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马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马踏天下-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国之法虽创立较早,但三晋之法后来居上,三晋之法摒弃一切礼法主张不别亲疏,指出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李悝编写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6篇,吴起第一个宣布要打破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商鞅主张用严刑重罚以杜绝犯罪,君王以“法”制民,申不害认为君王应以“术”制天下,慎到提出君王以“势”统九州,三晋之人前仆后继,最终使三晋之法为几乎所有诸侯所接受。我燕国在昭王时代也习三晋之法以变革图强,

    大家皆为法家贤才,今日我招大家前来是想请大家集思广益,大家交流一下以“法”治国的经验和对以“法”治国的看法。诸位请畅所欲言”

    听完剧辛的话,众人皆开始冥思苦想,唯独赵捷从容不迫,这让他引起了剧辛的注意,于是剧辛便让赵捷率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赵捷闻言,在心中暗暗发誓:“今日便是我一鸣惊人之日。”

    “明君用人的原则:使聪明人竭尽思虑,君主据此决断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会穷尽;鼓励贤者发挥才干,君主据此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能力不会穷尽;有功劳则君主占有贤名,有过失则臣下承担罪责,所以君主的名声不会穷尽。因此不贤的却是贤人的老师,不智的却是智者的君长。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受成功,这就叫贤明君主的常法。”

    “明君对待臣下的原则:掩盖行迹,隐藏念头,臣下就无法探测;去掉智慧,不用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度。保守自我意图而验证臣下,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窥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贪求君位。”

    “明君行赏罚的原则,:要求臣下不能说话不算数,不随便赏赐,不赦免惩罚,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依照职事责求他们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主张,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主张,就罚。”

    “明君对于宫内的夫人美女,欣赏她们的美色而不理睬她们的禀告,不准因私请求。对于左右近侍,使用他们,一定要严察他们的言论,不准夸大其辞。对于父兄和大臣,听取他们的意见,但一定要使他们用受罚担保后果,不许妄荐。对于观赏玩乐的东西,一定要在法令上有依据,不准群臣擅自进献或裁减,不让群臣猜度到君主的心意。明君对恩惠的施行,凡是发放国库的财物和官仓的粮食,有利于民众的事,一定要用君主名义,不要让臣下将恩德归于自己。对于议论,称誉者所赞美的人,毁疵者所憎恶的人,一定要去核实他们的才能,查明他们的过失,不让群臣相互吹捧或诽谤。对于有勇力的人,作战立功不破格行赏,私斗犯法不赦免罪过,不让群臣用个人财富收买人。明君对于其他诸侯国的要求,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

    “君主的祸患在于相信别人。相信别人,就受到别人控制。君主的利益在于具有才能而任以官职,臣下的利益在于没有才能而得到重用;君主的利益在于具有功劳而授以爵禄,臣下的利益在于没有功劳而得到富贵;君主的利益在于豪杰效力,臣下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臣下和君主的利益是相互不同的,因此明君的原则在于不相信人臣,那么臣子就不能夺走君主的权利。”

    “明君设立可以得到的赏赐,设立可以避免的刑罚。所以贤者奋力立功得赏而没有伍子胥那样的灾祸,不贤者少犯罪而不会遭到驼背被剖那样的冤枉刑罚,盲人处在平地而不会遇到深渊,蠢人过着安静的生活而不会陷入险境。这样的话,君臣之间的恩情就结下了。”

    “造成国家混乱的风气是:那些著书立说的人,称引先王之道来宣扬仁义道德;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那些纵横家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那些游侠刺客,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权臣贵族,肆意行贿,而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那些工商业者,制造粗劣器具,积累奢侈资财。囤积居奇,待机出售,希图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了。”

    所有人听完赵捷这一段振聋发聩的言论之后都陷入了沉思,整个房间顿时安静了下来,赵捷缓缓的坐了下来,尽量没发出一丝声音。坐下的赵捷心中一阵窃喜,前世他的父亲是一个十足的古文爱好者,在他的书房中收藏着各式各样的古文书籍,在赵捷上初中后,老爸便经常在暑期的时候拿出一些珍贵的孤本给他,说是修心养性。而刚刚赵捷所说便是前世所看的《韩非子》中他还记得的一些段落于句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人韩非所著,是法家集大成的著作,其所述法家思想已完备全面,在赵捷的想法中他认为能震惊这群人自然是板上钉钉的事,于是他便在今日高谈阔论了一回,为未来的游学造势。

