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南宋同行- 第3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巡逻舰甲板上的坡面建筑物装有赛璐珞挡风玻璃,同时采用轮舵杠杆传动操作方法,大大改善了舵手的工作条件。

    危险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在船艉直接掌舵。

    它的最大航行时间是四十天,可以达到一万海里……也就是在船上没有其它乘客时,它可以在四十天内持续航行,中间不需要停靠补给。

    这种船型的诞生也许是一个综合因素的产物。

    除了流求船厂工匠们的努力外,来自于鸭绿江中上游寒带原始森林的高大硬木,还有流求船厂的大型木工加工机床的技术设备,远超这个时代的船帆加工能力,绳索加工能力等等都要发展齐备了,也许还有先前某个人强行要求制造的飞剪式交通通讯船的影响下,才会催生出它。

    当这种船型最终定型了,正式开始加工生产时,张老实厂长骄傲地陪着王德发主家和张岛主在厂子里巡视。

    天底下还有哪里能同时开建三艘这种巡逻舰!

    王德发主家对张岛主说:“还是三千吨级的飞剪船性价比最好……”

    张岛主看着三座干舶台上忙忙碌碌的工匠和技工们叹了一口气,说:

    “是啊,我们越来越开始需要南美洲的硝矿和铜矿,也需要北美洲的金矿和银矿,如果再没有大量外来资源的注入,我担心会发生通货膨胀!”

    “别担心……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我们只要把农业的基本面保住,就不用太担心……”

    张老实厂长南美洲在哪里,也不知道北美洲在哪里,更不知道什么叫通货膨胀……但是,他懂了他以为最明白的事情。

    什么!竟然要三千吨级别的这种舰船?!

    我的天神啊,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扩大五倍的事情!

    张老实厂长咽了口唾沫,问道:“三千吨级的飞剪船,那,那桅杆要几许高?”

    “至少要六十米吧……”

    “六十米!二十丈!!”

    张老实厂长望向了半空中……天下哪有那样高的硬木啊!

    他骄傲不起来了,前方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巴林岛上的商人们排起了两排队伍来迎接流求海军的到来。

    第一次正式开始巡逻,那个海军小队长亲自来了,他们快速泊靠好巡逻舰,然后庄重地登上了码头。

    流求海军的战靴第一次踏上了这个海岛,也许从此开始在波斯湾里不停地回响了。

    ps:感谢王玄彬、不坑不成活、呲牙三七、jd、书友的打赏。

第十六章 感恩节是我们的!() 


第十七章 减税计划() 
鞑靼强盗集团干净利落地把山东西路完全卖给了大宋政府,除了要价高之外,根本没有附加任何条件。

    这是张岛主得到的确切的内部消息。

    事情发生了变化。

    鞑靼强盗集团有计划有组织地要从黄河以南退到黄河以北,它们要甩掉他们认为的包袱,开始集结力量,轻装上阵了。

    据大都传回来的消息说,大头目忽必烈与鞑靼贵族开了一个什么大会,既没有让理财派中的色目人加入,也没有让汉法派中的汉臣们加入。

    张岛主没有办法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但是,有一些改变倒是好像能透露出一些内幕。

    大头目忽必烈有一次对群臣说:

    “我等本是马背民族,钢刀之下讨生活……焉能学汉狗们去种田和建城?”

    随后,他命令原分散在各州府的鞑靼人全都回归大都,重新原来的生活习惯……至于说各州府的赋税,则是完全交给了当地官员操办。

    大头目忽必烈还说过:“今日之败完全是因我等忘了自己的初始,胡乱学习别人的办法造成的……”

    他把现在的局面归咎于盲目走别人的道路,忘了自己的初始。

    这意思很明显了,他们本来就是强盗,偏要去学经商和管理,难怪会失败,连小小的流求岛都打不过!

    他还严令鞑靼贵族子弟学习汉话书写汉字,甚至连汉人的节日也不许过!

    汉臣们一个个都他以各种理由踢开,重用鞑靼贵族子弟,而那些色目人则因为还有用而勉强保留着。

    张岛主冷笑了,呵呵,文明之路走不下去了,他们重新回归了野蛮化,开始要恢复原始部落联盟了!

    一时间大都城周围战马奔腾,刀光剑影,鞑靼人似乎开始找回了自信。

    果断卖了山东西路后,他们又得到了一大批物资,据说又从大草原征召了一批人马。

    张岛主不在乎鞑靼强盗集团了,第十次平剿高丽国的反叛失败之后,他们已经找不到继续发展的出路了!

    他们以为重新回到过去,妄图重温铁骑无敌的时代,那只能是做他们的强盗梦,时代不同了!!

    他们正在往作死的路上狂奔……

    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最后一击的时候,张岛主认为现在借不上大宋的力量不说,反而可能会拖累到流求岛的经济发展。

    每个十天张岛主都要认真看一份表格,那里面标有临安城、扬州城、刺桐城和广州城以及流求岛上几座城里的基本生活物价和一般居民收入水平。

    最近一段时间内,大宋的几座主要城市中物价出现了持续性上涨的情况,连带着流求岛也跟着上涨。

    但是居民收入水平却涨幅不大。

    张岛主当然知道根源在哪里……大宋一下子就出动十万劳工重建汴京城,这规模,这气魄,让张岛主自愧不如!

