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联姻的对象却难以合适。
皇帝的儿女年龄都太小,即便与高顺的子嗣联姻也太小。
伏完便大胆的建议,由刘协娶高顺的女儿,并册封为贵人,若是高顺与皇帝陛下成为姻亲关系,定会善待朝廷,定不会取而代之了。
他的建议一提出,便遭到众人的反对,连刘协都感觉荒谬。
祢衡破天荒的把这条消息传回邺城。
别说高顺不同意,就是手下众将官也不同意。
想象历史上,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刘协,高顺可没这么大的魄力,每个子女都是他的心头宝贝;想来,他还是没有做枭雄的潜质,若是没有了解历史发展趋势的优势,若是没有系统的帮助,他绝无今天的成就。
对于伏完的建议,高顺一笑置之,随后,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农业建设上。
那时候的农业生产极为落后,高顺在中原地区兴修水利,推行精耕细作,轮耕,精选种子等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又推广土豆种植技术和棉花培养技术。
早在汉代,甚至更早以前,车师国便有种植棉花的历史,只是量非常少;中原地区此前也有棉花,只是当做花卉,用来观赏,不知其用途,一直到几百年后皆如此。
当时的汉字中只有带“丝”字旁的“绵”,而无带“木”字旁的“棉”,这个字是高顺首创。
在车师国的民众被迁移到冀州之后,他们所在的居住地,便成了高顺推广棉花的首选之地。
车师国众人对棉花的称谓为白叠子;产出后,车师众人大为震惊,所产出的白叠子与他们所种植的差距很大。高顺估计,他们此前所种植的棉花是应该是从波斯传来的印度棉或者非洲棉,产量低,棉绒短,且不易与种子剥离,在西域干燥的气候下,棉绒易断,只能纺织成很厚的粗布。
而高顺所提供的种子所产出的棉花,棉绒长,产量高,且棉绒与种子容易剥离;他估计,应该是杂交过后的品种。
高顺让高级工匠把大弹弓等工具传授给车师人,帮助他们改进纺织机,这使得车师人家家户户种植棉花,家家户户有纺织机,用织造的布匹换成钱,再购买他们的生活之需,生活水平比在车师国的时候大幅度提高,他们现在对高顺不仅没有怨恨之意,而充满了感激之情,令他们脱离了那里严酷的生活环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围村民见车师人种植棉花收入颇丰,家庭妇女在闲暇之余纺线织布也能获得许多收入,使得他们争相效仿,这可比当初高顺推广的时候简单多了。
高顺感叹,百姓如流水,重在引导,而不是强迫,否则将适得其反。
传播速度之快,令高顺动容,仅三年时间,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和兖州,几乎村村都有种植棉花的百姓,几乎家家百姓家中都有纺线机和织布机。
百姓又多了一生存之道。
加上高顺压低了棉花价格,棉衣、棉被成了百姓普遍的御寒之物,棉布的销量已占据麻布的三分之一还多。
高顺又在琢磨千层底布鞋和棉鞋,使用最便宜的材料,制作最耐穿的鞋子,让大部分百姓摆脱冬天穿草鞋的困境;现在即便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冬季,还是有大量的百姓穿不上鞋子,脚都冻裂了,让人心疼。
他前世生活在城市,对于千层底布鞋,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见过,对制作过程更不了解,只得与众位夫人一次次的试验,众夫人在家内无事,也愿意陪高顺做试验,这可是接近高顺的好机会,获得高顺好感的好机会。
高顺相信,等棉衣、棉鞋等普及开来,便是他开发平州之时,这能大大扩大汉人向北部寒冷地区的扩张。
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高顺的试验品在外露面,引得百姓和商家效仿,他们开动脑筋,所改良出的鞋子,比高顺等人的试验品更加结实、耐穿、美观。
很多百姓因此喜极而泣,他们也能穿上便宜实惠的鞋子了,大多数母亲所做的第一双鞋子都是为孩子做的,其中包含的是浓浓的母爱。
高顺又让人做出了后世的裤子、衬衣等,在家穿着,轻松无比;高顺便赠送外人一些,方便传播。
体会到后世之物的好处,且高顺最近事情较少,便每日寻思改良物件,以至于邺城成为时尚之地,每有新物件的出现,很快就传向四方。
比如现在所有的官府官衙,已全部改为桌子和椅子,办公效率大增;连学校都配备的都是高桌高椅;略微富贵一点的百姓,也都开始在家中置办桌椅为主要家具;独轮小推车,像曲辕犁一样,也成为百姓家最普遍的生产工之一。
床也成为百姓家普通的家具,当然,北方寒冷地区,还是以火炕为主。
到兴平十四年春,世子已提升到县令,同年诞下一子,高顺非常高兴,为其取名高弘焘。
并制定了二十个字的辈份排序:弘德嘉常敬,裕瑞照恒祥,英祺盛永锡,绵毓源兆继。
高顺对儿子非常满意,决定明年将其招回,留守邺城,作为对他的锻炼;而高顺也可以放心的出去走走了,李强等人在家早就憋坏了。
比如开发南中,只有他带着系统人员前去,才是安全的,否则,很容易被那些土著偷袭,而他去的话,有系统地图,又不用携带后勤辎重,那就简单多了。
第586章高顺论天下(上)()
以前,高顺不大喜欢过年,因为仅是祭祀就太麻烦了,现在好了,有长子替他承担一大部分工作了,他反而喜欢过年的热闹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由军师在各地驻守,各州牧和刺史基本都到邺城过年;今年正好相反,州牧和刺史值班,各军师都返回邺城过年。
小年夜的前一天中午,高顺在魏公府设宴招待各军师,邺城的众文臣武将作陪。
孔融,新添了外孙,借口看外孙,携家带口的到达邺城,也在宴请之列。
现在已改为大圆桌了,主桌上有高顺,以及孔融、程立、田丰、沮授、戏志才、贾诩和郭嘉,共八人一桌。
女性家属在后院,由许婷等人接待。
陈琳单独坐一桌,作为记录。
孔融首先发问:“魏公,为什么给孙子起高弘焘这么个奇怪的名字?”
