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凤团-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晖不想立刻告诉他,阿霞现在吉苑里,她在福州城。张晖生怕自己解释不好这位汉子觉得自己亏待了阿霞。或许,在张晖心里,对于阿霞,他确实有一点的负罪感。虽然从这位汉子的激动和急切的情绪中,张晖完全感受到了他和阿霞兄妹间的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是瞒天过海,张晖只能谎称自己对这个事情还有更多的疑虑。

    “事情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我是不会让你见到阿霞的。老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阿霞会突然多出一个亲哥哥来呢?”

    老伯叹了一口,开始娓娓道来十几年前的那些苦难的日子。巨臀妖艳女星曝大尺度床照"!

第七十章 汇报工作() 
那几年,自从黄巢的兵马掠夺而过之后,到处都在闹饥荒,阿霞的父母亲没有办法养活两个儿女,只好把阿霞送给了别人,由于阿霞他们当时还小,也不记得这些事情,也不知道被送到了谁家。弄清楚这件事情之后,阿霞的哥哥答应帮张晖召集村民种植茶树,就当做是回报阿霞的养育之恩,不过仍然还是坚持想见一见阿霞。张晖答应,只要大功告成之时,就会亲自送阿霞来见她的亲哥哥。

    经过了几天时间的走访,张晖走遍了东溪两岸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小村落,大部分村落的村民都表示愿意种植茶树,不过前提条件是造茶技术必须共享。张晖做了承诺,绝对不会亏待这些愿意加入这个大集体的村民。张晖尽心尽力,掏心掏肺地发展茶业,大家都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但即使如此,他仍然吃了不少的闭门羹,有不少的村民甚至是一整个村落的人把张晖拒之门外。

    幸运的是,张晖认真计算了一下,把愿意种植茶园的人口加起来,已经可以满足升格为场的条件了。只要把新种植的茶园发展起来,以后茶叶的税收也就可以满足作为场的要求。这样一来,张晖已经十分有信心把吉苑里升格为茶场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便是把这几天的成果报告给上一级的官员,争取尽快把吉苑里升格为茶场。吉苑里直接有建州管辖,所以张晖作为里正,需要向刺史大人汇报。现在的建州刺史已经不是他的岳父章仔钧了,而是闽王陛下的公子王延禀。

    当初,闽王让公子禀跟在章仔钧的身边做一名副史,章仔钧的心里是十分明了的。建州乃是闽地北面的屏障,在军事上极为。闽王把浦城的西岩山托付给章仔钧就已经是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了。章仔钧也能理解闽王的深谋远虑,建州刺史的这个位置由王室的人来担任的性。因此,当公子禀在处理政务的各方面都表现出十分熟练的情况下,章仔钧便主动向闽王提出了辞呈,辞去了代理刺史的职位,回到了浦城西岩山的驻军中,为闽地守护好西北之境。这样一来,张晖似乎失去了一个大靠山。要不然的话,假如他的老丈人还是建州刺史,张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成果一汇报,把吉苑里升格为茶场的事情还不是分分钟搞定。可是随着章仔钧去了浦城驻军,张晖这会儿要面对的人可就成了公子王延禀了。这位公子禀的身份张晖也是曾有听闻一二的。

    王延禀原本姓周,是闽王的义子,自小跟随闽王,和其他王子一同长大,闽王视之如亲生一般。不仅如此,公子禀甚至还比其他王子更受闽王的宠爱,原因在于公子禀勤于学习,在军队中也更加深得战友们的拥护,其他王子还在贪图享乐的时候,公子禀已经开始处理简单的政务了。这也是闽王放心让他出任建州刺史的原因。对于公子禀这个人,张晖并不十分熟悉。从他的老丈人章仔钧那里听说,公子禀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胸中怀有高远志向,是个对事不对人的实干主义者。可是张晖从阿霞那儿听说的却完全不同。由于阿霞和公子王延政的关系,阿霞会从公子政那儿听到一些王子们的事情。公子禀算是公子政的义兄,跟其他几位亲王兄比较起来,公子政常常觉得公子禀是一个喜欢小题大做的人,占有欲和控制欲都显得强势的人,不是一个容易沟通的人。这样一来,张晖便有点不好把握如何跟公子禀这位建州刺史汇报升格茶场的想法了。然而,不管是猫还是虎,张晖终究还是得面对公子禀这个人的。原本以为以他区区一个里正的身份,想要见刺史大人兴许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吧!可是,张晖第一次去刺史府,报上自己的身份之后,府上的人便立即通报说,刺史大人有请。或许是因为公子禀知道他是章仔钧的女婿吧,张晖刚开始是这样猜测的。

    “张里正,你可别以为我是看在章将军的面子才见你的,就算你和张将军没有关系,我也还是要见一见你这个里正的。”

    张晖感到吃惊,公子禀竟然看穿了自己的想法,若不是因为老丈人章仔钧的这层关系,那么公子禀是处于什么原因想要见他的呢!

