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敢这就四散逃走,只能返身冲进太学里边,去通知主事人去了。
“就这样闯进来,会不会有点不好?”张宁问道。
她们受限于时代的见识,汉朝独尊儒术三百年,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觉得读书人很了不起,这太学是读书人的圣殿,自然更了不起!
韩诺却是不以为意,只是轻笑一声,道:“我不杀人,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张宁听了,自是无语。
想想也是,能让韩诺这杀人盈野、手上沾满鲜血的屠夫,刻意留手不去杀人,确实算是不错了。
长十丈,宽三丈的太学讲堂之前,矗立着四十六面石碑。
每一面石碑高一丈有余,宽四尺,上面分别刻着《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这就是熹平石经!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书籍就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而遭偷抹涂改。
有鉴于此,蔡邕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人,于熹平四年(175)向汉灵帝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获许。
这熹平石经历时八年,正是于去年方才完工。
历史上,熹平石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是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二是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
这种用刻石的方法向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自汉代创例后,又有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宋石经、清石经。
同时,佛、道等诸家也刻有石经,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林。
三是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
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因此,石经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
(未完待续。)
第271章 谋夺石经(推荐票加更)()
韩诺这一次过来洛阳,除了参与历史剧情,从中搅和一把来收获经验值之外,他还想要收罗一些能够出谋划策、处理政务的谋士策士。 章节更新最快
比如说荀彧、荀攸等。
但要怎么说服他们,韩诺却并没有什么把握。
他本就不擅长干这种事。
要让他杀人、攻城倒是容易。
不过韩诺转念一想,招人这种事情,要么给出足够的利益,要么就是拿捏住七寸和把柄。
要说足够的利益么,韩诺确实是有。
别的且不说,单是修行的功法就有不少,指向长生的道路,由不得他们不动心!
可那首先也得要他们肯信才行啊!
功法的修行,是需要时间才能看出效果来的。
难道要让他们修行上十几二十年,看过效果了,再来决定是否投效?
显然是行不通!
而有着天雷警告之后,韩诺不敢再随意滥开杀戒了。
当然,现在能给他提升大量经验值的人也不多了。
他的实力提升估计就要慢下来了。
自然,也就再难出现像阴后这样,因为目睹了韩诺急剧提升实力的过程之后,便死心塌地要跟随的例子了。
至于说拿捏对方要害的做法。
荀家整个家族倒算是一项。
但要灭人满门的话,这仇可就真结大了。
强硬压迫之下,荀家估计是肯迁到冀州的,但要他们死心塌地为黄巾出力么,这可就等同于痴心妄想了。
便如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得要是他们心中看重的,但又不至于结下死仇的事物才行。
韩诺仔细考虑之后。觉得这熹平石经就很不错!
太学,可以说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圣地。
太学讲堂,就是这圣地最重要的殿堂。
而能够矗立在大学讲堂之前。就可见这熹平石经的地位之重要了。
熹平石经之前,韩诺、张宁、祝玉妍三人站定。六十四名黄巾力士护在周围。
韩诺看着这四十六面石碑,笑问道:“你们说,我要是把这些石碑都给搬走,他们会怎么样?”
“啊?”
张宁和祝玉妍都是吃了一惊。
“搬走?”
“搬去哪里?”
韩诺笑道:“当然是搬回巨鹿啊。”
“那么远!能搬去么?”
“黄巾力士在天界本就是干这种搬抬重物的粗活的,有他们在完全没有问题。”
听韩诺这么说,张宁和祝玉妍对视一眼,还真的考虑起来,若是将这熹平石经给搬走。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熹平石经自蔡邕等人校正,亲自用红笔按照隶书写在碑上,然后让工匠篆刻,总共是历时八年。
石碑新立之时,在一天之内,前来观看及摹写的士人所乘的车辆就足有上千辆,附近街道也都因此而堵塞严重。
就算是现在,也还有不少士子文人陆续赶来观摩。
如果将这熹平石经给搬到巨鹿,那么显然那些还没看过的士子文人,就得要转道去巨鹿才能看到了。
兴许就能凭此让许多士子文人逗留巨鹿。说不定从中就会有愿意在黄巾势力出仕的。
想到此处,张宁便笑道:“将这些石经都搬走!这个主意确实不错!”
“使不得!使不得啊!”
伴随着一阵脚步声响起,讲堂之内转出一大帮人。
韩诺早听到了这些人过来的脚步声。对于他们会出来阻拦,自然也是一早就有所预料。
便是张宁也都事先听到了,或者说,她刚才的这一句话,就是说给他们听的。
其中那走在最前头的中年文士,边走边说道:“这些石碑可都是诸多名士穷尽心力,耗费心血方才整理校正出来的,是国之瑰宝,不能轻动啊!”
