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祚高门- 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控制。比如徐州军一些军头,通过控制的人丁搜罗原料来向淮南购买成品军械。

    淮南的核心技术便是灌钢法,这一秘密其实没有保存太久,在洛涧基地正式投产的第二年已经逐渐外泄出去。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洛涧基地已经形成了极为庞大的生产规模。规模一旦产生,效应自然便会出现,尤其在这种高端技术产业中,规模的铺开便意味着单位成本的降低。

    灌钢法泄露出去后,不是没有人想要私作冶铸,甚至就连郗鉴自己都组织工匠生产,不愿意被淮南过多钳制。但是当他们自己生产之后,才发现他们的产品成本较之淮南售价还要更高。淮南已经占据了先发的优势,他们如果想要追平淮南规模形成竞争力,投入将会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无底洞。在这种情况下,该要如何选择自然一目了然。

    所以,哪怕心有不甘,徐州军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要低头接受淮南的钳制。过去几年徐州军攻势踊跃得很,这笔帐如果细算的话简直令人绝望,他们所得的利润,其中一大部分都通过交易的形式被淮南所攫取。淮南得此供养,这种反制力度便会更加强大。

    徐州是因为距离淮南太近,不得不受此钳制。至于荆州,由于距离太遥远,把运输成本算上的话,淮南单凭规模和成本是很难将荆州相关产业打压下去的。但荆州的民族形势太过错综复杂,而灌钢法又是上升到战略层面的技术,所以对荆州进行技术封锁,这是包括庾怿在内江北各镇俱都达成的共识。

    通过打压镇内私铸私冶,军械大头求诸淮南,这也是庾怿用来控制境内各方势力、弱枝强干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襄阳还是沔中的军队,想要成规模的补充军械,都必须要获得庾怿的首肯,才能在淮南提取到货物。如此一来,庾怿在荆州的掌控力自然得以加强。

    在这几层教育结构再往上,便是馨士馆这样比较高端的教育层面了,所培养的都是行政、参谋乃至于学术向之类的人才。沈哲子甚至有意将之打造成为一个学派,所以对于馨士馆理论基础的搜集和积累也极为重视,单单每年在馨士馆的经营耗费上便足以供养三千人以上的精锐部队。

    眼下馨士馆还只是一个雏形,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纲领和宗旨,但特色已经形成,不法一说,不执一途,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也极为广泛。凡有所技,若能上升近乎于道,便足以登堂入室。比如都督府在制作洛阳周边地图的时候,便通过控制时论将中朝时期的河东裴秀拔高到一个前哲的崇高地位。

    天地者,元炁所化生;山川者,灵秀所钟毓。能以凡人的学识手段将浩大无垠天地具象化作凡人所观览赏玩的图籍,已经是近乎伟力的生民造诣。这种手段并不逊于苦苦钻研先王之法,教化黎民万众的经义之说。

    尤其在这个礼法荒驰,王道崩坏的年代,完全刻意的去强调经义礼法对生民的教化之能,反而是一种不能让人信服的冷幽默。生民有灵,通过这种凡力、后天的磨练修养,去洞悉天地不可识之大,去战胜世道不可破之困,同样是一种价值的极致体现。

    虽然眼下馨士馆各种理论都还流于浅表,乃至于不乏刻意去标新立异的猎奇之嫌,但本身却有着极大的包容性,涉猎之广也是让人惊叹。

    谢艾对馨士馆的诸多馆藏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沈哲子也乐得去激发催化其人的成长。

    为了让谢艾更加没有后顾之忧,沈哲子又亲自出面去见凉州索宁等人,并不言谢艾主动投靠淮南,而是表态爱惜其才,要将其人举荐入朝躬身王用。

    索宁等人自然不满,但对于沈哲子这个说辞又无从反驳,须知就连他们主上张骏眼下名义上都还是江东朝廷所册封的凉州牧。朝廷想要征用凉土一人,而那人又不反对的话,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止。

