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南宋同行- 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老村长的儿子,亲眼看见那一些人狼狈地回去了,而且还放了两个都头!

    他有些看不懂了……

    馆陶城的地方官长长吐了一口气,他得意扬扬地给上级写了报告,声称全城同仇敌忾,把前来劫城的流求强盗吓跑了……当然,被俘虏的两百人他暂时没有上报,他还正和两个被释放的都头商量呢,准备赎回来。

    朱都头明白自己的上级不想与流求海盗为敌,更高兴他不想把事情闹大。

    他的副手,那个副都头也高兴自己的远房亲戚大人这个态度。

    他认为是自己幸运,感动了那些可怕的海盗……他争着把放他们前让他们传的话说出来。

    他说,那些海盗看到这里防备森严,便害怕了,说是不再来骚扰,而且以后一切事情都好商量,希望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双方和平相处!

    大概就是这些意思吧……朱都头在适当的时候,还补充了几句,主要谈了谈那些海盗们的厉害。

    以他在江湖上的名声,能被他认为不可以战胜的势力,那也许真是不可战胜的!

    地方官董方听完后认真地点头认可,但是,他看到了解救回那些被俘人员的可能性。

    解救肯定不行,万一有一个家属乱说话,他就根本不可能瞒过上级。

    他了解到,那些海盗没有用杀人的方法来立威,而且他们还占了孔家村来驻扎。

    他和两个都头商量说:“你们认为他们能要多少赎金?”

    他的远望亲戚抢着说:“肯定不多……他们手上的物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而且他们用的钱钞不与我等相同……”

    地方官董方白了他一眼,他还没有见过不喜欢钱钞的人,更不用说是海盗们了!

    还是朱都头很有经验,他猜测说那些海盗可能会讨要一些生活用的物资,并提议说是主动和那些海盗们商谈一下。

    地方官董方大喜,让他回家和家里人团聚一下,然后再去和海盗们商谈。

    他的那个远房亲戚这个时候都不敢说话,一副没有承当的样子。

    地方官董方没有太理睬那个娘家的亲戚,却对朱都头褒奖有加……他们被俘的事情,他当然不会上报了。

    他吩咐完事情后,心情舒畅,回家后,在后花园里独自乘凉。

    此时天气正是大暑时分,酷热难当,他便叫来佣人,摇起来风扇车。

    大宋非著明诗人刘子翚写了一首《夏日吟》,诗曰:

    “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重櫩邃屋昼生阴,反易天时在谈吐。”

    此诗明确说出了当时的富贵族人家竟然有一种扇车能长时间的起风,而且还有一种冰槛的装置能沥出寒雨。

    大宋时期,人们在炎热的夏日可以制造人工风与人工雨,来给自己消暑纳凉。

    这种扇车本是大宋传统的农用器具,据说在西汉时就已经发明使用了,当然也会传到了北方。

    地方官董方在佣人摇动起来风车后,感到一阵清凉,禁不住唱起小曲来了,这些时日的烦扰全都排解了。

    他刚想休息片刻,他的夫人却过来了。

    她在他的身过坐好,说起了大宋岳家军里背嵬军。

    原来在宋金作战时期,岳飞的部队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十年对金作战中,岳飞的军队以牺牲一万五千人,伤残两万人的代价,杀死战斗力强悍的金兵约十五万人,杀伤至少五万人。

    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叹息,对岳家军是又怕又恨。

    在强悍的岳家军中,又有一支屡屡以少胜多的军队,那就是背嵬军,可谓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都是韩、岳兵之精兵,常选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至于为什么“亲随军“要“谓之背嵬“呢,据说是韩世忠首创,后来被岳飞借鉴。

    “燕北人呼酒瓶为峞,大将之酒瓶,必令亲信人负之。韩兵用以名军,峞即罍,北人语讹故云,韩军误用字耳。“

    也有说,韩世忠原为大宋西军,驻守陕西的部队,长期与西夏作战,军官,因此也有说法认为“背嵬“一词是西夏语的音译,用以指骁勇军士,由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始创。

    岳飞背嵬军作为自己的亲兵卫队,步兵由岳云统制,骑兵由王刚统制。两支部队由岳云统一节制。骑兵背嵬主要装备有长、短刀,约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围盔,铁叶片革甲。

    背嵬军战术多变,常常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紧密配合。与敌人作战,往往距离敌人一百余步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马,然后长刀对劈,迅速冲锋,集结,再冲锋,从而量杀伤敌兵。

    凭借着这支强悍的部队,岳飞百战百胜。

    在绍兴十一年,荆湖宣抚司罢,改任傅选为鄂州御前背嵬军同统制。

    可见,背嵬军已被朝廷纳为己有,有了正式的番号,成为“御前“的军队之一。

    地方官董方的妻子说:“官人,你以为那流求海盗如背嵬军如何?”