    赵捷所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番言论在未来影响了许多人、许多事。他的这一番论断在这场宴会后一个月之内便传遍了天下赵昭之名也随之为天下人所知。身在魏国的儒家宗师荀子听闻后感叹道:“赵昭此子真乃奇人也,若其扬其说于诸侯,则吾儒道无立锥之地也。”随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游学秦国,改革儒学的想法。若干年后,其弟子名韩非者更是因赵捷之语而有所得,著《韩非子》一书,全面总结法家思想。更有甚者在赵捷游学结束后世间流传着一句偈语:得赵昭者的天下。(我的《赵马踏天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第十六章 留策燕国再至齐() 
ps:,,“”,给《赵马踏天下》更多支持!

    宴会之上,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安静之后,赵捷身旁的贵公子燕喜突然开口道:那以赵兄之见,我燕国应该如何改革了。”

    “君主**、中央集权而已。”

    “何谓君主**、中央集权?”

    “君主**者,君主揽天下大权,享天下之利,王者,参通天地之人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士农工商奴婢之命运皆决于君王。”

    “中央集权者,天下之事皆决于中央朝廷,地方郡县不得给予专权专断之权,边境军队将领不得朝廷之命不得操征伐之事。中央朝廷集天下之力,行天下之事,必无望而不利。”

    “君主**、中央集权之后,以赵兄之见,吾燕国该行何事,该如何处诸侯之间?”

    “燕国之地,北有野胡,南有富齐,西有强赵,东有弱朝鲜,居中国一隅此乃燕国之地利也,方今所惧者非世人所言之赵齐,燕国所患者乃一统中原之国也,若有一国一统中原,则燕亡之时可期。方今吾献燕国三策:

    上策:内则政治革新,行君主**、中央集权之策,则君王可操全国之力行事,开发辽东、朝鲜之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外则和齐赵,灭朝鲜,抗东胡,行合纵,待四镜安定后,令军士就地屯田,待得兵精粮足之后,南下中原。但此策有一难办之处,那便是要维持天下各国的均势,在兵精粮足之前,不可有一国能一统中原。

    中策:高筑墙,在边境做好完备的防御,在国内各个城池做好完善的防御体系,若敌国来攻,则层层防御,行焦土抵抗之策;广积粮,利用燕国的商品来积累财富与粮草,以作长期抵抗之用;绝天下,不理天下大势,默默发展,以待来日。此策虽无甚难度,但燕于火中取栗,一统天下的机会就没有了。

    下策:约好霸主,南攻齐,西击赵,以求霸主全燕之社稷,此策是在行险,燕国的命运全在霸主一念之间。

    此乃吾所献三策,诸位皆为燕之贤士,还请转述其于燕主之前,至于燕主取何策,由燕主自决,小子在此拜谢。”

    “明日,小子要离开燕国,前往齐国游学,现在天色已晚,还请剧将军许吾先行离席,回客栈整理行装。”

    在剧辛答应之后,赵捷便离开了风月楼,蔺如义、肥进、赵盈、李兑、许阳、廉正陆续相继离席。

    后世人认为此次宴会是赵捷第一次提出自己的思想,是赵捷闻名天下的起点,并将此次赵捷提出的几个思想取名叫做“风月楼主义”,而此坐风月楼也因此长盛不衰,成为蓟的一道风景,人言:不游风月非至蓟”

    隔日清晨,赵捷悄悄的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没有带走一片云彩,至此赵捷的燕国之行结束了,赵捷一行人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途,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

    赵捷一行人离开蓟城,行四五日,至安墟,世人相传“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于是赵捷便入城凭吊了一番黄帝,看着到安墟的繁华不再,他不禁感慨世间万物沧海桑田。

    再行五六日日,至黄河,此时的黄河由于黄土高原尚未形成,上游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因此水尚且清澈,汹涌的黄河河水哺育着两岸的百姓,两岸的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城镇。在以黄河为生的渔民的摆渡下,赵捷一行人依次渡过了黄河,一叶扁舟行驶在辽阔的黄河之上,赵捷心潮澎湃,赞叹着造物主的神奇,不禁脱口而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再行七八日,至高唐城,休整一日后再次出发,终至临淄。

