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德主家直接把那条大河叫文莱河时,所有队员都明白,文明来了,文来嘛!
这几年,这些丛林战士不仅学习了大宋的说话,也学会了其它的一些文化。
学的真是很快(。)8
第一百三十五章 渤泥国王子的“游学”()
二百八十多名犯罪分子都被统一带到了“文来”河口,并且统一得到了安置……他们中受伤的人员也都得到了队医的医治。
啃狗问王德家主:“他们为什么会和我们吃一样的饭?”
王德家主说:“在这里做两样的饭菜,其实成本更高……这里不同于流求,合适的劳力更少。”
鸡米问王德家主:“他们为什么会和我们穿一样的衣服?”
王德家主说:“从这里的海贸上看,运输棉麻布的利润更大,所以麻布反而是性价比最低了……他们只能穿上和我们一样的衣服。”
啃狗说道:“他们好像在恨我们……”
王德家主拍着他的肩膀赞赏地说:“好孩子,你能感觉到别人的情绪……没有事儿,他们还没有从劳动中得到更大的收获,不急着改变他们。”
鸡米说道:“如果我们使用了短火铳,他们会更怕我们……不如去别的部落再抓一些劳力吧!”
王德家主摇着头说:“不占公理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做,让别人恐惧早晚也会让我们受伤。
我们可以用购买的方法来解决劳力短缺的问题……只要用流求币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这是实情。
渤泥国在这个时空已经不是蛮荒之地,渤泥人也不是野人……但是这里的劳动力技能远远比不上大宋。
这里的人太过于懒散,勤劳劲儿连日本、高丽和东非黑人、欧洲白人和阿拉伯人都比不上。
王德家主千挑万选才找出一百个左右比较适用的劳力……他索性还得学张国安岛主,必须购买奴隶。
由于流求岛对劳力近似无穷尽的需求,他们已经把奴隶市场的奴隶价格抬的很高了。
连东非地区的小部落头人都可能知道,杀俘虏是一种很傻逼的行为,不如用来换成铁器或者好商品。
当然更不用说天竺地区的土王们了……奴隶的来源更加扩大化了。
王德家主有时候都想不明白,他们自己是保护了人还是伤害了人……但是眼下真顾及不了,因为实在是太需要。
从世界其它地方去流求岛的海船基本上都要在渤泥国停留一下,做点生意,补给一下,为最后半个月的航程做准备。
所以,王德家主就安排人去码头等待,如果有奴隶船来这里,就要先进行挑选,可以直接用流求币算账,也可以拿着信物去流求岛算账,还可以用本地的产品,总之,结算办法很多。
渤泥国其实不能算一个国,其实就是一个大部落和若干小部落的联盟,人口数量对于整个地区来说,远远不够多。
但是,这里竟然能和琉球国一样,几乎全面接受了流求币,而且在与大宋的钱钞之间还会顺畅地变换,一点儿亏也不吃。
虽然大宋的文化在这里得到推崇,但是最近几年,特别是海上贸易的忽然兴起,让他们同时也接受了流求岛的影响。
渤泥国王子高兴地接受了流求岛主张国安的邀请,他本来就特别想去大宋“游学”,如果还能顺道去流求岛玩一玩,这是很快乐的事情。
流求岛的张国安岛主在渤泥国建起了一个适用于商贸住多用途的商站,从建成的那天起,他们就主动按照渤泥国的规定,上交半成的税物,同时,还遵守这里的各种要求和风俗。
大宋商人,本来在这个时空的名声就很好,流求商站的做法,更让他们受到当地政府和人们的欢迎。
商站有组织,有期限而且固定的需求,让渤泥国充分展起来了。
以椰子干为例,常年收购,让这里几百户人家都专心去加工,而且从没有愁卖过,富裕起来是很容易的。
在渤泥国国王麻不里颂差看来,他的国民们远远要比以前更加“勤劳”了,更加富裕了,不少的人都穿上了袜子和鞋子。
而他自己王宫的收入也变多了,钱库里堆满了铜钱和摆成一叠一叠的流求币与大宋钱钞。
他对自己的儿子,渤泥国王子安达说:“我们的钱财从东方来,从西方来,但是最终都要从大海上来……你想想,我们最缺少什么?”
渤泥国王子安达说:“我们已经不缺少武器,也不缺少士兵;百姓也不缺少粮食,也不缺少衣物……也许我们缺少人口?”
渤泥国有了更高的收入后,他们第一步就购买了流求岛出产的武器,特别是他们的刀、枪、弓箭,还有他们的皮甲……在这个地方,没有人能穿着板甲和索子甲,真会热死人的。
他们反而对火绳枪不算感举趣,原因很简单,火药容易受潮,远没有弓箭可靠。
虽然只有几百人的武装力量,但是他们都了解周边势力……他们不是北方隔海相望的蒲甘国的对手,但是自保已经绰绰有余,至少不用害怕西方隔海相望的查耶卡旺国了。
渤泥国国王麻不里颂差听完他的话后笑了,说:“我原先也这样认为的……后来流求张国安岛主的真诚相邀让我改变了很多,我的儿子,你想想看,流求岛什么最多?”
