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岛南面有暖流通过,西朝鲜湾的暖流在这里形成回旋,然后顺着海岸往南而去。而且这里背靠海岛,北风很大程度被海岛阻挡,所以这里的冰层不算太厚。”
龙须号上,郑冲与孙泽沛、侯隆两人说着话,皮岛南面的结冰情况还算轻微,北太平洋暖流顺着朝鲜半岛海岸北上,然后在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弧形海岸上折而南下,因此北方所有海岛都是北面结冰严重,而南面海岸稍好。
四艘小船在龙须号身前不远处开进,船上的军士们给小船头上装了临时的铁嘴,然后船上的军士用各种工具一起动手,破开冰层艰难前行着。
“冰层厚度一寸二分,还不能上人,想来皮岛还是安全的。”龙须号船舷边上军士们打捞上几块浮冰来,郑冲看了冰层厚度后,略微放心的说道。可他却忘了皮岛北面没有温暖的北太平洋暖流,水面不宽,海潮平缓,而且直面凌冽的北风。
“海岸上有人挥旗!”瞭望手大声喊道,离着海岸还有七八里远,此时天气晴朗,瞭望手看得很清楚。其实在海面上,正常视力的人,若是在十余米高的桅杆上,是可以看到十余里之外的事物。
“朝他们挥动大明旗号!”郑冲大声喝命道,然后船上升起的大明旗号被操帆手拼命抖动起来,好让岸上的人看清楚。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会是我大明的战船?!”沈世魁在岸边看到了那抖动的大明旗号,虽然还离得远,但他目光如炬,看得很清楚。
“是我们大明的战船!我们有救啦!是大明的战船!”身边的明军士兵们可没沈世魁精明,他们看到了大明的旗号,然后悲喜交集的大声呐喊了起来,许多人的呐喊声中,都是带着哭腔,很快岛上军民奔走相告,都知道有大明战船来了……
“叔父,会不会有诈?咱们大明水师中没这等样的战船啊!”说话的是沈世魁的侄子沈志祥,他皱了皱眉头说道:“而且辽海封冻,登莱水师在登莱等地休整,根本不可能派船过来了啊。”
沈志祥说出了沈世魁的担忧,虽然挂着大明的旗号,但一方旗号又能说明什么呢?建奴狡猾多端,当年可是曾假扮朝鲜兵攻打铁山的,何况区区一面大明旗号?
“你回去点五百兵将过来,多备火器,另外教副将金日观备好三千兵,提防北岸,以防建奴声南击北!”沈世魁沉声说道,他一介商贾出身,习惯了精打细算,但他始终认为建奴的主攻方向应该在北岸!
号角吹响,皮岛上再次雷响了战鼓,警示的棒子声大作,辽民们也没有惊慌,当他们得知有大明战船前来后,他们喜极而泣,奔走相告,接着他们继续在明军带领下继续着自己的动作,拼命挥舞手上的工具继续凿冰,只不过此刻他们的动作更加有力而且充满了希望!
看来朝廷没有放弃皮岛,没有忘记他们,有水师来援,意味着能有粮食,意味着能继续活下去,当听得这个消息后,岛上军民们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干活也格外勤奋起来!
劳作许久,他们的付出总算有些回报,冰面被他们凿开了一条细长的冰隙,很快被他们扩大成冰壕,海水在冰壕内翻滚着。但他们没有停手,他们要继续扩大这道冰壕,因为天气寒冷,这条冰壕一夜之间又再冻上也是有可能的!
皮岛副将金日观也很紧张,他调集了三千军士整备之后,列阵在北岸环岛营寨内,同时他也要注意南边的消息,要是来的海船是敌非友,强行在南岸登陆,他的三千兵马要很快赶到南边去去接应沈世魁。
沈世魁同样紧张的看着远处的大海船,越来越近之后,这艘战船是如此的巨大,出乎沈世魁的意料,虽然只有一艘孤船,但沈世魁知道她绝非善类!
