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杂毛儿马今儿早上发疯,又叫又闹,把我那宝贝踩碎啦!凶兆呀,伙计们。很快就要出大事儿啦!」
「我的上帝!」几个人同时抽了一口冷气说道。当斯飞快地碰了碰衣衫下面的某个物件,神情极为专注;其他人的手也都伸进裤兜里探摸。每个人都疑神疑鬼地悄悄检查自己的护身符是否还在。这件事非同小可,他们齐刷刷用大祸临头般惊恐的目光看着布恩。
「悬了,」哈力沃尔嘀咕道,「真的悬了。今儿晚上最好躺倒不干,丹努。天哪,我兜儿里就算揣着护身符也不想碰那印第安驹子一下儿啦!」
兰塞摸到裤子后兜儿,掏出一瓶烈酒来,同情而忧伤地递给布恩。
本杰明·米勒黑紫色的脸颊抽搐了一下。他朝场子对面搭建的木头台子上望去;那上面有几个穿工作服的城里人正在一堆乱糟糟的特殊器材中忙活着。
那些人显然是拍电影的。三脚架、摄像机、录音箱、电子器材以及许多大大小小的箱子堆了一台子。木台就架设在表演场边上离地十英尺高的地方:有人正铺展开成卷的裹着橡胶皮的电缆,并把各种缆线连接到地板上一个庞大、复杂的机器上去。每台设备的侧面板上都用白漆喷着几个字母,显然是某个有名气的新闻纪录片制作公司的名称缩写。
一个穿深灰色衣装的瘦小男人站在台下的地面上指挥着众人的操作;那人有一副军队里流行过的黑色大胡子,修剪得精致得体,梳理得纹丝不乱。他根本不费心瞥一眼场地对面这一伙奇装异服的西部人。
「长距离拍摄的设备都准备好啦,科比少校。」台上一人叫道。
台下的小个子又对着头上正扣着一架耳机的家伙叫道:「录音设备调好了吗,杰克?」
「还凑合,」那人咕哝着,「场地效果就这样,少校,听听这见鬼的回声!」
「尽量调好点吧。等观众席坐满了人也许能好点儿……我要拍到尽可能多的活动,孩子们,录到所有疯狂的声响。总部就是这么交待的。」
「好吧。」
科比少校把他那贼亮的目光投向空旷的看台和光秃秃的混凝土墙,点燃了一支烟卷……
「到此为止,」埃勒里·奎因思索着朝天花板上喷着烟圈,「轮子还处在静止状态、接下来就看看轮子转起来会怎么样吧!」
…
【注】皮噶苏斯:希脂神话中诗神缪斯的飞马。
【注】斯泰森阔边高顶毡帽:即美国西部牛仔帽。
【注】摩洛神:古腓尼基人信奉的火神,以儿童为祭品;寓意为引起重大牺牲的可怕力量。
第二章 马背上的那个人
奎因家的总管非同寻常。一般来说,总管这个字眼含义广阔得难以估量,在北欧剽窃高手们热诚的努力下,我们才了解了这个西班牙词汇较为准确的语义,并且在视觉范畴内建立起某种近乎完整、千篇一律的印象——帝王般高贵的神情、庄重得体的仪态以及——这一点高于一切——不遗余力地追求炫耀。而一位真正的总管(当然,最初承受尊严上无情磨砺的几年不算在内)必须具备的是:形体富态、言行适度、沉稳而且诙谐;两眼须能射出皇室成员那种盛气凌人的目光;行走的速度必须能适应从教皇仪仗队的缓慢摇曳到美国军港士兵的凯旋狂奔之间的变化。再有就是,他必须拥有密西西比赌徒似的圆滑与无赖、巴黎商人讨价还价的本能以及对主人狗一样的忠实。
除了忠实这一点,奎因家的总管不具备有史以来管家阵营里任何一位的种种特点。远没有人们想象的诸如高贵、威严以及假模假式的套路,他看上去倒更像这大都市贫民区的流浪儿。没有肥胖的肚子,倒算是骨肉结实,身材轻健;脚板小巧,肢体纤细,形体像个舞蹈家;两只清澈的大眼睛皓月一般明亮;而他的举止动作只能被形容为绿茵精灵般的轻巧活泼。
至于年龄,巴勒姆【注】对这么大的孩子作过浪漫的描述:「处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阶段,所谓的半大小子;仍然圆润、稚嫩、腼腆、美妙的二八年华。」可惜了巴勒姆的文笔!这个十六岁的孩子既不圆润也不稚嫩;相反,他像摄影机支架一样细高,像青春期的卡修斯【注】一样清瘦。
