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南宋同行- 第4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里的防护甚是严密,几乎是几百米处就有横眉立目的守卫看守。

    到里还到处都是铁丝网……扮做小贩的细作只能远观。

    运输的马车与河船虽然都看不到吕家的标识,但是襄阳城里早有人传闻那里本就是吕家所开发的聚宝盆。

    廖莹中哪里知道这些实情……他有些担心道:“……那里可是鞑靼强盗管理的地方,莫非是吕家……”

    贾平章笑着摆摆手,说:“群玉多疑了……那里的地方贫瘠,草木不生,鞑靼人早都弃管北上了……只有一些流匪活动。”

    “流匪哪里有开采石油的手段?!”

    ps:感谢书友澳洲老吴的打赏。

第二百四十三章 贾平章安插的钉子() 
    贾平章的对立派尽管处处与他做对,双方以贪腐之名不停地打击对方的地方官员,拼命要削弱对方的实力……但是在对收回地方军阀的兵权的事情上,两方的态度绝对是一致的!

    这是文人与武人问题,是国家与地方的问题……两派站在一起要解决地方军阀的问题,再不下手恐怕会有尾大不掉的危险,会危害到国家的安定了。

    李庭芝不幸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他老老实实接受了贾平章的暗示,几乎等同于主动一样,向朝廷上交了兵权,同时还听从上调的命令,到新汴京的枢密院里当了一位闲职高官。

    针对吕氏军事集团的拆分则要慎重一些了。

    第一步,《邸报》上公布了对李庭芝的上调,对他的工作给予了甚高的评价。

    第二步,将吕氏军事集团中的一些原本在襄樊地区担任地方官员的成员,都陆续外调到新收入的州县。

    这个举动很正常,大宋陆续通过物资购买的行为从鞑靼强盗集团那里得到了黄河以南的土地,太多的地方需要地方官员了。

    所以,以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地方官的借口抽调人员,到哪里都能说的过去。

    同时再把年轻的进士官员安插进去……这都是符合常理的安置方法,谁也不能说不是!

    至少到目前为止,吕氏军事集团还很乖巧,完全接受指示。

    贾平章当然很满意自己的手段了……他不由得不向他的朋友廖莹中炫耀。

    廖莹中兴致勃勃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提出军队不可以归属地方,过去在战争期间不得以的事情,不应该再维持下去。

    西北延长地区的事情则另外计较……最好不要公开谈及,虽然那里是三不管的地方,不要让鞑靼强盗得到口实。

    至于说人家吕氏家族的产业,廖莹中则大谈特谈私人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贾平章笑了,他根本就没有打吕家产业的主意。

    整个大宋的上上下下,没有自家产业的官员几乎没有!

    打那样的主意,是要惹众怒的。

    贾平章细声细语地说:“西北之事,我当然要装做不知了……但是,我已经警告过他们,千万莫要授人口实,启了战端!

    眼下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啊……”

    贾平章有些自得地感叹着。

    廖莹中点头认可,正是贾平章施展了诸多手段,将流求军队顶到了前面,大宋才会有眼下的安定与发展。

    此时正是整清国内诸多弊端的时机。

    两人正在舒畅地聊天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是枢密院知院事李庭芝要拜见。

    贾平章大喜,先前还有些担心上调他来新汴京,会让他心有芥蒂呢……今日来访,定是要表达投靠之意。

    贾平章与廖莹中在书房接见了李庭芝与他的参议官陆秀夫。

    四个人喝着流求式清茶,开始了愉快的交谈。

    大家都是身着便装,因而没有了官职上的束缚,相谈甚欢。

    当李庭芝得知廖莹中也曾经去过流求岛参观走访,顿时来了精神,两人马上开始了深入的交流……竟然不太顾及了贾平章。

    贾平章倒是毫不在意,只要他有了投靠之意比什么都强……他本算是武人出身嘛。

    李庭芝将是他安排在枢密院算是个重要的棋子。

    大宋建政以来由枢密院分管军政。

    按理说枢密院长官应该是武人多于文官,后来崛起于白水黑山之间的金国,人家照学大宋的官职体系,他们的枢密院长官就全用武人。

    而大宋却正好颠倒过来,枢密院的长官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用武人反而成为一种变通,或者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

    就算是文武官员同列这样正常的情况,也大多数发在战争年月。

    一但到了和平时期,则明显表现出极其强烈的重文轻武的倾向。

    用文官为枢密院使副,即能获得朝廷官员舆论的认可,如启用武人,必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任职者也最终不安于位,被迫离职而去。

    事实上,大宋枢密院使副偏重文职的倾向,后周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

    后周的三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皆兼枢密院之职。

    大宋建政以后,三人虽然很快被免去枢密院的兼职,但“重文轻武”已逐渐发展成为大宋的一项基本国策,明显表现在这枢密院的班子组成方面了。

    大宋南下时期,朝廷始终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国家需要将帅出来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武将出任枢密院使副之事才变得让人们容易接受,众多将帅皆历任枢密院长官职务,如韩世忠、张俊、岳飞、赵葵等。