“有小船朝岸边来了!”沈志祥已经率领五百兵将回到沈世魁身后,明军已经占据了南岸海滩上的工事。皮岛经过毛文龙等人多年经营,环岛沿着海滩修筑了一道一人高的土垒墙,土垒墙上竖有木制栅栏,出入有寨门,土垒前有壕沟、拒马布置。他们的三眼铳、鸟枪等火器已经瞄准了海滩,只等着这群身份不明的人登岸。
皮岛上的明军是此时明军中少有的几支精锐之一,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坚持十余年时间,就已经说明他们的精锐之处了,因此岛上明军人人能熟练的操作各种火器作战,而且经常死战不退。
在铁山,他们的同伴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在后世历史上,皮岛最后时刻,登莱总兵陈洪范等人逃离皮岛,但岛上一万八千余军民无一人逃离。皮岛陷落时,也是全岛军民几乎没活下几个人来,全都拼死力战而亡。
小船很快靠上了岸边冰面,船上几名身穿明军战袍的士兵小心翼翼的踏上冰面,见可以上人时,方才放开手脚,跟着开始拉船上的另外几名同伴上了冰面。
张承寿一直在沈世魁身旁不远处好奇的张望着,他和周遭明军士兵一般,很希望他们是自己人而不是敌人。
“那么大的船,应该装了许多粮食的……”这是张承寿的想法,也是大多数军民的想法。
“你过来!”正当张承寿想那艘大船上会有什么吃的东西时,沈世魁忽然朝他招招手。
张承寿来到面前,朝沈世魁恭恭敬敬的一拜,沈世魁看了他一眼后奇道:“是你发现这艘海船的?”张承寿点点头,没有说话。
“咦,你这少年看起来有些面善啊。”沈世魁打量了张承寿几眼。
一旁沈志祥笑着说道:“他名唤张承寿,传闻是副总兵张焘的私生子,他娘便是岛上有名的歌姬王氏。”
沈世魁哦了一声,叹口气拍拍张承寿的肩头道:“也是个大小伙子了,今年该有十二岁了吧。”张承寿点点头,目光不敢看沈世魁。
“饿吗?”沈世魁关切的问了一句,张承寿抬起头,重重的点了点。
第241章 粮食的诱惑()
沈世魁从怀中掏出一块巴掌大的荞面饼来,对张承寿道:“你过去告诉那些人,让他们先待在那里,不要随意走动,否则我们便会朝他们放铳!然后你问问那些人是何人部署,来此做什么,问清楚了赶快回来报我,问明了,这块饼就是你的了。”
张承寿望着那荞面饼,大大的吞了口馋涎,飞快的点点头,转身便朝岸边冰面而去。
在岛上生活多年,张承寿习惯了被人欺负和利用,虽然他只有十四岁,但穷人孩子早当家,他并非懵懂少年,相反他知道沈世魁这是在用一张饼换他去冒险赌命!
要是那些人是建奴,一旦发难,岸边的明军便会毫不犹豫的开枪,将张承寿和这些建奴一起射死!岛上精锐老兵是精贵的,沈世魁不想随便损失人手,所以让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去探问,即便有变故,也只是死一个少年而已。
沈世魁商贾的算盘打得精细,他知道张承寿无法决绝一张饼的诱惑,现在岛上粮食极为精贵!如今一张饼在岛上可是能换一个女人的!
张承寿飞快的来到冰面上,冰上滑溜,他差点摔倒,但他很快稳住身形,放缓脚步,一步三溜的来到小船面前。
这时候船上已经下来十多名身穿明军战袍的兵卒,他们只带了腰刀,其余火器都没有,说的话张承寿有些听不懂。这时候张承寿有些害怕起来,难道他们真是建奴乔装的?