这就是迪居那——了不起的迪居那,埃勒里·奎因时常这样称呼他;奎因家里这个年轻的总管,很早就显示出烹饪方面的天赋和对新颖菜肴的创造性才华,把奎因父子料理得井井有条。他原本是个孤儿,埃勒里当时正上大学,独居的奎因警官把他领回了家,没名没姓的小家伙一身黯黑,却精诡灵透,无疑是承袭了吉普赛祖先的敏锐机巧,很快他就承担起全部家务,终日手脚不停
天意是不可捉摸的。假若没有迪居那,奎因父子就不会亲涉一场谜局四伏的事件,至少他们眼下还闻所未闻。吉普赛血统的迪居那鬼使神差地拨弄了命运的模块儿,把埃勒里的鼻子牵到了大竞技场。要理解这种戏剧性的契机,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少年人普遍的特点。
十六岁的迪居那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子。只是在奎因父子的循循诱导下,他才渐渐把吉卜赛血液里的野性尽力管制在内心的角落里,日复一日地斯文起来,变得有规有矩——用世俗荒诞不经的说法,叫做「教养良好」。平日闲来无事,他就到俱乐部去打球,网球、手球、篮球,样样上手;看电影则是他更狂热的爱好,纵倾囊而出也要陶醉其中。假如他能早生几十年,他的饥渴有可能在狼吞虎咽尼克·卡特【注】、霍雷肖·阿尔杰【注】以及阿尔策勒【注】等人精彩的历险故事中获得莫大的满足。身世既如此,他便从现世中寻找可崇拜的神灵——那就是银幕上的英雄,尤其是那些捆着绑腿、带着宽边帽、骑马挎枪、抡着缰绳的游侠,那才叫「一策千里,大侠气概」!
这就构成了某种必然的联系。当疯狂比尔·格兰特骑术团的新闻代理人在纽约各大报上登出西部马术表演的消息并且用套红印刷大肆渲染该团的历史、背景、宗旨、目的、特长、神功以及组团明星的情况并竭尽夸张地做出广告的时候,迪居那想象着马戏团的大帐支到城里来的情形和看台上观众如醉如狂的场面——掀翻帐篷的高声尖叫、嗑花生的脆响、孩子们惊异狂喜的眼神……顿时他兴奋得难以自制。从看到广告的那一刻起,迪居那乌黑的眼睛燃起火焰,盯着马术表演开幕的日程。奎因父子明白:这孩子是消停不了啦,他一定要亲眼目睹这场神奇的盛事,还有(他整日挂在嘴边的)大英雄巴克·霍恩;他一定要见识一下身为大活人的牛仔;他一定要看到「野马腾蹄」;他一定要瞧瞧明星……总之,他一定要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与之相关的一切。
于是,理查德·奎因——这个曾率领凶案组辗转于无数险境的奎因警官,像个温情的老祖父那样,给与之仅有一面之交的托尼·马斯拨通了电话,托他预定了马术表演开幕式的票;而且,迪居那暂不知晓的是,奎因父子将伴他同去,坐在大竞技场马斯的私人包厢里一起度过那万众欢腾的夜晚。
只想约束一下迪居那浮躁的性子,奎因父子忍耐了半天的缠磨——「早点儿走吧,求求你们啦!」结果,他们还是成了第一批进入马斯包厢的客人。马斯的包厢坐落在椭圆形运动场的东南拐角处。大竞技场此刻已经半满,稠密的人流还在从各通道涌入。奎因父子靠在长毛绒蒙面的椅背上,而迪居那则把他尖尖的下巴抵在前面的扶栏上,几乎要冒出烟来的眼睛忙着把场下每一点动静都收入视野。中间地带还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场地平整。科比少校那个摄影平台上的人员也在忙着检测器材。迪居那的两眼已不够用,根本注意不到那位伟大的托尼·马斯进了他们的包厢——一簇新的礼帽顶在头上,粗大的雪茄叼在牙缝里。