这为首文士容貌端正。仪表非凡,年纪不过是三十五六。却能在这一众文人士子之中位居首位,显然是天赋过人。才情天纵之辈。
张宁和祝玉妍的实力,虽是比之同年龄的其他人都要高出许多,但到底年纪摆在那里,又是女子,在这个时代的性子天生便要弱些。
她们站在这大学讲堂之前,在这刻着圣贤书的四十六面石碑之前,本就有些紧张,听这中年文士这么一说,更是有些心虚。
但韩诺却是嗤笑一声,因为他耳中清楚传来系统提示的声音:
“叮,玩家请注意!玩家当前受到‘教化’技能影响,开始检测精神属性,进行判定……”
“叮,恭喜玩家通过精神判定,‘教化’技能影响不成功……”
一众文士尚未走近,韩诺便将青龙戟举起,正指着他们,尤其是为首的中年文士。
只听韩诺轻笑着说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
“有句俗话叫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韩诺笑道:“就算你们有天大的道理,可跟我说来没用!能胜得过我手中青龙戟才算有用!”
说完,韩诺催动无极真罡,将青龙戟一甩,一道比之前更盛的戟芒,重重斩在地上。
这片青石铺砌的地面顿时便留下一道又深又长的戟痕。
深达一尺的戟痕,最近处距离旁边的石碑只有不到三尺,再大力一些便要将石碑也给毁坏了。
这可把那些文人士子都给吓着了!
“这!”
中年文士深吸一口气,拱手行礼道:“不才荀悦,荀仲豫,见过将军。不知道将军可否赐告尊姓大名?”
韩诺眉角一挑,问道:“荀悦?荀淑之孙,荀俭之子?”
荀淑,外号神君,荀氏八龙的父亲。
荀俭,荀淑长子,荀氏八龙之首。
韩诺这样直呼荀淑、荀俭姓名,其实是很不礼貌的。
但荀悦本就没指望他礼貌,直接就将心中波澜给强压下去,点头道:“正是在下。”
“巧了!我还正要找你们荀家的人呢,这就遇上了。”
韩诺这时才似想起了荀悦的问话,笑道:“我姓韩,名诺,字子诚,冀州黄巾,旁人送我个外号叫神将!哈哈!”
“嘶……”
不只是荀悦,众人都是倒抽一口冷气。
他们这些太学中的博士教授,可不是孤陋寡闻之徒。
朝廷大军前去冀州镇压黄巾叛乱,结果大败,便是因为这黄巾神将,韩诺韩子诚,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
荀悦本就是看这一众黄巾力士威武不凡,韩诺又实力强横,还以为是朝中哪位将军,却没想到竟然是黄巾!
他知道韩诺来了洛阳,却没想到竟会来这太学!
荀悦暗道:“不过是这样的话,倒是难怪他会有这样的心思!”
韩诺笑过之后,又道:“这个称号我很喜欢,你们可以叫我神将大人!”
张宁和祝玉妍听了,都是噗哧一笑。
这样的称呼其实很正常,但是亲口要别人这么称呼自己的,却是少见了。
唉,总是要加更之后,才敢这么多说几句。
这是补上满一千推荐票的加更。
求票了!月票,推荐票都行!
随便再求下订阅!
均订一直在掉!
郁闷!