    所以索宁等人也只能对谢艾的际遇表示高兴,甚至表示愿意帮谢艾将其家人护送东来,一家团聚,不必孤苦流落异乡。

    对于这一点,谢艾当然要立刻表示反对,这不是他瞻前顾后还想在凉州乡土保留一个退路,而是如果答应下来了,那无疑更加坐实地奸之嫌,很有可能他在凉州的家人都要遭遇不测。毕竟凉州和淮南中间相隔遥远,中间又是战火纷飞、混乱不堪。凉州也不能尽起州兵护送他的家人,途中没于贼众、遭遇劫难,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相反,如果将家人留在凉州,表示他并无害乡之想,而西平公也不至于因他区区一人便穷究不舍,否则便太无气量了。说到底,眼下的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已,只要为上者面子上过得去,别的也可一笑置之。

0866 诸王争立() 
对于挖凉州墙角,将谢艾引入淮南这件事,沈哲子倒没有太多不好意思。

    虽然就算没有自己插手,谢艾也是把握住机会、在家国危亡之际通过自己的方式留名青史,但这个故事底色是悲伤的。凉州是一个典型的权门政权,世族豪门的政治特权较之江东只高不低,而且由于没有江东这种相对封闭静态的外部环境,彼此博弈手段也要更加惨烈。

    比如这一代的西平公张骏,他的父亲张寔便是因为一个很可笑的原因而送命。永嘉之后关中士人大量西逃,其中便有一个京兆神棍刘弘左道传法,煽动人众奉其为王,其中就有张寔的部下被煽动,直接将张寔刺杀致死。

    这是一个封建迷信所引发的惨案,但由此也显露出张氏政权在凉州的法礼性严重不足。所以张骏在得位之后,一方面积极联络江东建康朝廷求取大义,另一方面则是加倍笼络境中大宗获得支持,都是在为了巩固其统治。类似凉州索氏等大宗,在前凉政权中的影响力绝不逊于江东的门阀。

    谢艾其人在凉州并非大宗所出,其人真正扬名还要到张骏之子张重华在位时期,那时谢艾早已经年过四十,在后赵石虎部将麻秋步步进逼凉州的时候,终于得到掌军的机会,大败麻秋,因此扬威西土。

    谢艾在前凉所建立的功勋,并不逊于东晋淝水之战,一时也得信宠重用,甚至封爵福禄县伯。要知道福禄县原本乃是张重华祖父张寔的封邑,将之封给谢艾,可知对其人其功的推崇。

    但是张重华死后,其兄张祚作乱,对于谢艾这样的统军大将招之即杀,而谢艾之死也没有在凉州造成怎样的动荡,由此也可见其人在凉州的真实处境如何,终究不是权力结构中的实权派。

    沈哲子相信,将谢艾引入淮南,在中原之地驰骋猎功,才能尽显其才。

    三月渐近,寿春城内外也变得更加热闹起来,士庶俱都忙着准备上巳日的大庆典。而都督府内,随着沈哲子的归镇,也变得忙碌起来。

    如今的淮南都督府,早已经不再是一个草台班子,文武属官多达百数人。单单直属都督府下的长史、司马、各曹从事、参军之类,便多达二十余人,六镇之内军政官员则更多。

    此前几年,因为要休养生息,所以即便有什么军事行动,也都集中在晚春三月,最晚不超过六月,以保证淮南本镇充足的生产力。所以早在沈哲子归镇之前,镇中各项军事筹备工作便已经开始进行。

    府下属官齐聚寿春,正式会议的时候,沈哲子也特许谢艾列席旁听。谢艾眼下征辟文书还在路上周转,后续沈哲子打算将之暂任为自己的主簿,通过处理各种机要文书尽快了解淮南镇中构架和运作情况,然后再择地任用。

    此前沈哲子便已经知会属官们今年乃是一个大举开拓之年,所以分镇淮北各地的重将郭诵、毛宝、沈牧等人也都抽身在这个时间归镇。谢艾列于席中,看到这段时间来在淮南不乏盛名流传的文武众人,一时间心情也是颇为激动。

