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时任兵部尚书的张凤翼犹在陕西督战,朱大典的奏章最终落到了朝廷首辅周延儒的手里。
周延儒,字玉绳,南直隶宜兴人,20岁中连中会元与状元,一时传为佳话。此人为人机敏,善于察颜观色,崇祯三年九月,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周延儒,被拜为朝廷首辅。
见到这份斩首113名鞑子首级的奏章,首辅周延儒内心的欢喜无以复加,可以说,用快旱死的禾苗得到了一场及时雨来形容也不过。
没有人知道,这位外表颇为儒雅和镇静,极有士大夫风范的状元首辅周延儒,这段时间以来的日子有多难过,他基本上每天都在为登州的叛军未灭而焦虑,为朝中政敌的攻讦与内斗而痛苦不堪,寝食难安。
这位首辅的招抚叛军政策在日益糜烂的山东局势中宣告彻底失败,现在朝廷虽逐渐在剿灭叛军的登州战事中占了上风,但整个剿叛战役进展太过缓慢,迁延太久,每日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朝廷不顾百姓死活,好不容易搜刮上来的练饷、辽饷、和剿饷中的一大部分,都日夜不停地填入这个让人窝火又沮丧的无底洞中,皇帝对他现在已是相当不满。更有温体仁等一帮阴险的反对者时时都地抓他的把柄,想让他早点从首辅位置上滚蛋。种种煎熬与压力,让这位状元首辅神情憔悴又无可奈何。
现在朱大典的这份报捷奏章,让倍受煎熬的周延儒长长地出了口气。
113颗真建州鞑子啊,这可是从自天启末年宁锦大捷之后,朝廷多年以来,再未获得过的大胜!朱大典在捷报中明言,此次渡海袭击鞑子的战斗,是由他总体定计与谋划,方得此大功的,战争目的是震慑后金,让它们不敢大咧咧地与已成瓮中之鳖的孔有德叛军联系。
周延儒愉快地想起,当时正是他推荐朱大典当上山东巡抚并总揽山东军事,当时朱大典荣任巡抚后那一脸惊喜与恭顺的表情,让自已还记忆犹新。现在朱大典立了大功,那么,很自然,他的功劳,很大一部分要算在自已头上,毕竟是他推举朱大典上位的,这份知人善任的功劳是没跑的。
周延儒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他似乎已看到了皇帝见到这份奏章时那龙颜大悦的欢喜模样。于是,他急不可待地将朱大典的奏章揣在身上,便急急进宫面见崇祯皇帝。
在周延儒面见崇祯皇帝之前,皇帝正在东暖阁内观看山东监军高起潜的奏章。
一个身穿明黄龙袍,头戴铰金双龙翼善冠的年轻人坐在盘龙宝座上,手捧奏章仔细地看着。两边各站了两名垂首侍立的太监,他们小心翼翼地站立着,偶尔偷偷瞅一眼正全贯注阅读奏章的年轻人。
这名年轻人,便是刚刚即位五年,时年22岁的崇祯皇帝。
22岁,正是当代大学生刚毕业的年纪。然而,与人们所想象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欢乐开朗的直观印象不同,这位崇祯皇帝,这位大明王朝的统治者,却是与年纪完全不相符的一脸憔悴与早衰,他眼圈发黑,眼角处有长期熬夜未休息好形成的鱼尾纹,鬓角上则有极为明显的星星点点的白发。
这位明王朝的末代统治者,面对整个中华大地上日渐糜烂的局势,力不从心,又勉力挣扎。自登基以来,各地明军战败的消息纷沓传来,让他又愤怒又痛心。年轻的皇帝时常做同样的恶梦,那就是,自已身处一个巨大的漩涡之处,虽不停地奋力挣扎,然而,却于事无补,最终被这个巨大的黑色漩涡越吸越深,直至吞没。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陕西的流贼越来越猖獗甚至入寇山西,而山东的战事又久拖不决,种种坏消息接连而至,让皇帝心情沮丧而恶劣。他身边太监们几乎从未见他的笑脸,直到他今日看到高起潜的这份奏章为止。
身边太监惊讶地发现,皇帝的那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那是一种饱受压抑后,充分绽放的喜悦。
年轻的皇帝将手中的奏章,反复地看了几遍,一脸笑容越发灿烂。心情兴奋地他起身踱步,嘴里吟哦有声,双眼之中,充满了希望的光泽。
这时有太监前来禀告,首辅周延儒请求面见皇上。
心情甚好的崇祯皇帝立刻宣他入东暖阁进见。
一脸喜悦的周延儒快步入殿,随即手捧奏章,跪拜行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军渡海奇袭鞑子海堡,此战大捷,斩获颇丰,共得鞑子首级113颗啊!”