    临淄为齐国的国都,由大城和小城组成,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两城相连接。大城为郭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墙临河修筑,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地方;小城为宫城,东北部嵌入大城。大城中有大量冶铁、炼铜、铸钱作坊。《水经注》载:“淄水又北,经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武王以其地封太公望,赐之四履,都营丘为齐。”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佐周武王灭商兴周,因首功封于齐国,建都营丘。公元前866年,齐哀公的异母弟弟姜静被立为齐君,这就是齐胡公。因为营丘和纪国仅隔一条淄水,齐胡公害怕纪国国君加害自己,便把都城从营丘迁到了薄姑。公元前859年,齐哀公的同母少弟姜山带领营丘人奔袭薄姑,杀了齐胡公,自立为齐君,称为齐献公。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昌盛千年而不衰,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瞬间,欣赏着春秋战国的文化的繁荣。

    春秋时代初期,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九合诸侯。——首霸

    春秋时代末期,晏婴相齐对内匡辅国政,屡次劝谏景公,拔擢贤才司马穰苴、越石父等;对外出使别国,机敏善辩,不辱使命,使齐国名扬诸侯。——复兴

    战国时代初期,康公失国,田氏代齐,田齐三世桓公田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易主

    战国时代中期,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将,齐国遂变得强大,二败强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霸

    战国时代中后期,世仇燕国国君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后于千钧一发之际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衰落

    当赵捷一行人抵达临淄时,时间到了公元267年,赵惠文王32年的夏季。此时燕国在位的君主是齐襄王,齐襄王此人经历颇具传奇,据传,燕国纠集了秦、楚、韩、赵、魏五国共六国兵力合兵攻打齐国,齐国不敌,齐襄王的父亲齐湣王兵败逃亡,途中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齐湣王被杀后,齐襄王改名换姓在莒城太史敫家中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觉得齐襄王状貌奇伟,认为绝非平常之人,因而很喜欢他,对他很好,经常偷来衣食给他。后来齐襄王就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她,她就和田法章私通。淖齿离开莒城后,莒城百姓和齐国逃亡的大

    大臣汇合在一起寻找齐湣王的儿子,想拥立他为君。齐襄王害怕他们诛杀自己,很久之后才敢申明自己就是齐湣王的儿子。于是莒人共同拥立齐襄王为君,为齐襄王据守莒城,并布告齐国各地说,齐王已经在莒城继位。齐襄王继位后,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人称君王后,没过多久君王后为齐襄王生下儿子田建。齐襄王已经在莒城居住五年,齐国将领田单以即墨作为基地攻破燕军,到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齐国都城临淄,齐国之前失去的领土全部收复,齐襄王于是封田单为安平君。

    齐襄王至今在位十几年,齐国在他的治理下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国力,齐国有再次复兴的迹象,而齐襄王也在齐国百姓口中传为圣君,。但据赵捷调查所知,在齐国的官员、文士、精英人群的眼中,齐襄王并不是那所谓的圣君,也许是由于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太过曲折,齐襄王生性优柔寡断,才智平庸,无帝王之才,但他娶了一个好妻子,莒城太史敫之女太史灵。太史灵人称君王后,他的父亲素有贤名,在他出嫁后,其父言:“女无谋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女儿不因媒人介绍而自己嫁人,不配做我女儿,玷污了我祖宗名声。)然后从此不见君王后,出身在这样的贤明家庭中,有这样一位贤能的父亲,君王后自然也养成了仁慈贤惠的性格,她竭尽全力辅佐襄王,使得齐国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恢复过来。

    临淄城是战国这个时代最繁华的城市,人言:“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昔日齐相晏子给临淄的评价更是流传于世:“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赵捷一行人再一次在城门处遇到了内卫的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步入了这个传说中的临淄城。走在城中道路上,只见行路的男人衣帛着锦,坐车的女人穿金戴银,道路两边的商店中商品琳琅满目,珠宝首饰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赵捷一行人从北门进城,在内卫的带领下向着西南方向前行,越往西南方向走,赵捷发现身边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在人群中艰难的前行了一个时辰,赵捷终于抵达了内卫预定好的客栈,这座客栈大致位于临淄城的西南,距离稷门仅仅十几分钟的路程,赵捷、李闵、廉正、蔺守义、肥进、许阳、赵盈不约而同的匆匆忙忙的整理好房间,便下了楼,命令内卫的带领下他们前往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圣地——稷下学宫。(我的《赵马踏天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第十七章 稷下学宫闻激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