    “刺史大人的话让张某惶恐了,莫非是张某犯了什么错误,惊动了大人要那我问罪?”

    “那倒不是,张里正尽管放心!事实上,我想见你和你想见我是同一件事,那就是茶叶。”

    张晖这才感到惊慌起来,没想到公子禀竟然知道了自己此行的意图,看来这几天自己在乡里村落间的小打小闹已经传到了刺史大人的耳朵里了。

    “里正莫慌,你的想法我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的,不过对于你的这股干劲我是很欣赏的。当初我来到建州城,看到城里城外的衣服狼藉和落败,和福州城比起来可谓是天壤之别。要是建州能多几个像张里正这样的基层官员,何愁建州比不过福州啊!所以我想面对面跟你谈谈,挺挺你的想法和远见。”

    “刺史大人抬举张某了,要说远见可是万万不敢担啊!张某这次来见大人,就是想向大人汇报汇报自己的工作,还请大人指点和教导来的。”

    “里正不必谦虚和遮掩,但说无妨!”

    “我的初步想法是把吉苑里的茶园扩大到周边几个小村落,并请求大人批准把吉苑里升格为茶场。这几天,我陆续走访了周边的几个小村落,征求了大部分民众的意愿,大部分村落都表示愿意种植茶树,并入吉苑里这个大集体。因此,我估算了一下,未来的茶场是完全可以满足人口和税收这两个硬性条件的。”

    “太好了,若是果真如此,张里正可是立了大功啊!实际上,我也一直有一个想法,不仅要把建州的一些乡里升格为场,还要设置几个军事上的镇。虽然现在闽地并没有战事,可是北方仍然是战乱不断,我们闽地周边的大汉、吴越和吴国可是对我们虎视眈眈啊!我们不仅要进行经济上的发展,也不能落下军事上的防备。”

    原来,公子禀身为建州刺史,想得比张晖更远了一些。和场一样,镇也是后备县的一种,若是地方商业较发达,也可以升格为县。不一样的是,镇分布在交通咽喉地区,者多为武将,若是在战乱紧急时,可以直接升格为州。,,。请:

第七十一章 乱() 
和刺史大人公子禀面谈之后,张晖来到了章家看望岳母大人练夫人。老丈人和大舅子、小舅子们都出门在外,家里主要也就是两位夫人和几个下人们。

    练夫人问起这次进城的原由,张晖如实相告。练夫人说这是个好事,希望可以尽快批准下来。张晖说道,刺史大人也是十分这个想法的,不过还是要去福州城向闽王先汇报一下情况。

    毕竟刺史大人的计划涉及到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事关重大必须得经得闽王的同意才好。只不过,此时的闽王陛下年事已高,当公子王延禀回到福州城准备把这个宏大的想法面呈闽王,却愕然发现他的父王已经卧病在床,不省人事了。

    许多年以后,花甲之年的王审知卧病在床,别人都已经他已经神志不清,只有他自己知道,脑海跟明镜似的,浮现出过往的风风雨雨。他心里清楚地明白,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北方的老家去了。

    王审知不会忘记自己出生的地方,虽然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县城,但却是一个经济比较富庶的地方,那就是隶属淮南道光州府管辖的固始县。

    贞观元年,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溳南道、溳东道、溳北道、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湟南道、剑南道和庭南道。

    贞观十四年,全国共设三百六十州府,下辖一千五百五十七县。开元二十一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即帆幱南道、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那些年,王审知还小,但还没有小到不记事,那些年发生的事情在王审知看来仍然历历在目。那是混沌乱世的开始,两个盐贩子掀起了这场腥风血雨,他们就是王仙芝和黄巢。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边境逐渐设置了十个节度使,分别为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十镇,始成为固定军区。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州县民政的职责,节度一词意为节制调度。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刺史。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而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

    王仙芝的义军在黄梅被包围,经过激战,义军5万余人英勇牺牲,在突围中王仙芝不幸战死。余部渡江转战江南,另一部投奔黄巢战斗。

    乾符五年十二月,黄巢率领农民军经婺州至衢州,又劈山开路,打通了到建州的七百里山路。福州。福建观察使战不胜,弃城逃跑,农民军了福建。农民军福建后烧官府、杀官吏。焚烧室庐,杀人如麻。

    黄巢率领起义军沿着东南海岸线往南行进。到了唐乾符六年九月的时候,黄巢攻占了岭南地区最的城镇广州。黄巢走到这里,已经不好意思往南了,再往南就是不毛之地了。于是黄巢决定在广州安养生息,伺机反攻关中。