    孝宗曾手诏宰相虞允文说:“朕方欲武臣为枢密。”

    这表明了时代的一种需求……一种变化。

    然而是有大宋还是有其惰性的……本来由宰相兼枢密院之职,二府决策班子渐渐合为一套,贾平章那段时间如鱼得水呢……但是等到刚安定没有几天,贾平章的反对派群起而攻之,竟然又把两府拆开了。

    在枢密院领导班子中,仍然是文臣占据上风。

    此时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般的武臣都较为支持贾平章;而一般的文臣则态度不明朗,他们首鼠两端。

    此外,武臣为枢密使时,常常被二府的文臣同僚所蔑视。

    贾平章把李庭芝安置在枢密院中,正是需要这个样子,他好借机把李庭芝完全收到自己的派别之中,使之成为插在枢密院里的一枚钉子。

    因为李庭芝可以算是主动放弃了兵权,是地方军阀的典范,同时还在地方管理上建功立业,贾平章的反对派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这种安排了。

    《民声》报上已经有人提到了军政专业化的说法,而且还是以流求岛为例,指出他们的所谓军部极为专业而高效……迄今为止,未尝败绩……除了武器无比精良,军人训练有素外,也许还是与专业化、正规化有关。

    贾平章观察这篇文章所引发的争论……可惜的是,没有争论!

    《民声》报一直被认为是民间报纸,那上面都是小民之言……那些小民如何能懂得朝廷大事?!

    好吧,贾平章还有后续手段可以施展。

    眼下,如果能彻底收服了李庭芝也是一桩好事。

    他笑眯眯地看着李庭芝与廖莹中的交流。

第二百四十四章 鞑靼强盗集团有了异动() 
    李庭芝与廖莹中热烈地探讨起所谓的联邦帝国。

    陆秀夫偶尔也插上几句话。

    贾平章则冷静地倾听着他们的谈话,心里衡量着他们的能力。

    李庭芝和廖莹中谈起了“小政府大市场”的事情。

    他们亲眼看到所谓的市政府里的办公人员寥寥可数,似乎都没有大宋一个县衙里的人多,所出政令不多而整个城市却运转正常。

    而那所谓的县政府里的办公人员则更少了,就像是一个县长领着小猫三两只一样有的民众竟然都不知道本县的县长是谁!

    李庭芝笑了,说:“莫要被他们的市政府、县政府蒙蔽了眼睛你若是去他们的巡警房和法院、公证局、税务院等看看,便会发现,那里又远比我们的州衙里的人多了”

    廖莹中感叹说:“正是,正是!若是同我们的街兵与衙役相比,他们的巡警早都多出数倍了但是,所谓的社会管理确实是井井有条,甚至可以达到边边角角,十二时有时辰都不停息!

    也许达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水平,但是尽管到了半夜时分,单身女子仍然可以夜行而无忧。”

    李庭芝摇摇头说:“群玉有所不知我与平章都有过管理地方的经历,如果当年我们不引领组织百姓垦荒开田、兴修水利、植桑种田真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会流离失所,饥寒而死。

    我是大不赞成所谓的小政府大市场若是放任不管,任百姓自生自灭,一时无忧,但是早晚会成大患!

    为百姓父母官者,须操父母一般的心肠才对!”

    贾平章听完哈哈大笑道:“祥甫所言极是!一言以蔽之爱民、富民、教民之后方能克己复礼,天下大治!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

    如此看来,如何能说出小政府大市场的话来?

    其效法道家的无为而治?”

    陆秀夫插言道:“绝非道家之无为而治!我见过他们如何治理农业以身试之,以利导之,然后任由百姓自由选择,从之或不从之。”

    李庭芝和贾平章愣了一下,只是引导而不是规劝?!

    李庭芝想了想,笑了,说:“我还真想起来了,那个所谓的张姓国王,亲自设计了一个叫什么循环种殖与养殖的田庄,因出产甚多而被郊外的农家争相效仿结果,一座大城的日用菜果禽蛋供应充足呵呵,我离开徐州前竟然忘了令那里的农家一定要效仿呢。”

    陆秀夫笑了,说:“不用祥甫操心我们走之前徐州周边已经有农家建起来了那样的田庄!”

    李庭芝眼睛亮了一下,说:“他们如何知道的?!”

    “很早之前,流求日报上便有过有关新式田庄的报道若是加上那种方法定会使人收入颇丰的话,想必有心人早都学去了,倒是不用我们劝导它本来就是符合自然之道的方法,不难理解。”

    贾平章插言道:“如何教化百姓?”

