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女每天必须到老人面前请安问候,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犹似上班报到一样,一天少不得。一次,贾母传过话,叫宝玉明儿不用上学了。到了次日宝玉便早早到贾母那里请安,又到贾政王夫人那里请了安。在贾母房中,巧姐的奶妈告诉巧姐给宝玉叔叔请安。如有事耽搁了,只要不是远离,两天不到,三天头上就要早早来请安,还要说明没有按时请安的原因,请求老人的谅解。请安既表示对长辈的关心,也免去老人对子女的挂念。子女远出家门归来时,进家门首先必须到老人房中请了安之后,才能回到自己房中。一次贾政出学差在外几年,回京复命;一次贾政任江西粮道被参调回,进府中都是先到贾母那里拜见请安,陈述些违别的话,然后才回到自己的房中,接受子侄的请安问候。家中老爷升任、子侄婚娶、媳妇生子,也都要敬祖宗,给长辈道喜。贾政升任工部郎中,贾政到朝里谢恩回来后,先到宗祠给祖先磕头,然后来给贾母磕头,各子孙亦来给贾母道喜。
在贾府里最具有孝敬行为的莫过如老人诞辰的祝寿活动了。铺排的场面大,孝敬的礼仪严谨,庆祝的气氛非常隆重。如贾母的八旬大寿,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庆贺8天,每日摆酒唱戏。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宅越巷。在大观园内嘉阴堂上贾母入座后,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一般,站在贾母身后侍立;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伺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环在围屏后面伺候呼唤,可见孝敬礼仪之森严。贾敬是一个一味好道,烧丹炼汞,住在城外庙里。他过生日时,他儿子贾珍接他回家受礼,他不肯回来,贾珍便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果品,装了16个大捧盒,着贾容带领家人送与贾敬,叫他行了礼起来说:“父亲遵太爷的话,不敢前来,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了。”
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长辈们的吃穿自然是丰盛多姿了,愿吃什么愿穿什么都会有的,但为体现对长辈的孝敬,各房还不时的做点老人喜爱吃的菜肴送到老人面前。一次,贾母在大观园里着了点风寒,凤姐便送来野鸡崽子汤。贾母跟王夫人说:“方才你们送来野鸡崽子汤,我尝了一尝,倒有味儿。”王夫人笑道:“这是凤丫头孝敬老太太的,算他的孝心虔,不枉了老太太疼她。”在第75回里,也写到子媳孝敬贾母菜肴的事。吃饭时,贾母见自己几色菜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盛了几色菜,知是各房孝敬的旧规矩。鸳鸯指着那几样菜说:“这两样是大老爷孝敬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来的。”贾母略尝了两点便说:“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什么自然着人来要。”
合家大小团聚一起,说闲话,讲笑话,陪伴老人充分感受到天伦之乐、骨肉之情,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是贾府尽孝道的重要内容。贾母吃饭,每次都有王夫人、凤姐、尤氏、宝玉、黛玉、探春姐妹等陪餐,而且尤氏、凤姐均只能站于地下伺候。如那一次少下谁,也要着人唤来同吃,这已是贾府的老习惯。逢年节日或是庆祝活动,上至贾赦贾政,下至宝玉贾环及众姐妹,都要围绕在贾母身边,吃酒、看戏、猜谜语、说笑话、行酒令等等,让老人充分享受骨肉亲情,天伦之乐。一次,贾妃娘娘送来灯谜,贾母命大家去猜,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也来承欢取乐。酒过三巡,贾母便让他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怕他在座,有碍子女们欢畅之意,待贾母让他猜谜之后方才退出。中秋佳节夜晚,贾赦贾政都来贾母身旁坐着说闲话儿,邢王二夫人及李纨凤姐等众姐妹也都来了,贾琏宝玉众兄弟皆在地下侍立。贾母高兴,命击鼓传花、讲故事。贾政讲了个“怕老婆”、贾赦讲了个“母亲偏心”的故事,引得众人大笑,贾母亦十分开心。至深夜,贾母命贾珍媳妇尤氏回家歇息,尤氏笑道:“我今日不回去了,定要和老祖宗吃一夜,陪着老太太玩一夜。”许多评论家把尤氏的这一举动,列为对老人的孝敬之举。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有理智的人类社会一代又一代人对待长辈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进入现代社会,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已不祗是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国家法律强制的约束。“天恩祖德”的含义,在今天已经有了新的内函。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广大老年人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曾经为国家的建立,为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生活铺下了坚固的基石;在家庭里,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乳汁把子女养大,并培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没有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今天经济的逢勃发展;没有广大老年人的艰苦努力,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水不忘打井人”,做为子女有责任、有义务孝敬赡养父母;做为年青一代的干部和每一位公民,都应尊重爱护老年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各种合法权益。