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古利、达尔汉的败报群臣皆已经传阅知晓,这份败报上其实已经说得非常明白,明廷调集了福建郑氏水师北上,百余艘战船支援东江镇明军,朝鲜后金军各部措手不及,因此惨败。既然原因都已经很清楚了,皇太极为何还有此一问呢?
数内范文程出班跪奏,还是他明白皇太极的意思,当下拜伏于地道:“此趟朝鲜惨败,皆是臣之罪过。臣主持文馆理事,是臣周查不详,料敌不全,轻敌所致,请皇上治臣之罪!”皇太极自元旦之后就已经宣布要进皇帝位,臣下等人自然也早已经改口。
范文程一开口,众贝勒、大臣都明白过来,皇太极这是在找人背锅呢。其实早在去岁年末,便已经有细作自大明京城传回消息,说明廷下旨教福建水师北上。当时后金君臣分析一番后,都认为此时辽海封冻严重,福建水师最快也要开春之后,才会大举北上。当时皇太极是认同这个判断,方才有调集叶臣、扬古利各部支援铁山邑阿山所部,命其在开春以前,会同叛军尚可喜所部攻取皮岛。意图便是抢在开春后北上的郑氏水师之前,拿下皮岛,彻底剪灭东江镇明军,让郑氏水师孤立。
但谁也没想到,郑氏水师不但提前到来,而且来了上“百艘战船”,后金军轻敌导致大败。这明显就是后金朝廷决策失误所致,低估了郑氏水师的决心和北上的军力,才遭到惨败。而这种决策性的失误,皇太极自然是不会背锅的,他要维护他无上的权威,而且又在即将称帝的档口,自然需要人站出来背锅,否则有损圣德。
数内大贝勒代善也出班来跪奏道:“臣参与国政,未能洞察明军奸谋,审视不密,以致军前大败,请皇上治臣之罪。”代善拥立皇太极,行事小心翼翼,这种代主认错的机会,他自然不敢不说话。
见范文程、代善两人出来认错,各贝勒、各旗主、各大臣也都纷纷出来认错、自责,以维护皇太极的权威,到让皇太极微感不好意思,因为当时群臣只是提出了分析和判断,最后决策的是自己啊。
皇太极轻咳一声后,殿上认错自责的声音渐渐停歇,他这才朗声道:“好啦,事已至此,也不必争着认错!范文程,你主理文馆诸事,处理各地公文奏表,明廷消息皆是从你那里来,此趟失查,便官降三级,以示效尤。”
范文程俯首叩谢,随后皇太极又看着代善道:“你代朕统领正白旗,麾下惨败,你也难辞其咎,便削减你十个牛录,免去和硕贝勒,贬为贝勒!”
此言一出,代善身旁儿子岳托等人均是脸上色变,惟独代善面色从容,叩拜谢恩。原来自从元旦时,皇太极意欲今岁开春后称帝,便有宫中传出的消息,说皇太极有意在称帝后封赏功臣,而代善极有可能被加封为第一位亲王,世袭罔替,因此代善的家人以豪格为首早早便开始准备诸事,大肆宣扬。想不到这个时候,皇太极居然借此事重罚了代善,甚至连和硕贝勒都被免去,是以与代善亲厚的人都有些诧异。
皇太极目光扫视群臣,后金诸人皆是一阵凛然,跟着皇太极厉声喝道:“此趟虽只罚了范文程、代善二人,但其余诸人也不可自以为无过,今后行事当小心谨慎,不可再大意轻敌!稍后朕会颁布旨意,劝诫群臣骄慢之心,务以为戒!”群臣皆拜伏于地,口称圣明。
皇太极先解决了惨败的由头后,又传旨抚恤战死的将士,阿山、叶臣、扈什布等战死将领皆封世职,荫封子嗣。群臣皆跪拜,称赞皇太极赏罚分明。
皇太极赏罚完了之后,才皱眉道:“此趟败绩之后,可曾查探清楚,明军到底何人统帅?”