    会议最开始,沈哲子便开篇明义定下基调,公布都督府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接下来的战事,并不是单一目标的局部战争,而是黄河以南的大规模会战。

    完整的作战计划分发众人案头,看到将要动员的兵力多达十万之巨,一时间众将也都是喜上眉梢,单单看这用兵规模,便可知都督所图甚大,正是他们勇进得功的机会!过去几年,淮南军力一直在增长,但像样的战事却没有几桩。

    唯一还算有些烈度的唯有前年远袭南阳,但此战中派出作战的却唯有路永所统帅的淮防水军和韩晃的骑兵队伍,甚至就连路永也只是出去打了一趟酱油,机会没有遭遇战事。至于其他各部,就是各守防区每日操练再操练。

    而政务官员们,自杜赫以降在看到这一份动员计划之后,面色则是一苦。倒不是说淮南的积累不足以发动规模这么大的战争,实在是职事所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淮南如今第一序列战斗部队已经达到六万之数,想要满足十万,则就必须抽调地方上的屯田兵。而且商贸乃是淮南最大的进项,一旦开战,必然会受影响,会令市面变得萧条。既要筹措军用,平衡收支,还要稳定地方,维护商道,可以想见未来必然又是繁忙且充实。

    不过淮南向来传统就是军政互不干涉,而且一切以军需为先,就算任务艰巨,杜赫等人也只能咬牙承受下来,不会发声质疑这一动员计划。

    大堂会场中摆着一个较之沈哲子书房还要更大的立体沙盘地图,上面已经用红线标出了淮南军未来几个大的战区,倒是跟淮南军眼下的军事防区大同小异。

    淮南军六万甲士,兵种比例而言,仍然是水军规模最大,日常维持在两万人。涡口地近洛涧军工基地,驻军六千,由将军曹纳、徐茂分领。颖口、汝口之间乃是淮南水军大本营,路永为水军督护,除了防守本镇之外,还要兼护汝、颖、淮水路。

    胜武军六千人由胡润带领,防守寿春本镇。

    淮北三大防区,一是由毛宝防守的汝南,一是郭诵防守的颍川,一是沈牧防守的谯郡。另外还有万人骑兵军团,韩晃担任骑兵督护,其军共分五部,庾曼之、谢奕、沈云、萧元东分领四部护军,除就食三郡之外,也是淮南护卫商路、提控豫南的主要力量。

    至于周边的敌对目标,较之数年前并未有太大变化,但是内在联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如今北方最令人瞩目的无疑还是羯国的内斗,自从石虎扶立南阳王石恢之后,石赵两君一直持续至今。

    其实以石虎的军事才能,程遐等羯国乱臣本不至于坚持至今,但石虎本就是大败归国,威望扫地,归去后又急于求战,结果再败一场,形势可谓恶劣到了极点。也幸在程遐等人实在不得羯国那些宗老们青睐,才给石虎机会退去,将大本营安在襄国北面不远、他的中山封国中,招纳羯胡老少,原本许多迁于襄国周边的羯族胡众也都大批北逃,前往投奔石虎,这才令石虎渐渐恢复实力。

    一旦恢复了实力之后,石虎的獠牙便就露出来。吸取了上次大败的教训,不再直攻襄国,而是以中山为中心逐步清理冀州,联结鲜卑索头,将段辽部击退,触手探入幽州,大掳诸胡部众,如今已经号有十万之众,其控制范围也南抵青州,北达幽州,西及并州,自号大单于,讨逆大将军。

    如果不是慕容家早前投靠段辽的慕容翰反水,与慕容皝合力吞并段辽,致使石虎后方直接面对鲜卑慕容的威胁,石虎早已经按捺不住要继续南下与襄国决战了。

    至于程遐等人,虽然占据了初期的优势,但也没能笑到最后。初期在面对石虎进攻的时候,尚能团结一致,放弃与石堪的内斗,同时又联合先一步溃逃的郭敖、石聪,将石虎兵败城下。其实当时的情况已经非常好,虽然他们能够控制的地方仅仅只有襄国、邺城之间,但这两地更是羯国元气最盛的核心地区,生民大量聚集于此。

