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过是为了打开局面而已。
《虫虫特工队》刚刚上映的时候,不算是很火爆,事实上,很多人都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电影院观看的。
虽然说他们知道这部电影,是由千叶游戏制造,千叶游戏这个品牌,在全世界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
但是,他们却非常不确定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因为,千叶游戏以前没制作过电影,他们的游戏也不是以过场动画的精美而闻名。
按照以上这些内容所说,他们更多是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进入电影院看一看。毕竟,千叶游戏都宣传了那么久。
那么多从达人秀出身的明星,都为这个电影做广告,也不能不来看是不是。
然而,这一看就上瘾了。
先进的动画技术,惟妙惟肖的展现出了一个从蚂蚁视角展现的世界。大人还好,孩子们直接就沉浸在了这个充满幻想的海洋里。
有些孩子甚至看了一遍还不够,还要看第二遍。
事实上,这部电影不说放到十年后,就是放到五年后,这个画面都不能说是非常好了。
事实上,尽管千叶游戏在游戏技术上,确实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美国却还是没有落下。
并且,最为可怕的是,美国只要看到这么做有利可图。他们立马会有大资本投入进去,然后技术水平就会迅速的追上来。
这是美国最恐怖的地方,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技术储备。或者说,只要想动手,分分钟就能研发出来。
因为,他们几乎掌握着全世界的资源。只要他们想要,掏钱买买买就行了。并且,对于美国全世界的人们,几乎都有一种向往。
所以,各种方面的优秀人才,都汇聚在美国,建设美国这样一个国家。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吧美国看成一个趴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身上的吸血鬼,用别人身上的血,来成长自身,这是美国最厉害的地方。
北美首日票房三百万美元,只能说中等的成绩。但是,第二天北美地区票房就达到了六百多万美元。
两天将近一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吓呆了纳西想要看热闹的日本电影公司。他们纷纷把自己原先的那些狂言咽回肚子。
开始思考,是不是能趁着这股东风,冲入国际市场,狠狠地大赚一笔。
千叶游戏人发现,原来除了制作电子游戏外,原来做电影也很赚钱。之前林彦说要制作动画电影,其实一直是有阻力的。
毕竟,一个公司成立了七八年,没有派系什么的,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有拥护林彦的,自然就有倒林彦的。
不过,《虫虫特工队》又一次证明了林彦。
不过,比较可惜的就是,这个电影火了,身为游戏公司的千叶游戏,却没有适时的推出一款同名游戏。
要知道,这可连授权都不用买,自己家种菜自己家做。毕竟,之前谁也没想到,这个动画片会这么受欢迎。、
就在这个电影刚刚播放两周后,千叶游戏内部就确定了下一步电影的计划。林彦决定,下一步电影拍《玩具总动员》。
一是玩具这个题材,能够切入到孩子们身上,也能让那些已经长大的孩子们怀旧。
二是,玩具的毛发依旧没有太多。塑料玩具和蚂蚁没什么区别,而那些布偶玩具,也不会像真的狗狗那样,全身都是毛,没办法处理。
当然了,电影里的人物,还是采用比较卡通的手法。
毕竟,有一个恐怖谷的理论,也就是说当一个东西只是拟人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它可爱。但是,当他相似程度超过九成的时候,就会一下子觉得这个东西这么可怕了呢。
事实上,历史上就有一些洋娃娃,因为太像真人了,而惨遭失败。反而像是芭比娃娃,这种一点都不想真人的公主。却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热销。
千叶游戏这一次制作动画电影,适合别的公司合作的,就是制作玩具的一个大型财团。从这个财团购买了玩具的肖像权,事实上,也没有花多少钱,只是一个利益交换。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动画播出后,一定会带来一个玩具销售热潮。
林彦也乐得这样,就这样许多的玩具开始被扫描建模。而林彦在这次的动画电影上,首次开始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
也就是说,这回是有演员演的了。虽然,演员什么样,观众们看不到。
——————
我真服了起…点了,十二点前打了七分钟密码一直进不来,初步估计这个月全勤又没了,好套路。如果没了的话,这章就是这个月最后一章,就这样吧。(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 机器代替人
千叶游戏最近搞的另外一项东西,就是机器人技术。普通大众印象中的机器人,实际上都被影像作品,科幻小说带歪了。以为机器人就是那种像人一样的铁皮家伙,有两个腿,两个胳膊,一个脑袋。眼睛的地方是两个摄像头,看远看近看能看到摄像头伸缩变焦。