范文程急忙出班奏报道:“臣已经得到消息,此趟郑氏北上的大将乃是福建总兵郑芝龙长子郑冲,现下官拜泉州守备。听闻此子骁勇无匹,去岁在与红夷船队恶战中,独自一人夺下红夷一艘巨舰,更阵斩东海海上巨寇刘香,闽人皆唤其为郑氏龙须儿,引为八闽海上长城!崇祯曾下旨褒奖,说他是弱冠英杰,当世无双。”
皇太极哦了一声,来了兴趣,双手抚膝道:“接着说。”范文程接着说道:“臣还查探得,此子乃是明廷致仕大学士徐光启高徒,传闻此子学贯中西,文武双全,还在福建筹办安平会,办以工代赈,赈灾解困,救民无数。而且在郑氏之内,威望极高,仅次于乃父郑芝龙。”
皇太极听了之后,面露羡慕之色,叹口气后,谓群臣道:“为何这等弱冠英豪,不能为我所用?真是可惜了。”
范文程其实心中有苦难言,因为他得到的消息中,这郑冲只率一艘战船先行北上,与军前得到的奏报有极大出入。但范文程此刻在大殿上也不敢公然说出来,否则必然引起轩然大波。更何况谁也不会相信,郑冲只领一艘战船北上,就歼灭了上万后金大军,谁人会信?若此事是真的,难免打击后金士气,是以范文程暂且先隐忍不说,打算稍后单独对皇太极奏报。
又听皇太极的话后,范文程知道皇太极爱才之心又起,当下接着说道:“此子大才,不但通晓海战、陆战,而且文采极佳,这里有一首诗,传闻乃是他的大作。”
皇太极哦了一声喜道:“快念来听听。”当下范文程便将郑冲剽窃的那首“我劝天公重抖擞”的诗句念了出来。
皇太极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果然是可传颂千古的好诗句,这位郑氏大公子真是文武全才。这明国皇帝不会用人,这等人才居然只是个小小的守备官职,真是屈才了。”
范文程当下试探的说道:“听闻此子从前放荡不羁,喜爱美色,而其父郑芝龙贪恋权势,更加爱财,不若遣使前去,游说这位郑大公子归降,并劝其父一同归降如何?这郑氏父子手绾福建水陆兵权,若是能劝得两人归附皇上,我大金不但多了两员大将,更将多一支能征惯战的水军,就连东南福建都可为我所有,大明海疆更是再无我大金军不可去之处!而且福建之地若是举兵归附,更可直接威胁大明江南腹地,江南乃大明赋税重地,若能取下江南,则攻灭大明,指日可待!”
一席话不但说得皇太极面红耳赤,兴奋异常,更是说得殿上后金群臣也都面露兴奋之色!郑氏父子的价值,在这一刻被范文程说得显露无余,若后金真能劝得这两人投降,攻灭大明,入主中原,当真不再是遥遥无期之事了!
当下皇太极嚯的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好!先派人前往皮岛,约见这郑大公子,不管什么条件,都可答应他!他要多少女色,都可答应,就算是我大金皇家女子,也可许他!他要官位,可破格封他为固山额真,世袭罔替,他父亲可封汉军王爷!他要财,不论多少,也都可答应!总而言之,只要他父子肯归附我大金,无事不可许!”
第277章 开春后入朝()
崇政殿上,一众后金将臣听了皇太极那句“无事不可许”之后,皆是心头一凛。宁完我等汉人大臣自然不敢说什么,皆口称圣明,大大赞扬了一番。而代善等满人虽然心中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不敢说话。
便在此时,数内却有一位英武不凡的年青贝勒却站了出来,众人定睛一看时,却是后金镶白旗旗主、固山贝勒、执掌后金新设吏部的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
若说努尔哈赤最喜欢哪一个儿子,其实许多史书中多有端倪,晚年的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就是他这个十四子多尔衮!后金军中,一直都是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他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而把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了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
可惜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
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汗位。由于三个幼子年幼,加上皇太极联合其余贝勒一同对付这三兄弟,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汗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坐上了汗位,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
为了当后金大汗名正言顺,将自己原来统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
这里就不得不说皇太极玩弄权术绝对是后金第一人,在他联合其他三大贝勒解决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威胁之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
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尔衮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
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而后皇太极对三兄弟依旧是扶持的态度,多尔衮几年后依靠战功,得封固山贝勒,并在皇太极设立六部之后,得以成为掌握吏部的旗主。
向来每个王朝六部之内,最为要紧的六部只有三个,一个是户部,管钱的,另一个是兵部,管军的,最后一个便是吏部,管着一个王朝所有的人事!让一个弱冠青年管理吏部,可见皇太极对多尔衮有多么的看重。
殿上众大臣见这位有着“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的年青贝勒爷站了出来,均是微微一鄂,难道他敢违逆皇太极的意思?
灯火之下,只见多尔衮昂然而立,相貌魁伟,一时间恍惚,均好像看到一个年青的努尔哈赤站在面前一般。后金之内都有评价,说努尔哈赤诸子之内,最像努尔哈赤的便是这位聪明王了。而努尔哈赤年青的时候,正是因为相貌魁伟、谈吐不凡,才能在杀人如麻的李成梁马前苦苦哀求,方能逃得性命。而多尔衮与努尔哈赤很像,可见多尔衮也是一位相貌魁伟的年青才俊!