“哈哈,爱卿平身。这个好消息,朕已知道了。”
周延儒起身,发现原先总是一脸愁容的皇帝正微笑地看着他,目光温暖而欣慰。
一名太监从周延儒手中接过奏章,恭敬地放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御案上。
崇祯皇帝大致翻看了一番朱大典的奏章,见两封奏章上所写的情况大致相同。只不过,这次战斗的谋划与组织者从前一封奏章的监军高起潜,变成了现在这封的巡抚朱大典。
崇祯皇帝心下其实如明镜一般明白,他暗想,这帮家伙估计好不容易才商讨好了头颅的分配方案。因在各人所斩头颅数额上不好再作手脚,便在战斗的谋划与运筹上尽力为自已邀功。
当然,这些细节,现在心情大好的皇帝不想去过多纠缠,只是,两封奏章中都提到的一个人,引起了年轻的皇帝强烈的兴趣。
这个人,自然便是李啸。
对于李啸,崇祯皇帝其实已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那就是上次李啸用计歼灭陈友德500精锐之事,兵部曾向自已上奏过,在那封朱大典强烈地为自已表功的奏章中,也提到正是李啸协助出兵实现了朱大典这个战斗目标。
却没有想到,只隔了这么半个多月,此人竟又参加了这次朱大典或高起潜亲自谋划的“虎啸辽东”渡海奇袭作战,竟然还斩得20名鞑子首级!
崇祯皇帝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个被两封奏章均当成配角的李啸,很可能战功远不止是这个上奏的数目,极可能还有更大的功绩被上官强行分润。
这种大明官场的潜规则,皇帝其实心知肚明,但却无可奈何。毕竟此举成例已久,而且每次每个人的晋升官职均有上限。那么,这个人多出的战功,自然被上官分润,这种做法在这些明朝将领眼中,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个上报的数字很精巧,几乎正好是百户官李啸一次战斗所能晋升的极限。现在明军接连战败的背景下,鞑子头颅更是珍贵难得,故晋升所需的数额比以前要少很多。原先约需30名头颅的数额才能升为正千户,现在只需20颗便够了。那么,这名半个月前才晋升成百户的李啸,正好可以凭斩获的这20名鞑子头颅,堂堂正正地晋升为一名正千户。
犹为难得的是,这名小小的百户官,竟然还有自已所宠信的太监高起潜的极力保举,可见此人交际能力相当不错,抱大腿的本事也很有一手。
年轻的皇帝对这个只比自已小两岁的20岁青年将领李啸,越发感觉好奇与欣赏。
“此人,当是不凡,将来若有机会,还要让此人来京师让朕见上一见方好。”皇帝心下暗暗沉吟。
随后,皇帝对正恭敬地等着自已发话的周延儒笑着说道:“这番战功,颇是难得。周爱卿亦是功劳不小。可着兵部派人详核首级真伪,如属实,对有功人员当不吝重赏。”
听到皇帝的表扬,周延儒一脸喜色无限,他越发恭敬地拱手垂首答道:“请皇上放心,微臣会立刻派人往山东探查。”
一脸舒展笑容的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又对周延儒说道:“首级核实后,即速押往京师,朕要亲自去太庙告慰祖先。”
周延儒一拜至地:“微臣谨遵圣谕。”
第九十四章 横行队()
在首辅周延儒安排兵部派人前往山东核查首级真伪之际,李啸开始对全军进行重新整编。
