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祚高门-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沈哲子单手持剑,又行至台上,明光甲上血痕醒目,剑刃凝而欲滴的血珠更是触目惊心。在众将士们略显惊愕的目光中,他手中剑高高扬起,口中已是大吼道:“匹夫持戈,唯胜以飨!”

    “王师讨奴,沥血誓旗!将士用命,虽死无退!”

    自胡润以降,军中诸将环立将主左右,扬臂叉手,高呼回应!

    雄浑的鼓声再次响起,染血的旗帜高悬风中,那被大风吹拂震落的血珠在阳光下一闪即逝,稍显妖异。场中凝立的兵卒们胸膛里似乎在有一缕气息在滋生壮大,脏腑震荡,几欲喷涌而出,然而喉间却如杂絮阻塞,不知该要如何恰如其分的表达。

    然而压抑终究是压抑不住,在那越趋激烈的鼓点声中,渐渐掺入了几个声嘶力竭的咆哮,继而这咆哮声便此起彼伏,连绵成片,甚至连鼓声一时间都被完全淹没!

0633 江北初阵() 
    战斗力不是顷刻养成,区区一两场仪式也很难让时人风貌大胜。

    一场仪式,兵卒们咆哮发泄,到最后基本的队形都不能保持,一个个或摇摆、或瘫卧在校场上,任由兵长踢打喝骂,却再也不复最初阵列整齐分明的姿态。他们过往的经历、认知,并不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一场仪式意义何在,哪怕刚才的咆哮,都只是一场竭斯底里的发泄,虽然感觉到有所不同,但是究竟哪里不同,说不清楚。

    校场上乱糟糟的情况,让围绕在沈哲子周围的胡润等将领都颇觉尴尬。他们此前为了这一场军演准备颇多,尤其是在队列仪仗方面更是用心,为的就是要取一个先声夺人的惊艳开端。整个成师誓旗军礼步骤都演练多次,却没想到事到临头却仍是崩的一塌糊涂。

    这对于一心想要报答郎主知遇重用之恩的胡润等人而言,实在有些不能接受。

    眼见到校场中阵型杂乱、士卒东倒西歪的景象,诸将俱是向前一步将要请罪,然而沈哲子却先一步开口:“唯胜以飨,不独甲士共勉,诸位也要铭刻于心。军势仪容,俱是小节。石世龙之辈,奴中最劣之恶徒,趁时乱而狂虐于世,畜类得显,凡冠带之士,情何以堪!鼎中沸腾,不为执耳,当为薪柴,烈焚此身,与诸位分炙食贼!”

    “来日奋战,与将军共飨一胜!”

    众人闻言后略作对望,继而便又齐声喝道。

    壮气口号虽然喊过,士气也已经鼓舞,但等到大军真正出动时,这一支被沈哲子拟为胜武军的军队并没有被编入正式的主力序列中。虽然也跟随大军正式开拔,但仍是作为后备押运粮草辎重后行。

    之所以要拟定一个军号,并不是沈哲子一味要求标新立异,而是与后继豫州军整体的改编有关。具体的举措则是由甲田令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甲功寄食制度,军队不再寄养于具体特定的地点,而是要脱离地域限制,游掠取食于四方。当然这个四方眼下还仅仅只是局限于豫州一隅,但未来范围肯定会得以大肆扩展!

    庾怿率领主力自濡须口而上,而沈哲子也将径直往北进军,与涂中的杜赫会师。负责镇守历阳本镇的则是庾翼,虽然本镇遭受正面进攻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庾翼的任务也不轻松,一方面要保证沈哲子部后勤粮道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关注于巢湖方向的战事发展,随时准备自历阳西面的东兴驰援居巢。

    沈哲子部中陈规、纪友等人留下来,等着押送鄱阳后继转运来的粮草辎重。

    很快,沈哲子便率领前队出发,除了自家精锐千余部曲之外,还有路永所部将近两千余众,加上沈牧所率领的两营斥候先锋。正式战卒之外,后继尚有换以小舟载运的一部分粮草辎重并甲矢军械。

    自历阳而北上未远,便是一片丘陵地,自南而上,含山、皋岭、皖丘等,一直延伸到大别山。所谓淮右多山,虽然当中没有太多紧扼四方的军事要冲之地,但依照当下的运输情况和周边补给环境,仍然给区域内的军事调度增添许多困扰。