“说官话,你们说闽语,这少年是听不懂的!”一名身穿明军武将战袍的年青人从船上长身而起,手按船舷,轻轻一跃便翻上了冰面。
他站得很稳,威风凛凛的站在张承寿面前,一股凌厉的气势扑面而来,但他的笑容让张承寿感到心安,因为他说的话张承寿听懂了。
“你、你们先待在这里别动,待我问明了回去禀报,否则岸上的军爷会开枪打你们的!”张承寿大声喊了起来,他努力不让自己结巴,努力把话说得清楚些,生怕这些人听不懂。
“呵呵,小子有胆色啊,你叫什么名字?”那明军年青将领笑着说道,字正腔圆的南京官话,张承寿听得懂。
“我、我叫,唉,不对,是、是、是我问你,不是你问我。”张承寿被他凌厉目光一瞪,差点忘了自己的来意。
那将领又笑了笑,朝身边士兵们道:“这小子真有趣。”众士兵一起哄笑起来,跟着那将领点点头,朝张承寿道:“好,你问吧。”
“你们是哪部官军?来此作甚?!”张承寿大声问道,心里七上八下的。
“本将乃是福建泉州守备郑冲,今奉朝廷旨意,率部北上剪灭建奴水师!”那将领正色道:“这里有我的官符印信,还有朝廷旨意,我让人跟你过去禀报清楚。”
张承寿急忙道:“不行,你们要待在这里不能动,你把东西交给我,我带过去。”
“哪里来的野小子?这般大胆?皇上的谕旨也是你能碰的么?”声音尖细,张承寿循声望去,只见小船上又下来一个身穿太监官服的人。
张承寿从未见过太监,监军太监的职司是袁崇焕死后,崇祯才恢复的,而袁崇焕死后,皮岛上就没安宁过,一直在自相残杀,是以也没有监军太监光临过皮岛。
“你这人讲话声好奇怪啊,娘里娘气的。”张承寿瞪大眼睛,古怪的看着眼前的人,这人正是监军侯公公。
四周士卒都忍不住轻笑起来,郑冲瞪了一眼喝道:“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侯隆摆摆手道:“不妨事,这少年童言无忌,咱家不与他计较。”跟着对张承寿道:“这样吧,我跟你过去,圣旨在我身上,你若是弄污了圣旨,可是杀头的罪过。”张承寿还是摇了摇头,他心里可是记着那张荞面饼的。
郑冲看他一脸菜色,便从怀中取出几块点心来,这是早晨郑冲的早饭,他没吃完,用手帕包好,放在怀中,准备饿的时候再吃,他见张承寿这幅摸样,许是饿了,便拿了出来递给张承寿。
“这些糕点给你吃,你让侯公公跟你一同过去,他一过去就什么事都说清楚了。”郑冲将糕点送到面前,张承寿眼中放出绿光,飞快的接过糕点,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六块绿豆糕他吃了两块后,将剩下的都藏到怀里。
“你们等我一会儿,我过去和沈将军说一声,他同意你们过去,才能过去。”张承寿吃了糕点,却还是不肯松口,接着说道:“我答应过沈将军的,不能食言。我娘教过我的,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言而无信。”
侯隆恼了起来,微微怒道:“你这少年东西也吃了,怎么不知轻重好歹?”郑冲却有些欣赏这少年,占便宜但不失信义,很符合自己的胃口,当下笑着对侯隆道:“不妨事,这少年忠人之事,言而有信,是个小男子汉。”
当下张承寿飞快的转身往回跑去,口中道:“你们等着,我很快就回来!”跑了几步,还在冰面上摔了一跤,但他很快爬起来继续飞奔而去。
张承寿果然很快回来,并带回了沈世魁的话,“沈将军答应让你们过去两个人,但不能带兵刃。”
看着张承寿气喘吁吁的样子,郑冲笑着点点头道:“好,我和侯公公跟你过去。”当下郑冲将腰间佩剑交给了身旁的亲兵,可他腿上绑着的弯刀却没拿下。
片刻后,郑冲与侯隆来到了沈世魁面前,双方相互通了姓名官职后,郑冲便仔细打量着这位史上东江镇最后一任总兵。他四十有余的年纪,两鬓有风霜之色,一双眼睛透着精明和市侩,若不是大明武官铠甲在身,郑冲会以为他是哪家的掌柜。
沈世魁也在打量两人,岛上消息闭塞,孔有德两人叛逃后,岛上就断绝了外界消息,是以郑冲在料罗湾之战中鹊起的声名,沈世魁根本不知道。不过福建郑芝龙的大名,沈世魁他是知道的,郑冲自称是郑芝龙长子,不由得让沈世魁多看了他两眼。
沈世魁更多的目光是停留在侯隆身上,东厂太监,监军太监,天子近臣,手持圣旨而来,不由得让沈世魁有些提心吊胆起来,难道是自己逼反了尚可喜的消息让朝廷知道了,朝廷来了旨意要惩处自己?