只见他站出来后,朝皇太极微微躬身,随后跪拜在地朗声道:“皇上,这郑氏父子虽值得拉拢,但若非我军占据绝对上风,只怕难以迫其投降。而郑氏根基皆在大明东南,我军难以威胁,他所部又都是水师,一旦接仗不利,他们大可扬帆南归,我等亦无可奈何。是以,此趟军略,不可都寄望于郑氏父子归降之上!”
皇太极微微一笑,颔首道:“十四弟说得不错,适才说招降郑氏父子,的确是一条路,但这条路只是这趟方略中的一条。而我大金开春后,还是要按原定方略,大举攻伐朝鲜,剪灭东江镇,降服高丽王!”
说到这里,皇太极起身来,缓缓踱步,口中继续说道:“招降郑氏父子,乃是长久方略,眼下明军咄咄逼人,我大金自然要反击!而且从哪里跌倒,便要从哪里爬起来!开春后,朕将亲自统领大军,讨伐朝鲜、东江镇,一举荡平这两处讨厌的地方!”
说到这里,皇太极温和的看着多尔衮道:“十四弟,开春后,由你统帅所部为大军前锋,可愿担当此任?”多尔衮大喜,当下叩谢道:“愿领此任!”
皇太极点头笑道:“听闻那龙须儿郑冲也是二十左右的年青将领,十四弟你已经二十二岁,正好年纪相仿。此趟你为前锋,先与这郑冲交手一番,朕倒要看看是他大明的弱冠英豪厉害,还是我大金的年青聪明贝勒厉害!”殿上群臣皆是一起称善。
随后皇太极布置军略,开春后,皇太极将率领十二万后金大军攻伐朝鲜、东江镇,并派济尔哈朗守盛京,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令多尔衮、豪格分统左右两翼满洲、蒙古兵为前锋,从宽甸入长山口;常年出使朝鲜、与朝鲜互市的户部承政马福塔等率兵三百人,扮作商人,突袭朝鲜王都汉阳城,并为大军向导,多铎、岳托等人率数千兵马接应。皇太极与代善率其他各路军马随后跟进,分多路突袭朝鲜!
皇太极还是采用了卑鄙的战术,命人扮作商人偷袭,这是建奴惯用的伎俩,不过屡试不爽。而他则统领其中一路,打算直抵镇江堡后,先灭东江镇明军!
此趟布置中,皇太极只命孔有德、耿仲明等汉军出动火器营助战,至于投降的孔、耿麾下水师,皇太极并没有安排什么兵略,只是命水师避战保船,严守港口,配合陆师镇守。可见皇太极也清楚麾下这些投降的水师是靠不住的,绝对不是气势汹汹北上的郑氏水师对手。
可惜直到现在,皇太极还不知道郑冲麾下只有一艘战船,到教他与空气勾心斗角了一番,让范文程有些犹豫要不要再进呈细作探听得到的消息了。
布置完军略后,皇太极缓缓说道:“开春后的登基大典也不必改动,朕登位之后,便即出兵讨伐朝鲜!”
宁完我道:“讨伐朝鲜,需有借口才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咕哝一句道:“你们汉人就是麻烦,打个仗还要什么借口。”
皇太极呵斥豪格几句,豪格诺诺而退,随后皇太极对宁完我道:“借口便劳范先生与宁先生去伤脑筋了,这是朕登位称帝后的第一仗,檄文务必要振奋人心。”范文程与宁完我躬身拜道:“臣等遵旨。”
讨伐朝鲜的借口其实范文程和宁完我早已经想好,这趟扈什布所部借道盐州,在盘谷被伏击,正是朝鲜地盘,说明朝鲜与明军还有勾结,以这个借口征讨,再好不过。两人相视一笑,均已经成竹在胸,不必费神。
商议完大事后,皇太极命人传旨镇江堡,命达尔汉代病重的扬古利指挥,同时命达尔汉待天气好转后,便送扬古利回盛京调养。并且调集附近的后金军集兵三千人赶赴镇江堡,助达尔汉守镇江,命达尔汉在开春前,务必守住镇江堡,不可放一个明军过鸭绿江。
都布置完后,皇太极这才吩咐散朝,诸臣便都告退,皇太极自回宫中歇息。范文程随众人出了大殿后,走了几步,最后还是跺跺脚,在此反身回去,宁完我等人见了都是一阵奇怪。
却说皇太极散朝后,先在崇政殿后殿中稍事休息,喝了碗参汤,正打算命人起銮驾前往西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西宫麟趾宫去时,却有内侍来报,说范文程单独求见。
皇太极微微皱眉,这西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孝庄皇后大玉儿,大玉儿去岁十一月刚生产了七皇女,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