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又是一个冷冷的声音叫道,“东海龙宫是有面子,不过敖仙友此时前去,只能化作支撑东海龙宫面子的白骨!连两头光明兽都不敢纠缠的鹞枭和鲶鳢,你一介三爪小龙就敢挑衅。本王只能说你活得不耐烦了。”
“敖某活得耐不耐烦那是敖某自己的事情!”敖帅的龙身在半空中蜿蜒闪动,随着他们一同飞出的儒修和其它妖早就散去,儒修飞往一处,妖精们又是飞往另一处。只有智风老妖和牡鹿王依旧停在半空,敖帅目光如电扫了周遭一眼,冷冷道,“敖某知道的是,若是阁下看不起东海龙宫,阁下……怕是活得腻味了!”
“不知好歹的……”牡鹿王脸上一冷,就要勃然发怒,旁边的智风老妖见势不妙急忙叫道,“两位仙友息怒,你们想没想过,这九霄上人为何突然要竞买光明兽幼崽?他们不怕光明兽么?而且,看起来他们已经竞买过不止一次两次了,为何一直没有被光明兽发觉?还有,在下觉得九霄和清雨虽然厉害,可怎么也不是两头光明兽的敌手啊,为什么……两头光明兽并不追击?”
“还有……”牡鹿王听了,虽然脸上的怒意犹在,可还是借口道,“九霄上人和清雨上人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敢暗手我等,这……这也太过匪夷所思了!”
敖帅看看远处,鹞枭和鲶鳢已经不见,所谓鹞枭展翅九千里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既然见到无法追赶,敖帅龙身摆动,金光敛处,龙首人身之状又是显露出来,那龙首之上也是带着不解:“没错,这两个老妖精再胆大,也不可能对东海龙宫下手的,这才是老夫相信九霄老儿的缘由,内中必有蹊跷!”
“唉,这世间的蹊跷太多了!变故也是太对!”智风老妖见目的达到,也不欲多说,“在下今日两次机会,都被道门的那个小道士破坏……”
说到此处,智风老妖的鼠牙咬得嘎吱嘎吱作响,好似咬到了萧华的皮肉。
“智风老妖~”敖帅冷笑一声,“当然你邀请萧华的时候,敖某不就跟你说过么?莫要太过贪心,这萧华看起来很是普通,可对上你我根本不惧,他若是没有依仗,怎么可能会随你前来竞买场?你这一石两鸟的打算……算是化作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能怪谁?”
“奶奶的!”智风老妖在半空中跳脚了,“老夫不过就是想借萧华的妖宠用用,也没别的想法啊?”
“有没有别的想法你自己知道!”敖帅淡淡的说着,又是抬眼看看光明兽等飞去的方向,并不敢将元念放出,九霄老儿他惹得起,光明兽他可不敢惹啊。
牡鹿王眉头一皱,同样看着远方,奇道:“这个道门的小道士透着古怪啊!怎么一下子有那么多的妖宠?而且他如今又是跟光明兽扯上了关系,以后怕是会因此受惠不少啊!智风老妖,你以后可是要小心了!”
“哼,老夫何须小心?”智风老妖将胸脯一挺,“他又不是千妖圣境的妖,光明兽能给他什么好处?即便是给了,老夫一介妖身还能怕他一个修士?”
“嘿嘿……”牡鹿王眼珠转了一下,笑道,“智风老妖,这次你没能搞到光明兽的血脉,可以别的什么打算么?”
“阁下此话怎讲?”智风老妖眼珠一翻,“老夫有什么打算怕是没必要告诉你吧?”
“嘻嘻……”牡鹿王瞟了一眼敖帅,也不生气,笑道,“老夫其实此次来藏仙大陆并非单纯为了这光明兽的幼崽。若是两位仙友有兴趣,我等不妨找个地方详谈,此事对你我三妖都是有益!”
出乎牡鹿王的意料,敖帅和智风老妖不约而同的摆手道:“老夫还有别的事情,暂时没有兴趣!”
说完,敖帅看了一眼智风老妖,又是对牡鹿王道:“敖某遵龙宫法谕,有些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如今要赶回东海面见我家龙王,恕不能节外生枝,还请鹿王兄谅解。”
“呵呵,无妨!”牡鹿王笑眯眯道,“这件事情……还早,阁下自东海回转亦不会耽搁!”
