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图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海图志-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路上朝鲜军马还是和以往一样孱弱,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蜷缩在坚城里不敢出来和清军野战。只有少数有些勇气的地方朝军出城和清军野战,但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惨败告终。十二天时间里,多尔衮麾下清军一共歼灭了五千朝军,而自身的损失不过是数百汉军,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只是各有数十人的伤亡而已。

    来到议政府城下后,多尔衮有些苦恼了,此处地势狭窄,议政府这座坚城紧紧扼住楸哥岭地沟带入口,大军难以绕过此处继续南下,看来只得在此处硬拼一场。

    议政府城内派出了明军和朝军的哨探军马前来查探虚实,双方第一次交手爆发于各自的前哨队伍中。清军派出的蒙古八旗哨探,和明军、朝军三股哨探小队接仗后,蒙古八旗的哨探军马击退了明军和朝军。

    激战之后,蒙古八旗折损了二十余人,而明朝联军留下了三十余人的尸体,其中有二十多人是朝军。不过清军还是有收获的,他们活捉了几名朝军探子。

    多尔衮亲自审问这几名探子后得知,议政府内有明军郑氏大将杨耿统领三千郑氏明军,协同朝鲜大将金自点五千朝军镇守议政府,而另一位郑氏大将陈晖统领三千郑氏明军,协同朝鲜大将李时昉四千朝军镇守汉城北面另一处要地北汉山城。北汉山城和议政府相隔不过二十里地,两处都控厄着从北面前往汉城的要道。

    清军在离议政府十里处下寨,多尔衮当天就亲临议政府外围查看地形,此处的确易守难攻,而且城外几处地势较高的山地上已经被明军联军占据,分设了营砦坚守,与城防形成了有效的防御体系。

    观看了议政府城防后,多尔衮看了看身旁的汉军副都统孙定辽,口中问道:“要下议政府,孙将军可有良策?”

    这孙定辽乃是辽阳人,原是明军大凌河副将,崇祯四年时,大凌河之战降清,降后赐银币、鞍马等物,不久授副都统,隶汉军镶红旗。此战前,他与李永芳等汉军大将一样,受到了皇太极征召,分拔在多尔衮所部麾下听用。十多天前,他跟随李永芳南渡,皇太极到了长奠堡后,李永芳便随扈皇太极左右,而孙定辽则跟随多尔衮一道南下,他麾下统领近八千汉军,是多尔衮手中倚重的攻坚力量。

    孙定辽也看了议政府地势后,开口道:“议政府城垣看起来不似朔州那般坚固,但明、朝两军占据外围险要山地下寨,与议政府城池相互呼应,倒也颇为棘手。不过也并非不可攻克,外围他占据三处山地下寨,只要攻陷这三处山地后,便可在山地上居高临下威逼议政府城垣。”

    孙定辽说的不错,议政府城池不过九里周长,城池不算大,而城墙也不过两丈上下高度。而紧挨着议政府城池百步之遥有三座地势较高的山地,若是清军能攻下这三处要地,便可在山上加设投石机直接威胁议政府城池。

    当下多尔衮便将攻坚之战交给孙定辽和另一位汉军大将邓常春统领,限他们两日内攻下议政府。邓常春也是明军降将,原本是明军屯卫副将,在大凌河之战中和孙定辽一同投降的,两人此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明关宁军大将!

    孙定辽和邓常春领命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像这种攻坚打头阵用汉军上阵,已经是清军的惯例了,没人觉得不妥,也没人反对。

    当夜,孙定辽与邓常春商议后,在二更时分,率领汉军千余人先偷袭了离议政府城池较远的一座山地营砦。此处有明军和朝军千余人把守,其中朝军占了大多数。

    由于清军是在后半夜发起突袭,又是凑巧选中了朝军把守的东面寨门,朝军猝不及防下,被攻破寨门。随后孙定辽与邓常春挥军攻入营寨内,明、朝两军死守营砦。

    两军恶战了一个时辰后。多尔衮派了麾下正白旗清军五百人上前助战,明、朝两军抵敌不住,最后只逃出来不足百余人,其余将士悉数战死。

    攻下第一座要地后,清军士气大振,多尔衮在山头安排了两千弓弩手支援,孙定辽与邓常春次日继续猛攻剩下的两座外围要地。

    孙定辽、邓常春麾下汉军大多数都是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的百战老兵,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当年大凌河一战后投降满清的关宁军!

