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天险还能过上挺长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

    曹操也曾暗中派人过江联络孙坚,以小乔与孙策的婚事被刘和破坏为理由,挑唆孙坚与自己结盟,从江东向北攻打徐州。然后直上青州,共同抗击刘和。孙坚见了曹操的使者之后,态度有些**,他不反对两家暗中结盟,但对进攻徐州却也不是太积极。

    在孙坚看来,儿女婚事根本就是小事,长子孙策又不是非乔家之女不娶,如果仅仅因为乔家毁婚就要跟如日中天的刘和闹翻脸,那可真是意气用事。得不偿失。

    孙坚之所以不肯出兵攻打徐州,是因为他既看出了曹操想要利用自己的心思,同时也没有信心真的能拿下徐州。当初曹操和袁术都曾出兵攻打过徐州,而且兵力动辄都在五万以上。到最后还不是一个个的都碰得鼻青脸肿?如今徐州不仅有老将卢植坐镇,而且广陵陈家又得了朝廷的默许,将触角伸进了长江以南的吴郡,孙坚如果从江东出兵。首先需要对付的就是陈珪父子,就算能够得手,等到跟卢植正面过招的时候。谁知道刘和会不会利用这段缓冲的时间从海路派出大军赶往徐州助战呢?

    孙坚父子虽然知道与曹操结盟是有利的,但却不想成为曹操手中的棋子,特别是在曹操明显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

    孙坚父子在江东按兵不动,只求守住荆州的刘表就更不会主动惹事,虽然部将黄祖父子时不时在柴桑附近跟一江之隔的孙家人搞点摩擦,但黄祖父子哪里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和军师周瑜的对手,每次都是他们吃点小亏,然后瞒着刘表不敢上报。

    黄祖父子志大才疏,不是江东一帮文武的对手,但黄祖手下的一位将领却在这些大小不断的摩擦中迅速成长起来,渐渐引起了刘表和孙坚父子的注意。

    此人,便是南阳人魏延。

    时间倏忽而逝,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建安六年。

    在建安六年的春天,远离大汉北方宁州和幽州数千里之遥的北海湖畔,一位纵横辽阔草原二十多年的豪杰在病痛的折磨中,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息。这位草原豪杰正是与刘和争斗了十几年之久的鲜卑大头领轲比能。

    轲比能的死去,比刘和记忆中另外一个时空中要早了二十年。在刘和记忆中的那个时空里面,轲比能作为三国时期鲜卑民族的杰出首领,因为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的部落靠近大汉的边塞,所以他抓住各种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他统率下的部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自曹操北征后向曹氏进贡表示效忠。到魏文帝时,轲比能还受封为附义王。后来,轲比能在进行统一鲜卑各部落的战争中受到了魏国的干涉,遭受沉重打击,于是对魏国心怀不臣,故意献书给魏帝曹丕表示忠心,以麻痹魏国朝廷使之放松警惕。此后轲比能的部众变得强盛,控弦十余万骑,为害魏国边境日甚。每次,在向南抄掠汉民得到财物之后,轲比能都公开透明地平均分配,所以得到部众效死力,各部大人都敬畏他。实力强大后的轲比能继续部落统一战争,于是威行诸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鲜卑族政权。深感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远涉北方草原将其刺杀,其得鲜卑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

    如果不是因为刘和的崛起,如果不是因为刘和一次次挫败了轲比能的图谋,如果不是刘和在历次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极大地杀伤了鲜卑人的战斗兵员,轲比能或者不会远遁寒冷的北海,而是趁着大汉内部军阀混战的时机在塞外统一各部鲜卑,最终在大汉的北方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游牧政权。

    因为刘和知道轲比能的厉害,因为刘和熟悉五胡乱华那段差点让汉人灭种的悲惨历史,所以这个时空中的轲比能注定了只能成为鲜卑人的灾星,而不是英雄。因为他屡次坚持南侵,结果导致东部鲜卑、小种鲜卑和西部鲜卑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减员损失,前几年那场鼠疫,轲比能本想把祸水引到刘和地盘上,结果也被刘和以果断迅速的手段化解。