然而,现在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观念尚没有被全社会及公民所共识。随着改革开放,传统观念被现代意识所冲击,以金钱的价值观来对待父母、老人,相当一些人认钱不认娘,在有钱是父母,无钱是累赘的思想支配下,残害致死老人的,遗弃不赡养老人的,打爹骂娘虐待老人的,争夺霸占老人财产的,干涉破坏老人再婚的等等,这种不孝、残害老人的事件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着,更为甚者竟然还有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做出残忍的虐待老母的恶行。陕西省某县有位副县长辛继成的老母王花蕊,早年守寡,仅靠一双含辛茹苦的双手和心血,把两个儿子养大,双双送进了大学,为他俩的成长母亲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可是后来两个儿子都进了城结了婚,当上了有头有脸的人物时,却把老母一个人丢在乡下长期不管不问。当老母得知大儿子辛继成生了儿子时,这位做了奶奶的王花蕊高兴的拿着家里仅有的两只鸡,来到已当上了秘书科长的地委收发室来等儿子时,她的儿子辛继成下班走出来,低头看看一身尘土的坐在地上的母亲,竟然假装不认识走过去。同事说:“有人叫你呢!”辛继成则说:“是来上访的,烦死人了。”老人被儿子遗弃后,为了自己活着,她跟张发政老人重新建立了家庭。这时已是县级中学教师的二儿子辛继全和大儿子辛继成得知母亲再婚的消息,双双带着老婆,气急败坏的赶回多年没有回过的老家,谩骂老人:“你以为还是十七八呀,这样不要脸!”并不依不饶的把两位老人双双赶出来,老母只好随同老伴住进张发政不足8平方米的宿舍。而两兄弟不顾老母的劝说,竟将老房子卖了4000元,二儿子把这钱全部拿走。不幸的是张发政得了急性肝炎住院,因他是民办教师停课也停了薪,又要住院又要吃饭,却没有生活的来路。1997年辛继成已调回本县当上了副县长,有人劝王花蕊:“去找你儿子吧,他当那么大官,还怕没有你们吃的。”王花蕊想,儿子毕竟是自己辛勤养大的,也许会有回心的。第二天从医院出来恰巧碰上了辛继成,谁知辛继成只随手掏出20元钱打发他的亲妈,王花蕊气愤地抓过钱撕个粉碎。自此王花蕊彻底失望了,她以半百的年纪外出打工,不久又失去工作,只好返回,因两天没有吃上一口饭,连饿带病她走不动了,不得已伸手向别人乞讨一个烧饼,刚咬一口就倒在了马路边上辛继成与辛继全开着高级轿车,把老人送到火葬场。当记者闻讯赶到时,辛继成却不承认死者是他的母亲,而竟用官腔说他是代表政府来为孤寡老人处理后事的。这样一个连自己亲生母亲都不认,犹似蛇蝎的逆子,他怎么能当好几十万人的父母官?可以肯定的说,在全社会落实老年权益保障法,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还需要做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贾府那种早请安、晚陪餐的孝道方式已不适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好父母,保障他们生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真情回报父母,把爱心献给老年人,从精神上给父母、长辈创造温馨、祥和的生活环境。子女们要多唱“常回家看看”,并且按唱的歌词去做,让每一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充实、美满,生活得丰富多彩,幸福健康长寿。
《红楼絮语》之43
贾母的享乐观
不论古今中外的老年人,能够讲究享乐的,的确是一种福气。不过能够讲究享乐的,大抵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在家庭中有很高的地位;二是经济上富有,不至十操心吃穿;三是子孙满堂,且能孝敬。这三者缺一,都不足以言享乐的雅兴。
荣国府里的贾母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嫁与荣国公贾代善为妻,丈夫已死,是贾府里辈分最高者。大儿子贾赦是世袭一等将军的命官;二儿子贾政是朝中的员外郎、是“当今”万岁的老丈人,贾母自然是贵妃的亲祖母,一品夫人,在贾府可谓地位尊贵;论财富,她不仅拥有“占大半条街”的宅院,还有积60余年压塌了“箱子底”的金银财宝的体已钱,在贾府她钱最多;在这威严显赫的贵族家庭中,她还有子孙成群,且都看她脸色行事,整天生活在上上下下各色人等的趋奉之中。更为值得夸耀的是这位老人家自己还有一个颇为健康的身体,既没有衰迈龙钟老人那种懒说懒动的形态,又不吃斋念佛,清心寡欲。她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就是尽情的享乐。所以,刘老老恭维她是“生来享福的”。
请看,第71回贾母“八旬大庆”那排场、那气势:“议定于7月28日起,至8月初五日止,宁荣两处,齐开筵宴。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伺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环,在围屏后伺候呼唤。台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发的小丫头,都是小厮打扮,垂手伺候。须臾,一个捧了戏单至阶下,先递给回事的媳妇,这媳妇接了,才递给林之孝家的;林之孝家的用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来,递给尤氏的侍妾佩凤;佩凤接了,才奉与尤氏,尤氏托着,走至上席。”这段文字只不过交待了贺寿筵宴的具体过程,然而它却活脱脱的把贾母在荣国府里安富尊荣的崇高地位,像摄像一样形象的反映下来。
在贾府里,可谓“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这当然都是以贾母为核心,变着法儿享口福。贾母的饮食起居相当奢华和挑剔。大厨房为贾母特备的饭菜,是“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子写了,天天转着吃。”逢年过节,各房都另有孝敬。稍不如意,她就皱眉申斥。宝玉挨父亲打休养将好的时候,忽然想吃莲蕊羹。这本是一种极精致名贵又极费事不常吃的东西,但贾母便吩咐凤姐安排去做。于是,凤姐就叫人去做10碗来,想借此大家都“尝个新儿”。其实贾母何尝不趁机享享口福呢?