(未完待续。)
第272章 留宿太学()
荀悦再度平静了下心绪,问道:“不知道神将大人此来,有何贵干”
韩诺笑笑,指着旁边的熹平石经,说道:“你不是知道了么我为它们而来。”
荀悦面容一整,说道:“神将大人不要说笑”
“我可没跟你开玩笑”
韩诺同样严肃的说道:“黄巾军其实大多只是穷苦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自己挣一条生路出来。如今好歹是在冀州打出了一块地盘,可却少有治理之才,诸事繁乱,不得要领。”
“要指望你们帮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了。那我们就自己培养人才,慢就慢点,可至少是自己人,不会离心离德,甚至背后下暗手反坑一把。”
“只是,要培养人才,那就得有教材啊我看这熹平石经就很是不错”
韩诺这话将道理说得很是明白了。
荀悦等人都是饱读经书,自然不会听不明白韩诺的话。
可也正是如此,荀悦一时之间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现如今的办法,要么是直接拦阻韩诺,不让他将石碑搬走,要么就帮韩诺解决问题,让他放弃打石碑的主意。
可是,他们能拦得住韩诺么
当然不行
或者,他们能帮韩诺解决问题
可是,谁会愿意去当反贼
哪怕只是从旁帮助反贼,都得考虑声名影响。
问题解决不了,又无力拦阻,荀悦这时是真正明白了韩诺那一句“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韩诺也没有太过为难他们,又或者说是看在荀家的面子上,只是说道:“好了,你们既然没有什么要说的,那就等你们想到了办法再来说。现在,先去帮我们准备两间房,我们要住上十天”
“啊”
韩诺一瞪眼,喝道:“啊什么啊还不快去难道还要让我亲自动手赶人不成”
先天之威外放而出,荀悦顿时便感觉韩诺恍如一座高山耸立于前,沉重的压力逼得他快要喘不过气来。
这还是荀悦精神属性够高,在他身后的一众士子便承受不住了,接连后退,最后边的几个更是直接就退回了讲堂之内。
没想到荀悦竟然能扛住他的威势,这倒是让韩诺有些惊讶了。
虽然韩诺没有出尽全力,但是能够扛住他的威势,只怕这荀悦的精神属性该有45点左右了。
也就是说,荀悦的评价只怕能到90点。
荀悦深吸一口气,顶着韩诺的强大压力,行礼道:“那请恕不才先行告退”
面对霸道的韩诺,荀悦当然不敢去问他,刚才说的要找荀家是有什么事,看样子就知道不是好事
趁着韩诺还没有提及,荀悦连忙走了。
韩诺也没有留他,招揽的事情是急不来的。
“反正,至少还有十天的时间。”
韩诺给阴后留下的时间就是十天,十天之后,便要返回冀州巨鹿。
其实,现如今洛阳无主,韩诺若是够狠,硬生生占了洛阳也不是做不到。
按照每个时辰召唤64名黄巾力士来算,一天就是768人,只要十三天的时间,就有将近一万名的黄巾力士了。
而洛阳城中,现如今的兵力有多少
也就两三万
就算卢植、朱儁他们再临时征召起两三万大军,凑足五万,韩诺也不会在乎。
晋升先天之后,韩诺一个人就能抵挡那五万大军,如果真的下狠心,一两招“天惊地动”就能将他们全灭
只是,造化意志的态度,韩诺却不能不考虑。
先前的天罚雷霆,就是警告韩诺不能做得太过分了。
韩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他只是稍微想一想便放弃了占据洛阳的念头。
荀悦给他们安排了住宿之后,韩诺和张宁、祝玉妍便就在这太学讲堂边上住了下来。
第二天,阴后那边传来消息,暂时一切顺利。
面对三位宗师高手的压力,阴癸派中没有人敢明面上来反对,都是应下了搬迁的安排。
当然,暗地里他们会做什么手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也就是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阴后要和阴癸派中诸多有着话语权的主事人纠缠争夺的部分。
另外,关于洛阳城中的形势,也不断有着消息传来。
昨夜凌晨,董卓裹挟少帝和陈留王一路往西逃去。
卢植、朱儁等人收拢兵卒之后,得知消息便急忙追了上去,却被早有预料的李儒和徐荣等人打了个埋伏,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本就兵力不多,又缺少能够镇压得住其他人的领袖或者旗帜,卢植等人对于洛阳城的掌控便出了问题。
前后汉,近四百年,不知有多少豪门贵族,如果算上先秦春秋战国,传承千年的世家也不在少数。
这其中,便不知道有多少动了其他的心思。
明面上,能称之为“四世三公”,连续四代人都有担任三公职位的家族,就有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卢植虽是当时大儒兼名将,可比他声望更高的人都有的是,兵力大损的卢植又哪里能够压得下诸人蠢动的异心
最后还是荀家新任家主荀彧联合了不少尚还心存汉室的忠臣义士,请动汉室宗亲查阅族谱,挑选了一位宗室子弟来替代少帝和陈留王,成为明面上的领袖。
同时荀彧又和掌握兵权的卢植、朱儁结盟,将诸方势力家族都给压下,然后整合在一起,重建一个朝廷中枢。
不出韩诺所料的,那明面上的摄政王,就是刘备
在这个时候,汉室宗亲之中,声望最高的,毫无疑问是刘虞、刘表、刘焉三人。
可前些时候,因为征伐黄巾失败,为了征召更多兵卒,灵帝同意放权,让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统领一州军政。
也就是那个时候,三刘分别担任三州州牧。
刘虞是幽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焉则是益州牧。
三人此刻都在外地,自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机会便落在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刘备身上。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自刘雄、刘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