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图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海图志-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金,皇太极厚待祖大寿,并对祖大寿毫不怀疑,当祖大寿提议回锦州召集旧部来降时,皇太极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便再次举兵抵抗后金,背弃了与皇太极的约定,皇太极也没有杀留在后金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反而依旧厚待,并不断写信劝降祖大寿。

    而祖大寿对皇太极的招降置之不理,接着与后金军作战,一直到崇祯十五年,祖大寿被围锦州一年,军粮断绝,城内杀人为食,最后祖大寿见解围无望,才最终投降了后金。前后历时十一年,祖大寿做了一个大明臣子该做的一切,而皇太极也将千金买马骨这一招做到了极致,最后终于成功降服了祖大寿。

    而后祖大寿其实并未替满清立下太多的功劳,但他起到的典范作用却让满清招降汉将汉臣更加容易,这就是皇太极费尽心力也要收降祖大寿的原因。

    同样的若是明军能够一样的宽厚对待再次背反后金、回归大明的军民百姓,那么在争夺人心之上,也才能保持不落下风。要是杀了那晚投降的尚可喜所部将士,那今后谁还敢再投降你呢?

    沈志祥见诸将都赞同郑冲的说法,也只是冷笑,不再多说什么。当下侯隆便按郑冲建议,定下一条规矩来,今后回归大明之人,不问前罪,只诛首恶,若是能捉得首恶回归者,当重重封赏。

    接着侯隆又提笔将此事详细写成奏报,奏陈朝廷,建议朝廷对那晚捉得尚可喜投降的将士陈进喜、蒋武才等一百余名将士进行封赏,余人不论其罪。

    而朝廷旨意未到之前,尚可喜所部投降的将士先打散分配各军中继续效力,同时还有救回的尚可喜部辽民,则编入皮岛辽民村落中,稍后郑冲会将他们安排到南浦港做工人。还有铁山大营中捉获的汉人辅兵们,也一同编入明军的民夫队伍中,继续为明军效力。

    接着又说起其余俘虏来,尚可喜、许尔显、班志富等首恶自然是不能活命的了,但侯隆建议将这些首恶递解进京,交朝廷处置。

    郑冲知道侯隆的意思,这些叛将递解进京后,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菜市口凌迟处死,传首九边,以儆效尤。这回郑冲没有什么异议,像尚可喜等人这种首恶,自然该有此报。

    同时还有被生擒的许多建奴俘虏,侯隆也建议递解进京,献俘京城,也好涨一涨民心士气。

    侯隆的想法很好,但他忘了一件事,如今皮岛上除了龙须号外,能用的战船不多,后金俘虏不少,这样一算来,难以将这许多俘虏都运回京城去啊。

    当下郑冲便建议还是先奏报朝廷,若是朝廷有意要将俘虏运送进京,那就让登莱水师派船过来运送,毕竟龙须号此刻不能离开皮岛。

    商议完军功与俘虏之事后,又说起战利品分配来。原本沈世魁已经派兵守住了铁山大营内的粮仓府库,就是打算独吞这些粮草器械铠甲,但现下沈世魁身故,侯隆以监军之职暂摄主帅之位,那这些战利品分配自然是要重新分配。

    军粮自不必说,岛上缺粮,铁山大营缴获的粮草虽然极多,但积谷防饥,这些粮草是不能随便分配的。当下侯隆便按郑冲建议,将军粮统一集中管理,各军按需求发粮,控制住粮草,也不怕各部会有什么异动。

    其余铠甲、器械自然是补充给各部军马,这个倒也不必节省,接下来还有大战,军中武备充足,战力也能提升。说起建奴铠甲来,样式其实多是相仿明军,就算服色不对,也可将铠甲穿在其中,外面用明军战袍包裹便是了。至于缴获的建奴旗帜、印信等伪物自然是要连同奏捷文书一同先送入京城去报功的。

    奏捷文书、报捷的物事、连同叶臣等人首级都准备好后,郑冲便请皮岛水军中安排了三艘百料的福船负责运送,数内少了阿山首级,只因阿山堕入海中,未能找到尸首,只得以阿山的将旗印信为凭奏报战功。

