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以往,国将不国!
所以,这个办法现在还没有大面积推开……只是在一些地方上开始试点推行,特别是远离重要城市的地方已经半公开化了。
董家家族就利用这个机会得到了馆陶地区的地方官职位,他们推出了本家族的优秀人才董方来代理董家的利益。
董方确实是一个有眼光的人才,他一开始时,并没有涸泽而渔,还推行了一系列的休生养息的地方政策……毕竟这里是自己世代居住的地方,家族的全部资产都在这里,可不能捞一把就跑。
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眼下的局面有些不同于往常了。
在董家祭祖的时候,他们族里的老者开了一个家族会议,所有的重要成员都在祠堂的一间大屋子里坐好,听着董家族长和几个长者商谈。
这是一场决定性的家族会议。
大家首先听取了地方官董方的官场汇报。
董方介绍说,眼下朝廷内部比较混乱,汉法派和理财派打成一团,理财派一方借助******来打击另一派,同时又趁机敛财,深受大头目的看重;汉法派一方又以为国为民的大义来反击,由于他们在朝廷中的官员占的数量大,所以实力也是不小,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官中,认同汉法派的人员比较多。
这一番介绍让大家陷入的沉默中……董家的族长已经八十多了,笑看过许多的风云变化,他像一位老舵手那样掌管着董家这条大船,这些年中已经躲过无数的风涛巨浪。
老族长用低沉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几个设想。
第一个加大向大宋地区的江南西路地区转移家族产业的力度。
早在金朝末年,这支董家北方的分枝已经完成了认祖归宗的任务,他们早都悄悄把自认为的祖先,董庆小妾的骨骸运送回董氏老家,归于董家的祖坟。
江南西路的董家对于这支董家的分支的回归当然大感高兴,而且还重新修整了族谱……这个时空,没有哪个大家族不希望自己人丁兴旺,况且,北方董家不仅不用他们周济,反而向着他们这里转移了一些产业。
现在,北方董家的族长决定要加大转移力度了……这是前所未有的决定!
在全朝被鞑靼人毁灭的乱世都没有这样的打算,反而在相对平静的现在做出这个决定,是不是有些盲目了?《
br /》
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看着老族长,等着他的解释……(。)
第一百九十七章 那里有人们的自由()
那个老族长当然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原因……向南方大力转移家族产业,这可不是一个小事情,这是代表着一个家族最终的发展方向。
老族长说的非常含糊,但是大概的意思非常明白。
他认为鞑靼人很可怕,但是现在他们都红了眼睛,失去了理智,肯定最后会做出不可预计的行为,而且,他们很可能把一切都抢个精光再走……那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喂,可不会是白来的,最终还是百姓们买单,弄不好所有世家大族都跑不了的!
当然,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并没有明说,大家都能听出来。
有人提出一个看法,自己家族的人担任本地的地方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老族长微微一笑,他捋着全白的胡须说,地方官是董家的,这不假,但是鞑靼人的法令制度几乎一天一变,特别是他们的上层正在激烈的打斗……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再严苛的法令制度,也比总是变化的法令制度好。
老族长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说出了这样的话……他的判断无人可以反对。
好吧,大家都接受了这一条:快快的,大量的向着大宋转移……当然,还要掩人耳目,不可以公开。
第二条的提出很特别……老族长要求一部分青年人去流求岛!
老族长掏出一叠《流求时报》,以之示众人说:“可以派出一些后生去吧……老夫打探过,这上面的文章都是真实的,我等派人去那里,不仅求财还可以求个将来的保靠……”
又一次开枝分叶!
一个大家族,每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都会自然而然的分枝……当然,战争对大家族分枝的行为促进最大。
但是,为何要选择那里?还是海外??