但很快这个念头就被他打消了,尚可喜才反叛不过半月,朝廷不可能这么快知道消息的。
验看过郑冲与侯隆的官符印信后,沈世魁已经确认了两人的身份,但对那圣旨还颇为忌惮,当下小心翼翼的问道:“听闻还有朝廷旨意?”
侯隆哦了一声,取出圣旨来道:“这旨意是命郑守备统兵北上,剪灭建奴水师的,沈将军可以听一听。”当下侯隆便大声念了出来,沈世魁等人慌忙跪听。
听完之后,沈世魁眉头紧蹙起来,朝侯隆一拱手道:“不知侯公公可否赐圣旨一观?”
侯隆也不疑有他,便双手奉上,口中接着说道:“我和郑守备北上只为讨伐建奴,只因路过皮岛,也不知岛上情形如何,因此登岛来看看。旨意上也说了,教沿途各部军马施以援手……”
沈世魁接过圣旨,一目十行很快看完,跟着皱眉打断侯隆的话道:“若侯公公与郑守备是想来皮岛补充食水,那很可惜,岛上如今缺粮,我们自己都吃不饱,实在没什么粮食。水源倒是不缺,岛上山泉、水井中自取便是了。如今北面海域冰封严重,建奴随时会踏冰而来,末将还要防备建奴,也不能抽出人手相助,也帮不上什么忙。”
两句话就把侯隆后面的话堵死了,郑冲好似已经料到了一般,侯隆却有些恼怒,口中大声道:“沈将军,我话还没说完!食水我们很充足,不需岛上供应!至于兵马,我们船上也载不下那么多人,不会向你们要一兵一卒!旨意上也说了,教沿途各部军马施以援手,若是不能,也不勉强!我们登岛只是想打听一下建奴的消息!”
沈世魁闻言,面色微微一红,但转瞬即逝,口中道:“末将说的也是实情,公公见谅。至于建奴的消息,最近我岛上都忙着防备建奴,而且我皮岛上的战船也多被孔、耿二贼带去,加上此刻海岸封冻,便没有派出哨船,因此也没探听得什么消息。”
沈世魁这种冷淡的态度令侯隆很是不爽,正想破口大骂时,郑冲急忙拉住侯隆,低声对侯隆道:“不必与他一般见识,待我与他说。”
当下郑冲清清嗓子,朗声道:“沈将军,此来我战船经过朝鲜南浦港,在那里订了一批粮食,总有三万石左右。”
听到有粮食,包括沈世魁在内,周遭的皮岛明军将士们都是眼放绿光,跟着窃窃私语起来。
“三万石粮食啊!”“有那么多粮食。”“会分点给我们么?”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下,郑冲缓缓说道:“这批粮食本打算先囤积在南浦,以供我军讨伐建奴之用。但现在来到皮岛,听闻这里缺少粮食,可派人去南浦命朝鲜水师先将粮食送来给岛上应应急。”
话语刚落,周围明军士兵一起爆发出欢呼声来,很多人都是眼角含泪,看得出他们真的很需要粮食!
第242章 救人与凿冰()
听了郑冲的话后,沈世魁面上微微一滞,但随即神色如常,口中淡淡道:“无功不受禄,不知郑守备有何条件,不妨直说。”
郑冲却摇摇头道:“友军缺粮,本就该仗义相助,需要提什么条件么?都是抗击建奴的朝廷军马,何分你我?”
这回就连沈世魁侄子沈志祥都眼眶一红,长叹一声道:“何分你我,好个何分你我。”
郑冲接着道:“沈将军,我这便修书一封,你拿了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