实际上,应用最广的机器人,倒是那种不像人的机器人。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像人这样的生物,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能做,但都不能做精。如果能的话,种地直接用手刨就是了,也用不到那么多农具了。
而现代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分工细化。任何职业说白了,都是在强化人在某一方面的技能。
比如说闻香师,分辨气味的,锻炼的就是鼻子。农民伯伯锻炼的是身体。
当任何一项感官或者能力锻炼到极致的时候,其实,那些身体上别的功能,用处就不大了。
人本身就是一个杂而不精的系统。
所以,机器人的正确发展方向就是专一,专一加强某一方面的特长。
比如说一个流水线上负责拧螺丝的机器人,有一个螺丝刀的手就够了,完全不需要专门仿造人类,弄出五个手指头吧。
传感器也不必安上两颗摄像头作为视觉传感器,更不需要气味传感器,玄乎的触觉,更是不用加装了。
拧螺丝的,只要检测下面有没有需要拧的,然后记录拧几圈而已。别的功能。完全是没用的。
事实上,作为工厂主人的资本家。何尝不希望自己的人肉工人,拧螺丝的只有一只手拧螺丝。其余的部分都不用了,负责组装的只是组装,其它的部分也不用了。
什么员工福利,什么这个那个最好全部取消。
当然,你要问为什么大部分工厂,别说全部替换成机器人,甚至连机器人都少有。这就是因为机器的造价太贵了,搞机器人的钱还不如雇佣工人了呢。
也许一个生产线的机器人能用十年,但是购买机器的钱。已经够支付工人工资二十年了。更何况,一个还是一次消费,而另外一个,则是二十年每个月支付一次的分期付款。
千叶游戏搞机器人,其实还是和游戏业务有关的。其实,整个电子游戏与数学物理等理科,机械等工科,美术音乐等文科,都是有息息相关的关系的。
所以说。从电子游戏分出来的分支,好像是八爪鱼的触手一样,像是哪一方面都能插一杠子。
千叶游戏之所以对于这些业务拓展这么多,其实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些对于千叶游戏保持在电子游戏上的优势,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提出好的问题。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如果千叶游戏只局限在电子游戏上,其实是提不出好问题的。甚至。就算提出了好问题,他们也没能力去解决。
要知道。尽管最开始的电子游戏,例如《太空侵略者》,可以只有一个程序员,不要美术,不要音乐,甚至一个晚上就能制作出来。
但是,这是因为那时候简陋啊。整个游戏一共才十几个千字节。所谓的画面,就是罗列的像素点,所谓的音乐,就是利用蜂鸣器,几个声音来回循环,听起来和噪音甚至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实,这样的工程量,给一个熟练的硬件开发师,手边有足够的材料,有明确的思路,真的几个小时技能完成。
电子游戏早期要的不是多复杂,而是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因为只有面向大众才能赚钱。
要用历史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以现在制作游戏的流程,去分析以前是怎么制作游戏的。
说一天晚上就能完成一款游戏制作,那就是扯淡。那才真是扯淡。
难道制作个最早期版本的《太空侵略者》,还要一百个人联合协作。不说别的,这一百个人的效率,还真不如一个人高。
因为一百个人的管理成本,就已经足够高了。想要让一百个人协力,那是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
事实上,林彦只管一个第五开发部,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管不了太多的人。
要是有人管理能力逆天,那直接就分派任务到每个人手中,扁平化管理了。那还要组长,这个长那个长干什么。
因为《太空侵略者》原始简单,所以需要的人少,后来的游戏越来越难,所以需要的人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明确,这个过程就像是人类的发展史一样。
事实上,有些千叶游戏的员工,对于机器人的使用,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没有别的技能,也就是在流水线上做作工。
如果,流水线全用机器人了。机器人不用休息,疲劳的也慢,更不用吃饭,一天二十四小时可以连续开工。这样一比,他们不得全失业。
事实上,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些人确实应该下岗。
但是,怎奈何这些人都是千叶游戏的正式员工,都是终生雇佣制的受益者。也不能让他们进小黑屋里,逼他们自己辞职吧。
所以,他们也会转职,从一线的生产者,变成维护一线机器人的检修工人。
当然了,从小方面来说,肯定会有人因此下岗失业的。但是,从大方面来说,一定不会全下岗失业的。
想一想当初砸纺织机的英国工人,最后不也是各有了个的工作。
原本计算机刚开始普及时候的口号,是一天能完成一个月的工作,剩下的二十九天全休息。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哪有什么二十九天的休息,反而越忙碌了。
