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首次独出航()
清晨的安平郑氏水寨之内,早已经不是宁静的港湾了,郑氏大公子郑冲亲帅一支船队前往福州公干,此乃是大公子第一次独自领船队出航,是以郑氏大小将校都来到码头相送。
郑冲一身明军守备武官战甲在身,衬着他那白皙的面庞,倒显得好似戏文里的玉面少年将军一般,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却令人不敢小觑,特别是他那凌厉的目光所及之处,便会让人背后感到一阵冰凉!狼视鹰顾,这是郑冲给人留下的一个极深映像。
郑冲本来不想搬出一副杀人的架势,但一大早就被郑芝龙叫了起来,然后花了一个时辰祭告了郑氏万神庙中的各路神仙后,郑重交代他,此趟乃是他头一次单独领军出航,该拿出来的气势要拿出来,该端起的架子要端起,可别被人轻看了,否则经后不好带兵。
于是郑冲努力做好一个武将该有的威严,但学来总觉差点什么,不得已才把杀人的眼神搬了出来,却想不到给人留下了这种映像。
田川氏和媳妇儿张灵素没有到码头来送行,她们只送到郑府门口而已。昨夜郑冲让张灵素提了二十万两现银出来,这趟前去福州是个巨大的商机,郑冲准备大干一场。张灵素没有多问一句,便打开窖藏银两的库房,施福领人连夜搬运了二十万两现银至龙须号上,并派心腹之人守卫了一夜。施福也不知道郑冲调这么多现银去福州做什么,说起此事郑冲总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
临行前,张灵素红着小脸交给他一只刚绣好的平安福袋,红着脸道:“这是我和母亲学做的日本平安福袋,里面有我的一缕头发,能保佑你的。”
那方福袋绣得很好,针法很是细腻,上面的福字和万福花样很是精致。看着张灵素有些发黑的眼圈,知道她是连夜赶的,郑冲很是感动,便贴身收藏了。也顾不上这个习俗是日本的风俗,反正是媳妇儿第一次送的东西,不管好丑都要收好。
除了张灵素外,郑氏女眷们都对郑冲这一趟出海并不感到太担心,安平至福州的海路还是很安全的,郑氏船队走这条海路走了不下千次,闭着眼也能到福州,而且海路上也有大明水师巡逻船队往来,是以她们并不太担心。
张灵素则是关心则乱,乱则更加担心,而且她才嫁入郑家不到一年,也不知道做跑船人家的媳妇儿,面对丈夫出海是习以为常的事,是以她并没有这些婶婶和细川氏镇定。
郑冲安慰了几句后,答应张灵素回来后给她带礼物,还有多念些诗词,这才让张灵素破涕为笑起来。最后拜别母亲、婶婶及媳妇儿后,郑冲这才跟随郑芝龙来到码头。
按照郑氏的惯例,当有家中子弟独掌坐船,率领船队出海时,是要慎重的祭海神的,是以在码头上,郑芝龙带着郑冲跪在香案供桌前,郑重的祭告了海神,随后将祭品倒入大海。
随后郑芝龙亲自将一条红布挂在船舵盘上,最后将一柄打造精美的佩剑交给郑冲,朗声喝道:“我儿郑冲,接过此剑,今后率领我郑氏船队,劈波伏浪,无往不利!”
郑冲大声应是,双手接过佩剑,郑重的将佩剑交给施福,自有人将郑冲的官符印信、帅令、将旗等物都安放在甲板将台上。随后郑芝龙与一众郑氏大将便下了船,郑冲与码头上一众郑氏将领挥手作别后,便坐到将台主将位上,威风凛凛的发令喝道:“升帆!出航!”
