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用胶水封好。
做完这一切,沈冲再次打开抽屉,拿出来两个同样鼓囊囊的信封,用手摩挲着,好像看梦中情人的情书一样,一脸的期待。
这份是投给《南国电影》的……
这份是投给《嘉禾电影》的……
这份是投给《电影双周刊》的……
一共三份稿子,是沈冲这几天辛苦码字的成果。
穿越至今,已经六天了,沈冲还没有去完成试炼任务的打算。
前世他看过几本穿越香港的娱乐文,主角几乎都是靠剽窃电影剧本闯入电影圈,挖第一桶金,沈冲本也打算这么做,虽然他不会写剧本,但系统里有本免费的编剧教程嘛,兑换出来,然后依葫芦画瓢总会的。
但是看了从书房里找到的日记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日记是这身体的父亲留下的,父子都爱写日记,倒是让沈冲捡了便宜,少了很多麻烦。
他是报社编辑,认识很多靠写文吃饭的朋友,其中有几位曾经做过编剧,日记里纪录了几个有关编剧的小故事。
有一个姓周的编剧,写了个武侠剧本,一个老板付了很少的钱作为定金,买走了剧本,电影拍好后,周编剧去要稿酬,老板翻脸说剧本是他自己写的,反咬周编剧讹诈,扯皮扯了一年多,官司费花了不少,一毛钱也没要到,气的周编剧大病一场。
另有一个编剧,写了个本子,被电影公司买走,钱付的很干脆,不料上映后票房不佳,公司老板带着几个龙虎武师找上门,揍了编剧一顿。
日记中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内容,显示目前香港电影圈里,除非是功成名就如倪匡那种级别,一般编剧酬劳很少,地位低,工作没保障,剧本写好后,老板改,导演改,演员改,阿猫阿狗也能改,等到上映的时候,面目全非,编剧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周编剧输就输在这上边,剧本骨架是他的,但细节全改了,法院也没法判定,最终不了了之。
如此境地,让沈冲对剽窃剧本敬而远之,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他可不想辛辛苦苦剽窃了一本经典电影剧本,被人改来改去的毁了,那太暴殄天物了。
试炼只要求参与制作拍摄一部电影,并没有详细要求,这其中猫腻很大。
要是没什么追求,完成这种任务非常简单,香港每年出产上百部电影,找部电影,做个路人甲打酱油,完全没有难度……要是节操更低点,去剧组卖饭盒也算是参与拍摄吧?
任务奖励可能低一点,但至少也算完成任务了,不用担心寿命减一年的惩罚。
不过沈冲是个完美主义者,既然系统明确说了参与程度不同,奖励不同,那干嘛不做到最好?
6个月的时间,以香港电影工业的速度,拍两三部电影绰绰有余,完全不用急。
况且他是穿越重生的,还有系统金手指傍身,可谓“左青龙,右白虎”,一切皆由自己掌控,随心而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如此才不枉穿越嘛……哪能随随便便钻进电影圈,低声下气的任人摆布。
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沈冲才没有急着去完成系统要求的试炼。
想要掌控一切,就要抓住根本……拍电影,最要紧的是什么?
是钱!
只要有钱,剧本,导演,演员一切都不在话下,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这几天看了不少电影方面的报刊杂志,沈冲大致了解目前香港电影市场的行情:拍一部电影,粗糙一点,六七十万搞定,精良一点,一百万出头。
穿越后,沈冲第一时间就把房子挂上中介市场,现在是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成家立业的高峰期,强劲的需求推着房价节节攀升,楼市异常火爆,沈冲继承的这栋78平米的房子,靠近观塘市中心,地段不错,二手房每平米市价6000左右,他急着出手,在中介挂了45万的低价,才几天时间,有四五个买家上门看房了。(注1)
房子卖掉后,满打满算有50多万的资金,勉强可以拍一部低成本电影。
()免费电子书下载
但沈冲不准备这么做,他对这个时代香港流行文化了解的太少,在电影行业毫无人脉,拍电影风险太大,一个不小心就血本无归,况且身为穿越党,未来30年整个世界的发展脉络尽在脑海,有的是快速稳妥赚钱的法子——只不过暂时还没找到最合适的而已。
用这50多万做铲子,挖第一桶金,然后再去投资拍电影,才是王道。
虽然还没找到挖第一桶金的门路,但沈冲这几天也没闲着,闯荡影视圈,未必只有编剧一条路,写影评也是不错的路子,评而优则编,编而优则导嘛。
比如大名鼎鼎的“百万大导演”张彻,就是因为影评写的好,写的精彩,被邵逸夫青眼相加,进入电影圈的。
即使不能入行,写影评刷点声望也是好的。
名气即金钱,经历过微博洗礼的沈冲对这个理论信之不疑。
写影评不用看人脸色,不需要专业知识,比写剧本容易多了,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沈冲前世可没少在网上写影评,玩这个驾轻就熟。
1979年,香港电影界还没有“档期”概念,元旦这种后世的黄金档期,此时只有寥寥几部电影可看,嘉禾在12月28日上映了洪金宝导演的《赞先生与找钱华》,邵氏针锋相对,在12月30日上映了刘家良导演的《中华丈夫》。