不能因为文章的内'容'都是真的,就这样吧……分枝不是简单的移居,它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节点和位置,但是如何能选择海外……
老族长又是微微一笑,说:“老夫注意到了,那里三年多没有变过赋税了……”
好吧,没有一个商人会希望自己不用交税,他们只不过害怕赋税的不稳定性,事实上,哪怕税高一点也不怕……商人会通过加价的手法弥补回来,但是如果不稳定,他们就不会做生意了,因为无法明确自己的售出价钱。
商业行为确实有暴利一说,但那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和行业中,不可能是大规模、全行业的……九成的生意还都是普通生意。
张国安岛主在管理流求时,特别注意到这个税务问题。
他一直认为,除了自由外,促进或阻滞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税务。
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便会是发展的推动动力;用不好,就伤害了自己的元气。
张国安岛主近三年来,只增加了一个税种,教育税,税额也不大,每出入流求岛一次,都要被加收一文钱……从外面购买的劳动力不算,这里还包括每一宗进出口的商货。
没有人在乎这点点的钱钞,但是却足够安静办起来的几所小学校的费用。
他们三个人商谈过,眼下就是教育下一代的最好时机,技术的升级已经足够用了,再想超前,除极个别的行业外……比如热气球,眼下除了它,已经足够在这个时空发展了。
所以,他们的重点变了,这才加了这个税种。
张国安岛主当时还认为这正好也是一个动态调查表,起码可以看出流求岛上人员和商货的变化次数。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流求岛的税收政策竟然还能引起几千里外一个大家族族长的注意。
老族长的判断是从《流求时报》上来的,他的认证,却是通过家族里前去经商的人那里得到的。
前文说过,董家使用流求产品的总数,恐怕是本地区使用最多的一家。
一是流求岛的产品好用,二是,他们与流求岛的生意做得非常成功。
馆陶地区正是盛产山核桃的地方,原本不算太值钱的普通山货,竟然能在流求地方卖出好价钱……听闻那里的上层社会都以吃核桃油为荣,这不知道是谁带的头,跟风者无数!
从这里到流求岛,海运加陆运,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但是,由于那里的生意非常公道,而且流求商货确实好卖……他们当然不会选择价高货精的奢侈品,都选了一些大众货物,好在流求岛对他们这样在鞑靼人管治下的商人没有什么限制,可以自由出入。
董家的老族长经常在《流求时报》上看到他们总是沾沾自喜,说流求岛上的人们有着全世界都没有的自由……先前他还不以为然,等到真的轮到自己家族的身上了,他才切身感觉到,这个自由是多么的重要。
他们的商人可以如同去自己家一样,随意的出入;也如同在自己的地盘一样,可以任意经商……真的比大宋还好,从来没有禁榷之物。
当然,军事用品除外,没有正经的商人对那个感兴趣。
董家的老族长有些不得劲儿的强调说:“对……那里有人们的‘自由’!”
自由?
董家的人互相看了看,也就是说那里没有连坐,没有路条,只要不违反他们的规定,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除了军用品,连禁榷之物都没有,更没有什么专卖制……连大宋境内还有各种拦头呢,他们那里没有拦路检查的……
大家议论了一下,认为可行……反正那里的商船无数,来回也是很方便。
但是,此事要更加隐密,万不能让他人知道……这一点没有人不注意。
老族长的最后一条就是关于本地的发展问题。
他捋着纯白的胡子说:“老夫已经年老,无心远走他乡,生生死死都在这里了……”
呵呵,这时会场上响起了一片呵呵声,几位长者纷纷表明,他们这样年纪的人,最后就在这里守住族里的祠堂了。
“等到天下再次太平时,不管谁坐天下……诸位莫要忘了祖先牌位。”
当地的地方官董方这时也在场,他的职位是所有人中最高的,但是在董氏族里的位置却排在后面,上不了台面。
他对此毫无怨言,老老实实靠照辈分的排名坐好。
他听到老族长的话,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明显对官府没有信心呢。。
第一百九十八章 你可以不当汉奸()
董方是董家所有人中,官职最高的人,但是竟然在族里没有发言权。
人权、官权在族权面前作用不大……除非是极其有权势,比如平章贾似道之类的人物,才可以越过族长的权力。
馆陶城地方官董方这些天心里颇不宁静。
他先前派出了两百人去查清孔家村与流求海盗交通勾结的情况,当然,他心知肚明,那些人还会借机发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常识,他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自己也会发些财,这些是自己必须要的,财物还要送给鞑靼主家一些。
大家一起发财,这才是官场上的正道。
但是,他开始有些担心朱都头他们会不会借机把问题扩大化处理,也就是说会不会趁机把其它村子也骚扰了。
发财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底线,不可以乱来。
他之所以决定对孔家村开刀,还有一个原因是,那里是单独在山区里的,连累其它村子的可能性不大!
他家族的根基在这里,他可不想把整个地区的民间彻底得罪了,以后没有办法很好的生存。
在异地短期当官有好处,不太可能聚众造反,也无法形成对抗中央的势力……但是,他们也不太可能为本地的发展真心负责。
也许要么不作为,要么******,反正只需要对上级负责。
而本地人在本地作官,特别是大家族人士则都有一定的忌讳……
但是,他相信朱都头的人品,毕竟他还是江湖上有些名望的人,不太可能把事情闹太大。
可是走了这样久还没有回来,却不得不让人多想,就算有其它变故,至少派人送个信儿回来啊!