巨大的软帆升起,水兵们吆喝着转动绞盘,收起巨大的铁锚,龙须号风帆兜满海风,便缓缓驶离了安平水寨。在她身后,跟了两艘大青头福船,也升起了硬帆,一同出航。
中式战船与西式战船最大不同之处便是风帆,中式的风帆都是竹子编织的硬帆,而西式战船都是布料做的软帆。西式船帆能根据风向不同,调整风帆,甚至逆风的时候都能有动力,而中式的风范便做不到了。
郑芝凤挑选的可靠水兵果然都是经验老道之人,虽然是郑氏的水军,但西式的风帆操控起来,居然也毫不生疏。
郑冲下了开船的命令后,就无所事事的坐在将台上,看着甲板上、桅杆上忙碌的水兵们发呆,他反而是最清闲的一个人了。郑冲忍不住回头问手捧佩剑、站在身后的施福道:“我们郑氏的兵将怎么操控这西洋战舰也如此娴熟?”
施福躬身道:“我郑氏水军此前常年经略东海,往来这里的商船我们都抢的,从前也抢到过不少西洋船,是以操控他们的舰船不在话下。公子,其实咱们东海的海寇多半都是会操控西洋船的,刘香佬那艘打狗号坐船便是一艘西洋船啊。”
郑冲这才回想起来,当日料罗湾一战中,被火焚毁的那艘刘香佬战船正是西洋大帆船,刘香佬的海寇都能熟练驾驶西洋船,没理由郑氏精悍的水兵们不会啊,郑冲这才释怀了。
正说话间,船舱内传来一声稚嫩的惨叫声,郑冲和施福都微微一惊,跟着照料孙泽沛的家仆慌忙来到甲板上禀报道:“公子,那孙家公子醒了,一看是在船舱里,便像是发了疯似的,小人几个才堪堪按住他。”
郑冲眉头紧皱,便与施福到了船舱内一看,果然五个家仆将孙泽沛死死按在床榻上,孙泽沛好似发了疯一样,双目通红,口中惨叫不止,浑身不住挣扎。
郑冲上前二话不说,一记手刀斩在孙泽沛后颈,这小书童顿时晕了过去,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原来适才离开郑家时,孙泽沛睡着了,到了码头,都是几个家仆将他抬到船舱的,想不到醒来一看是在船舱之内,便发了疯。
“公子,这孙家小哥怎会如此?在府中时,人虽然痴呆,但却不会这般疯狂啊。”施福很是不解。
郑冲叹口气道:“是我疏忽了,忘了当日他就是在这龙须号上受了惊吓,或许这船舱里幽暗封闭的情形让他再受了刺激,因此发狂。”顿了顿郑冲又道:“这样吧,待会儿将他的床榻抬到甲板上去,待他醒来后,看看还会不会发狂。”
众人依言照办,将床榻抬至甲板上,郑冲将台之下安置好。果然半天功夫后,孙泽沛醒来,发现不再是船舱那封闭幽暗的环境,眼中都是海天相接的景象,倒也没在发狂了,不过更是痴痴呆呆的望着大海,一言不发,目光更加呆滞了。
郑冲无法,这精神类的疾病在后世都是很难医治的,他也束手无策,只能到了福州之后,看看那名医王肯堂有没有办法医治了。若真不能医治,还真对不住孙家了。
海上的景致很是单调,半天功夫过去后,很快郑冲就无聊起来,一望无际的大海,海天相接的美景已经不能吸引他了。于是郑冲不顾施福的劝阻,开始跑下将台去,去看船上各个岗位是如何操控一艘风帆战船的。
他先在船尾的舵手那里讨教了许久,才搞明白船舵是如何操控,中西的船舵有何不同等等,然后又看了升锚手那巨大的绞盘是如何构造的,又跑到桅杆上和操帆手学习如何驾驭风帆。
半天功夫下来,他学得很快,绳结他已经会打好多种,也能拉着风帆绳索从一根桅杆荡到另一根桅杆上,然后熟练的根据风向操控风帆方向。
