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辅政,征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董卓专政,拜议郎;后与何颙、荀攸共谋诛卓,事泄,出逃,东归袁绍。
韩馥在担任豫州牧之前任御史中丞,是郑泰的直接上级。
袁绍对逢纪的建议非常满意,郑泰有名望,且与韩馥有旧,更重要的是他是兖州人士,现在是他的手下,便于控制,即便立功,也不会留有弊端,便笑道:“公业可否前往?”
郑泰忙起身一礼道:“主公,泰愿前去劝说文节,这对其也是脱身的机会,相信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韩馥曾是郑泰的上级,所以他恭敬的称呼韩馥的字,而不像其他人,直呼韩馥的名,从中也能看出逢纪、王匡等人对韩馥的轻视。
郑泰投奔袁绍后未立一功,这个差事,他看做袁绍对他的重视。
袁绍对郑泰的态度非常满意,又向在坐的武将问道:“谁愿护送公业前往谯县?”
高干抢先说道:“主公,干愿前往!”
袁绍对这位外甥极为重视和信任,且他还有秘密任务交代,便点头同意了高干的申请。
接着,袁绍为配合这个计划的实施,重新对军队进行了部署,既方便抵御公孙瓒的进攻,又能对韩馥施加压力。
随后,袁绍命令逢纪和许攸协助郑泰拿出劝说韩馥的方案,务必考虑周全;又让逢纪派人通知辛评,在离间韩馥与潘凤的关系的同时,劝说韩馥放弃州牧之位,以及他现在占领的六县之地和所辖军队。
待众人退去后,袁绍专门召见高干,向其详细交代一番,若是能让韩馥和平交接,则任命高干为沛国国相,负责收编韩馥的部曲;而且密令高干,绝不能放跑了韩馥,必要时可格杀勿论,他可不希望袁家的计划泄露,以至于影响到袁家在士族中的威望;并严密监控曹家和夏侯家,希望以此要挟曹操听从他的命令,达到掌控整个豫州的目的。
高干被袁绍的阴险计划吓了一跳,不过他还是忠心的执行袁绍的命令。
第397章韩馥让豫州()
不管韩馥还是潘凤,一直以来都对公孙瓒感到有些恐惧,他的那些骑兵,可都是在凉州经历过战火考验的老兵,其中还夹杂有乌桓、鲜卑、匈奴以及羌人等异族人,性格彪悍,非常野蛮,战斗力极强;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战斗激情,绝非在在中原地区组建的汉人骑兵能比拟的。
几个月来,公孙瓒乖乖的驻扎沛县,韩馥默认了,绝不敢主动招惹,更不用提及其背后还有徐州的强力支持。
公孙瓒也非常狡猾,直到占领沛国北部五县后,才把朝廷罢免韩馥州牧之职的圣旨送相县,宣布他公孙瓒才是朝廷新任命的豫州州牧,打了韩馥一个措手不及。
沛国国相和沛国国王共同反叛韩馥,失去相县,更让韩馥失去大义的名份,陷入被动局面。
接着,沛国东南九县响应,宣布加入公孙瓒势力,直接使得韩馥陷入了困境;先不说如何抵挡公孙瓒此后的进攻,单是巴掌大的六县地盘绝对养活不了他的军队。
潘凤在相县被袭,狼狈逃回,使得他成为众同僚攻击的对象,特别是辛评,在接到袁绍的密令后,更是对潘凤进来了猛烈的抨击,甚至诬陷潘凤故意示好公孙瓒,或者与公孙瓒早有勾结。
其他被潘凤压制,或者对潘凤早有嫉妒之心的人群起而攻之,让潘凤非常难受。
若不是大敌当前,还需要潘凤这样文武双全的人,韩馥也想撤换掉潘凤。