    轲比能在屡次受挫之后,心中的信念发生动摇,而当他得知刘和在并州北部设立了宁州并且彻底解决了袁氏父子之后,他仿佛看见了鲜卑人头顶上的蓝天已经被乌云遮蔽,那一轮耀眼的太阳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轲比能比谁都清楚刘和对待异族的手段,偏偏他现在却是毫无应对的办法,如果按照刘和“杀一批、拉一批、同化一批”的手段持续数十年,等到轲比能老死的那一天,他将看不见北方的草原上还有鲜卑人的身影。

    陷入绝望之中的轲比能在北海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终于一病不起,还不到五十岁的他,因为对生已不再留恋,所以很快的衰弱下去,直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轲比能在死前给族人和各部落头领留下的遗言是:向西去,再也不要回头!

    百年之前,被大汉逼得无法在北方立足的匈奴人,便是一路向西迁徙,翻越了人迹罕至的葱岭,这才摆脱了数百年的梦魇。

    百年之后,轲比能留下了相似的遗言,只是这一次换成了鲜卑人。

    刘和收到轲比能死亡的消息是在两个月之后,此时他正在巡视宁州和并州。

    虽然明知道巡视这种行为作秀的成分居多,但刘和知道搞政治在很多的时候离不开各种作秀,所以他本着“要么不做秀,要秀就秀到最好”的态度,一丝不苟地沿着幽州通往宁州的道路巡视而来,然后又从宁州折道向南前往并州巡视。

    刘和的到来,对于新设的宁州和恢复生机中的并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跟随在刘和身后的勘探队、记者团和商人们每时每刻都在留意着刘和说的话,然后有人会因为刘和说某地可能储藏着大量煤石而暗暗激动,有人会把刘和特意加重语气说的某几句话添油加醋地扩充成一篇文章,然后在《大汉时报》、《丰报》、《燕京学报》、《财富报》等各种报纸上刊发出来……

    简单来说,因为刘和的巡视,会给宁州和并州带来大量的支援和机会。

    刘和走到晋阳时,田畴给他送来了轲比能在北海亡故的消息,刘和看完之后感慨说道:“若是我记得没错的话,轲比能今年才四十六岁,正是雄壮之年,却这么窝囊地死了,从此这世上能够当我对手的人又少了一个啊!”

    郭嘉听完之后建议说道:“公子,是时候去洛阳了!”

    李儒也点头说道:“鲜卑人已是日薄西山,大将军留下一到两位将领镇守北方,便可震慑得鲜卑人不敢南顾,如今重整河山的时机已经成熟,还请大将军早日挥戈渡河!”(未完待续。。)

第五三一章 堂皇向南

    挥戈向南,去洛阳,重整河山……

    萦绕在刘和心头多年的梦想,因为轲比能的死亡而提前到来,这对于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的刘和而言,就像是水到渠成一般。

    放眼黄河以北,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撼动刘和根基的势力,各军都在枕戈待旦、日夜操练,只等刘和一声令下便开赴黄河以南的战场。从遥远的东北辽州,到新设的宁州,再到西北的秦州,每个州的边界上都有刘和的军队驻守,而在这些州的内部,则是受过新式教育和培训的官员在认真地工作,还有数百万摆脱了战乱、灾害和饥饿威胁的民众在辛勤地劳作生产。

    军队士气高昂,求战心切;内政井然有序,钱粮丰盈;百姓服从管理,拥护新政;学者思想进取,求变求新;舆情自由清明,上下通畅;天正教发展迅速,信众规模不断扩大……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刘和的主导和影响之下实现的,如今正是到了检验成效的时刻。

