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沉思一会,感觉这样做的话将与关羽所辖地盘连成一片,对他非常有利,便决断道:“哈哈,谢谢两位太守对顺的信任,这样话顺就不推辞了;朱太守熟悉云中郡的情况,可担任云中郡主薄;王太守继续担任五原郡太守,直到收复五原郡全境后再卸任;皆享受两千石薪俸,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高顺投桃报李,才给他们这么高的薪俸。
这已超出两人的预期,忙起身离席,对高顺拜道:“谢主公!我等愿意!”
高顺大喜道:“哈哈,两位毋须如此,来,喝酒。”这对高顺来说,确实是一份大礼。
随后,朱明上书朝廷,辞去太守之职。
高顺向河南的沙南县、武都县等派遣去了县令和都尉,向王智手下派遣了中级文武官员各一位,全面接管王智的权利,沙南县暂归五原郡管辖。
第302章又是一年()
时间过的飞快,马上就要过年了。
这时,田丰和程立的报告也来了。
在他们两人的努力下,歼灭东部鲜卑三万多人,把东部鲜卑已完全驱逐到饶乐水以北地区,短时间内是不敢在饶乐水流域放牧了。
高顺既兴奋又失落,兴奋的是锻炼出了一支强兵,短时间内鲜卑人不再是威胁,失落的是他没有亲自上战场杀戮。
更有些庆幸这次文丑没有削弱步度根部落的实力,让和连大王和几位侄子的实力依然强大,否则,朝廷很可能会卸磨杀驴,他必须把握好这个平衡。
随着年关的临近,各地的报告和情报逐渐汇总而来。
房良那边的发展势头良好,需要继续向那输送战马,以便使骑兵数量尽快达到两万,现在合格的骑兵不少,还缺乏一部分战马,泰山兵的素质果然不错。
泰山郡、城阳郡和琅琊郡的发展很快,在大量钱粮支持下,三郡内的道路以及通达济南国的道路修筑的非常快,估计明年夏天便可完工。此举创造了众多的劳动岗位,让底层百姓凭劳动获得了一份额外的收入,日子逐渐过好,并吸引了大量外郡之民迁移到三郡。
兖州和豫州的很多百姓也向泰山郡迁移,地方官员怕得罪广年侯,皆不敢在明面上阻拦。
特别是徐州遭黄巾军影响,生产遭到破坏,不仅有百姓主动移居到三郡,就是那些被打散的黄巾军,也扯下黄头巾,逃亡到三郡入籍。
此举让徐州刺史非常恼火,三郡就像是个无底洞,大量吸纳徐州人口,不仅减少了徐州的税收,还造成他的战功锐减。
陶谦的部下不得不杀良冒功,这又逼迫更多的百姓逃亡到琅琊郡等避难。
徐州最大的豪族糜家都决定搬迁到琅琊郡,更是让陶谦有杀人的冲动,不过他可不敢得罪广平侯房良,他的那点兵马根本不是对手。
就连逃到鲁国的泰山贼寇昌豨,也时不时的去徐州的东海郡和彭城国劫掠一番。
昌豨是聪明人,泰山郡和琅琊郡他不敢惹;豫州各郡能不得罪就不得罪,毕竟在豫州的地盘上,很容易遭到围剿;而近在咫尺的徐州,防守力量薄弱,是他劫掠的好目标,且不担心会被报复,他断定,徐州肯定不敢越境打击他们。
有了钱粮,昌豨便在鲁国招募了更多的土匪,实力更加强大;现在穷苦的人众多,只要有钱粮,就不怕招募不到敢打敢拼之人。
而鲁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昌豨不做出格的事情,懒得搭理。
陶谦对此更是无奈,没敢向朝廷汇报,怕被认为无能,被认为剿贼不利,只能向大将军诉苦,而大将军却懒的搭理此类小事,更不愿意因此而得罪广年侯。
周飞那里比较平稳,就是靠土地、钱粮和税收等来吸引凉州难民前来居住或者投军;商业发展比较顺利,有董卓和卫家经营,凉州无人敢惹。
军事实力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关羽有一万骑兵;麹义和宋宪,每人手下有一万骑兵和三千步兵;徐晃正在训练的骑兵有一万五千人,步兵有五千人;管亥手下有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周飞直属卫队为两千骑兵和两千步兵;总兵力达到七万人,实力直逼董卓。
冬,十月,武陵蛮反,大将军趁机推荐别部司马孙坚出任武陵郡太守,负责平定叛乱。
黑山军的崛起,让朝廷非常担忧,王匡剿匪吃力,大将军及时推荐公孙瓒出任冀州魏郡太守,负责与王匡联手剿贼。魏郡是冀州最富饶的郡,公孙瓒非常兴奋。
对于黑山军的发展,高顺还是很满意的。
在秦关的带领下,高顺所扶持的黄巾军发展势头很猛,已完全控制了中山国的西北部和常山国的西部,并在积极向赵国发展;并州太原郡东部和上党郡的东北部也被秦关控制。
仅是骑兵便有八千多人,实力非常雄厚,非郡县所能抗衡。
杀戮豪族,劫掠地主,搞的冀州不得安宁。
好处是秦关不缺乏钱粮,每次劫掠后金钱归他所有,但是劫掠到的粮食至少拿出一半来救救周围穷人,让他在当地获得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秦关军纪非常严格,对百姓秋毫无犯,且税收低,只收两成的税收,更是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在黑山军的管辖下,比在官府的管辖下幸福多了。
各支黑山军也从与秦关的贸易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不仅能贸易到粮食和食盐,还能获得羊皮袄等御寒的衣物,甚至花重金还能购得少量的战马。
使得几十股的黑山军不仅日子比历史上好过,就是实力也比历史上更强大。