在贾母的口福中,不光吃腻了山珍海味,燕窝鱼翅,变着法儿精制美食供她享用。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里,吃的一盘叫“茄鲞”的菜,刘老老吃了一口奇异的问:“是用什么法子弄的?”凤姐告诉她,用什么料,做的程序,刘老老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可见,贾母为吃这一道菜,让人费了何等的精力和物力。
贾母出身侯门,阅历颇深,见多识广,爱好丰富,她不仅很讲究物质享受,而且也很善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趣味。她会吃酒行令、说故事、讲灯谜,又喜欢打牌看戏。她每天都需要孙子孙女和媳妇们围绕着她;她了解别人需要她的号召与支持,同时她自己也正少不了别人的逢迎与凑趣。贾母爱寻开心,不拘于礼节,但又表现出至尊的地位和雍容的气度。当众姐妹因贾赦、贾政在场而拘束影响大家取乐时,贾母便直言撵开他俩;在第22回里,贾母拿出20两银子为宝钗过生日,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宝钗深知贾母喜热闹戏文,便点了一出《西游记》,贾母自是喜欢。贾母命凤姐点戏,凤姐更知贾母喜欢谑笑科浑的戏,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贾母生活在这样一群逢迎凑趣的人们当中,在精神上自然难有寂寞的时候。
自家人天天在一起玩乐,也难免有乏味的时候,恰巧从乡下来了一个刘老老,贾母说,我正要一个“积古的老婆婆”说说话儿,调剂一下过腻了的贵族生活,凤姐也意外地获得一个博取“老祖宗”欢心的“玩具”。于是,在凤姐的操纵下,刘老老不仅编出些村野故事来,还故意出些洋相引逗大家欢笑。在贾母带人刚进大观园,恰遇李纨送来菊花,凤姐说要给刘老老打扮,就把一盘花横三竖四的都插在她头上,刘老老故意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今天索性做个老风流。”贾母和众人都笑的了不得。
人生活奋斗一辈子,到了晚年享享清福,同子孙欢聚一堂,享天伦之乐,这本是有理智的人类所希望的,努力去追求它也未尝不可。但是,晚年的享乐程度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所谓经济条件不再于已有的家业大小,而在于家庭经济来源如何。贾母的享乐是建立在“坐吃山空”,入不敷出的基础上的。在荣国府里的老少爷们们,没有那一个能从长远的眼光考虑筹画创意,就是贾母也没有虑到家业衰败时的方略,而只一味地寻欢享乐,而最后没有得到善终便是很自然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贾母的享乐主义,她精神上寻求的寄托,无疑都是这个家族由盛变衰的具体表现。因此,贾母的享乐观,对今天的老人们来说,是否可取,相信会有自己的判断的。
《红楼絮语》之44
贾赦不得善终
贾赦是荣府荣国公的长孙,贾代善与贾母的长子,世袭一等将军之职。论年纪书中没有说明,但几处有“上了年纪”、“胡子苍白”、“儿孙一大群”的交待,还有贾母18岁嫁到贾家,头一个生的他,贾母已80余岁,贾赦至少已60余岁。这样一大把年纪的人,又是处在钟呜鼎食的诗礼之家,他的人生归宿本应有个善终。可是他偏偏竟是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贪欲昏庸,胡作非为,老不正经。他不讲究什么礼教、名誉、廉耻、良心,他的人生见解就是躺在祖宗的功劳薄上,就不愁没有官做。所以,他就放纵自己的贪婪和权势,做出许多残忍的恶行来,其结果不得善终。贾府被抄家时,第一个就拿他开刀,革掉世职、家产被抄,落了个犯官入狱,最后发配岭南充军的下场。
贾赦作官,没看到他有什么业绩和功勋,倒是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欺压百姓。一次,他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见几把湘妃、樱竹、糜鹿、玉竹的古扇,上面有古人写画真迹,视为稀有的珍品,不能再得。贾赦便叫人去买,可那存有古扇的主人,外号叫石头呆子的却说:“任可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也不卖。”还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贾赦便串通府尹贾雨村,设了法子讹他拖欠官银,趁机把这些古扇抄了来,贾赦便得了这些不该得的古扇,最后竟害得石头呆子家破人亡。贾赦还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