潘凤心有大志,只是他太过锋芒毕露,致使他没豫州籍的众多幕僚所嫉妒,只要是他出的主意,豫州众人皆尽反对;潘凤本想在会盟之后驱逐袁绍和曹操等人,完全掌控豫州局势,无奈韩馥受辛评等人蛊惑,没有采纳,等董卓派兵占领兖州后,被迫与袁绍和曹操联合,共同抵御董卓派来的官兵。
现在他被撤职,公孙瓒突然发动攻击,让他失去了所有机会,内外压力之下,已到穷途末路。
此时,辛评等人又鼓动韩馥将豫州牧之位传给袁绍,韩馥正在犹豫不决。
潘凤看不到任何希望,对韩馥失望至极,对韩馥的幕僚痛恨而无法应对,痛苦之下向韩馥建议道:“主公,天之将倾,而凤无回天之力,若是将州牧之位转让袁绍,其岂能放过主公?望主公随凤一起皈依山林吧。”
保护主公安危,是作为臣子该做的首要事情,那怕危险重重也不能退却;而韩馥对潘凤的建议嗤之以鼻,认为潘凤是贪生怕死,甚至更认定潘凤此举是为公孙瓒着想,认为潘凤早就投降公孙瓒了。
失望之余,潘凤只得待在家中,借酒消愁,这让韩馥对其产生很大怨恨,而辛评等人更是洋洋自得,更激烈的攻击潘凤,催促韩馥将州牧之位让给袁绍。
一切看似顺理成章,只是韩馥还在犹豫,只差外部的一点推动。
韩馥是个老实人,他是袁家的门生,对袁绍还存在一点幻想。
没过几天,郑泰和高干一起到到谯县。
高干也是来自陈留郡,两人一路配合甚佳。
韩馥对袁绍的使者极为重视,立即设宴招待。
在宴席上,郑泰道:“使君,公孙瓒占据大义名份,携带虎狼之师而来,有徐州为其后援,与兖州结为联盟,而且沛国各县都积极响应,其意图难非常明确,我们从心里感到您很危险。”
这表现出郑泰对老上司的关心,韩馥不疑有他,害怕的问道:“既然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逢纪早有谋划,由郑泰施加压力,由辛评继续做韩馥的思想工作。
辛评反问道:“主公,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宽厚仁爱,容纳各种人,使天下人归附方面,比起袁绍来怎么样?”
韩馥说道:“我不如他。”
辛评又问道:“主公,面临危难出奇制胜,智谋勇气远远超出常人,这方面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摇摇头说道:“我不如他。”
辛评再问道:“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处,您比起袁绍来又怎么样?”
韩馥回答:“我不如他。”
辛评说:“主公,汝南郡虽是一个郡,下辖三十七县,百姓过百万,再加上陈国和梁国,其实相当于州了。现在主公您处在三方面均不如袁绍的形势,但长期居于袁绍之上,袁绍是当代的豪杰,必定不肯在您之下。而且公孙瓒带领强兵悍将,兵锋势不可抵挡,豫州是天下的重镇,公孙瓒势在必得,豫州的危亡立刻就会到来;袁绍是主公的故旧,并且又是同盟的盟主,眼下的办法,不如将豫州让给袁绍,袁绍必然对您非常感恩戴德,由其阻挡公孙瓒的进攻,挽救豫州百万百姓于水火;这样主公有让贤的名声,有爱民仁慈的名声,希望您不要有疑虑。”
韩馥素来性情怯懦,因而同意了辛评的建议。
郑泰等人对韩馥大加赞扬,极力奉承,令韩馥感觉他的决定正确无比。
潘凤怒道:“主公,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主公身为汉臣,务必整合豫州百万百姓之力,发奋图强,为国建功,为什么要把豫州送给他呢?”