    他当时就感觉不好了……岳家军中的背嵬军人人皆知,而那些流求海盗的战斗力也惊人,已经有人在暗中把他们和背嵬军比较了。

    他们曾经在山东地区以几百人大破数万大军,这个传闻也许夸张但是也说明他们的作战能力极强……但是,他们如何能被自己这几百民众吓跑?。

第二百零二章 女子无才便是德?() 
地方官董方的妻子在当地的民间有贤惠之称……唯一的爱好是喜欢流求岛出品的香水,而且越贵越喜欢。

    北方中原地区,随着鞑靼人掌控的越来越久,这里的汉人越来越懒于洗澡。

    前文说过,社会风气从来都是从上层传下面的层次……鞑靼人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的问题,他们不喜欢别人洗澡,并认为常洗澡会伤害人的元气。

    其实鞑靼人是万物有神类的宗教,而且,他们什么宗教都可以信,唯一这个元气是什么,他们其实也解释不清。

    但是,他们不喜欢洗澡却是真实的……

    鞑靼人不喜欢洗澡并不代表着不喜欢流求岛的奢侈品,特别是他们的贵族人群,他们都是酷爱香水之类可涂可抹的昂贵物!

    如果他们中的贵族也不洗澡,然后再涂满了香水,那种时常散发出香水味或是汗臭味体味,真是让人难以接受……真有些让人怀疑,那香水有毒哇……

    还好吧,一些汉人中的贵族,或是大家之族还保留着常洗澡的习惯,特别是女人。

    地方官董方的妻子在那个深夏的傍晚前,舒舒服服洗了一个澡,然后精心洒了些许香水……很贵的那一种,然后来到了花园,陪着夫君小坐一会儿。

    她的话是传达闺蜜们的议论……这个时期鞑靼人还是比较讨厌汉人受教育,说说看认识字知礼有啥用?!

    一刀下去,啥都没有了……

    当然,他们更不喜欢女人受教育了。

    这里面再多说几句啊……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类似的话,虽然现在还没有被鞑靼强盗集团的五毛宣传员整理出来,但是,他们打压儒生的手法却寻常可见,很简单的办法,他们不进行科举,全是举荐就可以了。

    好吧,也不能全怪鞑靼强盗集团的有目的控制……事实上对女子教育的歧视由来已久,鞑靼人只不过夸大了这种歧视,把它制度化和常规化,并且巧妙的嫁接到儒家思想体系里!

    这里面包含了父权制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

    更紧要的是,这还是一种封建统治的手段:将女性的“德”与“无才”紧密联系起来,以“德”为由,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将她们置于愚昧无知的境地,从而造成了这个民族女性上千年间“女憧憧,妇空空”的状态。

    无论是未婚女子还是出嫁妇人,大都不字不识,头脑空空,懵懵懂懂……以此来确保男权中心主义的统治地位及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当然也会被别有用心的民族用来变相愚化另一个民族了。

    教育男人也许只教育了一个人,教育女人,却可能教育了一个民族。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最早出处已无从考证,但与它涵义相近似的说法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这里的枭、鸱都是极凶猛的飞禽,喻狠毒,还有“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皆出于西周的《诗经·瞻卯》。

    可见,那时候人们认为男人拥有聪明才智可以成就事业,女人拥有聪明才智则非但不是好事,还是搅乱天下、酿成灾难、祸国殃民的根源。

    为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鞑靼强盗集团宣传人员还从儒学中抽出的某些片段来极端化处理,比如把“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故意歪曲了,不提是指灭掉不恰如其分的人欲,故意认定是灭掉一切的人欲去存一切的天理……然后再结合在一起,大力推进贯彻“男女有别”、“男女大防”的礼教制度,以达到弱化一个民族的目的,以便维稳。

    这礼教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防女子之“淫”。

    一切邪恶的极权组织都喜欢从人的下半身出发来说话……他们真是都太喜欢做管住别人下半身的事情。

    为此,五毛宣传员们大加渲染的是女子一旦有了知识,就可能具备对自由的向往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难以驾驭,还会变得“****”,继而发生种种“不贞”之事。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此类女子“因才而淫”的故事传说比比皆是。

    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琴声感动而与之私奔;蔡文姬虽才学丰富,却感情复杂缱绻,结果三易其夫;杜丽娘、崔莺莺因知文断字,看了一些文学“杂书”,愈发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动,将对封建伦常的反叛付诸行动等等。

    所以,上千年来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一直遭到剥夺,目的就是为了将女性塑造为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儒家礼教”的奴隶。

    ……也许说太多闲话了……

    这个时候鞑靼人哪里有时间进行这样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阉割行动?