    郑冲派了俞硕明前去进京报捷,侯隆这里也差派了跟随他的两名小太监一同回京,皮岛上则是金日观、陈平朝和沈志祥三人各派了自己心腹将领各一人,一同跟随进京报捷。

第263章 报捷的人选() 
报捷分配军功的事好不容易商定后,侯隆吩咐诸军休整七天,也为沈世魁停灵七日,全军以示尊敬,同时教诸军整修武备营盘,准备再战。都吩咐后,诸军各自领命回营。

    诸将走后,傅青主与郑冲、侯隆道:“那沈志祥似乎心有不甘,恐会生事。”

    侯隆微微皱眉道:“但他现下也没做什么,师出无名,难以整治他啊。”

    郑冲沉吟片刻后道:“派人盯紧沈志祥,多收买其部署,静观其变!”

    离开侯隆的帅帐后,郑冲与傅青主、俞硕明、于孟熹等回到自家营帐中。便在帐内,郑冲与傅青主交代了俞硕明许多细节,他此趟进京报捷,肩头担子不轻。

    都交代仔细后,郑冲语重心长的拍着俞硕明肩头道:“此去乃是你的一个机会,如此大捷,进京后定能面见皇上。虽然此前令尊因获罪而被朝廷处死,但切记不可心生怨怼,只要奏对合宜,凭着这回战功,朝廷说不定会重新封赏于你,这样你便能重振家声,也算替你父亲洗刷了此前的屈辱。”

    俞硕明这才没明白郑冲的良苦用心,当下虎目含泪,一时间激动的也不知说什么好,单膝跪地朝郑冲抱拳道:“公子厚恩,属下永世不忘!”

    郑冲扶起他来,安慰道:“你我手足,不必这般多礼。”跟着又道:“你手下夜不收便暂且交于孟熹统带。”俞硕明起身来躬身应是。

    随后郑冲又看着于孟熹道:“勉之(俞硕明字)其父因获罪而丢了性命,家门也背上屈辱,此趟进京奏捷便让勉之先去,你随我继续征战,下趟再让你去如何?”

    于孟熹急忙道:“属下明白,勉之一直苦练本事,便是为了重振家声,我与勉之也情同手足,不会与他争竞。”

    郑冲拍了拍于孟熹肩头颔首道:“这趟你的名下也有一百级的军功,登莱之乱时的罪过当能洗清,也能官复原职。”

    于孟熹笑道:“复不复职倒在其次,能随公子多杀些建奴,为我父报仇雪恨,为山东父老出口恶气,便于愿足矣。”

    说罢几人都是相视一笑,通过一次次战斗和海上航行,郑冲这个小团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此趟分润军功,郑冲每个人都照顾到了,连张永铲想必通过这趟大捷,也能洗脱前罪,官复原职。

    随后傅青主等人都告退,郑冲却单独叫住俞硕明道:“有几个人会与你同去。”

    当下郑冲拍拍手,帐下转出三人来。这三人都穿明军战服色袍,俞硕明定睛一看,却是白莲教中沈智、夏仲进、孟先汉三个。

    只见沈智等三人进帐来后,朝郑冲恭恭敬敬一礼后,孟先汉性子急,便先笑着说道:“郑公子,这趟能随公子冲锋陷阵,手刃了几个建奴,真是爽快。”

    原来徐佛、柳如是等人在松江府下船后,沈智、夏仲进、孟先汉三人却奉徐佛之命,继续随龙须号北上,想要去山东登岸召集旧部。只是之后郑冲却并未前往山东,是以三人一直扮作明军士兵,跟随郑冲左右。

    那晚与建奴恶战,郑冲统帅麾下亲卫、夜不收小队冲杀在前,沈智、夏仲进、孟先汉三人也参加了战斗。三人武艺不弱,早年与明军也厮杀过,是以阵仗之上也并不畏惧。三人跟随郑冲厮杀,都杀了几个建奴的。

    郑冲微微一笑道:“你们三个能随我冲杀在前,也属不易。还好三位都性命无恙,只是受了点伤,否则难以向徐妈妈交代。”三人虽然悍勇杀敌,但都受了些轻伤,还好没丢了性命。

    沈智摇头道:“即便是身死,若是徐妈妈知道我等是与建奴厮杀而死,也不会怪罪公子的。”夏仲进也道:“正是,诛杀建奴,也是为我山东父老报仇雪恨!”

