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食王传- 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王况派出去的人,没有碰到玄奘,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改道了,要么他推迟了回来的时间,而根据王况自己对玄奘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可能更大。

其三,王况看到了楼船上有四个分明就是阿三装束的人,抬了两个和眼前这个邋遢和尚身后背着的佛龛一样款式的藤条箱子下船,还时不时的往这个邋遢和尚这边看来。而据王况的记忆,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去过天竺的和尚有且仅有一位,就是玄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九四章贫僧有礼了

第五九四章贫僧有礼了,到网址

最新章节第五九五章你能我也不赖

玄奘回唐后,最要紧的就是整理他带来的整整两大箱贝叶经和他一路所记录下来的行程趣闻等等,这对目前的玄奘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浩大工程,真实的历史上,就是他到圆寂之前,还在坚持着翻译经书,最后这个工程还是他的弟子在他死后才完成。牛bb

在王况看来,玄奘归唐后,哪怕是翻译经书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讲经,一个原因固然是要将他对佛经的理解,将大唐佛门和西域佛门的不同观点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大家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辩,从而使得大唐佛法更加精深;而另一个原因则恐怕是他自己一人力有不逮,以玄奘那出家的小寺庙的人手来协助他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要扩大影响力以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现在机会就摆在玄奘面前,在大楼船上远远的看到鹤立鸡群的李世民几个人,他哪里会肯放过,必定是要上前来问候一声的,哪怕没有得到支持,至少也能魂个脸熟不是?王者,不都在长安呆着的么?见过一次面后,第二次见面再开口,那就容易得多了。

王况示意了下几个千牛卫,几个千牛卫士便纷纷的往外挪动身子,将人群隔了开来,王况这才笑着对李世民道:“陛下,某来帮您介绍下,这位,便是玄奘大德,洛阳净土寺高僧,贞观三年,从凉州一路西行,途经高昌等西域诸国,跋山涉水,不畏艰难,终于到了天竺,取得真经。如今归来,可喜可贺。”

“贞观三年便出?那二郎你又是从何知晓?哦,是了,朕知道了,你在那洛阳的几处产业也不是吃素的,那么多人涌去,总归会是有人谈到此事,且那悟能大德又是尊你为师,同在洛阳。别人不知玄奘,悟能大德又岂能不知?”李世民开始是惊奇,但一想起自己和王况在甲板上的对话,就又自顾自的帮王况找了不少的理由出来。

王况这边介绍,玄奘那边的脸色可叫个精彩,眼前的这几位里,其中一个竟然是当今圣人?另一个年轻的郎君似乎和圣人关系密切,是圣人的臂膀?而那年轻郎君不仅一口道破自己的法号,似乎说的话还是在偏帮着自己?难道他知道自己需要帮助么?

正想着,王况又说话了:“陛下。牛bb玄奘大师这一路西行,沿途可是见过不少风土人物,山川地理呢,可玄奘大师所在的净土寺只有僧人十数。大多还是沙弥,而这翻译经文,却是个浩大的工程,某建议由朝廷拨付银两在长安为玄奘大师专门修个经院,遍召天下大德,一起来协助玄奘大师完成这个盛举。国绪。你那内府似乎在长安还有不少被你提前盘下的产业罢?许多地方。若是某没记错的话,还是空闲着的呢。”

李世民虽然尊佛,但那是对佛门的一种回报,并不代表着他真的信佛,可王况所说的山川地理,风土人物这一句吸引了他,作为一代帝王,尤其是在被王况那一句世界上除了大唐再无他国而鸡起的雄心壮志之后。对这一点尤为敏感,回鹘灭了之后。下一个就应该是高句丽了,而当高句丽灭了之后呢。不用说,当然是平定西域,一路杀向西去,所以,玄奘一路靠步行而积累出来的见闻对大唐就尤其有用,其军事意义远胜过了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

