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那妇人却颇为凶悍,咬着牙拽着刘乐的衣服一把将他掼在一旁,随即扯着自已的头发嚎啕大哭道:“天啊,可恨老娘当初瞎了眼啊,嫁了刘乐你这个王八蛋呀!你那个傻瓜哥哥今天又打坏了一个碗,我才说他几句呀,你刘乐王八蛋竟敢斥我呀,这日子没法过了啊,呜呜”
李啸皱眉,问刘乐道:“他是你哥?你们怎么这么对他。”
刘乐低着头,长叹一声道:“是我哥,他名叫刘喜,其实就是有点迟钝,但绝不是那种白痴呆傻,你们说的什么话,其实他都听得懂。只是他这个憨傻形貌,去哪里找事做人家都不要他,只得在家里吃闲饭,所以我媳妇对他相当厌恶,常常有事没事打骂他出气,却是实在可怜。”
一旁的李二年少好奇,他朝那脏汉喊道:“刘喜,过来,大人问你话。”
他这一喊,那脏汉果然转过来头,愣愣地朝他望来,脸上却还带着莫名的傻笑。
刘乐也对他喊道:“哥,快过来,李总旗大人要问你。”
旁边的妇人闻听得是一名总旗官来了,连忙停止了哭闹,只是怔怔地望向李啸他们,却不敢多说什么。
那刘喜傻呵呵地笑着,跳跃前来,嘴巴含糊不清地说道:“小,小人,见,见过大,大,大人,呵呵”
李啸和言悦色道:“刘喜,你能听懂我要你做什么吗。”
刘喜傻笑着点头。
老胡在一旁笑嘻嘻说道:“刘喜,看你倒是个强壮的汉子,你去把那个圆石磨搬来。”
老胡这句话有开玩笑的意思,却没想到那刘喜愣了愣,然后转头向李啸呵呵傻笑两声,就跳跃着跑到那石磨旁,用力一发狠,就把那石磨就地搬了起来。
李啸等人都吃了一惊,这傻汉子倒有一把子好力气。
刘喜把石磨搬到李啸面前,砰地一声,扔放在地上,然后,对着李啸傻笑不止。
李啸心里突然一阵酸楚,这个其实强壮有力的刘喜,并不是那种完全无法与人交流的痴傻,他听得懂别人的指挥与安排,只是这样迟钝憨傻的形貌让他只能在弟弟家里屈辱苟活。
这个刘喜,基本就是原来那个在牛蹄墩的李大傻子的翻版。
李啸默然感叹,如果自已没有穿越而来,李大傻子的结局,可能只会比刘喜更惨。
现在,我既然来这个明末世界,我就要彻底改变这些象刘喜一般,在底层社会受尽欺压的人们那悲惨的命运!
我李啸,一定要做到!
“刘喜,我收你了,你跟着我去当兵吧。”李啸对刘喜微笑着大声说道。
现场,突然一片沉默。李啸看到,依然带着傻笑表情的刘喜,布满血丝的眼睛内,隐隐有泪光闪动。
刘乐冲到李啸面前,单膝跪地,泪流满面:“李总旗大人恩情,刘乐当结草衔环以报!”
李啸扶起他,脸色平静地说道:“刘喜天性未泯,虽反应略嫌迟钝憨傻,但有这把力气又能听指挥,当个战兵还是可以的。”
刘乐起身,走到犹自发呆的刘喜身旁,轻声说到:“哥,你听到没,李大人愿意招你当兵了,你总算是有条好出路了,今后,要好好听李大人安排,好好干,凭自个本事,做出个人样来!”
刘喜不笑了,他怔怔地看着自已的弟弟,猛地放声大哭,然后冲到李啸面前,咚咚地连磕了几个重重的响头!