    郑冲点点头,觉得白莲教这些人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认得清楚,也难怪后来满清立国两百多年,白莲教也都屡次起义反清。

    “如今战事告一段落,明日便有战船要回京城报捷,你们三位便随报捷船队回山东去吧。”郑冲缓缓说道:“如今塘沽海口封冻,船队会在登莱等地靠岸,然后走陆路进京,三位正好可以在登莱之地下船。我也算完成此前约定,送三位到山东了。”

    孟先汉闻言啊了一声道:“公子要送我们回去了?”郑冲笑道:“听你口气,很舍不得么?”

    孟先汉挠挠头道:“跟着公子杀建奴也挺爽快的。”夏仲进也颇为不舍的样子,沈智则叹口气道:“我等终非官军,而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若是常留军中,只恐给公子造成不便。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们三个还是回山东好了。”

    孟先汉、夏仲进也都叹口气,无奈的点头应了。郑冲缓缓颔首后,指着俞硕明道:“你们三人便扮作俞将军护卫同去,一路上听俞将军吩咐便可安然到山东。”

    跟着郑冲又对俞硕明道:“一路上好生照料三位,到了山东便让三位乔装离开。”俞硕明重重颔首道:“属下明白。”

    最后郑冲命人将出三百两银子来,交给三人,口中道:“此趟三位杀敌建功,但可惜不是官军,不能奏报军功,我便按惯例,将三位军功折算银两,交给三位吧。”

    沈智三人闻言都是眉头齐皱,孟先汉微微气恼道:“公子将我三个看成什么人了?杀建奴是为了报仇,岂是为了这些黄白之物?”

    郑冲微微一笑道:“我也料到三位会这般说,但我这个人恩怨分明,赏罚公允,你们有功便该赏。况且你们去到山东,也需要用银子,你们带着这些银子去吧。”

    见三人还想推辞,郑冲拉下脸来道:“若你们不答应,是想让我背个赏罚不明的名声么?”见郑冲如此坚持,最后沈智、夏仲进、孟先汉三人拜谢后接了银子。

    次日清晨,天气依然寒冷,侯隆、郑冲并诸将都回到皮岛,送俞硕明、两个小太监并金日观等三将心腹登船。三艘福船搭载着许多首级并两百余名明军一同进京,船队由俞硕明统领,便在码头告别后,俞硕明便率领船队起航。

    此时皮岛码头也是冰层封冻,但昨天金日观已经派人凿开冰面,将三艘战船出港的水道清理出来,是以三艘战船得以破冰而出。望着战船远去后,诸将才各自回营去了。

    回到军营后,金日观前来面见侯隆,说起沈世魁死因之事来,“侯公公,沈志祥昨夜前来拜会小将,说起沈帅死因来,他想要彻查沈帅死因。”

    侯隆闻言奇道:“沈帅死因军中大夫不是已经查验明白,乃是死于马上风么?还有什么可查的?”

    金日观道:“那沈志祥与小将说,那李氏侍奉沈帅多时,之前也不见有什么古怪的,偏偏那郑冲送了香囊之后,沈帅便出了事。”

    侯隆闻言微有些紧张,此前郑冲与他商议之时,说过沈世魁会暴毙,没想到沈世魁真的出了事。他知道这一定是郑冲做的手脚,但却猜不到郑冲是如何做的。

    “难道是那香囊有古怪?你可命人查验过那香囊?”侯隆连忙问道,他还真怕金日观他们查出端倪来。

    金日观却摇摇头道:“那香囊我们许多人都看过,其中香料也闻过,军中大夫也看过,都说没问题,那香囊乃是上好香料制成,有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的功效。”

    侯隆微微松了口气道:“那不就成了?既然香囊没有古怪,那就不关郑守备的事。”