而且,正好也可以借助玄奘之事,再一步的向世人展示我李家天下也是知恩必报的心,我李唐兴佛可不是光光只做个表面文章的,瞧瞧,我这也在做实事呢。嗯,这个买卖绝对划算,不就是个经院么,不就是多派人手么?咱现在有的是钱。不知不觉中,李世民也已经带了点暴发户的心态了,这也怨不得他,实在是这些年里国库和内府的收入涨幅已经让那些官员,让李世民麻木了起来,太多了哇,多得他们都懒得去关心还有多少了,只知道用不完就行了,若不是因为这清点国库是制法必行,且还要防着被人乘机贪渎而败坏了风气,李世民都想把原来一年一点的制度改成十年一点了。

当下,便颌首示意徐国绪。徐国绪一见李世民点头,就招了个千牛卫过来:“驿站,五百里急铃,内府马上到蜀地购上好木料,去定州选上好金砖,要盖八进大院所用。”千牛卫抱个拳就要赶紧跑,王况又把他拉住:“再加一封去洛阳白马寺,就说我说的,让悟能这小子赶紧的滚回来,别在外游荡了,有大功德事等他来做。”

这是王况的恶趣味,他突然想起了西游记里悟能是唐僧的徒弟这一回事来,就想看看,现实版的悟能和玄奘碰面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Zei8。Com电子书》

盖经院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了下来的,佛门和道门多有冲突,若不是朝廷一力安抚,而且地方衙门也还有许多曾经的老官员在,知道棍僧护唐之事,所以,大多也都能调解得了,加上佛门这两年也确实做了不少的好事,不光是抗旱抗涝中大力募款协助地方,还效仿了朝廷所设的病坊例,对周边的穷困户多加周济,尤其是佛门刚兴,自己的势头不足的情况下,也多愿意退让一二,所以两方面倒也相安无事。

但官员百姓却大多是信道不信佛,信佛的人还不到信道的人一半,因此经院的选地就有讲究,还得看看周围的人是不是排斥,不然你这经院修了起来,成天的梵唱,周围的住户可就不干了,时不时常的给你来几个捣乱,那可不妙。徐国绪也是明白,这经院要修,大抵还是看中了玄奘的见闻,若不能给他提供个安静的环境整理,恐怕未必能拿得出多少可以让皇帝觉得好的东西出来。

因此,当千牛卫走了之后,徐国绪便道:“陛下,这选址之事,还是由玄奘大德自己去吧,内府如今在长安,也置办了不下五十处的空地,具体都在什么位置,某惭愧,还真没能记得清,产业太多了,城里有,城外也还有更多。”

“哦,没想到皮猴子你这几年可没少折腾啊?不知不觉中,朕竟然已经成了个大地主了?也是,有二郎在,你就是不折腾,也是高枕无忧的。也罢,就依你,这经院就由内府管了,不要国库出钱。”内府出和国库出这性质就不大一样起来,我用的自己的钱,你们谁也反对不了,管不了,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要让玄奘整理出他这一路的见闻而且要详细到当地的气候,饮食等等非常细节的东西,没个三五年是不大可能的,而这个效果也就只有在西征的时候才看得出来。

但是李世民却不想把自己和王况的对话内容里提及的那大得吓死人的梦想给暴露出去,所以,就算是玄奘编出来,写出来,李世民也不会一下就拿出来,还要派人去把玄奘遗漏的地方游览一下,补充全面了呢,因此在西征之前,帮玄奘的好处能看到的人,眼光有这么远的,没多少人,即便是明知反对的声音不大,但为了防止万一,还是干脆的把可能的反对声全让他们噎在喉咙里发不出的好。

王况三个人在那商量着,反而是把玄奘这个当事人晾在了一边,玄奘听着听着,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幻听了,自己是不是做梦着呢?就这么定了?这事就这么的轻易解决了?这个让他一路上烦恼愁得整宿无法入睡,让他连打坐入定都心神不宁的大困难,就因为这个年轻郎君的一席话给轻易得就如同捅破一层窗户纸,弯个腰捡个大元宝一样的解决了?