“是海盐吗?”
“我的儿子,是船,巨大的船!你多带一些工匠去吧,我打听过,请不起他们的工匠,不如派人去和他们学造船吧。
你好好想一想,蒲甘国国王阿隆悉都的做法吧……”
渤泥国王子安达豁然开朗。
蒲甘国国王阿隆悉都在位时,他四处招募工匠,打造海船和海港,很快就使勃生成为通往海外各国的重要海港,国家很快就富裕和强大起来。
当然,同时他也制订了法典,展工农业生产,统一全国度量衡,这些都直接促进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展……如果不是他,蒲甘国哪里可以强大至此呢?!
是啊,流求岛的那些如小山一样的海船,如果可以自己打造和操纵,那么渤泥国或许可以和蒲甘国同样强大吧?!
渤泥国王子安达低对父王说:“孩儿知道该做什么了……还要学习他们其他的技能,请不来工匠,我们就自己训练工匠!”
“对!”渤泥国国王麻不里颂差高兴地说,“你走后,我还要招人再修港口,流求的商人们说过,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海船来的……每一艘都会给我们带来财富,都不用我们自己去找。
但是,这只是我能做到的,而你,我未来的渤泥国国王,你还要做好出去寻找财富的准备,就像那些流求商人和大宋商人一样。”
后来,渤泥国王子安达带着二百五十多人的团队,搭乘了流求商人的海船,应张岛主的热情邀请,去流求岛“游学”了。
自此,大宋和流求商人和当地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8
第一百三十六章 被忽视的重大发明()
王德主家当时没有顾上理会渤泥国王子安达“游学”流求岛的事情,随他自己去了。
他的油井当时马上就要出油……这将是人类第一口油井!
大宋的民间现在拥有这个时空最好的打井技术,而且是技术水平最高的,此时没有哪个地区与他们比肩。
前文说过,他们可以打到三百米的深度,可以轻松穿透岩石,而且还可以轻松保持井口不过二十厘米的直径。
各种复杂地形,他们都能一一开凿出卤水井和天然气井。
张国安岛主通过吕氏家族从四川地区雇佣了近百名打井大工匠,事实上,流求岛出产的各种海盐产品,因为它们的物美价廉,对大宋其它以产盐为生的行业和其工匠们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就像对大宋海边煎盐户的冲击一样,井盐行业的从业人员日子也不好过了,除非早先已经打出的盐井还能产盐,那些准备开凿的,甚至正在开凿的盐井纷纷下马,不能干了,现在海盐都是什么价钱了……
张国安岛主的招募恰逢其时,他不仅给他们工作,还有高薪,吸引了不少原先的大工匠应征,还要好好挑选一下呢。
王德主家还给他们配上了更好的设备……至少不再用硬木当花车,用竹筒当筒套了,而且这个时空连个钢丝绳子都没有。
前文讲过,经过五代时期的动乱后,及至大宋初始年间,社会又趋稳定,经济慢慢恢复了繁荣,巴蜀人口开始骤增,食盐则开始供应紧张了。
大宋政府这个时候放松了对四川盐业的控制,放开了四川民营市场,准许那里的民众自由开凿盐井。
其实只有有了自由展的空间,民众的创新能力才会真正出来,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四川开凿盐井的工匠们大胆创新,采用了小口径凿井技术,明了“卓筒井”,这可以看成是那面世界冲击式顿钻井的老祖宗了。
从此,大宋开凿井盐的技术登上了新的台阶。
这一个竟然没有被列入什么几大明中的技术,大约出现在大宋庆历年间,也就是141到148年年间吧。
卓筒井是小口径盐井,其开凿技艺和开采卤水工艺概括地说,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明了冲击式的顿钻凿井法,用钻头就是所谓的“圜刀”来开凿井,它的原动力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抬起装有“圜刀”和重物的部,然后利用重力再放下,“圜刀”就可以开凿了……随着盐井深度的加深,还可以随时添加支杆。
第二个就是利用巨竹去节,尾衔接成套管下入井中,以防止井壁砂石入坠和周围地下水浸入。
最重要的是,创造了汲土筒和汲卤筒,即将熟皮装置于一段竹筒的底部,构成单向阀,每当竹筒浸入泥土与水的混和物或是地下卤水中时,溶液便冲激皮阀上启,使溶液进入于筒中。
每当提起竹筒时,筒内的溶液便会凭借重力压迫皮阀关闭而不会漏下去。
总之吧,卓筒井的明是大宋百姓真正的创新式明,只要给了他们自由和机会,他们确实能创造出奇迹来,这不需要谁去领导。
事实上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在王德主家看来,正好适用……甚至从那面世界的油井数据来看,极可能比他们在四川地区开凿卤水井更简单一些。
说不好开凿的第一口油井就是自喷型的呢!