高顺解释道:“高是姓,弘是辈,焘是名,有何不妥?天下之人越来越多,单一个名,很容易重复,这样做只是增加了一个字,就方便多了,重复的几率也小了很多,所以,我们不要局限于已有的规矩,时代形势变化了,自然要跟随变化;特别是这个“焘”字,是我思索了良久才选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如何长治久安,就需要靠个人的智慧了。”
儒家思想让高顺既爱又恨,所以他想引导儒学的发展。
孔融还想发问,高顺止住道:“今天人多,过年高兴,每个人皆可以问我一个问题,不能多问,否则别人就没有机会了,再又问题,事后再讨论。”
沮授对军队最是关心,现在淘汰的较多,不知道高顺下一步的目标,便问道:“主公,现在天下已定,对未来各地驻军数量有何计划?”
高顺决定采用后世的做法,于是回答道:“邺城要驻守一支精良的马、步军队,作为稳定天下的关键力量;各州都要驻守一支步兵和一支骑兵,不过这皆归邺城直接管辖,不归地方管辖;每州郡也要根据位置建立一定数量的军队,归地方管理使用,维持治安,防守关隘,具体的数量有待商榷;若是官兵数量过多,则会增加百姓负担,若是军队过少,则又不能维护稳定,所以,我对此很慎重,待定稿之后再与诸位协商。”
那些武官听到此话,心中也不再担心以后无兵可带了,也不担心后辈失业了,他们可以继续为高顺效力。
郭图直言道:“主公,现有的累进耕地税收之策,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大家族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若是裁军,兵力减少,官府控制力度减弱,难免让大家族蠢蠢欲动,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高顺没有顾忌众人的心态,笑道:“哈哈,几代之后,还会有大的家族吗?大的家族,只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常言道,富不过三代,有了雄厚的家族基础,后辈往往躺在先辈的阴影之下,毫无作为,这样的话,便激励人人奋发图强,这是我采取武举选拔的原因,此后还将有文举选拔,为天下人提供向上的通道。”
高顺对这些谋士皆非常敬重,就怕驾驭不了他们,以至于发生袁绍的谋士内斗之事,所以才将他们分散在各地,邺城留下戏志才为主,贾诩为副,而戏志才资历较浅,也没有直接命令众人的权力,必须有高顺的允许方可下达命令,到达一种制衡。
贾诩心有戚戚焉,若是这样,确实没有大族存在的生存环境了,官府也不会受到大族的威胁了。
郭嘉问道:“主公,对开发南中地区有何建议?”
高顺道:“这个问题我早有筹划,年后,我计划与孟文、孟珍等人,亲帅大军,平定中南诸郡,这事不需益州参与。”
这让郭嘉很无奈,他们对南中地区出力不少,收到的成果已是不错,若是高顺不需他们此后参与南中之事,岂不前功尽弃?
众人陷入了沉思,权衡各自家族的利弊以及家族的发展方向。
高顺不愿冷场,便说道:“天下之大,非我们所了解的大汉十几州;若是轮陆地面积,天下有五十多个汉朝之多,若是连水域面积算上,那顶几百个大汉的面积,西域之西,还有大量的国家,有些国家的实力不下于我们,甚至比我们更强;天下之物希奇百怪,天下之人也有多种多样,有皮肤白的像纸的人,也有皮肤黑的像墨汁的人,有黄头发的,也有红头发的,所以,我们要把眼光看的更远一些,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十几州。”
刘晔反对道:“主公,您说的天下虽大,但是适合居住的只有我们中原地区吧,北部寒冷,西部干旱多沙,西南又多山,南方多瘴气。”
高顺晓得:“哈哈,看来子扬思考过了,不错,天下虽大,中原地区也适合耕作生活;但是这只是表象,只是因为这里开发的早,若是论适合耕作,扬州每年可两熟,广州和交州每年可三熟,若是开发好了,仅仅扬州和广州之地产出的粮食,便能养活几万万人口,潜力巨大啊。”
刘晔又问道:“主公,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北人南至,致死者十必四五,即便当地之人,每年也有大量死于瘴气者,如之奈何?”