原来他还因为王况一口道破他的身份而震动,因为他出行的时候,还是个没多大名气的和尚,知道他的名的人不多,而且似乎,贞观三年出行的时候,这个小郎君才十来岁吧?但似乎他对自己很熟悉?后来一听李世民说白马寺的大德竟然要称这个叫二郎的为师父,他心下就恍然了,嗯,这必定是个有大神通之能的人,否则,被圣人口称的大德怎么会拜他为师呢?

玄奘是可以确定自己绝对没见过王况的,但这一刻,突然的,他福至心灵,双掌合什:“如此,贫僧便谢过陛下,谢过建安候了,贫僧定当竭尽所能,尽快的将这些经文译出,并将这一路西行所见所闻,细无巨遗的整理出来,所幸贫僧这每日晚课后都有将白天所见所做全都记录下来,如此,倒也不至有什么疏漏。”他也不傻,知道李世民这么帮自己肯定是要回报的,什么回报,当然是自己的见闻,没见建安侯一开篇就说什么风土人物,山川地理的么?显然在他们的心里,这可比经书重要多了。

同样的,王况可以推测出他的身份,他一样可以推测出王况的身份,打从天竺上船起,先是唐林,然后是建南,这一路上,只要他问起这些年中土的变化,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建安侯如何如何,那崇拜之情是溢于言表,听得他耳朵都起了茧子了。

原本他在船上一看到李世民等人,只不过以为是个王之类的,不大敢往皇帝身上靠去,但是王况却是主动的提起,而且皇帝口中的二郎,加上对徐国绪的那些话里的意思,这个年轻郎君还能不是建安侯么?所以,他也回了王况一枪,你能,我也不赖的,至少我也能叫得出你来。

王况嘿嘿一笑,冲玄奘偷偷眨了眨眼。(未完待续。。)

最新章节第五九六章越王头

)见王况突然冲自己眨眼,玄奘一楞,又见王况的手偷偷的指了指他的身后,循即心领神会,双掌合什:“陛下,贫僧这一路东来,心有感悟,还有许多心得要马上整理出来,贫僧就此告退。'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更新'。虾米文学歌功颂德的事谁说最好?当然是番外人说的最有力,比起自己的国民来说,番外人所说更具说服力,国民还有自己人夸自己人的嫌疑,也有拍马屁的嫌疑,但番外人就没这个嫌疑了。

玄奘不是古板之人,如果是,他也就不会因为中土佛门流派众多,对佛经的解释不一而萌生了要去佛法的发源地求取真经的念头了。他也是个七窍玲珑之人,王况一个暗示,他就明白了自己最最要紧,最先要做的是什么了,所以赶快的下去,要寻个安静处,将番外人对唐皇朝的看法写下来,呈给皇帝看,自然上呈的必定都是些好话了,或许会有那么一些看似中肯的,但坏话就决计不会出现的。

“大郎,你带玄奘大师去客栈歇下,嗯,跟邝老大说下,饭菜不必忌荤腥。”王况就让黄大带了玄奘要去客栈住下,好歹富来客栈也是有那么几个雅静处的,加之海风习习,应该能带给玄奘一个比较理想的休息空间。此时,玄奘的四名阿三随从也已经走到了近前,但被千牛卫拦着,不让近身,一直在外圈等候。

一听说饭菜不用忌荤腥,玄奘又楞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跟黄大就去了。

“奇怪了,佛门中人不是不吃荤腥的么,二郎你怎么让邝老大不忌荤腥?”徐国绪自然又当起了过河卒。见得李世民一脸的疑问,就主动问王况,其实这个问题王况早就跟徐国绪说过,也跟悟能他们讨论过的,最后悟能也是放弃了吃素,现在是有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但是李世民不知道呀,所以徐国绪就得有这么一问。