    刘和经过仔细思考,在晋阳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大汉全面改革之路》的文章,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当前大汉形势的看法,其中着重强调了世家豪族屡禁不止的土地兼并问题,各州郡拥兵自重自行其政的弊端,以及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长期以来遭受的各种残酷剥削和压迫。

    刘和的这篇政论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哪怕是乡野之中不识一个字的农人,也能听懂大概的意思。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吹响了大汉社会变革冲锋号的文章被各家报纸刊载在头版头条,迅速传向四面八方。

    就在各方猜测刘和公然发表这篇文章的用意时,刘和却提前结束了对北方四州的巡视,抵达邺城。

    邺城的骠骑将军府中,人来人往十分繁忙。各司其职的幕僚们穿梭在各个院落之间,把刘和的一道道命令传达落实下去。

    首先,刘和对现有的军队架构设置进行了调整。

    任命骁骑卫主将张郃为大汉东北行辕都督,负责辽州、幽州、宁州的军事;任命李儒为东北行辕长史,协助张郃处理军务。免去张郃骁骑卫主将之职,由幽燕军主将徐晃接任;免去徐晃幽燕军主将之职,由镇北军副将文丑接任。

    任命振威营主将太史慈为大汉东南行辕都督,负责冀州、青州、徐州的军事;任命贾诩为东南行辕长史,协助太史慈处理军务。免去太史慈振威营主将之职,由振勇营主将孙礼接任;免去孙礼振勇营主将之职。由幽燕军副将郝昭接任。

    任命洛阳兵马都督赵云为大汉司隶都督,负责并州、秦州、长安和洛阳的军事;任命李严为都督府长史,协助赵云处理军务。任命贾逵为申息军主将,屈蒙担任军师。

    从这份各军人事变动的命令中可以看出很多内容。比如,刘和离开北方之后,将由张郃和李儒留守;太史慈将再度返回徐州,接手卢植离开徐州之后留下来的兵权,同时承担从东线攻打兖州和豫州的任务。赵云的职务从洛阳兵马都督变为司隶都督,今后不仅要面对长安的吕布和皇甫坚寿。还要兼顾京师洛阳的防守重任。

    其次,刘和开始对青州现存的几股势力进行精简和整合。刘和给驻守平原一带的田楷下令,命其在黑山军张燕率领的部队抵达清河郡与平原郡交界的地方后立即率军撤往蓼城,从那里乘坐海船绕过东莱半岛直抵徐州广陵郡内靠海的盐渎。田楷知道刘和整顿青州的决心已定。不敢违抗刘和的命令,接到命令之后便开始收拾东西,做好撤往广陵的准备。

    刘和又给驻守济南的孙邵下令,命其将麾下部队集结于历城一带。时刻防备兖州方向的异动。孙邵原为北海相孔融府中门客,如今已经脱离孔融的控制,向刘和靠拢。因此对于刘和的命令坚决拥护和支持。

    刘和又通过洛阳朝廷给北海相孔融擢升了官职,任命他为九卿之一的少府,并加封他为太中大夫。孔融一生忠于汉室,主张的是“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并无割据之心,他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公文之后,便将手中的所有权力交到了青州牧沮授的手中,然后从寿光入海,乘坐明**船逆黄河而上,前往洛阳任职。

    在青州夹缝之中生活了多年的沮授有了孔融给他留下来的底子,终于名正言顺地控制了整个青州地区,此番也算是扬眉吐气,可以在当年的同事刘惠和审配等人面前抬起头来。

    京城之中,司徒赵温因为年事已高,向朝廷上表辞官,经反复挽留未果,朝廷加授赵温太保之职,赐赵温府宅一座,让赵温留在洛阳养老。赵温辞官,留下的司徒之职,由劳苦功高的徐州牧卢植接任。

    因为卢植要离开徐州赴京上任,朝廷又任命徐州治中从事荀谌为徐州牧。徐州别驾糜竺在卢植离开之后自愿辞去别驾之职,接受刘和的邀请前往北方担任北方钱行的副总裁,从此专心替刘和打理钱财之事。