    接下来便是一套老戏码,石勒之妻、荣升皇太后的刘氏秘密联络旧臣,想要推翻程遐,结果消息走漏,程遐直接废掉刘氏,奉自家妹妹程氏为皇太后,接下来又派石朗追击石虎,结果部众哗变而变。石朗败退归都,为了保住军权直接袭杀郭敖等旧臣。而后邺城石堪再次起兵向襄国,想要入辅朝政,但他的军队多为石勒临死前凑起的晋人良家子,又被程遐等人包括襄国城中的晋人耆老策反良多。

    最终,石堪被加封魏王,以大将军而退。其人大概也了解凭其石氏养子身份不足入主襄国,因此便将重心放在了南面。如此一来,反倒开创出另一副局面,首先是他原本的徐州旧部、如今盘踞在泗水流域的刘徵等乱军,自然要奉石堪的魏王旗号。

    其次便是原本豫州残留的陈光等乱军,想要南投而不被接受,于是便也听命于石堪。至于眼下盘踞在洛阳金墉的桃豹,本来是石虎的拥趸,结果石虎一败再败,兼之石堪又出兵渡过黄河,控制住了黄河南岸要塞枋头,让他彻底没有了退路,于是也就只能低头从属于石堪,担任司州刺史。

    如此一来,羯国眼下就分成了这样几股力量:挟君保于襄国的程遐、石朗,同样挟君的石虎,困于关中、出又出不来、压又压不住的石生,以及坐镇邺城、控制洛阳到枋头这一段黄河水道的石堪。表面上来看,石堪的实力最高,因为他控制的乃是最为精华的中原地区。

    所以,淮南军下一步的军事目标就是这个魏王石堪位于河南的势力。

0867 战前() 
谢艾有幸列席旁听,感觉颇为奇妙。

    此前他并没有类似的经历,毕竟仅仅只是凉地一儒士而已。但是关于神州陆沉、胡虏肆虐华夏的话题,平日也多听人谈论,言辞或是愤慨或是悲怆,不一而足。

    可是他在席中听到淮南众人讨论羯胡种种,既无激愤,也无沉重,就像是在讨论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那令人谈之色变的胡祸,他们只是简单道来,但是在这平静氛围之中,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自信。

    这种心态,谢艾并不陌生,就像是他在治学中遇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不可谓不难,但谢艾在面对的时候,并无多少畏难,因为他很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很难,但只要他用心去深研,问题早晚会得到解决。

    淮南众人似乎就是这种心态,他们能够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并不是因为他们小觑问题和对手,而是深知自己使命所在,讨论问题难易与否,那是看客做的事情,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

    羯国如今分裂成数部,但并不意味着淮南军事压力就小。一个人或许能够通过各种取巧方式战胜一个本来不可能战胜的对手,但当一个对手分裂成数个,或许力量削弱许多,但却令博弈环境变得复杂数倍都不止,会增加更多的变数。

    中朝八王作乱、互相残杀的时候,应该没想到最后捡了便宜的是他们所看不起的杂胡义从。胡虏次第而兴,各自猖獗一时,大概也没想到笑到最后的是代北不起眼的拓跋氏。北魏拓跋氏轰轰烈烈汉化改革,结果却被他们所忽视放弃的六镇军卒造了反。六镇军卒,高欢独拥五镇,大概也曾有志吞天下的雄心,然而还是被宇文氏屌丝逆袭。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原本的历史上,石堪原本只是石赵内乱中一个不和谐的小音节,而吴兴沈氏也不过只是江东高门眼中一个稍有个头的小臭虫而已。谁又能想到,这两方能够成为眼下逐鹿中原的主力。

    石堪的力量并不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强。其人所控制的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