    因为前路并没有什么要冲和强劲的对手,沈哲子所部行进也并不快。当然最主要的也是想快也快不了,梅雨之际过江,优势在于有四通八达的水道可供依仗。

    沈哲子所部最初上路时,尚有大江分支的横江浦可供依仗,因而行进还算顺利。可是漫过历阳,行到含山附近时,横江浦上游早已拥堵难行,哪怕有雨水补充,也只是形成了一片片淤积的洼地。

    水路由此断途,若是直接仰仗人力、畜力,还要在此等候数日待到后队赶上。不过幸在前方十余里外另有一条旧吴水道,可供继续前行。于是后续两天时间里,前阵兵卒们又转为工兵,清理河淤,开挖水渠,将两条水道勾连起来。

    但从效率而论,当然直接牛马畜力转运辎重要便捷一些,但沈哲子今次北进也不是一锤子买卖,铺垫好一个基础,后续也能持续借重水力。

    南北对峙,在淮泗之间大片战略缓冲区域,而江东又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队伍可供调集奔袭,为了避免过于冗杂庞大的后勤队伍,依仗水道是一个必定的选择。所以历次向北用兵,兵卒们除了杀敌攻城掠地之外,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挖掘水道。

    原本这种任务,自然是交给民夫最为恰当,甲士们也能保存战力。但问题是,在这一片缓冲地带,几无可以征发的民力!

    讲到这一点,那也是前辈造孽、后人遭殃!三国年代吴魏对峙,诚然围绕合肥要塞展开数次大战,但接连折戟之后,东吴也不再将合肥当作必取之地,将重心转移为对人口的掠夺。频频过江深刨重犁,而曹魏在这方面自然也不会手软,民众尽数往北抽调,造成一片广袤的无人地。

    虽然中朝南北合一,但短短几十年的统一,根本不足以让这一片久受戕害的土地恢复生息。接下来又是衣冠南渡的永嘉大乱世,这一片百战之地更加谈不上什么经营和休养。

    荒凉,这是沈哲子一路行来最大感触,放眼望去、林草青葱,但就是没有人烟。旧年的坡塘、村舍,拨开那杂乱茂盛的荒草,依稀还有痕迹可存。野鸟筑巢,豺狼横掠,就是没有人烟!

    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队伍在此驻扎第一夜,便遭到了袭击。

    夜中仍是沉甸甸的阴云,天际星月无踪。沈哲子在中军营帐中睡下未久,便听到营门处鼓响示警,他即刻披甲冲出营帐。此时帐外已是营火大涨,沈哲子在亲卫簇拥下,持剑匆匆奔往骚乱之处,行至半途,已有兵尉举旗驰来,回报辎重营遭到不明敌人骚扰,负责训营的沈牧部已经将贼众击退且远追出去。

    沈哲子听到这里,眉头不禁一皱,夜色沉重,敌暗我明,最重要是守住营盘不失,实在不宜出营远追。不过转念一想,沈牧也是久从于军旅,这种军事常识应该不会不知,既然追出去,想必也是有其考量,或是夜袭之众真的并不足虑。

    尽管如此,沈哲子还是下令鸣鼓起宿,兵卒们穿营而出,绕着营垒警戒,同时又派出小股斥候,巡弋左近。

    就这样忙活过了大半夜,一直到破晓时分,营外才传来消息,追敌的沈牧已经在归途中,直扑贼巢,大获全胜!

    听到这个消息,哪怕还没有具体的细报,沈哲子也明白今次是虚惊一场,来犯之敌不足未虑。军士苦劳半夜,俱都疲乏,这时候路永部也已经移营至此换防。于是沈哲子便又下令军士解散,返营休息,他自己也不例外。

    待到午后,沈哲子才睡起,出帐时便有亲兵禀告,沈牧所部已经归营,并且驱回此战百余俘虏。

    沈哲子听到这里,便穿营去见何人竟敢如此大胆来犯,当他到达营中一角安置战俘处时,路永已经来到,且已经审讯过几名战俘。

    看到沈哲子到来,路永便提着一名衣衫褴褛的战俘行上来,笑语道:“昨夜扰营者,原来只是一群伧夫小贼!这一批贼众,早年末将镇于历阳时便曾有闻,乃是一群游食于含山、皋岭之间的恶徒。因其并无大恶众怨,又行踪不定,难作招抚,所以早年部从于此多是视而不见。不意今次竟敢侵犯王师,却被沈侯直捣贼巢一战擒定,可谓壮矣!”