他已经连派出两批人员去联络他们,但是竟然没有一个回来报告,看来真是不知道顺路跑哪里去“清查”了。
果然只是一个武夫,办事如何这样不周全?!
这一天,他坐在衙门里,心里正在纳罕不以,忽然有人来汇报,说是朱都头派人来了……
他赶紧把人叫了进来,那人竟然是一个不太熟悉的的厢兵,而不是自家的远房亲戚!
他顾不上那样多了,马上细细问之,这方才知道原因。
原来他们去山里面追杀流求海盗了,不日就将有大功呈上!
馆陶地方官董方的脸顿时抽抽起来了,谁让你们惹他们的,我平常只是说说,谁让你们真动手去抓他们了!!!
抓捕和流求海盗有勾通的村民,和抓捕流求海盗是一回事吗?再说了,他们是海盗吗??!
当然,在官场上,大家都称他们为流求海盗……这是上面的人给他们下的定义,下面的人当然不敢改变,只能保持这个称呼,但是双方都知道,流求那帮人,好像不是海盗,没有海盗不抢劫反而吸引无数人去做生意的!
当然,称呼是称呼,那只是为了工作;做生意是做生意,那只是为了生活。
来自大草原的鞑靼人永远只是强调活在当下,因为他们从没有天气预报,只是靠着经验做事情,他们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变化,发生什么极端的改变;而且牲畜一但有任何生物学上的变化,他们也只能默默忍受任何损失,无力去改变什……所以他们比大宋人更加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活在当下,这是游牧者最喜欢说的话。
他们到了最后是变成穷凶极恶的强盗,还是变成可爱可亲的牧民,这都是生存的需要,不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口头上称他们是海盗不算啥,行动上倒是能表现出真实意思。
馆陶城地方官董方勃然大怒,谁让你们去追杀什么海盗的!!!
那个报信的人听到上官的话语,他整个上身都一阵晃悠,感觉不对了,一时间没有话来回答。
追杀敌人海盗都不对了?!这话还要自己怎么说……
馆陶城地方官董方哪里管他是怎么个反应,马上下了命令,说是让他们快快给我都撤回来!!!
他当然不能明说自己的家族还正打算去流求岛发展的事实呢。
那个传信的厢兵滚了很久以后,他的胸口还是起伏不定,真是气死了,谁给他姓朱的权力去追杀别人??
等着回来好好收拾一下他们!!
他一直在恨恨不平,当然不知道那个传信的厢兵的机密之事。
那个传信的厢兵是其实是流求特工队员装扮的……先前在特工营地里,黄祖队长和其它队员分别提审了他们。
为了防止他们串供,不仅逐一审讯,而且还采用了突击、反复对照的技术手法……他们最后得到了相对统一的口供了。
果然,馆陶城现在就是一个**的小娘子了……朱都头果然是一个有江湖经验的人,他在被反复提问馆陶城的城防时,马上醒悟了,他们竟然要打那里的主意!
他马上闭上了嘴,摆出一副打死也不说的样子来。
黄祖队长他们不稀得搭理他了,如果真想逼供,他们有几百种方法让他说出实话来……但是用不着的,城防情况又不是什么非常机密的情报,结合他们不同人的交待,再加上他们早先派出的情报人员的报告,基本情况就差不多了。
根本用不着逼供,他不配合,其他人配合极了……黄祖队长冷冷地看着朱都头的样子,说:“哼!你身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却甘心侍奉腥臊并御的鞑靼人……你还拿出一副英雄的样子,我以你为耻!!”
其实朱都头想的是自己的家人都在馆陶城里居住,万一兵乱馆陶城……家人怕会有人受伤,他还真没有想到为什么人侍奉什么的……这真是太委屈!
但是,他又无法辩解,一时间气得满面通红……黄祖队长却乐了,说:“你还算不错,至少知道惭愧……不算认野蛮民族为爹爹无药可治的铁杆汉奸,你还会脸红……”
汉奸!朱都头被气疯了,江湖上哪里有这个称呼?!
“我不是汉奸,你可以杀了我,休得污辱我!!”
朱都头脸色发紫了,他狂叫了起来。
黄祖队长却高兴了,他温和地说:“你可以不再当汉奸……先前如果你没有看明白,现在,我可以好好和你讲一讲……你平静些。”
黄祖队长慢慢把自己从《流求时报》上看到的内容一点
点讲给他听。
《流求时报》的发行量很大,但是不可能遍及北方中原……除了极少数人可能夹带一些外,剩下的人可能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
第一百九十九章 堂堂正正的战斗()
黄祖队长看着这个壮汉的脸色逐渐平和了,而且略微点头认可自己的看法,他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