    因为路途和交通的原因,这一系列事关长远的文武官员调动费时颇长,刘和等了足足四个月时间,相关人员才相继到位,几路部队也按照秘密行动指令抵达驻扎之地。

    留守北方的张郃,将行辕设在了渔阳,归他直接调遣的部队主要包括位于辽州的度辽军,位于幽州的幽燕军和位于宁州的越骑卫。原本驻守在幽州的骁骑卫、镇北军和龙虎卫大部这次随刘和前往洛阳地区,准备参加新一轮的大战。

    前往徐州坐镇的太史慈面对的情况最为复杂,这次他的职务虽然比上次高出一大截来,可因为路途的原因,却不能带着部队前往徐州,加之冀州还在黄河以北,与徐州之间还隔了一个青州,所以太史慈强烈建议刘和把冀州单独划分出来,再设一个都督,专心负责冀州的战事。刘和觉得太史慈的提议大有可取之处,便任命镇北军主将徐荣为冀州兵马都督,负责居中协调镇北军与振勇营的行动。

    洛阳为京畿重地,随着刘和的到来,周围将集结起龙虎卫、骁骑卫、振武营、申息军、中牟军和张扬所部河内军在内的六支部队,另外还要加上文丑当初投诚时带过来的近万兵马,以及段煨从河东撤走时交出来的近万兵马。如此算来,不久之后在洛阳附近将会集结起超过十二万的大军,有这样庞大的兵力在手,刘和的洛阳之行几乎毫无悬念,无人可以阻挡。

    与刘和一河之隔的曹操,几个月内眼看着刘和先是发表了一篇涵义深刻的政论文章,紧接着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围绕着兖州和豫州大做文章,却是一筹莫展,找不到能够化解危急的办法。曹操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先发制人,不等刘和将各路大军部署到位便展开反击,打刘和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刘和迄今为止还从未主动进攻过兖州,也从未公然发表过要出兵兖州的话语,如果曹操不宣而战,除了能抢得最初的一点先机之外,却会陷入出师无名的道义低谷,这样的结果是曹操根本无法承受的。

    曹操相对于刘和,本就处于弱势的一方,如果刘和不能找到开战的正当理由和借口便兵发兖州,兖州境内的士兵为了守卫家园,兴许会产生同仇敌忾、死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但若是刘和只在兖州之外的地方排兵布阵,那么就算大家明知道刘和接下来可能要对付兖州,曹操却也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出兵袭击刘和的部队。

    姑且不论曹操先下手为强的意图能否达成,只要曹操敢主动出手,就等于是把开战的借口亲手送到刘和的手中,而刘和凭借手中掌控的几份报纸,只需一个月的时间便能将北方各州动员起来,号召上千万军民团结起来,将敢于“入侵”的曹军彻底消灭干净。

    面对刘和的阳谋,曹操一忍再忍,最终还是决定见招拆招,看看刘和到了洛阳之后还能玩出怎样的花招。曹操已经想好了,反正拥兵自重的也不是自己一家,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坚、益州的刘璋、陇州的李傕和郭汜,凉州的马腾和韩遂,远在交州的士燮,大家都是兵权和治权一把抓,如果刘和到了洛阳就想掀起一股剥夺各州兵权的行动,到时候跳出来反对他的可不仅仅只有自己一家。

    对于曹操的按兵不动,刘和也早有预料,他虽然在心底盼望着曹操能够犯浑一次,跟自己不宣而战,省得自己日后去了洛阳还要想各种理由和借口对付曹操,但理智告诉他如果曹操这次真的忍耐不住的话,也就不是那个乱世枭雄了。

    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半年过去。在邺城已经部署完毕的刘和,终于要渡河前往洛阳了。(未完待续。。)

第五三二章 皇叔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