当然,他们的设想可以是非常乐观的,但是准备工作要认真而全面。
这个时期大宋钻井工匠们的顿钻设备主要由踩架和井架组成。
简单描述一下。
那个踩架上有碓板,碓板的一端悬挂着钻头“圜刀”,钻头“圜刀”是直接开凿泥土和岩石的工具,碓板的另一端供人踩踏或者卷扬,从而使钻头反复上提、下顿,产生冲击运动。
井架是用来提、捞、吊、升的支架,它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四腿塔式的,一种和“a”式很相似。
井架的顶部横梁上装有木轮,也就是所谓的天车。
他们利用灌水来清除井下凿碎的泥土或岩屑的汲土筒或汲取井中液体的汲卤筒,就是由穿过天车木轮的绳索来实现提升、下降运动的。
顿钻钻井技术由于采用了机械,与人力直接挖掘井相比,具有省力、钻进度快以及能够钻凿较深的井等优点,所以先前称它为钻井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后来,他们又在开凿卤水井中开始使用立轴式的大绞盘车,也就是一种立轴式硬木滚筒。
绞盘车上的滚筒上可供缠绕较长的绳索……这种供提捞汲土筒或汲卤筒用的绳索,一端固定在滚筒上,另一端穿过井架顶部的天车木轮而将悬挂的两种竹筒下入井内,这样之后,他们清除泥土、岩屑和汲取卤水的深度都大大增加。
所以在大宋时期就打出三百米的深井真不算啥。
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个是它的工作时间要长的。
打一口过百丈的井,也就三百米吧,用上三五年是正常的,再深一点,就算用上十年也是正常的……这是一种巨大的投资,而且具有冒险性。
第二个就是开凿过程费人工啊,还有畜力。
想想吧,过三丈的立轴式的大绞盘车……无论是靠人工还是畜力来驱动,累极了啊。
井深了,而且以前没有钢丝绳,用的是竹篾绳……因此那篾索断落,钻头失落,井壁坍塌使钻头被卡死等,事故是常常生的。
第三个就是开凿结果的准确度问题。
投资巨大,浪费人工开凿了好多年后,但是结果一无所获……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有点能力的大工匠都是极其高傲的,轻易请不到。
针对这些难度,王德主家做了相应的改进。
他把筒套管都改成了铸铁式,这样,筒套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它们的直径相同,而且接口处都是同一标准,不用费力密封。
井架也实现了有缝钢管化,不仅更为坚固而且装卸方便快捷。
他们的顿钻钻头由于使用了中碳钢,在重量和坚硬度上都远这个时空的水平,特别是由于采用了那面世界顿钻钻头的外形,因而更有利于冲击。
王德主家专门加工的钢丝绳让那些开凿卤水井的大工匠又惊又喜,他们都
是多年的工匠了,都有过开凿的经历,所以非常明白钢丝绳对打井的帮助。
一个凿井大工匠好奇地问到:“王主家,这钢丝绳是如何做到又坚实又柔韧?!”
王德主家说:“淬火好一些就可以了……”
那个凿井大工匠当时抚摸着转动自如的直径有十米的立轴式大绞盘车感叹地说:“我等若是早有这样的利器,就是千丈之深也不在话下了……”
王德主家笑了,说:“用不到那样深,有生之年吧,百丈深就够用了……”
很多年以后,王德主家现自己当年说的是过头话,那时,他们不得不向着千丈深进军了。(。)8
第一百三十七章 出石油了……()
冲击顿钻式打井是靠钻头的自由落体获得冲力进行破岩的,所以顿钻只能打直井……如果开井前找不准位置,那么一切都会前功尽费了,成为一个废井,但是王德主家事先有准确的坐标,所以不用担心,直接开工就行。
就算这个时空的环境与那面的世界比起来,有沧海桑田一样的大的变化也不要紧,因为经纬度的坐标永远不会变化。
由于顿钻打井的破岩和携岩是相间经行的,而且顿钻钻头的冲击力小,所以顿钻的效率比较低,度很慢,打一口井的耗费时间长,而且打井过程中由于没有钻井液进行压力的控制,如果遇到高温油气层或其它复杂的井下情况,极易生井喷或其它严重的事故,面对突性状况的处理能力很差。
不过也不用担心……这里的石油是浅层性资源,都是淤泥沉淀式结构,可能压力有一些,但是高温高压那是不可能了,更不可能出现高强度的井喷现象。
其实在他们刚到文来河口不久,打井队就已经先行开工了。
王德主家所有的任务就是指定准确的地点,至于如何开建井口,如何开凿,如何下套管……他管都不管这样的工作过程。
事实上这些工匠打井的经验比他都有多……他从来就没打过。
在他们的计划中,他们早晚要组建起多支属于流求岛的打井队,把钻井勘探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为以后打深井服务。
王德主家则主要忙着带大家在文来河口建起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