科技的发展。最本质上来说,就是能养活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所以,林彦认为不必警惕产业升级的。不再一线工作了,可以去修机器。机器都有机器自动维护了,可以去维护自动维护机器的机器么。
等到物质如果真的极大丰富了,那不就是人类盼望的终极社会了么。
当然了,有些人是不会让这一天到来的。因为,所有人都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住房也有保障了,他们就不能赚到钱了。
争取工人的理解,再三的保证,机器人还是进入了千叶游戏直属工厂的生产线。这只是一个不到五百人的小工厂,平时也多是以实验新的生产线,新的工艺为主。所以,工作还是比较好做的。
刚开始机械臂的工作效率其实不高,不过经过了几周的数据收集和调整,整体效率开始大幅提高。
尽管别的地方仍然用人力。但是已经相对于原先,提高了五倍的生产效率。
接下来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把这些机器推广到与千叶游戏有关的工厂了,比如说第一个就是钛光科技。
动画电影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同步进行。
千叶游戏制作电影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合家欢的电影,或许会有悲剧。但那不过是整个戏剧结构中的一环,最后肯定以喜剧收场。
虽然说悲剧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不想赶走观众的话,最好还是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尾。
《玩具总动员》的大概发展脉络。大概就是玩具们的冒险之旅。原本一个小男孩的玩具们,是以胡迪长官这个西部牛仔为首,他是一个传统的布偶玩具,穿着牛仔裤,戴着牛仔帽,左胸前有一个金色闪闪发亮的徽章。
不过,当一个高科技玩具,一个看着像是宇航员模样的巴斯光年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原本是胡迪最受小男孩的喜欢,而巴斯光年来了后,他就被冷落遗忘了,每天小男孩都和巴斯光年玩。
于是,胡迪便吃醋了,决定赶走巴斯光年。动用了各种手段,巴斯光年确实被带进了垃圾口袋,被扔出去了。
但是这个时候胡迪刚刚高兴没多久,就开始后悔了,这种为了自己,而害死一个玩具的行为到底对不对。
他开始反思。然后,开始了救赎之路。
所有的玩具们,也都支持胡迪的行动。于是,就开始追回巴斯光年了。
几个玩具在满是人类的社会里冒险,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看着光怪陆离的世界。有诱惑有危机,经过了漫长的冒险都,他们找回了巴斯光年。
回到小男孩的家,和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日子。第一部故事就结束了。
这样的剧情线,简直简单的不行,实际上就是一个孩子,也明白他们最后会以好的结局收场。
林彦已经把剧本给相关的动画导演了,具体怎么修改,动画导演,也就是日语里的监督,将会和编剧研究,研究完了做出分镜。
然后,先制作出一个粗糙的模型,然后再渲染。
动画大体制作完成,再找人配音配乐。最后整体输出,这就是最后的成品电影了。
当然了,日本的那些传统电影公司,抱着吃不到葡萄就酸的心理。大肆抨击千叶游戏的动画剧本。
说他们这是在胡搞,原本有深度的电影不去做,反而做这些垃圾。日本电影总有一天会死在千叶游戏的手里。
林彦也没有辩解,要是做有深度的电影能够活路的机会,日本电影也不能一年一部五千万美元票房以上的电影都没有了。
原本能够在全世界内流行的日本电影,在自己国内都被嫌弃了。
什么美国好莱坞大片,香港廉价多产的电影,似乎在日本都比日本电影强。不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去指责别人。事实上,这是许多人轻车熟路的套路。
我为什么过的这么惨,全是你们害的。
这样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过过的不惨过。
林彦很不喜欢这样的人,所以,千叶游戏内这样的员工,往往工作不能超过一年就滚蛋了。
当然了,千叶游戏其实这些年的离职率一直不低。这也是林彦或者说千叶游戏高层有意做的。
如果千叶游戏领先太多,没有人在后面追,就不会有动力继续向前。如果,一直以一个傲慢的心态在这个世界中生活。
一定会有一天,突然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于这个世界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有一个国土面积很大的国家,就因为这个吃了很大的亏。受到了长达百年的压制。
几十个敌人士兵,能够吓退十几万的军队,搞的部队主帅弃城投降,这样的事情,在消暑利都会有人说不科学。但是在历史上,确实真实发生过的。
林彦边胡思乱想着,边看到车窗外开始下雨了。
他前段时间考了驾照,但是由于开车的时候总分心,撞了几回大树。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千叶游戏就给他派了一个司机,不让他自己开车了。
按理说,老板都是坐在后排的,一些豪华轿车,在后排往往都有老板椅。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