而后是向船工木匠学习如何修补战船,战船吃水线被打穿后,该如何封闭隔水舱等等,他都一样不拉的虚心求教。接着又是船上的炮手,他不厌其烦的让炮手教他装填一门前膛炮的步骤,海战中如何操控火炮等等,他也学得不亦乐乎。
然后他又向又经验的船员学习如何通过舌头、鼻子闻出海风中的信息来,有经验的船员可以从海风的风向、湿度等等判断出是否会改变风向、是否会有风暴来临等等。
然后又请教如何判断海路、航向等等,总之有关海航的一切,郑冲都在船上实际操演了一遍,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在水寨内不能学到的。
晚饭很丰盛,临近傍晚时分,郑冲和施福钓了会儿鱼,施福海钓的经验都比郑冲要好,他居然钓起了几尾上百斤的蓝鳍金枪鱼,这种鱼在后世可是很值钱的,而且数量也很少,想不到在明末,便在福建外海就能钓到这种鱼。
于是鲜美的金枪鱼成了郑冲他们的晚饭,还有水手钓到了一只大龙虾,也敬献过来。郑冲则很热情的让一众水兵都一起来吃,将鱼肉和龙虾都分了下去,这时候的郑冲早把郑芝龙嘱咐他的话忘在脑后了,什么官架子,什么大将风度,他都没能端住。
不过这些水兵从起初有些畏惧他,到后来发现郑冲还是很平易近人的,渐渐的也就去掉了那份畏惧。
夜幕降临之后,甲板上一众水兵喝着酒,吃着美味的金枪鱼和龙虾,唱着五湖四海的民歌。
此刻在大海之上,头顶上是深邃的夜空,繁茂的星空和一轮明月点缀着这片黑幕,耳边还不时传来海浪的声音和水兵们的歌声,海风习习吹来,轻柔拂面,郑冲很享受这种大海上的生活!望着眼前的星辰映照在海面上,星辰与大海相接一片,此刻他才体会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的真谛。
第58章 拼命的海寇()
安平至福州300余里的海程,此刻乃是北风天气,北上并不算顺风,龙须号虽然能逆风航行,但两艘随行的福船不行,只得走之字航线,是以多走了百余里的航程。但郑冲手下的船员们都是老手,是以也能开出每个时辰50里左右的航速来,头一天白天便行了200余里的海程,到得晚间便在近海处锚泊,待得天明后再走。
次日风向与风力都不错,算来下午便可到福州闽江口,而后朔游而上便可至福州长乐太平港了。
郑冲一早起来,依旧不耻下问的缠着船上经验丰富的海员们学习航海知识,又问起如何测定航速、航向,如何计算海程,如何规避暗礁等等。
正问得兴起时,瞭望手在桅杆最高处忽然往下大声喊道:“东北方向,五里开外,有三艘战船!皆挂海寇红旗!”甲板上的船员水兵们闻言都是一阵骚动起来。
昨天航行中,也多遇上海船,这条海路很繁忙,往来的官船、海贸船、大明水师船都有,龙须号昨天一整天都遇上过。这些船无一例外的都悬挂了郑氏的船旗,大明的船队也都会挂大明的日月旗。不论郑氏船旗还是大明日月旗以及其他佛郎机人悬挂的自己国旗,可都不是海寇所用的红旗!
活跃在大明东海的海寇可不是挂什么黑色骷髅旗的,东方人即便是海寇也会觉得挂骷髅旗触霉头,是以都挂红旗。因此看到三艘战船悬挂红旗,瞭望手第一时间大声示警。
此刻海上晨雾未散,能见度不算太好,是以五里处瞭望手才发现三艘战船不怀好意而来,因为他们抢占了上风头!