韩馥说道:“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潘凤见大势已去,愤而离席,返回军营。
韩馥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从而让位。
一切都水到渠成,袁绍轻松获得豫州牧之位,内心非常高兴。
袁绍随之任命高干为沛国国相,驻扎谯县,并接管韩馥的军队;迁移州治所至平舆城;严令军队,全面防御公孙瓒的进攻,为他整合豫州势力争取时间。
韩馥被封为奋武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等于被袁绍圈禁在平舆城。
潘凤无力回天,而高干宣布将要接管军队,无奈之下,他只得带领几位得利下属以及他的贴身护卫闯出城门,直奔徐州而去。
收编了韩馥的军队,让袁绍的实力大增,仅仅骑兵就增加近万人,特别是五千匹凉州大马,更是有钱难买的宝贝。
获得州牧之位,袁绍立即获得了家族的肯定,得到家族的大力支持;占据一郡和三个王国的地盘,加上收编韩馥的军队,实力更加强大,其他豪族和门生故吏对袁绍信心大增,感觉公孙瓒仅占十多县,绝非袁绍对手。
现在他实力更强,且是豫州牧,底气十足,为占据大义的名份,宣布公孙瓒乃反贼董卓的走狗,号召天下英雄豪杰共击之。
第398章公孙瓒的崛起(上)()
袁绍的速度太快,迅速接管豫州牧之职,得到袁家和豫州大族的支持,让公孙瓒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而公孙瓒也不是良善之辈,他出自辽东郡大族公孙家族,他获得州牧之位后也请求家族支援。他此前就曾接受过家族的多次支援,否则特也无力组织几千骑兵前往凉州,得不到家族的支援,也也无力在凉州建立庞大的骑兵部队,现在他成为州牧,相信家族会提供更大的支持。
此时的公孙家族的掌门人为公孙度。
公孙度,生于150年,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初为玄菟郡小吏,后继升为尚书郎、冀州刺史,
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郡,而公孙度却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早折了。公孙度少时也叫公孙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就很喜爱他,送他去学习,并为他娶了妻。
建宁二年(169年),朝廷下诏推举有道之士,公孙度与东郡谢弼、东海陈敦一起被举荐担任尚书郎(后汉书为郎中),后来又升任为冀州刺史,但因谣言,旋即被罢免。
此举却确立了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庞大实力,高顺崛起后,公孙度极力交好高顺势力,曾一次就赠送十大车礼物,不过高顺对公孙家族有些抵触心理,既没有打压公孙家族,也没有支持公孙家族,而是任其发展。
公孙度接到公孙瓒的求援信,不敢擅自做主,便求见平州牧孙成和军师徐荣;若是得不到官府的支持,别说他无法招兵,就是有兵他也无法将军队安全调到豫州。
徐荣与公孙度早就熟悉,私交甚好,自然希望州牧孙成支持公孙家族。
州牧孙成不好驳了徐荣的面子,便同意公孙家族对公孙瓒进行支援,不过目前只许他招募两千骑兵前往豫州,并租赁海船,让他们从沓氐县海港直达兖州,方便他们转道豫州,节省时间和费用;至于需要更多更大的支援,则需要公孙度亲往冀州,面见高顺。
此举已令公孙度非常高兴,忙令长子公孙康与两位家臣,柳毅和阳仪,招募两千骑兵,前往豫州。
现在平州局势稳定,许多乌桓人和鲜卑人虽然被收服,安置为民,不过他们不事农事,生活艰苦,而高顺势力招募骑兵的条件极为苛刻,使得很多归服的蛮夷之人达不到参军条件,这为公孙度招募骑兵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而平州稳定,公孙家族凭借优势,从事商贸,获得了暴利,非常富足,开出优厚的条件,仅仅五天时间,便招满两千骑兵;这些骑兵皆自带战马,大大方便了公孙度的需求。
