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裹儿本来想说一群大臣是蠢蛋,但想到王画的安排,那个飞钱榜还没有出来,忍着没说:“没什么,没有什么,大家喝酒,祝我大唐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祝父皇母后,身体康健万年。”

    大臣一头雾水,可不得不站起来跟着敬酒。

    韦氏却放在心上。宴后问:“裹儿,你究竟想说什么事?”

    “母后。没什么。没什么。反正问题再大,也能解决。”

    韦氏又逼问了几句,李裹儿死活不说。

    但韦氏更加怀疑,又想到王画那个小妾。李红,王画一家在洛阳,但她孤身一人在长安,连生产都没有回去。于是将宗楚客等亲信喊来询问:“众位爱卿,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我们大唐钱没有了?”

    “钱没有了?”宗楚客听了一愣。他们正在准备到魏,将魏元忠扳倒。那有意思顾市场行情,况且那也是商人所为,更不屑为之。宗楚客又问了一句:“皇后,什么钱没有了?”

    “没,没什么”韦氏突然想起来王画临走时说的话,千万不能对他人说。否则到时候就没有办法解决。她遮掩了一下,让宗楚客等人回去。又对李显说道:“我们唐朝是不是钱没有了?”

    “怎么可能?”李显正在为此事纳闷。可是王画又在钦州,但他还是派人下了一道密旨,询问是怎么回事。但王画回信说,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如果发生了,到了严重的时候,向李红要锦囊就能解决。请陛下不要担心,以现在的国事为重。

    韦氏说:“好象现在连裹儿似乎都听到一些风声。”

    又将李裹儿喊来,夫妻俩人逼问,李裹儿逼得无奈说道:“一个月后,我会告诉你们。”

    那就一个月吧,到要看看。钱是怎样没有了。

    这对大唐最尊贵的夫妻俩,还不信这个邪了。

    韦氏看出来。也有人看出来,张说与宋骡、老魏出了宫,就说到此事。张说与王家的人不大熟。但大宋与老魏是轻车熟路,如果是沐放李,两个人还犹豫不决,小丫头说话太犀利。但李红性格温和。于是一道登门拜访。

    老魏问:“李红,是不是又要有事发生?”

    去年那个,粮战玩得,让老魏整个人无语。不但老魏,一度让朝中所有重臣都没有心思办公。

    李红说:“可能有事,可能没有事。”

    与李裹儿一个。语气,但老魏听出来,不是可能没有事,而是很可能有事,沉声说:“李红,以国事为重,不能隐瞒。”

    如果是以前那个才跟王画的小丫头,老魏还真吓着她。但现在李红怎么能让他吓住。说句不好听的,要钱,去年王画挣的钱,接近大唐整个国税的一半。至少有三分之一。这还是去年唐朝税务情况良好。要人,除了血字营就象王家养的,大洋洲马上就有了一百万人。就是李显站在她面前,她也不会畏惧。

    摇头道:“我不知道,或者你写信问二郎。”

    写信王画一定会回,因为一来一去,又不是八百里加急,最少两个月时间,事情早就发生。

    “而且魏相公,你致仕吧。”

    “致仕?”

    “对,乘早致仕,而且奏折写得越哀切越好。”

    “为什么?”大宋问。虽然老魏现在不大管事,但还是一面招牌,有了老魏在朝堂。多少正面作用。老魏一倒。群邪舞得更加欢快。

    “宋侍郎,你也不要问为什么。等到钦州人口吸纳得差不多,我家二郎会上奏,将钦州升为都督府。哪里百废待兴,换旁的人去还真不放心。因此你可以提前对陛下说一声,将那个位置预订了。让某些人放下心来,省得连他们也将你惦念着。”

    我去钦州?大宋同志也愣了大半天。别看那个位置有些烫手,可真会烫手。王画有可能还会呆上大半年或者一年,有了这辰光,钦州将会成为岭南第二风光的城市。到了哪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但有王画的政绩在哪里,换别的官员,如果做得不好,只会让人笑话。不好去。而且始终是岭南。就是大宋心中也有点疙瘩。

