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怒,连砸数十人,这时,刚才施放冷箭的朱高熙冲了过来,大吼一声,舞动大铁枪与平安战在一处,很快,大将张玉也从一旁杀来,平安见杀朱棣无望,转身又杀开一条血路,返回本阵。
朱棣见平安来去如无人之境,不由大怒下令道:“有杀平安者,赏黄金五万两!”
……
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双方已经难辨你我,眼看天色将黑,双方收兵的号炮几乎同时响了,就在这时,燕军却忽然发现了一个令人恐怖的情况,燕王竟然在混战中失踪了,谁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此时的朱棣面临着他一生中最严峻的一次挑战,他被朝廷军分割,身边只剩下了三名亲兵跟随,而朝廷军大将孙成发现了他,在后面紧追不舍。
而前方朝廷中军正在整军准备回营,一杆‘李’字大旗正迎风招展,前有朝廷大军阻挡,后有追兵不舍,朱棣忽然想起朱允炆曾下过圣旨,他大喊一声道:“燕王在此!谁敢来伤我?”
喊完,他竟纵马从数万朝廷大军面前驰过,数万大军都被惊呆了,皆呆呆地望着百步外的燕王,大将徐真忽然一声大骂,“老子杀你又如何?”
他纵马要上前,李景隆却一声厉喝道::“皇上有旨,不得伤及燕王,谁也不准上前,违令者斩!”
数万朝廷大军眼睁睁地看着燕王从他们面前走过,圣旨之下,竟没有一人敢上去拦截。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出诡计
朱棣回到大营已经是深夜了。正焦急万分的姚广孝闻讯迎了出来,“殿下,到底出了什么事?”
“回帐再细细说给你听。” 朱棣苦笑一声,直接返回了自己帅帐,他坐下喝了几口茶,这才把自己的遭遇详详细细给姚广孝说了一遍,最后笑道:“我只是孤注一掷,但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姚广孝沉思了片刻,他捋须微笑道:“殿下当真以为李景隆真是那么愚蠢吗?”
“我只觉得这里面透着一种诡异,不符合常理,虽然朱允炆是下旨不准伤我,但李景隆会那么听话吗?要知道在济南时,朱允炆几次催他出兵,他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会儿又听话遵旨了,实在是矛盾之极。”
姚广孝笑了笑,“殿下,其实一点也不矛盾,而且非常符合常理,李景隆就是因为对朱允炆有了不忠之心。他才会在战场上放走殿下,所谓圣旨,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
朱棣有点明白过来了,他连忙问道:“军师的意思是说,他是故意放走我,做个人情吗?”
姚广孝点了点头,“正是这样,李景隆虽然在军事上无能,但他在别的方面并不愚蠢,他能在冯傅案中逃过一劫,说明他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他应该也看出了殿下很可能会最终战胜朱允炆,所以他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朱棣沉吟一下,又问道:“可如果他抓了我,他岂不是在朱允炆面前立下大功,又何必留什么后路?”
“这就是他聪明之处了,就算殿下被抓又能怎样,殿下还有英明的世子在,同样可以继承大业,而且朱允炆亲自下旨,不准伤及殿下,自然他也不会把殿下怎么样,如果世子进攻犀利,朱允炆很有可能最后还会被迫放了殿下,这样一来,他李景隆就成了殿下的深仇大敌,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了。他就是考虑到有这种可能,才借口朱允炆的圣旨放过殿下。”
朱棣恍然大悟,他点点头道:“军师真是神机妙算,不过李景隆这种两面三刀之辈,就算他给我再大的人情,我将来也不会用他。”
姚广孝却眼睛一眯笑道:“可殿下有没有想过利用李景隆的这种两面三刀,一战击溃朝廷大军呢?”
朱棣精神一振道:“计将安出?”
姚广孝淡淡一笑道:“我听说李景隆有个极贪贿赂的谋士,可以从他身上找到突破口,不过要委屈一下二王子了。”
……
当天夜里,燕军大营里传出一个不幸的消息,燕王次子朱高熙被流箭射中,不幸身亡,燕王下令举营哀悼,同时,燕王派使者韩潞连夜入朝廷大营求和。
此时的李景隆并没有战平燕军的喜悦,而且铁青着脸,望着帐顶不语,今天这一战,完全是副将何福的指挥,他根本就没有参与一言,问题还不在这里。关键是何福令如山倒,所有人都当他是主将一般遵循,完全把自己忽略了,现在军中将士人人都在赞颂何福,这使得李景隆心中极为不满,但他又找不到指责何福的借口,当时他自己便远远撤离了主战场。
这时,忽然有人来报:“燕王遣使前来,在大营外等候。”
李景隆愣了一下,他立刻命道:“速将他们迎进了大帐。”
片刻,韩潞走进了帅帐,向他躬身施礼道:“燕王帐下幕僚韩潞参见大帅!”