    经过大约两个月的休整,黄巢在这一年冬天率领大军北伐,自“义军都统”,并发表文告,宣布即将打入关中。

    义军拥众数十万,从桂州出发,乘大筏沿湘江顺流北上,攻克潭州,又下江陵。本欲乘胜进兵中原,直趋关中,但至荆门为唐兵所败,乃转而东进,于第二年年五月攻信州,七月,自采石飞渡长江。

    黄巢渡江后以破竹之势跨越淮河,于十一月占领东都洛阳。进军途中,义军“整众而行,不剽财货”,沿途群众纷纷参加义军,众达百万。

    原来,在反攻的过程中,黄巢双管齐下,一边真刀实枪攻城池,一边不遗余力的打民心战,散布不利于朝廷的舆论。黄巢指斥唐朝以宦官掌握朝政,纲纪紊乱,朝臣与宦官勾结,贿赂公行。

    黄巢还在所管辖的城镇,宣布义军禁令,禁止刺史广殖财产,县令犯赃者全族处斩。因他所指责的都是当时极弊,深得群众拥护。

    黄巢在东都并未久留,随即转旗西指,于年底突破潼关天险,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唐僖宗南逃CD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大齐,改元金统。不料,中和二年九月,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变节降唐。

    朱温,幼年丧父,家贫,母亲是别人家的佣人。朱温与其兄自持勇力而横行乡里,而朱温尤其凶悍,其家乡人都非常痛恨和讨厌。

    后来,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并非什么劳苦大众的幸福,更没有什么替天行道的思想,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图富贵、出人头地的私心,为的是以后做官衣锦还乡,以此回报邻里对他的鄙视与轻蔑。

    当时,黄巢率军北伐最终攻克了东都洛阳,然后乘胜破潼关,攻入唐都城长安。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朱温则驻守在东渭桥,并招降了唐夏州节度使。

    后来又奉命转战河南一带,攻占了邓州,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使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

    接着,黄巢又调朱温到长安西面,抗击纠集起来的唐朝军队,朱温又获大胜。不久,朱温受命任同州防御使,并攻下了同州,经过短短的五年的南征北战,三十而立的朱三已经成了大齐政权的功臣,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

    然而,和朱温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有精兵数万,由于兵少,朱温几次战败,只得向黄巢求救,但书信总是被负责军务的人拦阻扣压,再加上起义军内部混乱**,朱温一筹莫展。

    有谋士趁机进言献策道:“黄巢起家于草莽之中,只是趁唐朝衰乱之时才得以占领长安,并不是凭借功业才德建立的王业,不值得您和他长期共事。现在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马又逐渐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还没被众人厌弃。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政权内部却为庸人所制约,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国而归楚的原因。”

    朱温觉得,此话说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在黄巢的军中无法混下去时,生存,富贵前途,他听从了谋士的计策背叛黄巢而投降了唐朝廷。

    唐僖宗在得到朱温归降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兴奋地说:“这真是天赐我也!”他似乎看到了复兴祖业的希望之光。但万万没有想到,引进来的却是一只真正的“狼”。

    唐僖宗喜过之后,立即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给朱温一个名字:全忠。但朱温并没有完全忠于他,忠于唐朝,就像原来没有忠于黄巢的大齐一样,而是完完全全地叛、消灭了唐朝,这是后话。

    朱温投降唐朝廷后,唐朝廷任命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但要等收复京城长安后才能去赴任。朱温便与各路唐军合围长安,和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军队兵戎相见。

    黄巢无法抵挡,只得退出长安,突围后向南转移,然后又奔向河南。朱温乘胜追击黄巢军,一直打到汴州,此后,朱温便以汴州为他的根据地。

    之后,朱温为解陈州之围,和黄巢军作战大小四十余次,取得全胜。又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精锐骑兵合击黄巢军于郾城,再败黄巢军于中牟北面的王满渡。因为追剿黄巢有功,朱温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沛郡侯,后又进封吴兴郡王,地位显赫。天复元年,朱温被封为梁王。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因为追剿黄巢而立功升官,但同时又因此结下了朱温这个死敌。

    李克用于唐大中十年生于神武川的新城,他的父亲原是沙陀族朱邪部首领朱邪赤心,后来因平叛有功被唐懿宗赐姓为李国昌。李克用十三岁时,见两只野鸭在空中飞翔,发箭一并射中,在场的人均被折服。

    李克用年少时就很骁勇,十五岁时,李国昌讨伐庞勋,他从军出征,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平定庞勋后,献祖被封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被封为云中牙将。

    沙陀部族一向强大,而李国昌自恃有功更是傲慢,唐懿宗对此很是担心。咸通十三年,唐懿宗转任李国昌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李国昌称病拒绝接受任命。

    李国昌拒命后,李克用便杀了大同军防御使,占据云州,自称留后。唐朝廷派遣振武节度使会同幽、并两州之兵讨伐沙陀,然而军队溃散,沙陀因此乘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