    “宋侍郎,放心。我家二郎顶多呆到年末,但钦州的发展最少会持续两到三年。只要不胡来,在哪里同样会出政绩。但就怕朝廷委任的官员胡来。”不是钦州,主要这一年过后。因为各州安顿了大量的百姓。拉到了各州的发展,各州的发展会再次带动钦州的发展。不过这个收效要到明年才能看到。李红这个话,都不是唬宋骡。

    “那么李小娘子,能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魏相公要致仕,我要去岭南?”“奴婢不知道了”李红气呼呼地说。都点到这个份上,还要问为什么?或者将王画所有秘密告诉他们?

    两个人只好比韦氏还要郁闷地离开。

    ''

第六十三章 钱没了

    二二个人不傻。离开后。商议了会儿六再想想以前枣凹”小测,估算了一个大概,魏元忠叹息一声:“陛下,陛下

    陛下什么的,没有敢说出口。

    第二天就传出,老魏生病了小病了好几天,都没有起床,然后老魏上表,说臣老了,年近古稀之年。臣很想服侍陛下,但身体不行了。因此恳请陛下允许臣致仕。

    说实话,李显还真有点舍不得。在所有大臣中,特是在武则天晚年时,老魏是坚定不移的皇太子派,也就是他这一派大臣。下诏不同意,让御医到魏府看望。

    就是御医来了,老魏躺在床上硬是不起来,御医看完后,十分不解,按理身体好好的,为什么老魏连床都起不来了?能起来吗?看到张束之么?自己惨死不说,连累着家人都跟在后面受了罪。咱都老了,有井么好争的。

    御医回去后,只好禀报,说病没有大痴,只是年老体弱。

    刚禀报完,老魏又上奏说,臣老矣,不能为陛下效力。更恐失职,因此请陛允许我致仕,以全君臣相谊佳话。表上说得很悲切。因为王画从岭南寄来快信,再三。丁嘱他立即致仕,那怕跪着爬着都要致仕。

    其实王画通过线报,早就得知随着纪处纳与宗晋卿,还有害怕王画在岭南找麻烦,立即调回京城的周利用,重新被用。只不过官职较武三思留下的余党,势头再起,不过这回效忠的对象变成了韦氏。

    当初对付武三思,最有力的人,第一就是老魏,第二就是大宋,第三就是自己。自己在岭南,鞭长莫及。因此将目标放在老魏身上。不过当时粮价没有平稳,不敢挑这副担子,所以隐忍不发。

    而王画也需要老魏说公道话。不然朝廷不会放粮。所以也没有对他们提醒。现在粮价平稳下来,李红也向李显说过,第三批第三批粮食春天随后就到。没有了担子,过了元旦后,宗楚客等人必然会动手。

    李显还是不肯,但这时候宗楚客让御史中承姚廷筠在早朝上说:,“臣听坊间谣传,皇太子是魏相公等人救下的。不然别人没有这么大能耐,能将皇太子从数千大军包围之下救走。而且臣一直不解,候君集社稷元勋,及反,太宗不顾群臣求情,流涕斩之。其后房遗爱、薛万彻都是驸马、齐王估为逆。虽为懿亲,皆从国法。元忠功不及君集,身非国戚,其子参与皇太子逆变,反意其明。但有朋党饰辞营救,以惑圣听,陛下仁恩,欲掩其过。但皇太子至今都没有下落,民间谣传,恐非空穴来风。臣所以逆鳞,忏圣意,正是因为事关宗社。请陛下将元忠下狱,询问皇太子下落

    李显有些意动,李重俊生死不知,这让他一直惶恐不安,但还是说道:“联自有分寸,姚卿,此事勿要再提。”

    魏元忠听到此言后,十分害怕,立即再上辞表,说逆子不知好歹,也是皇太子命人胁迫的,当时洛阳有许多百姓亲眼所见。但也是臣管教无方,请陛下宽宏。另外请陛下让臣致仁,以求全身。

    李显命人回话,说魏卿放心,联不会听信谗言的。

    老魏更加急了,你说放心,我才不放心。这些人不想至我于死,地,不就是我有官职在身吗?官职不要了,也就安稳了。

    立即写了第四封奏折。

    可李显就是不同意,但看到李显不放人,袁守一再次上表弹劾:,“重俊乃是陛下亲子,犹加昭宪。元忠非勋非戚,何德漏刑?”