    大凌河一战,摧毁了关外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即所谓的关宁军。当时清军围困大凌河城两月之久,城内杀人为粮坚守,到得祖大寿开城投降后,清点人数时,城中的三万多人仅剩下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三十二匹。按推论,饿死的和被吃的应主要是手无寸铁的民夫,这一万多人大部分应是将士,这一万余人被收编,壮大了后金军队的实力,此刻孙定辽麾下八千汉军便多是那些从死人堆里活下来的关宁军!

    这支关宁军战力强悍,吃人这种事他们都干过,加上做汉奸的觉悟,因此打起战来格外用命。城外明军、朝军虽然占据了地利优势和火器优势,但架不住这些人玩命的猛攻。

    第三日上,城外明军、朝军抵挡不住,明军大将杨耿亲率两千兵马出城布阵,接应城外将士回城。清军见状迅速派兵尾随冲杀,杨耿背靠坚城与清军恶战一场后,双方死伤都很是惨重。

    到得午时,杨耿挥军退入城内,至此明军、朝军丢失了城外重要的三处山地,清军进抵议政府城下,开始伐木制造攻城器具,准备攻打议政府。

    到得第五天上,闻得清军猛攻议政府,北汉山城朝军守将李时昉与明军大将陈晖联络周边朝军,凑得三万兵马后,挥军前来救援。却被多尔衮派麾下大将巴哈纳统领五千正白旗战兵前往迎战,双方在议政府东北五里处的马岭坡恶战一天后,清军大破明军、朝军联军,斩杀三千余人,陈晖和李时昉只得领军退守北汉山城。

第381章 攻坚急先锋() 
击破明、朝援军后,多尔衮所部清军更加放心大胆的猛攻议政府。

    五月十六日上,议政府在清军猛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城墙多出破损,砖墙脱落,里面的夯土在清军投石车的轰击下大块大块的脱落。

    议政府内明军没有装备一千斤以上的火炮,原因无他,这里运输不便,火炮都集中到了水运更加方便的汉城。而要从汉城运输火炮到议政府,需要穿过楸哥岭地沟带,朝鲜的路况不是太好,而且明军仓促布防,也没时间转运火炮。

    于是,议政府内的明军只能朝城外矗立在高地上的清军投石车吐口水!

    几天来多次击退清军的猛攻,杨耿、金自点和城内的明、朝联军士兵一样,都感到非常疲累。孙定辽、邓常春这两头牲口和他们麾下的关宁叛军们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八千人分作三部,轮番攻打议政府,不顾伤亡!

    “今天的第五次!狗叛贼又上来啦!”残破的城垛子后面,负责观察的哨兵见到清军推着撸盾车缓缓靠近后,大声朝呐喊起来。不远处负责号旗的兵卒开始拼命挥动手中的蓝色旗帜,蓝色旗帜代表备战!

    在城墙下休息的兵卒们被各级小旗、旗总叫了起来,有气无力的拿起自己的兵刃,朝着城墙上奔去,谁跑慢了,便是一顿鞭子!

    “想死就慢着点!睡梦中让建奴把你们都拿去开膛破肚喂狗!”一名明军把总厉声呵斥着,“这才几天,城外的建奴就把你们累趴下了吗?起来!上去和他们拼命!”

    嗖嗖声不绝于耳,城外的清军开始布置箭阵,数百名弓弩手朝着城头不断放箭,城头上面的一片蓝天上立刻箭矢如飞蝗一般乱飞起来!