两部电影都是比较传统的旧式武打功夫片,艺术上并无创新,不过此时洪胖子刚崭露头角,刘师傅正春秋鼎盛,两大武术指导各展所长,武打动作设计都很精彩,是香港电影史上比较经典的功夫片。
沈冲前世做过一段时间的广告文案,深谙软文写作的要领,他去电影院把两部电影重看了一遍,然后以自己观感为主,以记忆里残存的网络影评为辅,拼凑了两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分别投给邵氏旗下的《南国电影》和嘉禾旗下的《嘉禾电影》,相信被采用的几率非常大——除非他写反了地址。
除了这两部电影,沈冲还意外的看到了一部前世很感兴趣,但是一直找不到资源的电影——《茄哩啡》。(注2)
《茄哩啡》是缤缤电影公司发行的一部喜剧电影,沈冲之所以对它很感兴趣,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这部电影有个非常有趣的八卦。
在21世纪叱咤香港娱乐圈的英皇老板杨受成,70年代已经腰缠万贯,事业有成。话说某一天,他在聚会上结识了一位女艺人,两人前往九龙塘开房,不料中途有人通知,说他太太和小姨子听到风声,前来捉奸,杨受成彷徨无计的时候,正巧遇到个同样来开房的好友,他让好友顶缸背黑锅,自己逃回家中假装醉倒,他买通保安,又误导家佣,让他们做了时间证人,使得太太抓不着证据,此事算是不了了之。
这事大概让杨受成很得意,他把这故事当笑话告诉了陈欣健,没想到陈欣健把它写成了剧本,拍成电影《茄哩啡》,还邀请杨受成去参加首映礼,而悲剧的是,杨受成不知道这是自己的故事,请了太太一起去看首映……结果可想而知,两人最终离婚收场。
据说后来杨受成买断这部电影所有版权,有没有销毁不知道,反正从那以后,再没人看过这部电影,后世互联网无孔不入,资源丰富如大江大海,也难觅其踪影。
二是这部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很有地位——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第一朵浪花,是新浪潮运动的起点。
沈冲一直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不过看过杂志上的电影广告后,觉得这种说法确实很有道理,主创阵容太强大了。
导演严浩,新浪潮主将之一,导演的《似水流年》拿了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电影等六项大奖,《滚滚红尘》更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勇夺金马奖八项大奖,成就了绝代佳人林青霞的金马影后梦。
制片何家驹,编剧陈欣健,于仁泰,顾问余允抗,摄影古国华,主演曾江,陈玉莲都是香港电影圈里响当当的名字,连场记日后都是个名角儿——关锦鹏。
现在有机会一窥这部充满戏剧色彩的电影,沈冲自然不会放过。
看过电影后,沈冲不再犹豫,直接从系统里兑换了《香港电影史分卷》,然后以《茄哩啡》为引子,以《香港电影史》为轴线,以未来电影发展脉络为参考,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份上万字的长篇大论,在文章中直接提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概念,放言香港电影马上将迎来一场革命。
沈冲准备把这篇重量级的稿子,投给正在筹备创刊号的《电影双周刊》,算是送这本注定载入香港电影史册的杂志一份诞辰大礼。
给邵氏和嘉禾写的影评,只能算是小甜点,《茄哩啡》的影评,才是大餐,既然暂时无法做个电影实干家,那就先做个电影理论家吧——“香港电影新浪潮之父”这个头衔太囧,不如先做个“香港电影新浪潮旗手”吧。
沈冲如是想着,他站起身来,将信件装进背包,准备出门邮寄。
正在这时,响起“砰砰砰”的大力敲门声,还有个女声叫道:“阿冲,阿冲,你在不在?”
————————————————————————
注1:数字根据《香港地产百年》中推测,未必符合当时实际,读者勿要较真……
注2:茄哩啡是香港电影圈俚语,死跑龙套的意思,在这部电影上映前,茄哩啡只是口语,之后成为书面语。
第一卷 第三章 腊八节
()免费TXT小说下载
敲门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子,穿着宽松的家居服,胸前还系着一副围裙,眼睛红红的,似乎刚哭过。
“元元姐,你怎么了?”
这女孩子正是日记里提到的两个感情很好的朋友之一,青梅竹马的邻家姐姐李开元,之前沈冲遇到过两次,不过每次她都行色匆匆,没怎么好好接触过。
“有喝的没?”李开元没理会沈冲,径直走进客厅,毫无形象的往沙发上一躺,嚷嚷道:“渴死我了!”
沈冲摇头笑了笑,走进厨房拿饮料。
日记里记载,李开元从小活泼好动,被当做男孩子养,是附近的孩子王,调皮捣蛋无所不为,长大后做人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刀子嘴豆腐心,周围邻居无不对她爱恨交加。
李家和沈家是通家之好,父母都是好友,李开元从小把沈冲当弟弟看待,一直很照顾他,两人关系很好。
拿了瓶可乐给李开元,沈冲坐在一旁,问道:“和人吵架了?”