    再加上汴京路其它中小城市的重建,那投入的物资简直是天文数字!

    大宋政府向流求钱行的贷款加上向大宋百姓加收的税赋,最主要的是他们拍卖汴京路里无主土地的所得,勉强能支撑一气儿……但是再加上重建山东西路,大宋政府的国库明显就吃不消了。

    钱钞好说,可以随时加印,但是最终要体现在各种用途的物资上。

    大宋市场上的物价没有暴涨,完全倚仗着农业上的连续丰产!

    这个时候,张岛主带来的高产粮种,高产棉种,大型牲畜,特别是提高了对海洋的开发能力,这一些可能比大栓枪和火炮还重要!

    但是,物资再多也是有限的,生产能力还是不够啊。

    张岛主忧心忡忡地对王德发主家说:“贾老狗和那帮子老朽贪图便宜,目光短浅,只想着白得自己的功绩,他们要把大宋导向死路!”

    王德发主家也看过那些表格,他却比较乐观。

    “贾平章他们不傻,你看他们一直要求我们快快卖他们机帆船,不管哪样的,马上就要……他们不是想借着黄河来防卫鞑靼人?

    你不要担心他们会倒向北方,我估计再给贾平章他们十个甜枣吃,他们也不会上当,呵呵。

    大宋官家现在是一个小孩子,谢老太太也就是一个好心老太,还真的只能依靠他们管理了……物价高也不怕,通货膨胀或紧缩,大宋社会又不是发生一次两次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小!”

    “可大宋的通货膨胀迟早会传导到我们头上……”

    “嗯,这是一个问题……实在不行我们降税吧,刺激民间投资生产业和加工业,我们对民间企业收税可不低。”

    “呵呵,大宋政府加税,我们降税,正好对着干。”

    “不是为了和他们对着干,我们怕那些钱钞都跑去囤货了……我们的水田还要继续开发,争取把钱钞一是引向企业,二是锁死在土地上。”

    “把进口关税也降一降让那些海商也帮助我们往回运物资!”

    “好办法!就这样定了。”

    张岛主叫来郭子仁关长和古剑山行长,让他们拿出一个减税计划来。

    两个家伙有些慌了,说:“那我们的收入可大大降低了……不是说近期要退伍一批队员嘛?那一大笔安置费要从哪里出?”

    张岛主笑着说:“收入少了,可以先向我们的公民们借钱嘛,我和你们讲一讲如何发行国债……”

    两个家伙耐心听完张岛主的讲解后,笑了,说:

    “用我们岛上的工农业做抵押,就算疑心病再大的人也会大胆地购卖,而且才是三年期,每年半成的利息……这不是借钱,是做善事呢。”

    几天后,《流求时报》上大篇幅登出了流求岛减税以及发行工农业债券的一揽子政策,这顿时引发了一场金融波澜。

    张岛主终于真正看到大宋民间的富足了。

    不用提流求岛内的情况,大宋境内主要城市内的流求钱行统一发行一贯面值的工农业债券,结果没有用上三天,三千万贯一举告磬。

    成吨成吨的铸铜币涌向市场,然后换成流求钱钞,再回归流求钱行。

    在这个过程中,带着绿锈的铸铜币似乎到处可见,还哪里有什么钱荒了,分明是钱毛了!

    贾老狗终于回了张岛主信,但是大半内容指责张岛主率性而为,怎么能随意减税呢?!

    张岛主这一次根本没有在乎他,心里却想,流求岛建国的事情要开始考虑了。

    Ps:感谢墙里墙外不一样的打赏。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开采金矿() 
    张岛主亲自主笔,王德发主家协助,安静主家帮助整理的《流求大宪章》其实已经完本了,只是一直没有公布出来。

    张岛主在期待着另三位朋友回归。

    王德发主家对他说:“十几年了,他们在那面的世界一定很幸福……”

    是啊,人若是有权力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一定是幸福的。

    “再等等吧,已经十几年了,不差这一两年……我怕我们三个人编写的《流求大宪章》有漏洞。”

    “有漏洞再修订呗,就算全世界的人一起编写照样还会有,再说别人有啥资格?!”

    张岛主笑了,说:

    “对!只有我们才有资格……我们至少给大宋百姓一个用脚选择的机会!