高顺想了一下,解释道:“南方水多,很多地方是死水,这些死水中长有一种很小的虫子,非常小,所以喝水的时候一定要烧开,不能喝生水;其次,灭蚊,有瘴气的地方一定有蚊,而染病的人一定被蚊叮咬过;最后,要及时就医。”
刘晔惊讶的问道:“主公,中瘴气之毒后能治好?”
高顺肯定的说道:“能,但是不能晚了,要是错过了最佳时机,神医也救不了。”
众人很好奇,刘晔又问道:“主公,您没去过南方,何以知之如此详细?”
高顺道:“哈哈,这也是我为什么花那么高的代价保存下洛阳,保存下东观图书;里边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却不能被利用,现在东观有几百人,在整理那里的经书资料;其中有《神农本草经》,此前只能由医匠口口相传,以至于错误百出,而如此珍贵的医经却躺在东观,被束之高阁,不被重视,现在我已令神医对每个药方进行核对,若是整理完毕,则要刊印,发行天下,造福万代。”
高顺也不知道东观有没有这本书,但是他记得前世,有一位科学家,就是因为东汉医书中的一个药方的提示,才提取了治疗疟疾的药物,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他准备把系统升级赠送的医书,借助这个名义刊发,造福天下;现在正让华佗对每个药方、药物、病情进行核实。
高顺不由感叹,这东汉的蚊子可比后世多多了。
第587章高顺论天下(下)()
刘晔问道:“主公,若是神医指点的话,那瘴气之症能尽除否?”
高顺想到几千年后疟疾都没有除去,便说道:“两千年之内是无法根除的,不过能减除大部分的病根。”
众人一惊,主公连两千年后的事情都知道?皆好奇的看着高顺。
高顺意识到说漏了嘴,便解释道:“呵呵,这也是我最近多读经书,总结出来的。”
沮授问道:“主公,经书上还有这些内容?”
高顺解释道:“当然有了,但是要综合整理;比如这棉花,此前只是当做花卉欣赏,谁会知道有纺织成布匹,做棉被、棉衣的诸多功能?我在看史书的时候发现,几百年前的南越王赵佗曾送朝廷皇帝陛下一盆棉花观赏,而车师众人此前也有种棉花的经历,只是他们那里的气候环境不适合,而把车师人请到此地,他们却把种植棉花的事情发扬光大了;我从中归纳了一下,便有了对地形、位置的了解,其它事情亦然。”
高顺故意停顿一下,喝口水,看到众智者的眼神,心中很乐,又继续说道:“刚才子扬说了西南有山,我估计,这山很大,从蜀国往南全是山,一座连着一座,向北到武都郡到金城郡以西,亦然,皆为一座座大山,包括河西四郡以南,西域之南,甚至还会向西延伸,如此大的一座山,足够有我们十几州的面积大;在山的南部,便是产棉花的地区,棉花从山南向东,到达交州,这是一条路;另外一条路是从山南向西,绕到山北,有从山北的西域传到中原的;这就需要总结、归纳、整理了。”
沮授反驳道:“主公,这与您说的两千年后没有关系。”
“谁说没关系,这关系大了;我再给你们解释一下,社会的发展,不是靠儒学,而是靠工匠,他们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若是社会不变革,此前两千年社会进步多少,与此后两千年社会进步的速度相差不大,由此可以推断。”存在一个谎言,就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盖,真累。
这话让孔融甚是惊讶,怪不得高顺此前有打压儒学的行为,原来他是如此态度,不行,一定要找机会与其好好的谈谈,不能让他误入歧途,必须继续实行独尊儒学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孔家长盛不衰。
在座的文士,哪个不是学富五车之人?在这方面高顺可没有炫耀的资本;他看见众人不信的表情,继续说道:“工匠改进了纺织技术,我们才能穿绫罗绸缎;工匠改进了酿酒技术,我们才告别过去那种带酒糟味,且颜色浑浊的酒;工匠造出了玻璃,我们才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工匠改进了犁,才是百姓的耕作效率更高,产出更多;另外,工匠冶炼出了铁,使得以铜器为武器的国家立即落败;这些,皆非文士所能做到。更重要的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永无止境的,包含了太多的秘密需要人们去探索,现在我们所遇到的任何困难,未来都有应对之策,每解密一项,皆为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孔融忙止住陈琳道:“孔璋,把刚才的记录去掉吧,不要记录在案。”
高顺笑道:“哈哈,无妨,就让我的话传至后世吧,他们若是有幸看到这些记录,必会为我们今天的话而震惊。”
田丰转移话题道:“主公,天下有这么多国家,那我们中原地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