    明军、朝军士兵躲在城垛子后面,也不敢露头,只是拉满弓弩后,探出手去,盲目的将手中的箭矢放掉,这就算完事!箭矢不能停,就算射不中,也得不停的放,这是代表着士气的东西。不敢露头是因为清军的箭矢非常毒辣,又狠又准,箭头多半都是带着倒刺的破甲箭,被射中后,要得割开皮肉才能取出,否则胡乱拔箭,就会扯掉自己一大块肉!

    清军步兵们高举着厚重的盾牌,矮着身子躲在撸盾车后面。撸盾车很容易打造,只要有树林,有木料,就能打造出来,而这个时代环境保护得很好,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呵!

    五十步的距离上,城头甩起了红旗,红旗表示敌人迫近,火器准备。很快,一声令下后,伴随着成片的清脆响声,议政府城头升腾起一片片硝烟来,呛人的火药味令空气中的杀气格外浓烈起来,城内仅有的十八门八百斤火炮开始怒吼起来。

    明军三百火枪手在城垛子后面轮流放枪,他们也不敢在城垛子的缺口处露出身躯或头颅,在不算太长的城墙段上,城垛子口也就那么百来个,清军弓箭手专门就照着这个地方在压制,稍不留神就会被箭矢射中!

    连绵不绝的噗噗声传来,明军的火枪大部分将弹丸打在了撸盾车上,厚实的木料挡住了弹丸的势能,木屑纷飞中,清军推车的士卒们加快了速度,最后三十步上,明军会用更致命的东西招呼他们!

    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几乎都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套路,也都各自心照不宣。城垛子口上开始出现明军的虎蹲炮、喷铳等大口径火器,这些塞满了碎石、铁钉的火器朝下面喷射出死亡的旋风,这个距离上,有时候连撸盾车都挡不住什么了。

    不断的有人惨叫着倒下,城上和城下皆是如此。城头的明军为了操控虎蹲炮和喷铳,不得不被迫在城垛子口露面,然后运气好的能躲开箭矢,运气不好的就会被射中。城下的清军开始飞奔,他们要尽快到达城墙脚下,这样就能到达一个射击的死角,避开城头的火器,然后竖起攻城梯来攻城。然而在飞奔的这段路上,他们必须交代下不少的人命才能通过。

    当然到了城下后也不算是最安全的,城头不时会倒下滚烫恶臭的金汁,又或是黏腻恶心的火油,然后城头会扔下火把,接着城下会传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和烤肉的香味。

    双方麻木的执行着各自的既定战术,关宁叛军在失掉自己忠诚的信仰之后,对待杀戮同胞这件事上格外勇猛!后世清军能坐天下是很多人没想到的,甚至当时主持大清军政大事的多尔衮也没想到,攻下北京后,多尔衮甚至都把撤回关外的计划安排妥当了。最后没想到,帮着清军打下大明江山的,却是投降了的绿营兵和汉八旗们!

    关宁叛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他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祖大寿和松山之战后投降的关宁叛军,一部分是吴三桂成建制投降后的关宁叛军!大明朝用压榨千万贫苦百姓得来的辽饷喂饱了这些关宁军,但最后把屠刀挥向自己同胞百姓的急先锋却是这些关宁叛军!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后世还有人吹捧关宁军为大明最后的屏障,其实是他们葬送了大明三百年的基业!

    “杀光他们!”城头的明军渐渐陷入了狂暴状态,城头扔下的火雷、万人敌开始增多,恶臭的金汁涤荡着城下肮脏的身躯,火油燃起的大火将这些背叛者的灵魂送入地狱!而高举大明汉人旗号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反而是现下在城头和他们死拼的郑氏明军,一群海寇!

    城头忽然开始飘扬起黑旗来,扬起黑旗表示这个地段的守城器具不足了,在后面准备着的朝军士兵立刻将城下的物资往上运送!成堆的箭矢、弹药、火油、金汁、石块、兵刃等等,总之守城消耗的物资都要尽快补上去!

    城头不算宽阔,所以人和物资只能上去一部分,否则会很拥挤,其余的人和东西都要在城下等候,等着城头的人给信号,再把东西送上去!