「很高兴又见着你了,大侦探;哦,奎因先生!」他坐了下来,小眼睛四下扫了一圈,似乎他觉得有必要随时明察秋毫,「瞧,这回又要刺激一下百老汇了,啊哈?」
奎因警官耸了一下鼻子:「我倒觉得,」他厚道地说,「对布鲁克林、布朗区、斯塔顿岛、温彻斯特来的,或说对任何地方来的人,可能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对百老汇的人却未必。」
「看看你那些俗不可耐的观众就知道了,马斯先生。」埃勒里冷笑着说。因为小贩们已经在看台上来回奔走,磕花生的脆响飞快地充满全场。
「可今晚你准会看到不少自以为是的百老汇蠢货来凑热闹,」马斯说,「我对自己的观众还略知一二。百老汇的人不过是一群老油条,摆着刀枪不入的架势而已;脑袋里其实是一锅浆子,心虚得很。他们照样会坐进来,嚼嚼花生;他们放肆起来,一点儿不比乡巴佬斯文。见没见过那帮一本正经的白领阶级一旦穿上牛仔服的样子?吹口哨儿、跺脚、什么德行的都有;骨子里他们对这种状态爱得要死,你若想把那些破烂行头收回去,他们会哭着求你罢手的!更何况,老巴克·霍恩今晚还要露一手呢。」
听到这个神圣的名字,迪居那的耳朵竖了起来,他转过头来,细细打量着托尼·马斯,脸上充满敬意。
「巴克·霍恩,」奎因警官带着梦幻般的微笑说,「那个老笨蛋!我以为他早就不知死到哪儿去了。什么鬼点子又把他挖出来了,我倒是要看看。」
「没有什么鬼点子,警官,只是想扶他一把。」
「怎么讲?」
「你想啊,」马斯若有所思地说,「巴克离开电影界快有十年了、三年前倒是又上了一部片子,可是没什么反响。现在,真是说什么的都有……他跟疯狂比尔·格兰特本来就是至交嘛。格兰特在生意上也算是个可造之才。目的是什么呢:假如巴克走运,而目前他的复出能在纽约引起轰动的话,一切就好办了,下一季他就能重登影坛。」
「那么我猜,一切都是格兰特为他操办的了?」
竞技场创办人环视了一眼自己的杰作:「哦,我并没有说我本人对此不感兴趣。」
奎因警官在椅子上挪了挪,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点:「大赛筹划得怎么样了?」
「什么大赛?哦,你是指拳击大赛!很顺利,警官,很顺利。预定出去的票子远远超过我的估计。我想……」
包厢后方传来轻微的响动,他们转过头去,旋即站立起来。一个漂亮的姑娘出现在包厢门口;一袭黑色晚礼服,配着一条白鼬皮的披肩,衬着一张动人的笑脸。几个故意把帽子戴得很帅的年轻人直眉瞪眼地跟在后面,七嘴八舌地交谈着;有的人还端着摄影机。她走进包厢,托尼·马斯殷勤地把前排的座位指给她。接着是一番相互介绍。一直贪婪地注视着表演场的迪居那闻声回眸,顿时惊呆了。
「霍恩小姐——这位是奎因警官,这位是埃勒里·奎因……」
迪居那慌得碰翻了椅子,小脸都变了形:「你——」他气喘吁吁地对那个被他吓了一跳的姑娘说,「你就是吉特·霍恩?」
「当然是我,怎么啦?」
「噢,」迪居那颤声惊呼着向后退去,直到靠在扶栏上。
「噢,」他又叫了一声,二目圆睁。顺过一口气来才又开口,「可——可是,你的左轮枪呢,小姐?还有你的——烈马呢,在哪儿?」
「迪居那!」奎因警官悄声呵斥道。
但是吉特·霍恩却笑了,她一本正经地对迪居那说:「真是对不住你,我不得不把它们留在家里。不然的话,恐怕门卫不放我进来。晓得了?」
「哇——」迪居那惊叹着,入神地盯着她光彩夺目的脸,久久不动。可怜的迪居那!这让他太难承受了,他狂热崇拜的偶像居然就站在他的面前;而且,她还跟他说了那么多话!