    “只以法律与规定来约束百姓!未谈及教化”

    “莫非是执行法家所言?”贾平章道,“夫严刑者,民之可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贾平章说完后,这次连廖莹中也大摇其头了,说:“非也流求岛上之法都是平常之法,连‘不可随地便溺’都可以入法,其法律的基本内容皆是百姓易懂的常识,也是平常人应该遵守之事情,谈不上是酷法。

    至于刑罚,除杀人者抵命之外,其它都是劳役之刑,也说不上是严刑重罚!

    只不过是犯法必究罢了他们不是在大宪章里写了嘛,王在法下这与我们所言‘王子与庶民同罪’应该是一回事情只不过,他们自称是说到做到。

    曾经有人在街上小便,真就被罚了几天劳役”

    好吧,众人越谈兴致越高,话题跳跃极快。

    不一会儿,就到了晚饭时间。

    不用贾平章挽留,他们四个人便在书房之间开始了晚饭。

    这个晚上,他们推杯换盏,谈得尽兴是夜,李庭芝与陆秀夫都睡在了新贾府呢。

    第二天,一个不祥的消息通过有线电报传到了枢密院。

    鞑靼强盗集团在黄河河套地区组织了一支两万人的骑兵队伍,意图未明!

    这个军事情报在朝廷上如黑暗中的蝙蝠一样四处飞翔,不管飞到哪里都带来了不祥之感鞑靼强盗们已经如期收到了他们交纳的各种物资,而且他们的心腹大患仍然在山东地区,那里距他们的大都不过两千里左右几年来都相安无事,待我们迁完都城后,他们偏偏在河套之地聚拢大兵,是何所图?!

    自古以来,河套地区便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其东部地区南北朝时称“敕勒川”。

    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便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五代时叫“丰州滩”。

    大宋建政时期河套被西夏和辽朝、金朝所分别占有在他们分别被鞑靼强盗灭国之后,那里成了大元西边放养战马的宝地。

    先不提大宋朝廷上的慌乱。

    大元如今的日子过得憋屈之极强盗大头目忽必烈几次欲重振雄风南下,可是常常是鼓动一番后,就又不得不偃旗息鼓了。

    流求军队不先灭掉,如何去南下?!

    以前,忽必烈曾经提过,大宋政府既然已经中计,正在兴修新汴京,要将他们的都城重新北迁!

    这样一来,他们主动避开了河道纵横的江南之地,若是到时候趁机派出大军绕过山东地区,以河套地区为发力点,寻机强渡黄河或许在几个月之内便将他们的都城拿下!

    大宋若是没有了皇帝,全国必然会是一片散沙,那时便可以逐一击破!

    但是,这个战略安排若是没有流求军队的存在是完全可行的

    在忽必烈慷慨激昂的鼓动之时,许多鞑靼贵族都沉默不语,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大宋政府长期向他们提供各种物资,大家很可能早都散伙了,要么孤注一掷好好在大宋那里抢一把,要么重新回到大草原哪怕是去其它汗国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些年来,流求军队能不出山东地区已经是万幸了如果我们绕过他们南下征伐,那不是招他们来攻打大都嘛。

    忽必烈冷笑道:“到时候,我自是在大都等着他们”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头目忽必烈的烦恼() 
    那时的大头目忽必烈当然有他的自信了。

    大都城的城建已经远非以前,大元的工匠也早学会了烧制水泥,也会使用钢筋混凝土之法水泥的质量虽然还比不上大宋所产,更不能与流求岛所产相比,但是,远比过去的三合土或黄泥彻墙要好得多。

    所以,那大都城周遭城墙远比过去要高大要结实况且,在大都城的外围,大头目忽必烈还布下了几座隐密的军营,里面全是精锐的铁甲骑兵。

    城墙上,他也布置了巨大的石炮和铜炮虽然他的工匠造不出更为精巧的射程更远的行军炮,但是可以造出能用的行军炮,至于说是粗大笨重的守城炮更是可以造出来的。

    当那巨大的石炮和铜炮在试射时,同样是声震九天之外,炮打四五里远!

    那时,他同样也组建了火绳枪队与礈发枪队,把他们安置在城头,就算千军万马来攻城,那也是白白送死!

    原本痛恨城池的强盗集团,现在竟然也学会了守城之战。

    鞑靼强盗起家于一无所有的大草原,他们在连年的征战中,不断的向其它民族学习,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杀,除了工匠。

    只要别人有了什么新式武器,他们一定要学习到手,从来不会固囿于什么东西南北文化。

    忽必烈没有轻历过与流求军队的战斗,所以,他看着自己的火器装备心中信心大增呢。

    一旦流求军队来攻,以大都之城做砧板,以外围的骑兵做快刀来多少强兵便会死掉多少。

    但是,鞑靼强盗集团中的贵族们则以沉默来表示反对。

    能维持住眼下的局面就可以了,还哪里敢南下贵族们的沉默让大头目忽必烈无奈了,没有了他们全心全力的支持,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