经过这番渡海作战后,现在李啸在高龙堡的全体兵种与人数为:枪兵232人,盾兵86人,哨骑19人,突骑45人,火炮部队39人,火铳兵21人,后勤队30人,医疗队7人,辅兵416人,另外还有在各次战斗中受伤后已恢复,却不能胜任原有兵种需求的伤残人员39人。
李啸思虑了很久,对下属下达了自已最新的整编安排。
全军基本人员编制如下:
枪盾战阵中,最基本的的作战单位为甲,以20人为单位,内含甲长,与副甲长两人。
5甲为一队,以100人为单位,内含队长,与副队长两人。
5队为一哨,以500人为单位,设哨长,副哨长两人。
以上是李啸军种设定的基础设想,在与下属将领反复商讨后,最终定为如下结果。
现在枪兵扩充为甲乙丙丁戊五队,每队100人,共500人。
盾兵扩充为两队,每队100人,共200人。
在充分利用这次缴获的马匹的基础上,哨骑队扩充为24人,分为两甲,每甲12人。突骑队扩充为60人,分为三甲,每甲20人。
火器部队战兵人数不变,先另选一些辅兵与轻度伤残兵作为预备人员入队学习,以保证将来得到新的火器后,可以及时扩充。
后勤队扩充为40人,医疗队扩充为15人,均优先补充伤残战兵,不足之数再从辅兵中选入。
接下来,是这次整编的重头戏,也是李啸最新的设立的作战单位。
横行队。
李啸在上次与鞑子交手后,对那些重甲冲阵的白摆牙喇兵印象极为深刻。那身穿重甲的白摆牙喇兵,仅仅只有7名,便能冲破李啸的枪盾战阵,造成许多伤亡,这战力之强悍,着实让人心动。
这也是后金在辽东打遍蒙古与明军无敌手的秘决所在,那就是,战阵陷于胶着之际,用这样重甲步兵冲阵,很容易将对方阵脚扰乱,最终达到使对方崩溃的效果。
现在李啸缴获了相当多的后金武器盔甲,所以,李啸决定模仿后金的作战模式,成了一只人人身穿三层铁甲,头戴含有面甲的重盔,使用缴获的虎刀、虎枪和长柄挑刀之类的重型武器的重甲冲阵部队。
横行队,这个威风凛凛的名字,被李啸命名为这只有点象特种部队般的重甲步兵部队的专属队名。
李啸规定,横行队暂定为100人,人员皆从作战勇猛,身高力壮的步兵中挑选。
出乎李啸意外的是,军兵们几乎人人都想参加这个极具勇士气概和男儿本色的队伍,甚至还有骑兵想加入其中。
毕竟,这样武装到牙齿,有如一架开动的微型坦克一样的铁甲重装战士,几乎是每一个希望在战场上横扫敌兵的军士的最终梦想。
最让李啸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计划一说出,最高兴,最欢喜,踊跃毛遂自荐的人,竟是枪兵哨长雷傲。
雷傲几乎以哀求的方式向李啸请求成为这只横行队的队长。
看到雷傲急切渴盼的面容,李啸心下不觉一乐,他想起当初最早组建枪兵时,雷傲对自已强迫他只能教枪兵练一招突刺的安排,他那多么的无奈与不甘的神情,犹然历历在目。
确实有些委屈这个武艺出众,枪术高超的家伙了。
那么,可以让他尽展枪术才能的横行队,才是雷傲的最适合位置吧。
雷傲生怕李啸不同意,甚至对李啸说,他可以不当哨长,也想当这个横行队队长。李啸闻言,放声大笑。
李啸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不过还是暂时让他兼任枪兵哨长。而且,横行队队员及下属的5个甲长全部由雷傲来挑选。
雷傲高兴得如同一个孩子般地跳了起来。他眼中含着激动的热泪,对李啸喊叫着表态:“请李大人放心,在下一定竭尽所能,给你带出一支威风八面,战力十足的横行队来!”