水兵们骚动起来,是因为都刚早起,还没什么准备,听得示警之后,这些经验老道的水兵们各自开始披挂战甲,准备火器,回到自己岗位坚守,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必郑冲费心发号命令,组织人手备战。
“公子爷,是三艘海寇战船,皆是大福船,看来是冲我们来的。”施福收起单筒望远镜冷笑道:“这三艘海寇船怕不是疯了,敢来到捋虎须。”龙须号上配备了三支单筒望远镜,皆是缴获至荷兰人那里。
说起这海船上的望远镜也颇为有意思,其结构都是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结构,虽然伽利略用望远镜看到了更多的天文星象,而提出的日心说不被教会接受,但他发明的望远镜却很快被欧洲更过用于军事。
流入明国的第一具望远镜是明天启6年传教士汤若望携带入京的。汤若望和李祖白两人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一书,把西方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传到明国。崇祯2年,大学士徐光启奏请装配3具望远镜来测天象,由汤若望监制的望远镜崇祯皇帝还去看过。
而明国坊间也较早开始制造望远镜,苏州人孙云球就曾自制望远镜,而后登上虎丘用自制的千里镜试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峻赠苍翠万象毕见。
而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这些航海国家,则船队中装备的望远镜更为普遍。料罗湾一战,郑氏缴获了许多,郑芝龙很大方的给龙须号留了三支望远镜。
郑冲也收起望远镜,大声喝道:“传令下去,两艘福船打横占位,炮手准备开火齐射!龙须号往东南兜过去!”郑冲看到敌船占据了上风位,便命两艘逆风速度较慢的福船打横占位,龙须号则发挥逆风的依旧能保持速度的优势,打算从侧翼攻击敌船,龙须号的火炮可都是两侧船舷布置,也只有侧过船身来,才能发扬火力。
听了郑冲的布置,施福也暗暗佩服郑冲,虽然是第一次率领船队出海,头一次遭遇海战,但很快便敏锐发现敌我的优劣之势,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丝毫不拖泥带水,根本看不出像是个初次领军的初哥。
很快传令兵打出了旗语,两艘福船迅速依令而行,郑冲的坐船飞速驶向东南,船身渐渐与三艘海寇船平行,龙须号上的炮手们打开火炮窗洞,一门门黝黑的炮口对准了数里外的海寇船。
龙须号上的火炮皆是缴获荷兰人的火炮,龙须号吨位达1500吨,分三层甲板,共有104门火炮布置。可惜此趟被郑芝龙分去了差不多一半的火炮,此刻最下一层甲板布置的乃是10门六十磅重型滑膛炮,中间层装备了20门30磅、18磅火炮,最上层装备了20门9磅小炮,其余甲板上还有明军惯用的小型铳炮、碗口铳、仿制的小型佛郎机炮等二十余门。
龙须号的火力配置不可谓不强劲,看到这种明军大型海船,除非是吨位差不多的大海船敢来挑战,像此刻眼前海寇这三艘福船这种规模的船队过来接仗,正如施福所说,这些海寇疯了!
很快炮手们在施福的号令下,龙须号第一次齐射发出了怒吼,左侧船舷的重型、中型火炮先行开火,它们的射程最远。此时的荷兰火炮与佛郎机火炮性能差不多,都算是红夷大炮中的佼佼者。明军仿制的红夷大炮有效射程可达3里,最大射程达5里,而龙须号上这批火炮更是原装的红夷大炮,射程更是达到6里甚至更远。
十余发炮弹呼啸着飞向三艘敌船,很快数枚弹丸命中敌船,其中一枚链弹还绞断了其中一艘的主桅,那艘福船顿时慢了下来。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海战,一方好像疯子一样发动自杀式的突击,一方则是且战且走不断用火炮优势摧残敌方。在第三轮火炮齐射之后,第二艘福船被一枚炮弹击中船尾舵,舵手被打死,舵盘损坏后,那艘福船像是没头苍蝇一般在海上打转,剩下最后一艘福船上层甲板也被打得千穿百孔,奄奄一息了。
郑冲顿感觉很是无趣,这三艘海寇福船总共也就向郑冲的船队发射了十余炮,但造成的伤害很是有限,只有一艘福船船头中了两炮,打死了几名水兵,很快三艘海寇船便失去了抵抗能力。
郑冲号令停止发炮,命人打出旗语,让这三艘海寇船投降。很快三艘船都乖乖的打出了白旗投降,到让郑冲很是奇怪,这三艘海寇船方才那股狠劲去哪了?
很快龙须号先靠上一艘福船,船身上、甲板上各种火炮、火器依旧对着福船,要是敢有什么异动,便会一起开火,船舷边上一名明军士兵探出头去大声喝道:“福船上所有人都到甲板上来,双手高举,扔掉武器!”
郑冲站在船舷边上,只见福船甲板上很快便聚满了高举双手的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