最强大的是于毒,有大军五万多人,屯驻朝歌西山一带,南起沧水北岸的青岩山(云梦山),北到淇水南岸的青岩绝,大本营驻扎中部鹿肠山;山中有座名叫老虎岭的高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毒带领能工巧匠,建寨山顶,从此,“老虎岭”改称“老虎寨”,又叫“于毒寨”。
于毒军的宗旨是:反抗官兵,打富济贫,保护农民。于毒军纪严明,作战勇敢,纵横河北、河南广大地区,义军所至,“郡县莫能制,朝廷不能讨”。
美中不足的是高顺感觉只有黑山军,而没有其它地区的呼应者,未免太孤单了,于是决定从明年起,逐渐提高粮食的购、销价格,这样的话会逼迫更多的人参与到黑山军或者黄巾军中去,在大汉形成燎原之势,他好趁机摸鱼。
在高顺的有意控制之下,大汉战马的价格飞涨,比他当初在洛阳时候的价格翻了几番。
幽州和并州的马匹皆受他控制,包括匈奴人的马匹,皆不能流入内地;凉州马匹,除了各军阀自用,大部分通过贸易的形式,流入河东郡,换成凉州更加短缺的粮食等物资。
周飞选择其中的上等马匹自用;中等马匹组建了庞大的运输队,从并州向风陵渡运输粮食等物资,还有一部分中等马匹卖给了秦关组建骑兵;下等马匹则高价卖给了黑山军和中原地区的豪族。
目前唯一的难题便是部队中的光棍太多,不仅合成人大部分是光棍,自然人从军者的光棍数量也不少,这将是此后高顺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这方面,房良采取的政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只是周期太长,要十多年后才能见到成效。
购买和劫掠来的异族女子,数量还是太少,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高顺对现在的情况非常满意,对来年的计划还是低调发展,静待时局变化。
第303章商业调整()
过年前,高顺根据各地发来的情报,做出决定,并通知到所辖各郡,从年后开始,所有郡县的粮食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每石同时上调五十文钱,此后,每季度上调三十文钱,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到193年,粮价将翻一番;并且禁止粮食运出所辖州郡,只许进,不许出。
房良所管的四郡要严格执行该政策;周飞所辖的区域内只能对凉州出售,不得对其它州郡销售粮食。
高顺此举,是拉动整个大汉的粮食价格,让贫困人口向所辖区域迁移。
他现在不缺钱,可以把铜钱换成粮食,未来社会动荡,粮食价格只会上升,不会下跌,他是准赚不赔。若是收购的粮食数量过多,他可以把粮食兑换给系统,而不用担心长时间的储存而有损耗。
为了经营好粮食,高顺给大家进行了分工,让张世平幽州的粮食贸易,让甄豫负责冀州的粮食贸易,而苏双则负责司隶、兖州、豫州的粮食收购;房良负责青州;周飞负责河东郡以及凉州;糜家负责徐州。
高顺估计,此举在先期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用于平衡市场供求。为此,他准备加大被褥、棉布和精盐的销售量,用此三种物资赚取的利润来收购粮食,若是不足,则再运去金钱。
甄豫对次非常支持,他对冀州粮食市场最为熟悉,更知道如何炒作粮食价格,只要有足够的金钱,他能轻松的把粮食提升到天价。
苏双早在投奔高顺之初便接触粮食贸易,并从中尝到了甜头,高顺加大粮食贸易的力度,他非常高兴;毕竟粮食与酒不同,上谷佳酿的利润高,只有富人喝的起,市场需求量有限,而粮食则是人人都需要,若是按照高顺估计的价格变动,他绝对能成为大汉最富裕的人之一。
周飞和房良则是无条件的服从高顺的决定。
过年后,各地粮食价格同时调整,震惊了大汉。
粮食销售量锐减,而每日收购的粮食数量剧增。
同时被褥、棉布和食盐按照计划,加大了推向市场的数量,可是要全部换成金钱却需要一个过程,高顺只好紧急给各地送去大量的金钱,用于收购粮食。
粮食突然涨价,对大地主和大世家的影响不大,甚至有人暗喜,稳定几年的粮食价格终于上涨了,他们趁机对外销售已存放两年的陈旧粮食,要是粮食价格继续保持原来的价格,他们也会低价销售的,这无疑让他们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有些大户,甚至连上等粮食也趁机销售出去,就怕市场价格突然下跌。
对这种低质量的粮食,高顺也是来者不拒,只是价格低一些。
粮食价格的调整,对高顺势力所辖官兵和官府文职人员影响不大,本来他们的薪俸便以粮食为主,完全不用去市场上购买粮食就能满足家庭需求。
家庭人口少的人心中反而有些喜欢,若是他们把剩余的粮食销售出去,能获得更多数量的铜钱,等于是涨薪了。
董卓和卫家负责凉州的粮食贸易,高顺这边突然涨价,且其它州郡一起涨价,他们即便无奈,也只能被动接受,不过购买的数量却减少了许多。
粮食突然涨价,对辖区外的普通百姓影响最大,大部分人都措手不及,导致很多人家中断粮,或者只能压缩每日的口粮,原来预计能满足家庭一个月的吃食,现在购买的数量减了一些;好在涨的价格还不是很高,还在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围内,只是日子更苦了一些。