    喜欢安逸,喜欢一成不变,可以留在大宋生活;喜欢发展,喜欢赢得财富,可以上我们这里,也可以去海外拼搏……哪怕喜欢当奴才,崇拜暴政和屠杀,也可以去鞑靼强盗集团那里求个路子嘛!呵呵……”

    “老张,你少说了一样……喜欢绝对自由的人也有出路,他们可以到菲律宾地区的任意一个荒岛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绝对没有人打扰他们。”

    两人大笑了起来,他们也许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道路。

    但是张岛主还是建议推迟个一两年再发布《流求大宪章》,眼下的生产建设发展到关键时刻了。

    《流求大宪章》的核心内容是“王及一切他人均在宪章之下”,这个内容要比大宋建国者的“吾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观念要进步多了。

    其它的一些内容基本都是常识性的内容。

    事实上,就算张岛主现在没有公开发布宪章,流求岛上也正是在执行这个核心内容……所以,王德发主家也就同意他的建议了,等等吧。

    针对大宋社会经济的状况,张岛主和王德发主家不得不加大自己的工作量。

    在海外,他们加大了木材,煤炭,硫磺和煤油、香料等产品的开采与贸易,每天都有上百条五桅大海船络绎不绝地在流求岛与大宋的各大港口出入。

    鸭绿江中上游沿岸,北海道岛,菲律宾群岛的某个岛上,婆罗洲和澳大利亚西部的百思城地区,叮叮当当的伐木声似乎昼夜不停,那大树“咔嚓”“咔嚓”倒下的声音似乎也能超越地理距离而连成了一片!

    来自婆罗洲岛西部的煤油和东部的煤炭,来自硫磺岛的硫磺,几乎比以前要多三倍的量,正发疯了似地往流求岛和大宋的港口运输!

    海洋上的渔业捕捞也加大了力度,尤其是捕鲸业。

    大宋渔民比较早就学会了流求岛捕获鲸鱼的技术,也比较早学会了处理鲸鱼的方法,这样双方形成了一种竞争的关系……当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大家对鲸鱼的综合利用都特别完备。

    大量的廉价的海盐与锅驼蒸汽机快速烘干技术的使用,让渔获的处理更加方便……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腌咸鱼或鱼干,它们价格低廉,可以让穷人轻而易举地消费。

    此时,在粮食及其替代物的总产量上看,大宋是世界第一,正如王德发主家说的那样,基本面还算可以,就不会出现天大的乱子。

    但是在单位产量来看,流求岛与山东半岛是世界最高。

    山东半岛现在已经普及了马耕技术而流求岛则已经普及了水牛耕作,再加上有机化肥与有机农药的帮助,单位亩产量比大宋农民的精耕细作多了两成!

    而且一个普通农民的产出相当于大宋普通农民的三到五倍!

    流求岛开发建设的四道河轻工业城恰逢其时,麻纺,棉纺,丝纺或混纺行业借助锅驼机为动力快速发展起来,甚至在刚刚完成厂房的基建工作,还没有完全干透时就安装调整开工运行了!

    去年,山东地区和大宋中原地区的棉花大丰收,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引爆了那里的纺织行业。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中,在大宋山东西路,高丽国中部,澳大利亚西部都将开始大力种植棉花……纺织事业仍然会高速发展。

    但是,大宋市场的通货膨胀仍然不依不饶地传导到流求岛了,实在没有办法啊,两方面的市场联系太紧密了。

    比如水泥等建材市场完全是买方市场,基本上是有多少货就被买走多少,一天涨一个价钱。

    张岛主和王德发主家不得不提前拿出办法来对付大宋市场的通货膨胀。

    很快,《流求时报》的头版头条上刊出了爆炸性新闻,说是在流求岛管辖的澳大利亚西部的金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金矿!

    而且后面几版的广而告之上说,欢迎任何大商大户或是平民百姓前去开采,只需要交纳少量的费用办理开采证以及将来缴纳一定的开矿税便行,而且提供航期为15天、30天和45天三种不同的客船,时间越长,船费越便宜。

    大宋境内的大商大户们被惊住了,天下还有这等好事情?!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大商大户们都能在现在掀起的经济浪潮中找到位置。

    比如一些过去依靠大宋盐引发家的盐商们,他们就属于因流求岛而没落的典型代表……大宋政府不得不取消专卖后,他们很快就是市场经济中败了下来,全仗着过去的存下的财产活着,正处于找不到新出路的时期。

    想从事现在最挣钱的有线电报行业吧,那早都是大宋政府和一些权贵家族垄断了。

    想跟风开办纺织行业吧,他们根本比不了原先就有纺织经验的纺织作坊。

    也想兴办农场种植棉花吧,那些适合种植棉花的旱地,要么就被大宋政府指定为公田,要么被地方权贵占有………这里的水太深,他们真的不敢下去。

    走老路买良田吧,可是那个流求岛一直在出售水田,一直买下去后,发现根本没有太大的收益……物以稀为贵,你越买人家卖的越多,那粮食价钱根本上不来不说,而且买的越多交税越多,管理成本和种植成本也越高。

    囤积粮食等卖高价?

    那是开玩笑……囤一季的粮食,就算最好的贮存条件下,也要损失一成左右,而且囤了两年的陈粮,你会买嘛?

    平民百姓恐怕宁肯啃食玉米和地瓜、土豆也不会买的!

    囤粮食想暴富,除非是天下绝收,而且还不能有别的替代食物才行。

    但是可以出去开采金矿!

    Ps:感谢澳洲吴、呲牙三七、书友151的打赏。

第十九章 给百姓用脚选择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