选李初九为锄奸营的第一队队官,就是因为此人忠诚可靠,而不是他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锄奸营为李乙丑直属,又是第一次出任务,李初九异常激动。
回房之后,关闭门窗,捏碎了那枚小小的蜡丸,从中取出一张小小的纸条。
展开纸条,看到上面那个名字:许定国!
人名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祖籍太康,故大明山西总兵官,河南援剿总兵,驻军睢州。罪状:勾结外虏背弃国家民族,诛。
说起这个许定国,李初九还是有些印象的。
为了巩固江北防御体系,改变被动防守的局面,史可法坚定的执行扩充缓冲区域的计划,而豫西的睢州就成了首要之地。将豫西纳入江北防御体系,无疑会有许多好处,可以在战略上建立起更大的缓冲地带。奈何这个许定国早已和清廷暗中勾结,诱杀了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以至于引起一场内战,前去增援睢州的高部人马奋力攻打睢州,虽终于占领了睢州,损失却非常惨重,不仅让扩充缓冲区域的计划彻底破产,还在自相残杀中消耗了大量兵力。
城破之前,许定国逃出城去,渡过黄河公然降了清军。
锄奸营成立的第一天,就将许定国列为决死锄奸的第一个目标,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何诛杀**许定国?就在李初九冥思苦想之时,外面突然出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敲门声旋即响起:“哥,你的衣裳我已经洗好了咦,你关门干啥?开门,快给我开门”
是蛾子。
李初九的嫡亲妹妹。
按照锄奸营的规矩,所有和行动有关的细节都是绝密,哪怕是亲如兄弟近若夫妻,也是绝对不能外泄的。
将这张小小的字条凑到烛火上烧了,眼看着这道绝密的命令在火焰中化为灰烬,才起身去给蛾子开门。
抱着几件刚刚洗好的衣物进来,抄起一根竹竿架在桌子和木床之间,将刚刚洗好的衣裳搭在上面:“真冷啊,水也冰的厉害,为了给你洗棉裤,可把我冻了个半死,手都麻了呢”
看到妹妹,李初九忍不住的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因为天灾人祸,父母尽亡,自己带着妹妹辗转千里来到扬州,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早已经记不清楚了。好在上天开眼,遇到了李乙丑,先在铁器厂做小工,终于可以安定下来,可以让自己和妹妹免于饿死路旁
昔日那个瘦小干枯的黄毛丫头似乎也长大了不少,脸蛋红扑扑的,身材也长开了,整日笑嘻嘻的不知愁为何物。
只要妹妹过的好,只要妹妹活的开心,不管让李初九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正在走神之时,妹妹猛然将冰冷的双手伸进李初九的脖子里,哈哈的笑着:“给我暖暖吧,哈哈,我的手冰不冰?”
“这么大丫头了,转眼就能嫁入的年纪,还和我开这样的玩笑。”李初九缩了缩脖子,感受着那双小手的冰凉,将妹妹的手从衣领中拽出来:“天气越来越冷了,自己去烤烤炉子,别生了冻疮。对了,一会你把我的那条夹被拿回去,再添一条被子,不要着了风寒”
“找什么风寒?刚才将军老爷又让我去领了一床被子,厚厚实实又棉又软,可比你的夹被要好的多呢”
“咦?哥,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诛杀许定国,能不能顺利的完成任务,能不能顺利的回来,李初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万一行动失败有**九的可能会死在异想,从此和妹妹人鬼殊途再难相见。原本还想对蛾子念叨点什么,可是又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锄奸营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在行动之前写好遗书,把未了的心愿封存在书信当中交给荡虏将军保管。若是在行动出牺牲了,荡虏将军会按照遗书内容安排好一切。
有了荡虏将军的安排,早已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自然是千万放心,想来也就不必担心什么事情了。
“没事,只是我需要外出几天。”
嫡亲兄妹血脉相连心意相通,虽然李初九没有明说,蛾子却已经意识到了一点什么,抬起头来看着相依为命的哥,过了好半天才幽幽的说道:“我估计是将军老爷给了你任务。我知道那不是我应该知道的事情,也就不问了。你哥,我就剩下你这么一个亲人了,千万小心,千万要记得回来”
李初九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重重的“嗯”了一声
第一百一十九章决死锄奸(2)()
狂风起于青萍之末,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拥有这种眼光的人,从来就不会平凡,若是生在太平盛世,自然是造福天下的能臣干吏;若是身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也注定是乱世之枭雄。
许定国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忠臣良将,而是世之枭雄。
忠良有什么好了?自古以来的忠臣良将能有几个落得好下场?抱着“忠良”这两个虚幻的字眼儿,远没有做个趁势而起的枭雄更加实惠。汉末的曹孟德就是许定国的偶像。
许定国本是军中小尉,积功而至游击之职,天启年间平定白莲教之乱立下战功,成为副将。崇祯年间,在和流寇反贼的反复拉锯中渐渐升迁为总兵。李闯第二次兵围开封的时候,许定国率部驰援,却被闯军打的大败。
“一触即溃”“竞相溃逃”“畏敌如虎”说的就是当年的许定国。
说许定国害怕闯军,看起来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一触即溃和竞相溃逃也不算是冤枉了他,但只有许定国自己最清楚,当年的开封大战中,之所以败给李闯,完全就是因为他主动“溃败”。
以许定国的眼光,就算看不出大明王朝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也能看出开封是肯定保不住了。
各地赶来驰援开封的军队很多,不仅和闯军作战,各支官军之间相互攻打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地方上结寨自保,闯军来就挂起闯字旗号,官军来了,就举着大明的旗帜,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在乱世当中,军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荣华富贵的保证,用自己的嫡系人马去和闯军硬碰硬,许定国还没有傻到这种程度呢。
当闯军一到,马上主动放弃防线,主动避开战场,做出一副“被击败”的样子退下去,虽然落下了战败的名声,却保存了实力。那些带着队伍冲上去的傻儿们,则被李闯打的丢盔弃甲,将大好的本钱和前途葬送掉了。
“战败”之后的许定国,一面洗劫村寨强抢银钱人口,一面招兵买马壮大自身,很快就成为豫西一带少有的雄壮力量。
甲申年间,李闯气势汹汹杀奔京城,许定国高喊着“进京勤王”的口号,实际上却是按兵不动。结果就是帝京陷落崇祯殉国,大明官军和闯军的力量对比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
就算没有洞若观火的眼光,也能看出乱世的到来,许定国坐镇睢州,毫不吝惜的散尽家财,继续招兵买马,隐隐已是豫西实力最强的一方诸侯。
***的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吴三桂带领清军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在清军的穷追猛打之下一路西退。
其实在这个时候,许定国兵没有坚定降清的念头,反而是江南***让他有了这样的心思。
福王是个什么德性,许定国非常清楚。尤其是弘光新朝成立之后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半点中兴的样子,反而愈发堕落——江南***必然无法持久。
象许定国这种人,忠诚就是最廉价的擦脚布,不论是以前的大明朝,还是现在的江南新朝,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效忠,甚至也没有认真的想过要投降清朝,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在私里派遣试着和清廷接触。
扛着大明朝的名义,暗地里和清廷接触,看起来好像是首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