本来,高顺还想把玻璃和茶叶推向市场,以平衡收支,无奈,从洛阳传回来的消息,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马贵更是建议,暂时不能扩大被褥、精盐和棉布的销售量,一定要控制数量,走高端路线,才能从世家大族手中搜刮到更多的金钱,并且能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
皇帝刘宏对高顺产生了很大的警觉,他的实力太强大了,竟然能影响到整个大汉的粮食价格,这等于控制了国家的命脉,不得不防;另外,他对高顺的财力充满了好奇心理,难道比他这位皇帝都有钱?不过暂时还需要他抵御鲜卑人,并要靠高顺收复五原郡和朔方郡,暂时只能继续忍耐。
张让得知陛下的态度,及时将消息传给醉仙阁的管事,并迅速传回高顺手中,要求高顺务必低调,不要再引起陛下的不满。
另外,有些世家大族对高顺的实力感到恐惧,对高顺更加防范。
又有很多大家族估计高顺肯定不会做傻事,否则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一定还会有后继动作,便紧跟高顺的步伐,开始大量收购粮食,此举无疑推动了粮食价格继续上涨。
虽然不对外销售玻璃和茶叶,却不妨碍高顺做先期工作。
比如,在制造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工匠们制作出了简陋的玻璃杯、玻璃盘、玻璃碗等。
东汉流行煮茶,对高顺来说,更像是一种汤,非常不习惯;派去会稽郡的工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87年春,成功炒制出绿茶,虽说质量还未达到前世的水平,不过对现在的高顺来说,已是难得的美味了。
泡绿茶时用透明的玻璃杯子更是相得益彰。
茶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变幻,透过玻璃杯子,看的特别清晰。
观看茶叶自动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则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茶叶吸收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二叶,单芽、单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剑,叶如旗;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
趁热嗅闻茶汤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观察茶汤颜色,或黄绿碧清,或乳白微绿,或淡绿微黄……隔杯对着阳光透视,还可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发光,星斑点点。
待茶汤凉至适口,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充分接触,细细领略茶的风韵。此时舌与鼻并用,可从茶汤中品出绿茶嫩茶香气,顿觉沁人心脾。
喝茶首先在桃园堡传开,获得了李强、马贵等人的欢迎,随后,高顺派人分别给田丰、程立、周飞、房良、赵雄、文丑、颜良等人送去一套玻璃茶杯和几斤茶叶,使得喝茶逐渐在辖区内成为一种荣誉,一种时尚,一种文化。
张飞、颜良、徐荣等人甚至要把主公赏赐的玻璃杯作为传家宝,是比金碗、金杯更加珍贵的物件。
对于玻璃板的推广,高顺的办法更加简单,为每位太守级别的人都建造一栋暖房别墅,作为太守办公和接待客人的地方,相信此举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建筑的优势,待将来推向市场,肯定会水到渠成。
第304章视察辖区()
处理完商业上的事情,高顺决定出去走走。
一年多时间以来,一直躲在桃园堡,尽量保持低调,可是还是免不了被人惦记。
高顺与李强只带了两屯高级骑兵和二十名中级文武官员做护卫。
先出偏关到云中城,后经定襄郡善无县到雁门郡阴馆、代郡、宁城、上谷郡等,一直到辽西的肥如。
在云中郡,查看了沿途几县接纳的难民,现在皆安排在县城周围,分配了土地,开始耕种、建设房屋、家园,有高顺钱粮的支持,他们日子并不困难,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对未来的生活满是期待。
在云中城,交代文丑继续扩军备战,年底做好收复五原郡的准备;主薄朱明配合文丑,并侧重于民政和重建等工作;驰道的修筑是重中之重。
文丑和朱然欣然领命。
在定襄郡,交代麹民加紧练兵,安置流民,汉化安置在辖区内的乌桓人;任命徐震为都尉,专事防御,杜边为主薄,专事民政和建设,两人配合麹民的工作;把原长吏程武带走,感觉这里已不适合他的发展。
在宁城,把裴元绍从张飞手下调出来,替换戈虎的位置,把戈虎调回桃园堡,负责守卫城门,减轻马贵的工作量。
高顺命令,裴元绍与陷阵营的军司马李然,各带领两屯,轮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