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高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高顺-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特别是袁术,由于辖区与青州不接触,为了安全,把交易地点选择在南方,高顺直接把价格翻了一番,袁术的使者还是忍痛接受。

    中原地区,此前非常富足,人口众多,兵员充足,双方打的是持久战,且有了刘岱的先例,各诸侯都会拿出全部家当进行抵抗,战争打的非常惨烈,却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马日磾返回京城,向董卓和李儒做了汇报,高顺没有南下之意,只是为了保障商路的安全。

    董卓放心了,可以与中原诸侯放手一搏了。

    李儒却不希望立即进攻,中原地区的这种对峙局面对他们非常有利,若是战胜或者战败,他们都会失去利用价值,对峙是最好的选择,可为他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第379章新建水军() 
系统升级一年多了,每日合成十位水兵,高顺积攒了近四千人了,寄出港口、码头等水军设施早已建设好,现在他准备组建水军。

    高顺把水军军港建设在乐安郡的萝城,是一个大的深水港湾,向东便是渤海;东西很长,便于防守;南北很宽阔,能停放众多战船;海港的北部是黄河,南部是济水河,不容易被敌军大规模的偷袭。

    同时,对行政做了调整,把平原郡黄河以南的地盘划给了济南国,把乐安郡黄河以北的地盘划给了平原郡。

    在济南国高唐城外,黄河边建设了水军港口和码头;现在归青州牧房良直接指挥,由系统官兵驻守。

    房良负责开挖了从萝城港到济水的运河,以及连接济水和黄河的运河,方便了水军的进出,以及加强对黄河航运的管理。

    在萝城港建设了大型造船厂,由系统工匠按照图纸进行造船、造帆。

    在张辽驻守的东郡,重点建设了白马渡和苍亭渡,建设码头、仓库等,此后作为物资中转基地,由水路运输,将会更加方便,省时省力,且运输量大。

    七月中旬,高顺在一部曲高级骑兵的保护下,来到萝城港。

    在萝城,高顺放出所有的水兵。

    让高顺大喜的是,竟然配有一位水军大都督,立即查看其属性,高伟,20岁,武力值、智力、政治、统帅等四项属性皆为91,重要性超出房良、周飞等人。

    仔细打量其外表,五官标致,面色白嫩,略显青涩,身材却有八尺多,与房良等人相似,比李强和马贵略矮,已是非常魁梧了。

    其他人员,皆按照五百吨级的战船配备的,每船配备52人,主要是操作人员,也可以作为战斗人员,皆习水性,既能在水上作战,也能陆地作战,高顺感觉非常值。

    现在制作的最大船只,载重五百吨,用硬帆,既可作商船,也可做战船;还有四百吨、三百吨和一百吨的船只。

    五百吨的船便有五十米长,前头尖尖的翘起,减少水的阻力,船楼高大威武,上边配有强弩,可居高临下的打击敌船或者敌人,甲板下面的空间非常大,既可运输物资,也可运输人员。

    这种战船平时配备52人,可做商船;战时,可加载作战人员。

    高顺对这些战船和水兵非常满意;便任命高伟为水军大都督,全面负责水军的管理,管辖的地盘为军港、运河、高唐水军码头,以及黄河内到渭河内的渡口和运输安全,以及从萝城港到东莱郡、到幽州和平州的渤海内的航运。

    由于水兵多,制作的战船不够,高顺根据高伟的规划,又从系统内购买了50艘五百吨级的战船,把所有的水军都装备起来。

    随后,又留下三千高级步兵、三千初级骑兵和一万初级步兵,用于保护军港和码头,由高伟指挥。

    对于高伟的能力,高顺没有质疑,完全信任,把一切指挥权全部放给他,由他发挥;高顺前世没有接触过船只和水运,只好把这方面的工作交给懂行的人管理。

    高伟先是派出船只,分别按照海图,熟悉到幽州、平州和东莱郡的航线。

    平州辽东郡的沓氐县港口和东莱郡黄县港口,早就建设完毕,只等战船入住了,此后将会大大加强与青州的关系,带动平州的发展。

    高顺乘船前往济南国历城;高伟随行,他要带领战船前往高唐、苍亭、白马等渡口和水军码头安排防守和驻守的战船,并定时巡逻河面,维护安全。

    船队从萝城港出发,穿过运河,进入济水航行。

    由于硬帆可用八面风,非常方便,速度非常快。

    船队到达历城济水码头,立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来参观,这战船太壮观了。

    房良早有准备,历城洛口码头已建设好,就等船队和高顺到来后举行启用典礼了。

    按照规划,洛口码头将是青州最重要的港口,同时也是连接兖州、冀州、司隶的枢纽码头;通过洛水,三百吨的船可直达历城县城西边。

    房良还计划,在青州沿海建设多处码头,方便物资和人员的调动、运输。

    高顺和高伟走下战船,早已等候的房良、于禁等人上前行礼,“拜见主公!”