对「了不起的迪居那」来说,这个意外几乎比见到——见到昔日的野牛比尔还要神奇。这个活跃在银幕上的不可思议的精灵——像瓦尔基里【注】一样纵马飞腾、像男性镖客一样枪法超凡、像游侠骑士一样疾恶如仇的美丽女神,竟会近在咫尺……他惊愕不已地呆立许久才眨了眨眼睛,不情愿地把目光移到包厢后面站着的另一个人身上。
那是汤米·布莱克。
与他同来的还有两个人——另一类耀眼的人物——会使所有男人的心飘摇的玛拉·盖依,以及财大气粗、穿着讲究的朱利安·亨特。迪居那真有点承受不了这频频降临的惊喜啦;他咽着唾沫、挣扎在这场似真似幻的奇迹的冲击之中、刚刚是霍恩小姐,眼前又来了汤米·布莱克!拳击界所向披靡的汤米·布莱克!天哪!他悄然坐回自己的位子,自卑得无地自容;然而从这一刻起,似乎包厢里所有人都不复存在,迪居那的心思全在那大拳师一人身上了,尽管人家连瞄都没瞄他一眼——那人一进门就开始像磕头虫一样地四下鞠躬握手,接着一出溜就钻到玛拉·盖依旁边的椅子上——好像蛮有资格——绵声细语地跟她聊上了。
一切都让埃勒里觉得好笑、蜂舞蝶飞的记者、惊魂不定的迪居那、强自矜持的吉特·霍恩以及目空一切而惺惺作态的玛拉·盖依;皮笑肉不笑的朱利安·亨特;神经兮兮盯着大钟指针的马斯;举止和姿态俱显奸滑下作的布莱克——正如通常会发生的那样。但凡数人同聚一处,埃勒里便会察觉到其中不可避免的潜流和冲突;但令他不解的是,亨特何以笑得如此诡异,吉特·霍恩又为何突然间敛容收声;而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玛拉·盖依——这位好莱坞的名伶、世界上片酬最高的影星,看上去与她银幕上清纯亮丽的形象甚是相左:虽然穿戴的依然珠光宝气,眼神也同电影里一样顾盼生辉。但整个人比他印象中的似乎要小上几号,显得细瘦萎顿;眼睛好像也没那么异乎寻常地硕大。另外,坐在这里——没有明察秋毫、吹毛求疵的导演的指导——她造作的举止漏洞百出,显得十分神经质,几乎紧张得通体发颤。
埃勒里突然产生了一种猜测,于是他继续不动声色地从旁观察。
包厢里的各路来宾正客套地相互攀谈。
一下子被包围在这么多巨星名人之间,迪居那的心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儿了,左顾右盼,手足无措。幸好情况起了变化,演出程序开始启动了;迪居那的注意力顿时被调离了眼前实际上非常尴尬无聊的局面,转而全神贯注地向场地上望去。
如同扁口大碗一样的椭圆体育馆里已经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社交界也倾巢而来,各领风骚的名流以及如云的美女在环形看台上繁星闪烁。竞技场上飞快地进入了有序状态。接着,一行人马从一个小侧门闪了出来,马上的人各个身上五彩斑斓——鲜红的饰巾、皮质的仔裤、多彩的马甲、褐色的仔帽、花格子衬衫以及银亮的马刺。他们开始策马飞奔,表演各种马上技巧,套马绳在尘烟中频频飞扬,飞枪打靶的脆响此起彼伏。摄影平台上的人们紧张地捕捉着各种镜头,忙得不亦乐乎。巨大的竞技场内轰响着急骤的马蹄声和有节奏的枪声……
一个身材硕长的年轻人穿着华丽的牛仔装站到了场地中央,头顶上浅色的卷发闪着柔和的弧光,一缕轻烟环绕在他的周围。只见他用脚一踩弹射器,玻璃飞靶刷地散射出去;他从容地推弹上膛,举起长筒手枪,朝迅速飞远的小点子射去。
「是柯利·格兰特!」有人喊了一声。柯利鞠了一躬,摘下帽子致意,然后抓住一匹棕色大马,飞身跃上马鞍,从场边径直朝马斯包厢的方向冲了过来。
埃勒里把座位挪近了吉特·霍恩,腾出空子以便玛拉·盖依跟汤米·布莱克尽兴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