“其实,佛门子弟里。只有我们中土佛门是不吃荤腥的,而在佛法的发源地天竺和其他地方,比如说真腊,西域等地,就没这个忌讳。玄奘大师既然是去天竺求真经,那么按他的理解,天竺的佛法才是最正宗的了,既然天竺佛门不忌,自然玄奘大师也会入乡随俗,不再忌讳的。”王况笑一笑。补充道:“这就跟君子远疱厨被我们后人曲解为是君子就不要下厨房是一个道理,这是字面上的断章取义,其实某虽然不通四书,但也读过这一段。。虾米文学其本意应该是说作为君子要待人以善,要少杀生,少造孽罢了,并不是说下厨房不是君子所为。”

其实这个时候,中土佛门中人,并没有完全的戒荤腥的。依旧有不少人在吃。只不过数量少而已,真正的这个说法大兴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还得有几百年的时间,但依旧有人不忌的,肉食类食物就好比是食物中的毒*品一样,你再打压,还是有人会去尝试。

对这个,李世民倒有他自己的理解:“是了。若是佛门中忌荤刑,不杀生。真有什么以身饲虎的说法的话,当初也就不会有棍僧护唐了。既然要护,就免不了要杀生。呵呵,二郎这么一说,朕倒是信了。”

这时候,船上下来的人越发的多了起来,上船时间大家有先有后,先的可能早早的就登了船了,后的会到临撤了跳板前才急急忙忙的赶来登船,而下船则比较集中,到了目的地,大家都想早点一脚踏上陆地才会感觉更为踏实一些,没人愿意再呆在船上的,玄奘他们是早早的就守在跳板边,跳板一架就下来了的,现在则是那些没玄奘这些早就在甲板上等候的人这么心急的人下船,这样的人更多,所以下船的人流就显得越发的壮观了起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幸好这定期航班已经开了不少时间,码头上和船上的船工们都有了经验,跳板都设了扶手,以防备有人被挤下水去的,而且不是一个跳板,而是每隔百步就有一个跳板。

四五层高的甲板所需要的跳板可长,架起来也高,也不知道码头上的人从哪挖来那么多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来架这些跳板,王况看着人流,突然想起了机场的登机桥,就蹲在地上找了个石头画了起来。

做登机桥不合适,也没必要,而且海上不比陆地,海水每一刻的高度都是不同的,高*潮时的水位能比低潮高出差不多一层楼这么高,所以王况就画了几笔,大致是一个大斜坡的土石码头,最高处比小楼船高一些,然后上面是一个类似城门的吊桥一样,将跳板用绞索悬起,有船来了就放下来搭在船上,如此一来,就可以做可容马车通行的足够宽的跳板,一艘楼船有两个就行了,架设也方便,两个人负责就行,再也不用十几个壮汉来干了,现在劳动力可紧缺呢,能省一人就省一人。

李世民看王况蹲在地上,就也低头看王况搞什么名堂,看了几眼,就明白了王况的意思,捋须赞道:“成,不错,不愧是王二郎,点子就是多。”这可是因事就势的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李世民看来,多少能回答了一些王况为什么懂那么多东西,为什么?爱想呗,只有平日里注意观察,真正的把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心上的人才会如此的思维敏捷。

画完,王况看了看,又改了几笔,这才起身,丢了石子,用脚又将其抹掉,李治忙道:“别呀,先生,雉奴还没看懂呢。”

李世民宠溺的拍了拍李治的肩膀:“回头阿爹讲给你听。”李治这才不做声了,说实话,王况画的,只要是有登过城门楼的人都看得懂,也只有李治这小子,从小很难得出来,又很少登城门楼的才不大看得明白。

王况才刚起身,就听得远处一身惊喜的叫:“呀,是小东家,是小东家,小东家在东治港这呢!”循声看去,却是几个着了富来制服的伙计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