    高顺非常高兴,对洛口码头非常满意,笑道:“哈哈,诸位毋须多礼,这是水军大都督高伟,高宏图。”

    又向高伟介绍了房良和于禁等人。

    “见过大都督!”

    “见过房州牧!”高伟立即回礼,萝城港在青州地界,以后少不了麻烦房良,提前打好关系。

    而房良以后也想借助水军的力量来发展青州,特别是造船厂新出的带风帆的货船,非常先进,特别适合做海上贸易,所以也希望交好高伟。

    众人震惊的是大都督高伟的年龄竟然如此小,真不知道主公高顺是从何处找来这么多年轻的俊秀之才。

    看到船上那些魁梧雄壮的水兵,众人更是激动,主公高顺的实力越强大,青州就会越强大,他们就越安全,绝不会陷入兖州、豫州等地的战乱。

    高伟非常随和,在与诸人见礼后,邀请房良等人登船参观,青州的大商户也受到邀请,特别是糜家,是重点关照的对象,不管是高顺还是房良,都极为重视与糜家的关系。

    众人震惊于这大船的先进,不用人力划桨竟然能自行在水面上行走,节约了人力,节约了消耗,空出了载重和空间;而且这船这么大,肯定能运输不少物资。

    不管是军官,还是商户,对这种船都非常期待。

    高顺却早有命令,这种船不对外销售,只能由系统水兵负责,就怕技术外传。

    不对外销售,让商户们很失望,不过这种船能加快物资流通,速度快,运输量大,平稳安全,航程远,能去的地方多,能租用也不错。

    在参观过五百吨级的战船后,房良主持了隆重的码头启用典礼。

    有了水军,等熟悉水性、海图航线后,高顺计划开发南方,执行他占领四边的战略目标。

第380章历山大学() 
典礼过后便是盛大的宴会,宴会过后高顺等人前往历城,水军大都督高伟率领船队去执行他的任务。

    高伟临分别前,还一个劲的向高顺提建议,务必要把战船发展到五千搜以上,否则无法适应当前需求。

    高顺应下,目前,他可随时从系统购买船只,只是能操作的水兵太少,他又不愿意技术外流,只能逐渐发展。

    每天能合成十位水兵,每年能合成三千六百多人,满足七十船只的需求,高顺也感觉少,只希望系统再次升级,每日能合成的水兵会增加。

    在历城县城,居住一晚,稍事休整后,第二天一早,高顺便急火火的赶到历山大学。

    由于战乱四起,青州是难得的安稳之地,且高顺为师生提高良好的饮食、住宿等待遇,使得天下文士争相前来,历城,成为天下文士的中心、经学的圣地。

    郑玄、蔡邕和卢植等大儒成为历山大学的招牌;连孔融以及孔家都搬迁到历城居住。

    房良一路跟随,给高顺不住的介绍当地的情况。

    由于人员众多,历城内一房难求,价超洛阳;房良在历城东门以东划出万亩土地,分成小块出售,作为外来人员安家置业之地;在城南,靠近历山大学的西边,划出三千亩土地,修筑了五千套小院,廉价对外出租个学子或外来的文士;在城西边,洛水之畔,修筑了码头、仓库,以及众多的独院,成为商贾云集之地,此后靠洛水、济水和黄河的船运,将会使得济南国成为贸易流通中心,精明的商家自然会看到这个优势。

    高顺对济南国和历城县的建设非常满意。

    郑玄等人早就接到高顺来访的通知,早就率师生在大学内集合等待了。

    郑玄现在生活稳定,被照顾的非常好,身体非常硬朗,此时与卢植等教师在大学门口迎接。

    远远的看到高顺的马队赶来,众人心情非常激动。

    待高顺到达跟前时,提前下马,快步走向前来。

    郑玄带领众教师向高顺行礼,“拜见君侯!”

    “哈哈,众位皆为大儒,顺可不敢受此大礼,快快请起。”说着,向前亲手拉起郑玄等人。

    以郑玄等人的身份,毋须对高顺行如此大礼,郑玄此举,只是感谢高顺对文人的照顾,对发展经学的大力支持,对万千百姓的照顾。

    高顺一一与众大儒见过,寒暄一番。

    这是郑玄第一次见高顺,对高顺的年纪,此前只是听说,没想的真是如此年轻,不由感叹,后生可畏。

    随后,高顺登上高台,与学子见面。

    郑玄高声喊道:“肃静!下面请冠军侯,车骑将军,冀州牧,为大家讲话。”

    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高顺已不怯场,从容的向前一步,缓缓的说道:“历山大学发展几年,能有这么多学子在此读书,本侯甚慰;当今天下大乱,战争四起,有这么一处净土,又有如此多的大儒为师,本侯希望诸位学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发奋学习,将来好报效国家;今天本侯高兴,所有学子发放十贯钱的补助。”