    书不报,又奏太后昔在三阳宫,秋仁杰奏请陛下监国,元忠密奏以为不可。此则元忠怀逆日久,请严加诛之。

    老魏一听也急了,心想皇上。这些人不就是看我有些权在手吗?你乍就不放手呢?于是上书说,臣执政以久,虽未有大功,但侥幸忠君体国,只是生了一个逆子,不识好歹,太子兵变之时,不识进退,围而观之。臣长恨矣,因此恳请陛下允许臣将功补过,允臣致仕,芶得晚年偷生。

    连辨解一声都没有。但奏折说得更加悲戚。

    李显忽然有所悟,对杨再思说:“袁守一所毒之事就是属实。以联思之,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岂有主上有小疾,就请太子知事?此乃仁杰树私恩,未见元忠有失。守一这是借前事以陷元忠

    吓得袁守一不敢吭声。

    但袁守一停下来,宗楚客让冉祖雍复奏,元忠子参加太子之逆,就是无心,也是谋反之罪。其罪为族连九族,陛下就是爱怜元忠。也要禀公执法,否则以后天下会有更多人不惧王法,动辄谋变,国将安国?况且太子至今下落不明。首当之务,应将魏元忠下狱,询问太子下落。

    杨再思与李桥同时呼应。

    提到李重俊,李显又心动了,幸好魏元忠五份辞呈,否则真会让魏元忠下狱。于是贬老魏为渠州司马。

    魏元忠一听更急了,天知道张柬之在路上是病死的,还是让人害死的,这一贬还能活着回来么?于是上书说,臣现在病得连路都走不动了,恳请陛下让我致仕,但陛下又不肯。现在让我到渠州,以这个身体,怎么能到达利樟道?不如陛下将臣赐死吧,省得在路上病死。如果陛下以求全功,不要圣旨,只要陛下首肯。臣自杀于府上。某些人,说臣有反意,昔日臣为太后贬到高要,是为何故?或者陛下或念这一份情意,允许臣安然老死在京城。

    李显看到后,心中又有了一些悲戚,也想到了过去魏元忠的种种。终于同意了魏元忠致仕。

    魏元忠都退休,宗楚客等人也就休息了。老魏吓得一身冷汗,心想好险,如果不是王画提醒得早小这回有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还要遭受牢狱之灾。

    看到老魏如此,大宋同志也急了。因此在早朝上有意无意提到钦州。然后说:”不知陛下,在将来两道修好后,是不是将王刺史召回?。

    “那是当然李显莫明奇妙。难道真让王画做一辈子钦州刺史?

    “陛下,又打算让何人前去接任钦州事务?”

    李显茫然,虽然说王画早迟刚旧旧口阳…8渔书不样的体蛤!“”,但两道没有修好,现在离召回还很早,自只怎么知前去接任。

    “陛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迭,臣都想愿意前去。”

    咦?岭南怎么成了香饽饽?李显说道:“宋侍郎,离王卿回来,时间尚早。此事以后再计。”

    大宋没有再说话,扭头看了某些人,那意思是说,我打算离开京城了,你们就不要找我麻烦。

    但有人逆流而上。

    周利用回来后,没有敢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只是监察御史。可也没有人敢小瞧他,杀了五王,居然没有事,这明显是韦氏袒护,那个敢找这个不自在。