“哦?”敖帅眉头一挑,似笑非笑道,“鹿王兄从千妖圣境出来,远赴藏仙大陆,难不成这藏仙大陆还有我等可以图谋的所在?”
“嘿嘿,此时多说无益!”牡鹿王微微摇头,“若敖兄有意,待得从龙宫回来详谈不迟!”
“嗯,敖某明白!”敖帅也不多问,扫了一眼智风老妖,笑道,“智风老妖,你呢?你不想去凑热闹么?”
智风老妖有些愁眉苦脸,砸吧一下嘴道:“是啊,若单纯是去凑热闹,老夫去作甚?”
“智风老妖也去吧!”牡鹿王笑道,“你那风遁之术或许有用的!”
“也罢~”智风老妖眼睛一亮,点头,“如今老夫也有一个去处,待得从那里回来,再赴两位之约如何?”
“哈哈哈……甚好,甚好!”牡鹿王周身闪动五彩的霞光,一个庞大鹿身逐渐显露,“本王等着两位仙友的消息,希望两位能安然回来!”
“放心……”耳中听到了牡鹿王的传音,智风老妖笑道,“待得从那处回来,老夫不会让你失望的。”
“走了,走了!”眼见牡鹿王走了,敖帅也是拱拱手,对智风老妖道,“一宿竞买,竟似**宿醉,只留淡淡头疼,不见昨夜繁花。智风老妖,我等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巡察使!”智风老妖不敢怠慢,拱手相送,待得两妖都是远了,智风老妖犹自恨恨的盯了萧华远去的方向几眼,敖帅说得没错,智风老妖昨夜所有竞买的准备都为萧华做了嫁衣,你让他如何不生恨?
“哼,还好老夫另有去处,或许能有收获!”智风老妖冷哼一声,身形化风朝着 一处去了,那狠话还是留在风中,“待得老夫回来,必要寻这小道士的晦气!”
智风老妖还是错了,他仅仅是妖,读的书太少,根本不懂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这几个字该如何写……(未完待续。。)
第二千五十七章 函灵寺上函灵寺(为无情加更三)
萧华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智风老妖所记恨,此时的他,只是坐在天马之上,随着光明兽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飞起,一脸的圣洁,而且他更是不知道,就在豫州的某处,更是有关于他的更大的阳谋,正在缓缓的展开。
藏仙大陆幅员辽阔,绝大多数凡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将整个藏仙大陆的九州完全游历过来。身为九州之一的豫州,在大多数的凡人眼中也是庞然大物,同样有很多豫州之人一辈子都不曾走出过豫州。同为豫州的崇礼国,又是跟溪国截然不同了。
崇礼国远在豫州之南,气候四季如春,一道比之廖江又是宽阔了数倍的沱沱江在崇礼国的边境之内流过。在如此宜人的气候下,崇礼国不仅物产丰富,国民富足,而且山水秀美,草木茂盛,乃是方圆万里之内有名的鱼米之国。可真正让崇礼国扬名豫州的,却不是这些风景和富足,而是矗立在崇礼国内沱沱江中的函灵山。
这函灵山高有千丈,方圆数亩,如同一道擎天玉柱一般的树立在滔滔的江水之中,端是一道异景。可这异景万千年来,不过就是一道崇礼国的风景,虽然有人前来玩赏,可名声并不是彰显!稍微离了崇礼国远一些的百姓都未必听过此山,但,自从这函灵山被一个不知名的富商倾家荡产从崇礼国国主手中购置,然后有奉献给了佛宗,后来佛宗在这函灵山上建了一座函灵寺之后。这函灵寺彻底在豫州扬名了!不仅仅是这函灵寺乃是豫州最大的一座寺庙,更是在于这函灵寺是豫州第一座佛宗认可和修建的寺庙。