李啸看到,一旁的李二与老胡也在偷偷地拭眼角,而刘乐的媳妇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接下来,在刘乐这个对城里流民更为熟悉的衙役的介绍下,李啸很快又招了十来户流民。
接近中午之际,招募流异的工作终于结束了。
共有28户流民来到了十方镇西门外,包括28名合格战兵人选在内,共有79名流民。这些流民挤挤挨挨地站成一团,每个人都用热切的眼神望着面前意气丰发的李啸。
当李啸把他面前的那个大口袋打开后,每个流民的眼神立刻更加热切而渴望。
那是满满一大袋黑面馒馍啊!
李二与老胡按李啸吩咐,给这79名流民每个人发了一个黑面馍馍。听到那些接过馍馍的流民那一声声道谢,李二与老胡都感觉自已有种前所未有的畅快与高兴。
很多流民边吃馍馍边流下了眼泪,很多人都记不清,自已自流亡到本地以来,有多久没吃过这么大这么香的黑面馍馍了。
在他们啃吃馍馍的时候,李啸那威严又和气的声音在每个人的耳边响起。
“各位,等会吃完馍馍,我就带领你们去牛蹄墩。在那里,你们都会有一个新的开始,你们不再是到处流浪衣食无着的流民,而是会成为一名大明军队的战兵和战兵家属!我希望你们都能跟着我好好干,一起搏个好出路,好前程!”
李啸热切地望着这79名流民,他从那些流民的表情中知道,他们听懂了他的宣讲,只是,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自已激动的心情。原先那些几乎人人一样的麻木眼神里,李啸清楚地看到,有希望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在中午炽热的太阳照耀下,李啸骑着马,带着79名吃了馍馍恢复了点力气的流民,向东行进,一同出发前往牛蹄墩。
刘乐赶了过来,送给了哥哥刘喜一个大包裹,又对刘喜反复叮嘱了些注意事项,手提包裹的刘喜呵呵傻笑着,眼角却默默地流下了无声的眼泪。
刘乐默默地看着李啸的队伍离开,直到李啸一行人消失在路的尽头后,方转身回城而去。
另一边,李二与老胡恋恋不舍地与李啸挥手告别,望着离去的李啸,他们又惆怅又感觉欣然。
李啸离开时,又给了他们每人四钱银子,说是他离开这段时间里,让他们继续在十方镇考察流民,还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流民中如果有什么工匠艺人之类,要他们更加特别注意,下次他重点要招收这些匠人。
李二与老胡虽然不太明白李啸的用意,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李啸的要求,当然,那四钱闪亮的银子肯定会让两人的考察工作会更尽心尽力。
带着流民队伍的李啸走得很慢,他们抄近路直达北泉堡,再过长兴庄,又过了绣针河,直到日头将近西沉之际,他们方返回牛蹄墩。
一脸黑沉的常正过来迎接,李啸见他神色不对,惊问其故。
常正放声大骂:“李恒顺这老王八蛋,骗了咱们啊!”
第三十章 必须要吃肉()
李啸皱眉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正一脸气愤:“我卸完货搬上墩台时,发现有袋子重量不对,一打开才发现,那老王八蛋,在那一车面粉中最底层处夹了好几袋陈年的高粱,我估计最少有近两石!估计此人早就算计好我们时间匆忙,检查不会太仔细,所以才这么做。”
李啸没有回话,他脸色平静如常,常正看着他,不知道李啸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沉默了一下,李啸平静说道:“我等皆有要事在身,与此等小人纠缠无益,权当吃一堑长一智吧。”
常正恨恨道:“我何尝不知,只是咽不下这口气。”
李啸拍拍他的肩膀,算是安慰,然后对朝自已大步走来的刘一显大声说道:“刘甲长,牛蹄墩内收拾得如何?”
