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高顺- 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顺采纳了李强的建议;张家之人更是高兴,这样的话,高顺等人居住在道观,便是他们正一教的人了,且是正一教的代言人了。

    张家得到高顺的委托,大喜,这两座山可比龙虎山更有知名度,且有高顺不限量的钱粮支持,正一教必能获得飞速发展,并成为道教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

    且在他们拜访高顺的同时,也仔细观察了高顺、李强等人,确实与传言相似,外表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年轻,单看外表,无人相信他们已是百岁之人,这可是道教追求长生的最好的活教材啊。

    他们商量之后,便决定将李强等十一人也作为道教的神仙,其中李强和马贵为左右尊者,高伟更成为船运、打鱼等行业的保护神。

    他们派人咨询高顺的意见,高顺只是笑了笑,便点头同意了;如此,也不枉李强等人跟随他一场。

    张家之人咨询高顺等人是否是修炼者,高顺笑而不语。

    张家之人咨询高顺等人是否会法术,高顺还是笑而不语。

    这个年龄有这个外表已是惊世骇俗了,他不想过多的刺激世人。

    张家之人建议道:“陛下,不若以行善为长寿的修行秘诀来教化众人,想当初我边郡汉人任由四方蛮夷杀戮,边郡百姓苦不堪言,陛下率领李尊者等人以击杀蛮夷、保护边郡百姓为己任,开创盛世,又在中原之外建立诸多封国,让我们的智慧传播四方,这是多大的善业?以至于感到上苍,使得陛下等人长寿无疆。”

    高顺感觉这个解释很好,省去了他们的苦恼,便说道:“劝人为善,好!”

    张家之人非常高兴,这可是看得见的实例,不像其他宗教,说的很玄、很神,却只存在经书中,看不见,摸不着;他又说道:“谢谢陛下支持,待庐山和天柱山的道观建成之后,还请陛下率领诸位前去接收信徒的膜拜。”

    “好。”高顺估计,两座山的建设没有几年时间完成不了,他可趁这机会,多研究一下系统空间,到时候争取为众信徒展现法术,如此,可确立道教的核心地位了。

    张家之人兴奋的返回,开始整体筹划。

    安庆城好建设,但是内部的宫殿却非常麻烦。两年时间了,也仅仅是把十二座四合院建好,高顺的宫殿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完工。

    高顺只得暂住在西侧的四合院内,把郡治也搬迁到安庆城,皖城只是县治。

    大龙关和山南城早已建好,成为安庆城的外部门户。

    南湖码头、仓库等设施已经建设好,吸引来了大量的客商,使得安庆城还没建设好便已成为南方的贸易重镇。

    安庆城周边的土地寸土寸金,高顺却不允许买卖;城内的房价更是远超洛阳,高顺大部分将之出租,每月仅仅拿出几套小院子对外出售,房价逐月升高。

    行善能长寿,教化普通百姓还好,那些精明之人却是不信;不仅李强等人的后辈来咨询他们是否有长寿秘法,就是皇帝也派太子以拜见为名,前来咨询长寿之事,令人烦不胜烦。

    李强等人建议道:“陛下,反正也无聊,不若收他们为徒,教授他们武艺和文章,也算是为朝廷培养人才。”

    高顺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便同意了他们的建议,李强等人的后辈中每代人可派一年龄在十岁之下的嫡系子孙前来学习,高顺的后辈中,每支可派来一人,每人教授五到十年。

    众人非常高兴,皇帝可很高兴,别说接受高顺的教导了,即便获得高顺的一点好感,对他们也有莫大的好处。

    李强以教授大家枪法为主,马贵多教授众人兵法,房良等人则是大家很好的陪练,高顺闲暇之时教授大家数学、哲学、逻辑、文学、地理等百科内容,每季度还根据他们的练习的刻苦程度以及文武不同,分别提升几点武力值或者或者智力值。

    一年后他们回家省亲,皆坦言收获颇丰。

    道教之人更是高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652章一晃十年()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安庆城才彻底完工,而庐山和天柱山的建设则要慢许多,不过却造就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安庆城完工之后便成为魏国最富庶、繁华的大城,往来商旅不断;有高顺控制价格,粮食和布匹的价格非常稳定,少了他便向市场投放,多了他便吃进一些,保持市场价格平稳,则富商不敢囤积居奇。

    粮食价格稳定,则百姓稳定。

    更有人感叹,怎么此前没人发现如此好的地方呢?背山面水,三面临湖,扼长江之要冲,不管商业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无与伦比。

    安庆城内外一房难求,很多人被迫在大龙关以北或者山前城以西的地区买地置业,或者在就近的皖城买房,这变相的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江东新建的铜官县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众多奴隶的劳动下,铜官县成为魏国最大的铜矿开采和冶炼中心。