自函灵寺之后,豫州之内佛宗又是建了不少的寺庙,不要说像小金寺这样的寺庙,很多乡镇都有,就算是云林寺这样的寺庙不少国家之中也有。但是,函灵寺因为地位比较特殊,每天都吸引了数万的虔诚香客自豫州,甚至万里迢迢自豫州之外前来朝拜。
函灵寺就建在函灵山的山顶之处,再沱沱江边就能看到那函灵寺巍峨的寺庙。可是。从沱沱江边要到函灵寺进香朝拜又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沱沱江边有崇礼国的官船每半个时辰从江边开往函灵寺。只在函灵山的渡口停泊之后,立刻回转崇礼国的渡口,这官船虽大,可盛装之人毕竟有限。而且崇礼国只提供两艘官船。每次能渡过沱沱江来到函灵山的香客不过数百。每天从早到晚十次摆渡也不过是数千,最为让香客头疼的是,这官船并不能预先订下。只能每日凌晨到渡口排队,排在前面的香客自然可以顺利的登舟。而剩下的香客只能自己想办法。或是自己雇用扁舟,或是请人用木筏摆渡,甚至还有人自己横渡沱沱江。
香客们费尽了周折终于到了函灵山的渡口,他们的考验还刚刚开始。此时他们脚下就有一条直接通往山顶的路了,这路是佛宗特意修葺的,可以走到函灵寺的门口。只是这条路并不是什么坦途,先不说这路乃是盘山而上,已经千丈的高山如今居然化成了数千丈,也不说这山路之上高低不平,崎岖蜿蜒,比之没有山路更加的难走,更不说山路之旁没有什么休憩的所在,所有的香客只能一口气爬上山顶,否则就会挡住了身后的香客,单说这山路之上,有九处极其险峻的所在,或是只够一人侧身而行的悬崖,或是深不见底山涧之中一条摇晃的厉害,站立不稳的吊桥,或是好似鱼脊一般狭窄光滑的山顶小道,或是几乎是笔直的,只能手脚并用攀爬的石梯……总之,好似函灵山的住持并不希望有人进寺礼佛进香一般的,设置了重重障碍,将函灵寺藏在众人的视野之外。
这些极端的险阻并不是佛宗的噱头,而是实打实的,每年,或者每月都会有香客大意从这些艰难之处**落下,从此尸骸不存。
可偏偏的,从好的方面说,人就有一种韧性,若是从坏的方面说,人就是有那么一种贱性,越是有拦阻,越是有人前往。即便是函灵寺这些困难,这些性命攸关的凶险,依然不能阻挡千万香客的前程,绝大多数人还是通过了这山道到达了函灵山的山顶。
万千钟秀在山顶,这句话是不错的。等得这些通过考验的香客来到了函灵山的山顶,虽然距离函灵寺的山门还远,可眼前的所见足以让他们眼晕,足以让他们虔诚的下拜了!
山顶不过数亩,但整个都被笼罩在佛光之中,这佛光从哪里来,任何人都看不清楚。佛光之内又是有祥云萦绕,祥云之中,数以百计的猛兽如同温顺的小猫,时而悠然的走动,时而恬然的躺卧,不时间还有身着洁白僧衣的小沙弥调皮的骑在猛兽的身上,急匆匆的赶路。猛兽之中当然也有青鹤、羚羊、麋鹿等野物,这些本是猛兽食物的野物,同样悠闲的四处觅食青草,根本不怕近在咫尺的猛兽。
不仅如此,山道的两侧极多的莲荷盛开在佛光之中,无根无茎甚是神奇。这些莲荷形状各异,并不是豫州之人常见的那种。而且,这些莲荷也非固定在某处,而是经常的四处飘荡,每每有些莲荷从山道之上飞过,有些缘分的香客若是用手触摸,立刻就有万千的佛光自莲荷之中倾泻,落在香客的身上,神清气爽乃是小事,不少身有恶疾的香客一经触摸这莲荷,立刻恶疾不翼而飞,肉身健壮无比。而更多的香客虽然不能触摸,但目光的落处,那莲荷的柄叶摇曳,佛光之中居然会有一个个佛国隐现,佛国之内,善男信女无数,佛寺和佛子更是无数,奇花异草,山川风貌更是前所未见。
眼见这这等异象,就跟在小金寺擂台前见到佛宗手段的长生镇乡民一样,这些还没有见到函灵寺山门的虔诚香客的第一反应就是口诵佛号,磕头感谢了。