为了使得这些蛮夷尽快融入汉人生活,徐荣建议孙成,允许这些骑兵的家属皆尽跟随前往豫州;由于此举可减少边郡蛮夷的数量,提高汉人在边郡的比例,有利于边郡稳定,孙成同意了徐荣的建议。
年底,公孙康率领的部队到达豫州,不仅带来了两千骑兵,而且带来了大量的金钱,这大大加强了公孙瓒的力量。
现在中原混战,人口损失极多,陆续到达的近万蛮夷百姓,成为公孙瓒极为看重的财富。
公孙瓒根据形势做了调整,沛国国王和国相退守沛县,并以沛国北部六县,以及从济阴郡太守成廉手中接管的梁国的下邑县、砀山县和横县,共九县,作为新的沛国;以原沛国东南九县,加上汝南郡的山桑县,共十县,为淮阳郡,郡治在蕲县,太守为公孙康。
梁国北部,孤立在外且易防守的薄县继续被成廉占领,没有归还公孙瓒。
淮阳郡主要防御汝南郡袁绍的进攻,沿涡水河的向县、龙亢和山桑县布防。
山桑县原属汝南郡,由于在涡水以北,孤立在外,不便于防御,被公孙瓒占领。
与牛辅和成廉结盟,后方稳固,且有了家族和徐州的支持,公孙瓒更是财大气粗,积极宣扬他的仁政,猛烈抨击袁绍的非法,私自割据州郡,荼毒百姓,于是积极争取陈国和梁国,谋划沛国的西部六县。
对外活动也没停止,再次派人去联络青州牧房良,若是得到房良的支持,他将有更大把握打败袁绍,收复整个豫州。
房良不能做主,写信向高顺请示,相似的时间,公孙度也到达冀州,面见高顺。
戏志才和郭嘉极力赞同高顺支持公孙瓒,削弱中原各军阀的实力,趁势夺得豫州。
而高顺却反驳了他们的观点,现在他还不想过早的介入中原局势,务必以稳定边郡为重任;更不想为董卓做嫁衣。
给房良回信,密切关注中原局势,让他们狠狠的内斗,等公孙瓒处于严重劣势的时候,方可暗中支援一些;绝不能让公孙瓒灭掉袁绍,更不能让公孙瓒被消灭,势均力敌是最好的局面。
高顺对公孙度的要求是绝不能运输骑兵和马匹进入中原,也不会在明面上活动官府的支持,可暗中组织步兵前往豫州,绝不能对外宣称得到官府的支持,此举仅仅是家族行为。
由于离原先约定的进军中原的时间未到,戏志才和郭嘉也没有过于坚持己见。
高顺的这些决定已经令公孙度喜出望外了。
高顺之所以不允许骑兵和战马进入中原,就是不希望培养出更强大的敌人,增加他将来统一中原的难度。
公孙度得到高顺的默许,立即返回辽东,广募落魄异族为伍,秘密派去豫州。
公孙康从小入伍,与异族抗战多年,熟悉兵法、战阵,对中原官兵极近藐视之意,担任淮阳郡太守后,对收编的韩馥军队进来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学习高顺势力的做法,淘汰老弱,编为百姓,就地安置,招募勇士参军,并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大大调动了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
公孙康不仅对军队进行改革,而且还广泛的团结辖区内的大族,进行贸易合作,雇佣水军大都督高伟的船只,从辽东运输大量的皮货、人参等物资进入中原,换取中原的钱财,再从高顺势力换取粮食,运进豫州,使得淮阳郡逐渐富足。
韩馥统治的时候,与外部的贸易联系基本中断,现在与公孙康的贸易,让淮阳郡大族从中受益匪浅。
更让大族支持公孙家族的是税收低,军事力量强大,局势稳定,由此吸引了大量的流民前来,大量已荒芜的耕地被租赁出去,这可是大族最直接的经济来源,比韩馥统治的时候强多了。
袁绍地盘与此前韩馥的管理类似,大族对外的贸易基本被切断,那些大族的日子也不好过。
淮阳郡的大族可不希望公孙瓒被袁绍打败,以至于他们再次回到此前的生活状态,所以纷纷加大了对公孙瓒势力的支持力度。
公孙度招募的异族勇士陆续到达,且内部得到大族的支持,局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