    这一天他下朝回来,路上两个百姓手中捧着一个坛子,有些匆忙,看到他马车来了,闪避不及小坛子摔了下去,将马惊起来。周利用的车夫气恼用马鞭抽在一个人的身上。

    但这两个人不服气,顶撞起来。

    结果让周利用的下人,拳打脚踢,一会儿打倒在地,人事不知。

    两个老百姓冲撞了周利用,打了也白打,周利用没有放在心上,回到府中。

    但第二天,李红抱着女儿,让王家的下人抬着这两名大汉,来到皇宫前,没有皇帝的命令,她是进不了皇宫的。但她也没有打算进,就在皇宫前面,大声喊道:“什么时候周利用赐死,纪处讷与宗晋卿担任安京灵山两县县尉,什么时候奴婢才回长安。”

    担任安京灵山两县县尉。那就叫担任,是贬放,而且正好是王画手下,不如让他们早点去死。可与她回长安有什么关系?

    大家莫明奇妙,不知道该不该禀报李显时,李红上了马车,离开了长安。

    最后李显与韦氏听到了,都有些不悦,这分明是要胁吗。但看在王画功劳上面,隐忍没有计较。

    第二天早朝,许多大臣就此事弹劾,张说有些气愤不过,等到他们说完,大声说:“各位,你们将你们身体后面看一看,有没有让王画抓住把柄的地方?”

    只是一声,一大半大臣吓得头一缩,连宗楚客都不吭声。

    周利用也害怕了,这一次王画回来,可是挟大功而回,并且国家还指望他家每年三千万石粮食,想扳都扳不动。于是跪下哭泣,还是李显安慰,但也让他立即写信给李红赔礼道歉。

    能倒老魏,也不能倒王画。有了王画在,那是一个定心丸,什么大事一出,马上就解决了。而且王画好啊,不贪权,说放就放,为了唐朝,都跑到岭南了。看到没?大片地方开垦出来,马上就出现一个产粮区。

    周利用立即写信,可李红在半路上接到信后,看都没有看,就烧掉了。

    于是一群人又密谋王画的主意。但不好谋啊,人家现在都到了钦州,往哪里流?难道说王画救走李重俊的,那不是扯吗?

    但他们也不要想办法了。一件大事终于浮出水面。

    钱少了,但不会一下子发作出来。市场还有一个自动调节过程。买东西的人好说,卖东西的人困难。有卖必由买,市场还在继续转动。但由于钱少,商品开始积压,价格自动下跌。连钦州都受到影响,好在转型及时,现在钦州安排的人口以农业为主,而且基础建设方兴未艾,没有出大讽漏。但唐朝其他地方不可能象钦州这样疯狂的建设。

    商品价格下降,买方反而持了观望态度。有的人精明开始反应过来,但没有想到铜币问题,是认为丝绢涨价了,有人囤积,所以货币不足。但货物贬值,意味着铜币涨价。于是有的人开始囤积铜币。

    但大宗买卖还是要进行的。这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个飞钱榜,也就是飞钱可靠程度的排行榜。第一就是朝廷的飞钱,给出的理由是朝廷去年税务增加,国库里有许多铜钱。不支持的理由是朝廷主要想从地方利用飞钱将铜钱调往京城,因此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兑现麻烦。第二就是十八家发放的飞钱,虽然说压了巨大的粮食没有出手,但粮价始终是要涨的,朝廷国仓里放出三千五百万石粮食,到现在还没有补充。因此前景可观,而且十八家族小中间有十三个家族是唐朝顶尖家族,更有七姓十家中的六家。就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他们手中也有许多财富。故排在第二。并且着重说明了,现在因为没有人愿意用生绢交易,只有这两家飞钱最为可靠。然后列出其他八家,都分别有各自的理由。此榜一出,十八家飞钱顿时成了抢手货。不过这十八家很小心,没有敢发多少飞钱。但坚持了一段时间,逼得他们发行飞钱,因为王画的第二批粮食两百一十万石,又到了洛阳,粮价还是没有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