也就是在他们拜下的瞬间,一声钟鸣、一声佛号、一声木鱼立时在他们心中生出,同时,他们的眼前又是看到了天女,看到了散花,甚至还能看到万佛朝宗……
一应的佛宗典籍,一应的佛祖传说都会在这目光沉入莲荷的刹那间生出,莫说是这些心中极其虔诚的香客,即便是意志稍微不坚定的世俗之人都会落入这佛国之中,将自己先前的怀疑都在九霄云外。而待得香客们从佛国之内脱出,不仅先前的倦乏不翼而飞,无论肉身还是精神都是饱满,甚至他们又会再次赫然发现,自己不知道何时已经站到了函灵寺的山门之间了。
经历过如此佛宗手段洗礼的香客们,到了此时莫不是屈膝下拜,以头抢地了。
函灵寺的山门之前,并不是只有一条山道,就在香客的眼前,还有一个岔道。这个岔道乃是通往函灵山的另外一个高处,这高处比之函灵寺还好高上数丈。早已经将函灵寺情形打探清楚的香客如何不知,这另外的一个山道乃是通往函灵寺的佛塔和佛台。既然是另外的山道,那必定又是一重的考验,佛塔之下掩埋的都是函灵寺死去高僧的舍利,而佛台之上又是供奉着大日如来佛祖的金身塑像,这等圣洁的所在自然不是寻常人能够到达的!甚至,据传,自函灵寺建寺一来,或是有极其虔诚的善男信女到得了佛塔,缅怀了往日高僧的遗像,可从来都没有任何人能到得佛台,一观大日如来的金身。至于其中的缘由,函灵寺说得极好,豫州……乃至藏仙大陆的其它八大州,虽然有很多的善士跟佛祖有缘,可这缘分依旧不足,这些善士还要多多的修行,才能真正的达到修行居士的水平,才能真正看到佛祖的金身。
藏仙大陆儒修给出的答案又是不同,儒修直接就是指出来,那佛台本身就空着的,并没有任何佛祖的金身塑像。当然,这个答案的来源只是模糊不清,并没有人直接出面证实。而豫州虔诚的香客们从来不会相信这捕风捉影的消息,每一个都会选择通往佛台的山道,可惜的是,就跟万千的香客一般,他们最终都会失败,要么出现在函灵寺的山门之前,要么重新回到函灵山的山脚之处。失败了的香客并不会沮丧,亦然会小心翼翼的再次踏入函灵寺的山门。
函灵寺的山门极大,门槛也有常人的膝盖那么高,一脚跨过山门,迎面就是两个面容极其狰狞的金刚法相,一个火红,一个水碧,而此时立刻从山门之后也会走来知客僧前来接待,待得香客们恭敬的随着知客僧绕过护寺的两大金刚,真正进了山门,莫不是被函灵寺万千的佛殿,无数的香火萦绕感到震惊,无比抖擞了精神,准备自己的虔诚,并将这虔诚和香烛奉到每一座佛像之前……(未完待续。。)
第二千五十八章 慈梅(为无情加更四)
此时,晨曦东起,早已经有函灵寺的第一拨香客在知客僧推开山门的时候蜂拥而入了。
正是,在香客眼中神秘的佛殿深处,一簇簇的青梅簇拥着一个比平素楼阁稍高的亭台。亭台并没有什么遮掩,甚至还有一些雾气弥散在里面,这雾气之中带着青梅的淡香,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佛门的圣地。
还不止于此,迷茫的雾色之中,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又是悠然自得的盘膝坐在一个蒲团之上了。若非这少年头顶已经剃度,若非这少年身着鹅黄色的僧袍,任谁看到这少年都会将他看做是浊世翩翩的公子。一阵轻风吹过,东面的阳光拂来,少年僧人的身形极慢的显露,似乎是那风和那光都不舍得打扰了少年僧人的修行。
只是,尘光暗影之后,少年僧人如玉的脸上微微一动,精致的眼睑颤抖了一下,睁开了,一对如同墨玉般晶莹的眸子闪动淡淡的不悦,那不悦投在半空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