    金日观咬牙道:“但沈志祥咬定此事一定与郑守备有关,而且他还说,此事当中,还有李氏这个活口在,他打算提审李氏。”

    侯隆闻言微微皱眉道:“一介妇人,知道什么?”金日观道:“侯公公,此事我也想查个明白,以消郑守备嫌疑。如今既然军中是侯公公主事,便请侯公公主持此事,提审那李氏。”

    原来昨夜沈志祥回去后,越想越不服气,便来找金日观,打算提审李氏。但金日观觉得若是两人私下提审李氏,就算问出什么来,也恐人说是屈打成招或是故意栽赃陷害,于是金日观今天便来找侯隆,若是监军侯公公主持审理此事,问出什么结果来,旁人也无话可说。

    最后沈志祥也同意,虽然侯隆乃是与郑冲一起来到皮岛,但想着侯隆乃是天子近侍,又是监军太监,而且自古监军与主将一般都是不对付的,想来侯隆还是能主持公道。但二人却没想到,这位侯公公早已经上了郑冲的贼船。

    侯隆沉吟片刻后,勉强答应了金日观。他虽然不知郑冲如何下手,但他总想着郑冲既然如此笃定出手,定然不会留下什么马脚来。

    当下侯隆便命金日观提那李氏进帐来,少时李氏来到帐内,沈志祥也前来听审。因事关沈世魁阴私之事,是以帐内除了侯隆、沈志祥、金日观三人外,就只有一名军医在。

    审问李氏的过程很长,三人反复询问了李氏,也问不出什么端倪来,又问那军医。可惜那军医乃是跌打外伤的圣手,此等男女内科却不擅长,只说沈世魁乃是死于马上风,并无可疑之处。

    问了一个多时辰后,毫无结果,最后三人都只能作罢。就连李氏也被侯隆做主放了回去,沈世魁是死于马上风,关李氏何事?牛耕田,累死了牛,难怪还要怪田地不成?

第264章 崔世庸吊唁() 
沈世魁的死虽然不清不楚,而且非常突然,但沈志祥、金日观也无可奈何。该问的也都问了,该查的也都查了,毫无端倪,而且沈世魁的死因毕竟太过于奇葩,两人也怕查究太深后,引起轩然大波而令沈世魁名声受损,是以最后也就此作罢。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郑冲却按部就班的施行着自己的计划,他先花了三天时间给皮岛明军补发了八个月的饷银,然后全军又休整了四天。

    此前皮岛明军被一连串的失利打击,加上尚可喜叛逃、欠饷大半年、岛上粮荒等等,士气几乎降到了冰点。那晚与建奴厮杀,完全是出于求生的本能而爆发出的一股气势,这种气势防守还可以,若是要他们主动进攻,只怕是一触即溃。

    而郑冲通过一场大胜,加上发放了欠饷,跟着休整了几天,将息士卒之后,皮岛明军的士气大增,在郑冲看来,此刻皮岛明军应该可以发起主动出击,打一场进攻战役了吧。

    郑冲的目标是铁山邑,这个距离铁山大营仅有二十余里的小山城,当年毛有见、尤景和等便是在铁山邑小城中力战殉国的。皮岛明军要想完全控制铁山地区,就必须打下铁山邑来。

    休整的七天时间里,郑冲一直派夜不收侦查铁山邑后金军动向,同时对于沈世魁的死讯,郑冲也没有刻意隐瞒,在铁山大营附近互市交易的朝鲜人也都知道了沈世魁的死讯,料想很快便会传到后金军那里。若后金军知道皮岛大将沈世魁暴毙,一定会认为皮岛明军暂时无力发动进攻,从而开始懈怠。

    驻守铁山邑的乃是蒙古八旗,原本蒙古八旗在后世历史上要到崇祯八年才正式建立,但这个时空里,由于后金很早就发起对蒙古诸部的征讨,在崇祯二年就基本降服了察哈尔、漠南蒙古大部,在崇祯五年就建立了蒙古八旗。

    而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一样,成立之后并非单独成军,而是编入满洲八旗之下,也就是满洲八旗每个旗主之下,各增加了一个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操控蒙古、汉军八旗生杀大权的依旧是满洲八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