    而当年夏天,洪水爆发,高顺施法,将多余的江水全部收入系统空间,使得长江下游免遭洪涝灾害;这成为道教宣传的重点内容。

    滔滔江水在高顺身前消于无形,下游江水顿时温顺,观看的百姓成千上万,皆震惊当场,不由的相信高顺乃神仙下凡,或者是得道的高人。

    这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许多百姓自发的请高顺的塑像回家供奉。

    而高顺在事后将收入系统内的江水逐渐释放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系统空间的一项巨大的功能,他可以凭意愿将空间内的江水化作雨水,至于下雨到何处,只要是在一千公里范围内皆可控制。

    在北方干旱少雨的地方,连续试验几次,效果明显。

    这令道教众人高兴万分,对外宣布,道教能求风祈雨,保百姓昌盛平安。

    然而,高顺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即便下雨一亿立方,也不过是一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不足以让久旱之地立即改观,而取水再多了,则会影响长江的流量和流速,使得泥沙加速沉淀,于长久不利。

    于是,他每日最多取水一亿立方,夏天多取一些,冬天少一些,每年五百亿立方。

    看来只能救急,而不能改变北方或者西北干旱的气候环境了。

    能在小范围内下雨,已令道教众徒欣喜若狂了。

    第二年,黄河又发大水,若是冲破堤坝,则后果不堪设想,高顺再次出马,将多余的洪水收入空间,使下游数百万百姓免遭洪水灾害。

    高顺真真实实的成为魏国的保护神了。

    国泰民安,朝廷官员也非常高兴,有人向皇帝建议,既然高顺如此喜欢山,不若把五台山、恒山、华山、泰山、武当山等皆送与高顺,反正这些山暂时也不能为朝廷带来利益,若是高顺大肆建设,不仅能让当地百姓受益,对朝廷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众多大臣立即支持,比如把恒山送与高顺,则幽州、并州和安州皆从中受益;若是把华山送与高顺,则洛阳和长安便高枕无忧了。

    皇帝犹豫不决,若是惹得祖父不满,将如何是好?毕竟算计祖父,非后辈所能为,传扬出去,他这皇帝位如何还能坐得?

    更有大臣建议,连同每座山下的一个县,一起送给高顺,则效果最好,也算是对皇祖父的孝敬。

    皇帝高弘焘不能做主,便派太子前往安庆城咨询高顺的意见。

    高顺没有意见,反正都是造福一方,便应下了皇帝咨询之事。

    道教也非常高兴,如此便扩大道教的传播范围和知名度;如此,则华山、泰山等成为道教的独家地盘了,可狠狠的打压佛教等宗教。

    只是众人谁都不愿意去建设新接收的几座山和几个县城。

    高顺便先派出几名高级武官和高级文官去管理华山、泰山和恒山,以及附属的三县。

    可是没有众人的协助,建设难度太大,只好强制要求,每人去一山待一年,一年一轮换,三年内估计就能建设好了;等建设好后,他则可以想办法再升一级。

    众人一听大喜,皆愿意配合道教建设三地。

    大量的金币和铜钱撒下去,建设进度很快,也确实如同那些朝廷官员所想,对当地极为有利。

    不仅让当地百姓富裕了,周边地区也受益无穷,首先,高顺等人最喜欢做的便是整修道路,其次是发展商贸,平抑周边郡县的物价。

    高顺为了保证三年后再次升级,则派出了高伟和秦关前去战领巴布亚岛,并查看南魏州以及沿途的几个城邦的实际发展情况。

    随后,高顺便继续他的数学等推广大业。

    在天柱山下,建立了数学大院,聚集了一批爱好数学,并立志于数学研究的人,高顺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

    随着数学的发展,天文等学科也得到了促进。

    相继几年内,高顺又建立了农学大院,专门研究庄稼种植、选择良种、培育新品种等,并把“去势”之术用与家畜饲养行业,并培养专门的兽医。

    经过这么多年的影响,世人已不再鄙视匠人,各种手艺皆成为挣饭吃的工具,若是手艺高超,反而会得到世人的尊重。

    墨家也不用再遮遮掩掩的了,从罗马学来的很多技术已应用在现实中,各种有技艺的人皆获得了施展的机会,造福了社会;比如筑桥业便有大量的从业者,他们不仅能建造简单的木桥,还能建造复杂的石桥。

    力学也应用在了造桥技术上。

    高伟和秦关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返回,巴布亚岛周围建立了堡垒,成为高顺的地盘,已显示在地图上了,又达到升一级的条件了。