    当然,这个时空的这个大陆上的女子教育可以说是整个世界中最好的……事实上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都较高。

    地方官董方的妻子也能读书看报……她们几个闺蜜在一起,也同样谈论《流求时报》上连载的,特别是那上面********的。

    鞑靼强盗集团不给管治下的普通文人出路,除非大家族出身的,或是家里条件较好的,一般的读书人只能自己找路子吃饭。

    除了当私塾先生外,他们发现当写手也是出路之一。

    《流求时报》上给的润笔费用最高,如果能被选中,他们给的稿费足可以养活一家人,都过上符合身份的体面的生活。

    事实上,大宋境内也有几家报纸照着《流求时报》学,但是由于工艺的原因吧,稿费不高,不过也能活命。

    前文讲过,再加上理财派平章阿合马有针对性的反腐运动……普通知识分子开始了大逃亡行动,好在他们还真都有出路了,真能跑掉。

    所以,言情一时间盛行一时……《流求时报》的负责人杨友行这个时候最舒服,他可以从容不迫地组稿了,再也不愁没有稿件了。

    想想吧,有时候安静主家都追看上面刊登的,可见那些言情的质量还是蛮高的。

    王德发主家偶尔对张国安岛主说起这个现象……我们会不会反而把后来的元杂剧扼杀了?!

    都去写白又白的言情可不好……

    安静主家插话说道,没有关系……变种的文学繁荣也算文学发展了,慢慢就会吹去黄沙始见金!

    张国安岛主意味深长地说:“鞑靼强盗集团无论如何想控制文艺的发展……民众们却总能找到其它突破口来躲过他们的管治,总之打压不死的,我们有这个时空最先进的印刷科技!

    科学技术是一切****集团的天敌……”

    地方官董方的妻子和她的闺蜜们当然同时也会看《流求时报》上其它的内容,买到一份这样的报纸还很不容易,也很贵呢,所以都比较珍惜。

    她们对眼下的局面也有自己的见解和发言能力。

    所以,她的话不得不引起了地方官董方的重视。。

第二百零三章 被抢劫者主动保护强盗() 
馆陶城的地方官董方轻声对妻子说:“你们私下里谈及到那些流求海盗了?”

    他先前已经挥手让摇动扇车的佣人退下了。

    鞑靼人擅于利用首告之法,他也擅于利用……当然还要防止别人也告他的密了。

    一个让人人自危的社会,才是鞑靼强盗集团最喜欢的社会。

    他的妻子浅笑着回答说:“夫君,他们可不是海盗……否则制不出这样精致的物件!”

    这是一个非常平和的深夏傍晚……在鲜花盛开的花园里,那些花草的香味都无法掩盖住他妻子身上的芳香。

    他心里动了动,小腹有些灼热了。

    他笑道:“先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你们是如何知道这般详细?”

    “无他……怕那断了连载……”

    地方官董方一时无语,竟然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关注他们。

    “海盗如何能写出那样缠绵的?分明是才子!”

    好吧,地方官董方没有别的说法了,两个人关注的内容无法沟通。

    这一夜他们牵手以上了很久……都说那个流求蜡烛格外让人那啥,要不然也不会那样贵呀。

    董家的老族长让人捎话来了,说是如此正好,不要与流求岛的什么人发生矛盾,民不举官不究,就当那些人是来无影去无踪的人吧。

    地方官董方也只是在报告中向着自己的上级简单提了几句,最后以“其众不知所踪”来推脱了责任。

    但是暗地里,他派出朱都头与那些人联系……有些衙役的家属已经开始哭闹了,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情况无法长久维持,迟早要闹开来。

    私下里,朱都头和他的副手已经分头安抚了那些家属,要不然会闹出更大的事情。

    朱都头在家里呆了几天,又联络了一些值得信赖的江湖人士,然后就带着使命去见了黄祖队长。

    这个时候黄祖队长正和他的助手有些闹心,他们已经向山东济南的大本营汇报了自己的夺城经过……这个失败的结果,他们可不敢隐瞒,那份报告书要两人共同签字。

    在等着回复的期间,两人共同回忆了有关流求特工大队的基本条例,以及对他们前来驻营的任务要求……

    黄祖队长说:“我们的任务不同于其它队……要以特殊任务为重,并非当成普通战兵……”

    他的助手补充说:“确实如此,而且让我们前来,主要是安抚战后的局面为重……这一次夺城,本来就是让我们便宜从事,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关大局。”

    两个人其实心里还有一些不舒服,这次不战而退,让人憋屈。

    他们可以失败,军令还可以让他们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投降!

    但那是面对鞑靼人的军队时才如此……面对全城民众的联合抵抗,他们准备不足。

    事后的细作报告,在他们到达馆陶城之前,馆陶城里突然乱了起来,当地的地方官以自己家族为首,组织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