刘一显一脸一身的粉灰残浆,脸上却是愉快兴奋的神情:“李总旗,现在牛蹄墩内均已收拾好,明天粉灰干后,墩台上的武器粮食都可以取下装回武库与粮仓了。”
李啸笑道:“好,好,刘甲长辛苦了。”
刘一显连连摇头,又说道:“现在草棚还未建,我看看先在墩外清扫出一块空地,周围暂时先用草板围上一圈挡挡夜风,让流民们今天就在那儿休息吧。”
李啸同意了他的做法,然后立刻安排王氏与孟氏蒸面饼,因为晚上吃完也只是休息不用做事,就每个人分一个大白馒头便可。
在刘一显与常正指挥泥水匠们围草板时,李啸带着流民们去附近的河流处洗澡。
李啸知道,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可能是一种最不花钱的防止疾病与瘟疫的好方法。
在明末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一旦因卫生问题爆发了瘟疫,那自已所规划的一切宏图伟业都将成为过眼云烟。
他甚至在想,以后,他还要设立公共澡堂,让手下的每个人都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流民们按李啸要求,分成男女两拔人,在河流内一头一尾处,互相隔开彼此看不见的距离洗澡。
半个时辰后,所有的流民都洗完了,此时,墩内的面饼也都蒸熟。
忙了一下午的泥水匠们与走了一下午路的流民们,都已是饥肠漉漉。大白馒头一到手,每个人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完。
泥水匠们赶着那五辆大车回碑廓百户所,按刘一显安排,他们明天还要继续装载砖石与草板之类建材过来,争取要在三天内,将三十间草棚统统建好。
李啸点起火把,蹲坐在一个小凳子上,他面前摆着一块大石板,石板上,放着他从十方镇上买回的笔墨纸砚。
石板前面,站着长长一排吃完饭的79名流民,他们正伸着脖子瞪大眼睛望着前面正准备做好人口统计工作的李啸。
由于墩内再无人能识字,这项统计工作,当仁不让地由李啸来做。
刘一显与常正等人都极其惊讶,因为李啸那虎虎生风,干劲有力的字迹,让他们震惊又佩服。
这个从前的李大傻子,怎么以前一点读过书的样子都没有显露出来呢?
这实在是个让人无法解释的问题。
李啸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将每个流民的姓名,年纪,男女,家属关系等各各记好。
最后统计结果出来:流民共28户,79人,合格壮男28人,另有老男13人,老妇11人,壮妇14人,幼男6人,幼女7人。
统计完后,流民们由常正带到在那已围好草板的墩外空地上,每隔几步歇上一户。
流民们走路辛苦,又吃了馒头肚中不饥,不一会儿,草围子里就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鼾声。
月色当空时,李啸犹自在墩台上的望处,手扶堞垛,凭眺远方。
他旁边,是刘一显、常正、王氏、孟氏等人,也都在墩台上休息,毕竟今天牛蹄墩刚粉刷修整完,所有人还必须在墩台上过夜。
李啸在想,明天就应开始战兵训练了,现在时间紧迫,每一分钟,李啸都想要充分利用。
训练战兵这项工作,估计只能由李啸来亲自安排。
他突然想起自已以前大学时代时,每次剧烈运动后,食欲都高得惊人,尤其是特别想吃肉。
那么,现在战兵训练时的伙食,李啸感觉还是不能只按最低量的斤半米粮来计算,毕竟每日操练是相当艰苦的,战兵们的体力会消耗太大。如果战兵训练强度大,而营养跟不上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尿血与昏厥,甚至心脏衰竭。
那就需要补充肉食。
李啸问起刘一显现在市面肉食的价格。听到刘一显的回答,李啸几乎目瞪口呆。
现在这明末时代,米粮价格狂涨,象猪、羊、牛肉的价格也是攀升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碑廓百户所内具体肉价如下:
猪肉:每斤5钱5分银子。(瘦肉价格,如是肥肉每斤加2分银子)。
羊肉:每斤6钱2分银子。
牛肉:每斤7钱4分银子。
当然,相对米粮之类主食价格与万历年间翻了十倍相比,属于副食品的肉食涨幅稍小,与万历中期相比,相对的只涨了五至六倍。