“我像天天吵架的人吗?”李开元瞪了沈冲一眼,接过可乐,咕嘟嘟的一口气喝掉小半瓶,然后说道:“还不是我妈那个老顽固,死活不让我辞职,说什么我要是敢辞职,她就不认我这个女儿,我是辞职,又不是私奔!真是气死我了……”
李开元叽叽咕咕的说了一大通,沈冲听了一会,结合日记中的内容,很快搞明白了事情缘由。
李开元不爱读书,中学毕业就出来做工,她妈妈刘婶托人帮她找了个做进出口贸易代理的工作。李开元很能干,几乎年年都是公司业绩最好的,可老板太抠,既不给她升职,也不给她加薪,还有同事暗中排挤她,李开元很不爽,想辞职了出来单干,不料刘婶死活不同意,母女俩都是倔脾气,卯上了斗法,已经斗了好几天了。
“这行我做了三四年,门门道道的全清楚,手上还有一批固定客户,辞职了单干怎么不行?”李开元估计是憋屈坏了,抓着沈冲这个听众,大吐苦水,“在公司里干,做成一单只提成1%%uff0c每个月拼死拼活也就一万多块,出来单干,一个单子至少有10%%u7684利润,随便做做五六万到手,清闲自在,阿冲,你说说,这不比在公司里上班给人打工强的多?”
沈冲小小的惊讶了一把,现在香港普通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也就两三千左右,李开元月入过万,工作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强,也难怪刘婶不让她辞职了,月入过万的稳定工作,在老一辈眼里自然是很珍贵的。(注1)
见沈冲一直听,不说话,李开元也泄了气,意兴阑珊的说道:“跟你说了也白说,你个书呆子,啥都不懂。”
沈冲笑了笑,以前是书呆子,现在可不是,不过他不好辩驳,于是问道:“元元姐,你们外贸代理,主要做什么商品?”
()
“玩具咯,偶尔也做做电子产品。”
原来是玩具,在内地制造崛起之前,香港的玩具制造业享誉全球,做这行确实比较容易赚钱。
等等,玩具……玩具……
沈冲脑海里灵光闪现,他一拍大腿,兴奋的站了起来。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纠结了几天的第一桶金,终于有眉目了!
“阿冲你干嘛?疯疯癫癫的。”
“这儿好像有什么东西,扎了我一下。”沈冲假意摸了摸沙发,换个地方坐下,然后问道:“你们公司都做些什么玩具?”
“积木啊,绒毛熊啊,塑料娃娃之类的,有些是直接要货,有些是客户提供设计图,我们找工厂做,从中抽水赚个差价。”
“客户都是哪里的?”
“美国,日本,欧洲的都有,主要还是美国那边。”李开元随口答道。她喝光可乐,站起来,说道:“行了,我回去了,再不回去我妈肯定上来找我,围裙还在我身上呢。”
“你没事了?”沈冲比划了一下,示意她还红着眼睛。
“没事,和自家老妈拌嘴,又不是吵架。”李开元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毫不在意,“这次不成功,下次再说,总有一天让她同意我辞职。”
风风火火,积极乐观,万事不萦于心,这样的女孩子真是罕见。
“晚上早点过来吃饭。”临出门,李开元又叮嘱道:“别老一个人呆在家里,闷葫芦似的,呆久了人都变傻了。”
“好,我一会就下去。”
()
今天是腊八节,刘婶招呼过几次,让他晚上一起吃饭过节,盛情难却。
送走李开元,沈冲也不去寄信了,一头钻进书房,找了几张白纸,开始绘制设计图。
沈冲毕竟是个成年人,不摆弄玩具好多年,所以这几天兜兜转转,一直没朝这方面想,李开元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想到前世很喜欢玩的一款玩具。
成本低廉,销量巨大,绝对是挖第一桶金的最佳选择,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外星人的任务,沈冲只要把这玩具弄出来,就可以花天酒地过一辈子了,这么优质的超级金矿,由不得沈冲不兴奋。
全神贯注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飞快,一张设计草图还没画完,就听到“砰砰砰”的敲门声。
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小姑娘,杏眼薄唇,眉目如画,是个美人胚子。
“吃饭啦!”小姑娘探着头,打量了几眼房间,“躲在家里偷偷摸摸的做什么?敲半天门也不答应。”
沈冲连声道歉,匆匆抓起钥匙,关上门,跟着小姑娘走了出去。
这小姑娘是李开元的妹妹,李天宝,十三岁,刚上中学,沈冲穿越后,继承前任的责任,每天给她补课,所幸中学课本难度不大,否则沈冲就糗大了。
算起来,李天宝是目前沈冲在这个时空相处最久的,也是最熟悉的人。
今天心情甚好,沈冲看着前面一摇一摆的马尾辫,忍不住逗弄道:“天宝,叫声冲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