    操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高顺现在不差钱,交好这些文人,稳定住这些文人,不让他们为其他诸侯所用,便达成他的目标了。

    回到大学的会客室,高顺准备与众教师好好的座谈一次。

    郑玄首先说道:“君侯,大学已办几年,完成学业的学子如何安置?”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教师都非常重视,谁都希望自己的弟子将来有个好的前程。

    高顺却不希望把所有的学子安排为官,而这个年代,读书的目的只有为官一途,非常狭窄,但是很多人读书读的不适合为官了,这让高顺非常为难。

    不过,若是不安置他们的话,也会影响历山大学的声誉;即便改革,也不是一时能转变的,且会引起不必要的动乱和士族的抵制。

    高顺沉思一番,决定先拖延一段时间,最好是能拖延到他统一中原后再进行改革,便说道:“从今年年底开始,每年选拔一百优秀学子,充实到各郡县为吏,根据表现出的能力,逐渐提拔;根据学子们的表现,可逐年增加选派人员的数量。”

    此举令在坐的教师非常高兴,现在朝廷混乱,不可能去朝廷为官,而冠军侯控制几州的地盘,不用太守举荐便可直接为官吏了,且这是冠军侯送给他们这些教师的一大特权。

    蔡邕又建议道:“君侯,老夫正在书写《汉史》,无奈图书、典册不全,特请君侯协助。”

    “需要顺如何配合呢?”对这些大儒,高顺姿态放的很低。

    蔡邕说道:“重要的图书等皆在东观,君侯可向朝廷申请,大学可派学子前去抄录,不过会耗费巨大,且朝廷也不一定会批准。”

    郑玄补充道:“君侯,若是把东观的书籍皆抄录至此,则会大大加强我们历山大学的实力和声望,机会不容有失。”

    高顺知道,董卓是不会重视那些书籍的,他若是提出来,董卓肯定会提条件,进行利益交换,这都不是难事,若是能完好的保存下这些书籍,不被战火损毁,也是大功一件,便说道:“好,顺返回冀州后便派人向朝廷请示。”

    此后,卢植提出建立专门的军事学科,专门培养武官,高顺大喜,这不就是他一直想建设的军校么?由卢植提出,是再好不过的了。

    现在天下大乱,培养武官正当时,高顺可是知道,汉末之后,武将断层,此时该大力培养、选拔。

    高顺爽快的同意了卢植的建议,批准由卢植负责,学校地点设在魏郡,由马贵负责建设,并且承诺给予最大的财力支持。

    同时,高顺又提出,要在军事学科内下设军师科,专门培养参军和军师的;另外分辎重科目、营房建设扎营等后勤科目,骑兵科、步兵科、水兵科等。

    卢植对高顺的建议非常高兴,这样的话,将会培养出专门为战争服务的人才,区别于现在的经学科,在乱世将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历山大学,诸人皆以高顺为文人,高顺写过的诗篇,在历山大学广为流传;高顺第一次到历山大学,郑玄等人在谈完正事,皆希望高顺再次留下大作。

    高顺不好推辞,仔细想了一下,便接下了这个难题,他记得在上学的时候熟记的《师说》非常应景,便决定再无耻一次。

    由高顺吟诵,由蔡邕执笔。

    “顺初来历山大学,心中有感,便做一篇,题目为《师说》。”

    郑玄等不急了,催促道:“好,君侯快快道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高顺徐徐道来,第一句便引得众人叫好。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是高顺第一次写如此文章,众人充满了期待。

    。。。。。。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最后一段被高顺删除了,至此,高顺感觉更加完美。

    现场文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381章青州人才() 
当天中午,高顺与众教师共进午餐。

    在座的教师中,高顺发现人才济济,管宁、华歆、邴原、杨修、满宠、杜畿、国渊等人皆在列;高顺内心非常高兴,一所大学便吸引如此多的人才前来任教,这将大大的削弱其他诸侯的实力;暗自思量,要仔细的从中选拔一批官员为己所用,既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

    于是,高顺便向郑玄索取了一份所用教师的名单和简介,准备好好的研究一番。

    下午,高顺接见优秀的学子。

    被接见的学子,是各位教师精心挑选的精英,或者本身就是他们的弟子。

    最引得高顺注意的是一位高壮的男子,站在队伍的最后,依然高出其他人一头,显得非常出众。

    高顺立即让人把他招到身前。

    卢植忙向高顺解释道:“君侯,此乃老夫弟子,来自幽州。”

    高顺立即查看其属性,阎柔,19岁,武力值86,智力79,政治61,统帅83,非常均衡的武将;高顺立即想起他来,便说道:“哈哈,恭喜卢先生收的佳徒。”以前,高顺在洛阳见过卢植几次,相处的非常融洽。

    卢植心情很好,笑道:“哈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