被雷傲选入横行队的士兵,人人脸上带着得意而自豪的笑容,有如得到无上的荣誉一般,而未入选的士兵则只能羡慕眼红地看着这些趾高气扬的家伙去横行队报到。
最终416名辅兵全部被挑选完毕,而39名伤残军士中,12名伤残人员入选了火器部队,10名入选辎重队,8人入选医疗队,最后还有9人因残疾程度较重,无兵种愿招入,被李啸安排看管各类仓库。
由于横行队从现有的枪盾兵及辅兵中挑出了100名精壮兵士,枪兵与盾兵尚有100人的空额,李啸决定,再紧急招收流民补充进枪盾战阵中。
他同时规定,新扩充的队伍与原先已有的老部队平均分配现有老兵,在此基础上再添加新兵,以保证各队战力均衡。
而最终定下来的各兵种各级将领,则是除了原来的高层将领外,各中低层将领,诸如副队长与甲长之类,均从这几次作战中表现勇猛,作战顽强的有功军兵中选人。若两人战功差不多,则看从军时间,务必保证将领选拔的公正性。
李啸简略地看了看手中最终的将领名单,心下甚悦。
首先是枪兵的将领名单。
枪兵哨长为雷傲(暂代),副哨长常正。
枪兵甲队队长杨振,副队长蒋行。
枪兵乙队队长高小飞,副队长曹兴节。
枪兵丙队队长关质,副队长陈万圭。
原中队副队长白一铖升为枪兵丁队队长,副队长李铉。
原后队副队长康虎升为枪兵戊队队长,副队长黄保。
接下来,是盾兵将领名单。
盾兵哨长张行猛(暂代),副哨长付铁。
盾兵甲队队长姜尊,副队长吕允昱。
盾兵乙队队长刘道钦,副队长廖渠。
再往下,是骑兵将领名单。
哨骑队队长张行猛,一甲长方胜,二甲长费大广。
突骑队队长上官云杰,副队长鲍昭,一甲长云鹤,二甲长龙炳,三甲长陆震琦。
再往下,是横行队将领名单。
横行队队长雷傲,副队长金钢。
后面是火器部队将领名单。
火器部队总头赵杰,副总头则为原先受伤的枪兵军士顾子发。
这个任命让所有的将领都颇为吃惊,还是火器总头赵杰亲自站出来告诉大家事情的经过。原来,顾子发自右脚受伤残疾后,知道不可能再回枪兵阵中,便刻意与火器总头赵杰相交,并刻苦学习火器知识,这段时间以来,对于各类火炮与火铳均已熟悉并掌握了其中要点。他的好学上进让赵杰颇为欣赏,故他特意向李啸提出,让顾子发其提任火器副总头,李啸闻言,亦是感慨不已,当下答应不提。
最后的名单则是,后勤队长刘扬壮,医疗队长徐肃。
李啸对名单很满意,他看到多名新提拔的副队与甲长人选,都是最早入伍的流民战兵,也就是消灭一只眼匪部,攻下马耆山的那一批战兵。看到这些当日在十方镇上挣扎在死亡线上面黄饥瘦的流民,现在已成长为李啸军中的支柱,李啸心下不由得颇为感慨。
在各兵种选人完成后,李啸开始重新安排军兵着装。
各名哨长和队长皆着此次缴获的白摆牙喇兵亮银盔甲。
突骑队副队长鲍昭,连同下面的3名甲长分穿余下的4件白摆牙喇兵盔甲。
7名副队长和3名突骑队的甲长们则穿所缴获的拔什库的明盔暗甲。火器总头赵杰,李啸也给了他一领这样的盔甲,这让赵杰颇为感动。
60名突骑队员皆着缴获的精铁甲。
横行队每人分下三件缴获铁甲,人人配面甲重盔,依各人顺手程度,分别发放虎枪,虎刀或长柄挑刀。
哨骑队为保持机动性与隐蔽性,依然全员着装棉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