    朝军士兵在城下忍耐了半天,他们要忍受划过抛物线落下的箭矢,也要忍受忽如其来的投石车抛洒的石块,拼人品的时候总是在等待的时候。

    好不容易等到了黑旗甩出,朝军士兵们开始搬运物资上城头,然后看看哪里需要补上兵员,他们就会留在那里填补空缺。

    城头战死者的尸体和受伤士兵会被送完物资的朝军士兵们搬运下来,然后死了的装上大车运到城东一处堆尸体的地方暂时安放,然后会有民夫来将尸体火化掉。受伤的装上牛车,运到城内指挥使衙门外的校场营地收治,这里远离敌人的弓箭和石块,能安心养伤。

    城内的各种物资已经消耗了七成以上,还是因为准备的时日太短,明军和朝军进驻议政府的时候,也就准备了那么多的物资。很多时候,很多战争中,其实军中是不缺物资的,而是这些物资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送到前方将士的手中,能保证补给,是打赢战争的先决条件!

    清军冒着各种死亡的威胁,终于将云梯和攻城梯运到了城墙下,悍不畏死的关宁叛军们冒着头顶的矢石金汁攀援而上,一如他们在大凌河城表现出来的英勇一样,他们吃死人坚守了六十多天,现在他们冒着同胞的矢石顶盾而上,可笑而可悲的继续着他们的杀戮命运!

    战争中没有无辜者,或许他们中没人想做杀害同胞的侩子手,或许他们在被围城两个月而没得到朝廷援兵的时候就已经心灰意冷,又或许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想要活命这么朴素的一个愿望,总之关宁叛军们前仆后继,双方都为了自己已经杀红了眼。

    城头的明军和朝军严防死守,城垛子后面已经准备好了长枪队,他们的目标就是一个个的城垛子口,那里会冒出敌人来!而手持长枪的明军、朝军士兵们要做的只是等待,等待他们负责的城垛子口出现人影后,就玩命的用长枪上前招呼!不管刺不刺得中,只要将敌人拒之城头便可!

    不断有登城的清军被刺落城下,每个城垛子口至少有三把长枪伺候着,这活不好弄。即便偶然有武力值爆棚的关宁叛军避开长枪踏上城头,身前还有几名手持刀斧的刀斧手等着他们!

    鲜血逐渐从城下波及到城头,各种各样死状奇怪的尸体出现在城头和城下,恐惧和恶心始终伴随着整个攻城战,双方都在死撑着。

    清军后阵中,忽然间战鼓擂得更加响亮起来,伴随着满洲语的嘶吼和呐喊,一队队身穿正白旗战甲的清军开始朝城墙压了过来!

    这是这么多天以来,清军第一次派女真八旗兵上阵!而且还是最精锐的正白旗八旗兵!他们原本是正黄旗的战兵!他们原本是努尔哈赤最锋利的爪牙!皇太极继位后,将自己统属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变成了正黄旗、镶黄旗,而原本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则由多尔衮和多铎统领,变成了现在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所以满洲八旗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多尔衮麾下的正白旗!

    “建奴要拼命了!”杨耿抹了抹额头鲜血和汗水的合成物,随后朝身旁的一名千总喝道:“让火箭炮手们准备,既然建奴要拼命了,那咱们也就要亮出最要人命的东西!”

第382章 要命的东西() 
攻城的关宁叛军们已经精疲力竭,这种疲累是身心俱疲的一种疲累,恶战半天光景,体力不支,主要还是精神上饱受折磨。上一刻身旁要好的兄弟还在和自己说话,下一刻忽然就成了一团火球,要么就是被喷铳喷个正着,然后半个血呼里拉的身躯上满是密密麻麻的坑。

    就在这个时候,女真八旗精锐正白旗战兵来得恰恰好,要是他们再晚来一步,关宁叛军们就要崩溃了。见得正白旗战兵蜂拥而上、前来援助时,关宁叛军为这些曾经不死不休的敌手留下了感激的泪水,这一刻他们就觉着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满洲兵了。

    正白旗战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