    路永对沈牧的浅捧奉承,沈哲子并未在意,至于这一批贼众的来历,他也并不感到意外。类似的盗贼,他去年在涂中也有见过,乱民流亡于外,或是存身坞壁被大军击破,无处安身,只能聚啸为恶,寇掠为生。

    只是这一批贼众,看起来较之涂中他所见的还要凄惨。一个个衣不遮体,蓬头垢面,譬如路永手中擒住这人,看起来骨架极大,想来原本应该也是一个壮卒,但眼下却瘦骨嶙峋,皴面皱皮,一双灰暗的眼珠嵌在鼻梁两侧,两眼里满是惊恐游移,几无人的模样。

    这一片被圈起的营地里,类似贼众还有百余人,多是男丁,老残妇孺俱无。而他们赖以劫掠的武器眼下都丢在营地一角,无非木杖竹枪,偶有一二尖端镶着铁片锐钉,已是难得的凶器。上面除泥浆之外,尚有黑褐痕迹,已经完全浸入木质里。可见他们就是凭着这样简陋的兵刃,仍是害命不少。

    沈哲子不是一个良善之人,多数时候都理智的近乎残酷,然而就算如此,他仍不敢深思脑补这些贼众过往的经历,如何被世道加害至此?又如何将世道之恶加诸旁人身上,苟活至今?

    “先给汤食,仔细审讯,稍后来报。”

    沈哲子语调沉重吩咐一声,而后转身离开,揉了揉有些酸涩的鼻子,眸底已经有一层水汽聚起。他仍未心坚如铁,或能忍见尸横遍野,却实在不能细睹血肉同胞人形厉鬼姿态。

0634 奴贼之困() 
    丰城旧称成德、曲阳,本来就不是什么名城要塞,远不能与其南面不远处的合肥相比,甚至于就连施水附近的逍遥津较之都要响亮得多。

    但没有名气,不处要冲,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尤其是在这乱世之中。再雄壮的城池都有被战火摧毁的一天,当近畔合肥名城已近废墟,而丰城这并不起眼的小城竟然还能破邑独存,也是一桩异事。

    丰城虽有城邑之名,但从远处观去,却实在没有城邑的模样。此城东倚皋岭,三面通透,但是在平原上却几无闲地可见,堆砌着大量的棚户村寨。说是堆砌也不准确,因为根本就没有条理,那些村寨窝棚高高低低、连绵成片,几乎将城池都给淹没。

    而在这一片聚居地之外,是一条不甚起眼的高岗,高岗上杂草丛生,间或探出几个生长得极为扭曲的树干。

    高岗上被打了一个个的洞眼,远观仿佛一个硕大的蜂巢,凑近去看,这些洞眼一个个挖的极深,有的已被荒草淹没,有的却是新土翻出,而在这翻出的新土里,赫然杂存着许多森白骨茬,点出了这一座高岗原是乱葬岗。虽然难比崇山峻岭,但若全用人命垒起,又不知这方圆之内有多少亡魂盘桓不去。

    高岗下是一条并不宽阔的小河,小河两侧是冲刷出的滩淤,滩淤苇丛里不时有人影猫着腰出出入入,这些人嘴里各自鼓囊着似是塞满了东西,凑近去看,无非杂鱼、苇芽而已,但就连这一点可怜的果腹之物,也不敢让人看见,一旦得手即刻塞入口中。

    河岸不远处是一条土路,一俟土路上隐隐有马蹄声响起,那些左近徘徊的民众们便一个个吓得颤栗不已,飞快冲入几块面积不大的禾田中,弯腰去在那满丛稗草中挑出禾苗护住,拔掉左近的杂草。

    马蹄声有时候只是远远掠过,但有的时候便真的会有骑士飞驰行过,每当此时,田中劳碌的民众们便将头脸埋入草堆中,根本不敢去看。如果运气好的话,那些骑士自然是飞驰不过,但如果运气不好,便会有几个倒霉者被飞来的羽箭钉死田中。周遭其他人还要期望那尸体不要倒得动作太大,若是压倒了太多禾苗,周遭人也要遭殃!