有读者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肉食的价格上涨幅度比主食要小,因为在古代社会里,普通百姓吃肉食很少,一般只有富户方经常有此类消费,所以在明末乱世中,主食的上涨幅度会远超肉类,但即使如此,这肉类价格与万历年间相比,也实在是高得可怕了。
李啸沉吟了一会,对刘一显说道:“战兵训练辛苦,不吃肉确实吃不消,这样吧,每名战兵每人定额为每天二两猪肉,两斤米粮。”
刘一显沉默了。他知道,李啸这笔投入绝对可观。这样算下来,按一个半月45天算下来,这28名战兵共要销耗138两银子用于吃肉。
其实,这笔费用还是纯数字的理想状态,如果到时要上山剿匪了的话,还要让战兵吃得更好,这样到时只会花钱更多。
另外加上主食,战兵及其家属这一个半月里至少要消耗近50石米粮,现在墩内还有将近30石粮食,存在20多石粮食缺口。按碑廓百户所丰粮商行的价格,尚需银子100多两。
李啸现在身上还有大概430两银子。
除掉这些伙食费用,李啸只有不到200两银子可用了。
他还要算上定制14块大盾的费用,重新购买合适结实的4到5米长的枪杆14根的费用,还要支付牛蹄墩的整修费用与搭建流民草棚的费用。
李啸感觉心在突突地跳,因为,他知道,余下的钱,可能定制大盾都不一定够。
一分钱难死英雄汉,李啸算是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感觉了。
其实明末的军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饷不足,如果能彻底解决粮饷问题,明军不会如此士气低落,不堪一战。所谓的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在粮饷充足的情况下得到的。
而反过来,朝廷为了征得军队所需要足够的粮饷,只得不停地催逼普通的老百姓交粮交税,又逼得老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起来造反。
这个让人心惊却永无止尽的恶性循环,最终让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彻底崩塌。
李啸现在也要面对这个最现实的问题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就不信,我李啸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李啸在浓重的夜色中,肃然远望,心中对自已暗暗发狠道。
第三十一章 规定与训练()
崇祯五年农历八月十三日。
这一天,绝对是让李啸和牛蹄墩内所有人都永远记忆深刻的日子。
卯时刚过不久(凌晨5点),在天边翻滚着一丝若隐若现的鱼肚白时,牛蹄墩内响起了一阵阵厉声的高喊。
“起来,起来,都快起来!”刘一显与常正进入流民睡觉的草围子内,催促他们快点起身。
在刘一显等人催喝下,流民们赶紧起身,穿衣着鞋,然后一齐来到草围子前面一块平缓的空地上。
挤挤挨挨排成几排的流民,用一种迷惑而带着畏惧的眼神,看着他们面前的小土坡上,站得笔直挺立,却表情肃然的李啸。
刘一显向李啸走了过来,低语了几声,李啸便点点头,让他去宣布具体安排。
刘一显脸上带着一种郑重而严肃的神情,面向流民,大声地宣布了今后墩内所有人所必须遵守的各条规定。
这是李啸昨夜和刘一显他们商量后,粗粗拟定的几条规矩,要求墩内所有人员务必遵守。
1、各人皆要卯时起床,戌时睡觉。(早晨5点起床,晚上7点入睡)
2、各人皆要自律,要努力训练,积极工作,严禁不听指挥,严禁偷工耍懒。
3、各人行为务必端正,不得偷盗,不得斗殴。
4、各人如有任何纠纷,务必向李啸或刘一显等人汇报,由上官裁处解决,严禁恃强凌弱,严禁口舌纷争。
刘一显说完以上这几条,又加重语气强调道:“以上各条,墩内各人务必遵守,如有人犯,严惩不怠。现告之尔等,勿谓言之不预也。”
看到面前的流民脸上都不觉都露出敬畏而怯然的神色时,刘一显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