    根据高伟的汇报,他对于南魏州和沿途诸城邦的发展非常不满,高顺准备忙完国内事务之后,他再出去航行一圈,顺便把几个他喜欢的后辈册封出去为王。

    而美洲三个国家的发展也不慢,从地图上看,已发展到西部山脉之下了,高顺估计,十年之内他们必能征服西部地区,到达太平洋沿岸,不过离再升一级的要求却相去甚远。

    高顺估计,这辈子再升这一级便是最后一级了,再无升级的可能了。

    而华山、泰山的建设比预期的慢,到现在都没有完工,李强等人只得再轮一次班;高顺准备在泰山相关建筑建造后的时候再升级。

    已经达到升级条件了,李强、马贵等人也就不急了,按部就班的协助道教人员建设各处建筑。

    而高伟则是被派往徐州、兖州和青州,考察修筑大运河的可行性和地址、路线等内容,他想趁大家还年轻,能走的动的时候,多为后世留下一些珍贵的财富。

    对这样的事情,高伟非常积极,这是造福于民的好机会,更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第653章再次出海() 
    花费五年的时间,华山、泰山和恒山被修筑一新,成为道教的重要宗教基地,并时刻都在继续完善。

    高顺登泰山并封禅的时候,系统再升一级,这是最后一次升级。

    花费十年时间,整修淮河水道,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完善了震泽(太湖)到长江的运河,以及联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又修通淮河到济水和黄河间的运河。

    南部,又修通了太湖至钱塘江之间的运河。

    至于黄河以北的地区,则以海运为主了;渤海的航运已非常发达。

    运河的恢复,对扩大南北交流和贸易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高顺在,国内和平稳定,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富足。

    每年都有亚、欧诸国的皇子前来拜见,并获得朝廷的册封,这不仅是一个形式,重要的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汉人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体。

    运河修筑完毕,高顺便下令,他后辈中,每支出两名帅气、聪慧、健康的后辈,前往福建郡等候,将会再次册封一批王国,大约十六人。

    这令高氏后人皆大欢喜。

    为了支持后辈在外建立王国,每支还增派了庞大的辅助人员,包括文武官员和各类工匠等,甚至连农民等都召集了一大批。

    而高顺则乘船前往日本,他对那里最不放心。

    高顺这次只带了高伟,其他人皆留在安庆享福;这样的话,高顺可灵活把握时间。

    朝鲜半岛上的汉人王国与魏国交流密切,既能从陆地上进行贸易,海洋贸易也很发达,那里发展的已与国内没有多少差异,特别是半岛西部和南部,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畜牧业也很发达,有大量的手工作坊出现。

    当高顺到达后世东京的位置,见到他的后辈,已是玄孙掌权了。

    那里非常落后,令高顺不忍,玄孙的饮食以鱼类和米类为主,非常单调,相比其它地区,太落后了,连猪度没有,牛羊马鸡鸭等少的可怜;普通百姓的生活便可想而知了。

    东京地区虽然土地肥沃,然而不利于对其它地区的统治,于是高顺决定迁都到后世的大阪。

    首先在大阪建立了庞大的城池,修通大阪到东京的宽阔石板路,在沿途修筑了几座城池。

    其次在大阪建设巨大的码头,方便到达其它沿海各地。

    再次,引进良种庄稼和各类牲畜,发展畜牧养殖。

    修通到内海沿岸道路,并设多城与多个港口。

    开发四国岛沿海地区,修筑城池,加强统治。

    开发九州岛上的城市和港口、建设造船厂,扩大海洋捕捞业。

    增加文武官员、各类工匠,加强军队等,开设学校。

    所有的原本地人皆被贬为奴隶,并禁止他们再繁殖。

    奴隶主要从事挖矿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为此,建设了几个矿山,挖掘、冶炼黄金、白银、铜、铁等。

    扩大与魏国的贸易。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全国大变样。

    随后高顺经台湾返回福建,接上众人南下。

    基隆的官府已统治整个台湾岛,仅有少量的土著还生活在内陆的高山上,官府懒得搭理他们;与福建郡、钱塘郡等的贸易非常繁荣,制糖业成为支柱产业,铜和铁的产量也很大,从魏国迁移来了大量的农民,农业已非常发达,总人口已超过五十多万,令高顺非常放心。

    最先到达东洲城(马尼拉),周围已有十多座小城,总共有汉人近十五万,然而令高顺不满的是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各自为政,皆为小城邦国。

    东洲城的控制者考虑到大家都是汉人,若是发生战争,首先不利于汉人在这里的发展,其次容易得到魏国朝廷的干涉,于他的地位不利;而其它新建的小城,也乐于独霸一方,只是象征性的给东洲城上贡,换得他们在地方为所欲为,形成事实上的割据。

    这是高顺最担心的,若是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王国,很容易被岛上新崛起的民族或者势力各个击破,何谈发展?且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传承很容易被中断,汉人也将被本土化,这严重不符合高顺的意图。

    于是,高顺将全部的城主和官员撤职,重新任命了一位率领部属最多的玄孙为国王,命名王国为东洲国,东洲城为都城,下辖十个县;每年任命高级文武官员为县令和都尉,每县安排两千高级步兵和一千高级骑兵,并一千工匠。

    扩大基础建设,扩大城池规模,修筑联通都城至各县的道路。

    实行尚武制度,大肆捕捉当地土著为奴,要么令他们从事养殖和种植,要么将他们贩卖到魏国。

    魏国的奴隶价格高企,可为王国创造大量的财富;王国可用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