    从远处看,围绕丰城的窝棚区几乎将城池团团包围起来,但到了近前才会发现还是有道路可供通行的,而且这道路还不窄,三骑并驰都显从容。这道路平整的仿佛铁轮碾过,几无起伏,只是土色较之别处要深邃得多。

    近来左近乡野之间,多有流民被驱赶至此,有好心的旧居户便会指着那道路教导新来者,无论何时何事都不能踏上那条路,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飞驰过的铁骑踏死在路面上!

    这条道路一直延伸到城墙根上,直通城门。窝棚在别处是杂乱无章,但到了这里,却没有丝毫杂物敢逾越一丈之内。即便是如此,那土夯的城墙也多有坍塌,不乏箭矢锐器凿出的洞眼。一旦哪一处城墙坍塌开,那这个方位的民众就遭了殃,因为会不断有利箭自那缺口从城内射出,一直持续到缺口再被修补好。

    城门钟楼下悬挂着一块木牍榜文,日晒雨淋,字迹已经完全不能辨认。当然就算字迹仍是完好,能识者也是寥寥。但就算如此,那榜文上的内容仍是在城外口口相传,形成铁律:户匿寸铁,即诛满门!

    相对于城外的杂乱,城内还显得有几分条理,东南西北几条街道将城池分割成几个区域,中间有宽达两丈的水渠隔开南北,两座浮木吊桥在北岸东西各有一座箭塔耸立,透着一股狰狞。

    城北偏东是原本县治所在,如今却已经被改建成为一座马圈,马圈中不时有马匹嘶鸣。连接着马圈的则是几座硕大的谷仓,谷仓中除了粮草之外,还有竹木铁石等物资。这里常有数百兵卒游弋,擅自靠近者俱是杀无赦!

    整个城池后半部分便是一座硕大的营垒,营垒中央的大帐,便是羯胡于此的镇将黄权所在。

    黄权年在三十岁许,个子不高,体态敦实,脸色略显黝黑,眸子微有碧芒,髯须泛黄微卷。此时未着甲胄,薄衫横裹在身上,坐在大帐正中央,仿佛一块未经深煅的铁疙瘩,嘴角微翘,眸子闪合之间自有一股悍气。

    “历阳伧贼裹众攻我,你等不会不知吧?”

    黄权嘴角噙着冷笑,眼珠子里碧芒闪烁,在帐中一个个人身上游弋而过。但凡被其眼光扫过,在座众人俱都有些不自然的调整着坐姿。

    “我是受命来此穷乡,为你等靖守一方。过往岁月,也算相扶相知,总算保这一地不受兵灾加害。今次来犯者,伧贼之庾叔豫,该要如何却敌,你们各位可有教我?”

    眼望在场这些人俱是默然一对,黄权眼下横肉微微一颤,粗短的手指已经拍在案上,语调也转为冷厉起来:“我倒是忘了,你们各位不乏志趣高远,不耐与我武卒同伍,今次贼来该是不乏欢欣吧?”

    待他讲出这话,场中众人神情又有异变,继而席中一人发声言道:“庾叔豫今次来犯,兵势久蓄,穷乡民寡,未必能当……若是暂作退避……”

    “退避?丰城左近,开阔平坦,该要避往何处?”

    黄权冷笑一声,继而冷笑道:“董公此言,倒是让我想起年初我部出剿贼众,路过贵乡,寨高泽深,确是一处形胜地!不如董公归家,稍作修整,我部即刻迁驻?顺便也能替董公你守护家业,贼众难欺。”

    他话音未落,旁边一个白面短须的年轻人已经笑语道:“未战而退,董公此言有些诛心啊!明公至此,乃是为我等乡人看护乡土,凡有外敌,应该并肩共拒。若真强师掠境,在座各家,谁人能安?”

    说完后,年轻人对着黄权微微欠身,神态不乏逢迎,黄权则回以微微颔首,便令年轻人眉眼顿开,回味良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