“原来是韩先生,久闻大名了。”李景隆知道韩潞是燕王手下的第二谋士,他不敢居傲,连忙回礼笑道。
韩潞取出朱棣的亲笔信,递给李景隆沉痛地说道:“刀箭无眼,燕王次子高熙不幸中箭身亡,燕王痛彻于心,已无心再战,特向李大帅求和,希望李大帅能准许燕王扶柩返回北平,李大帅的恩德,燕王将铭记于心。”
李景隆十分为难,和燕王议和是皇上的事情,他没有这个权力,可如果不答应,燕王又会将失子之帐算在他头上。
姚广孝确实是看透他了,姚广孝从得到的各种情报中便分析出,李景隆在第一次失败后。心境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他曾忧虑地对韩千娇说过,燕王极可能会夺取大明江山,正是由于他对朱允炆有了不忠之心,所以他才在最关键时刻放过了朱棣。
韩潞看出了李景隆的为难,他便笑了笑道:“燕王也知此事事关重大,李大帅需要时间考虑,我可以在营中等侯大帅的最后答复。”
李景隆点了点头,“我确实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他回头对亲兵道:“送韩先生去休息,好好款待,不得有半点怠慢!”
……
韩潞来到他休息的大帐,他立刻从腰间取下一条镶满各种名贵宝石的玉带,这条玉带是朱棣从蒙古皇宫中所得,价值连城,他交给事先安排好的一名侍卫道:“速去,按原计划行动。”
侍卫把玉带扣在腰间,又换上了明军的盔甲,借着夜色的掩护,异常迅捷地向大营中间奔去,片刻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此时,军师毛华并不在自己帐营中,而是被李景隆请到了帅帐商议燕王求和一事,李景隆当然是想做这个人情。但他却找不到的理由,毕竟做得太露骨,会引发军中大将的严重不满。
毛华听了李景隆的担忧便微微一笑道:“大帅,其实这件事大帅根本不用担心,让燕王撤退好了,诸将若要追击,大帅只管说其中有诈,不准他们追就是了,这样,明着是大帅用兵谨慎,但暗地里大帅却给了燕王人情。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李景隆哑然失笑,他拍了拍自己额头笑道:“我想得太复杂了,其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他立刻命人去请燕王使者,而毛华则回了自己的营帐,刚走到门口,他的心腹随从便低声道:“先生,帐内有人在等你,说有要事求见先生。”
毛华心中疑惑,掀帐进去,见是一个不认识的人,他的心中不由一愣,低声喝道:“你是何人 ?'…3uww'”
那侍卫笑道:“先生莫慌,我是燕王派来拜见先生。”
听见‘燕王’二字,毛华吓得连忙向外张望一下,见没有人,这才放下帐帘问道:“燕王找我有什么事吗?”
侍卫从腰间解下玉带,放在桌案上,灯光下,玉带上的宝石璀璨夺目,散发着奇异的光芒,毛华从来没有见这种宝贝,他眼睛都看直了。
侍卫见他眼中露出贪婪之色,便笑了笑道:“这是从前蒙古皇帝的玉带,是无价之宝,燕王殿下作为礼物送给先生。”
毛华慢慢拾起玉带,不由一阵心醉神迷,有这条玉带,自己的后半生就不愁富贵了,半晌,他终于下定了决心,便道:“不知燕王殿下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做?”
“殿下是有一件小事请先生帮忙。”
……
毛华随即又回到了帅帐,这时,韩潞已经走了,毛华便密劝李景隆道:“大帅,今日一战,完全是何福在指挥,他根本就不向大帅禀报。无视大帅,现在军中到处都有议论,大帅不过是何福的傀儡而已,属下很担心何福不会听大帅的命令,擅自出兵去追击燕王,那时,燕王就会真恨大帅失信了。”
李景隆被说中了心事,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今天一战,何福在军中威望大增,在将士心目中已隐隐有取代自己之意,如果何福真不遵从自己的命令,擅自率大军去追击燕王,这笔烂帐可是算在自己头上。
他冷冷地哼了一声,便问毛华道:“那依你的意思,我该怎么办?”
“大帅,属下又反复想过,此去北平有两百余里,路程太长,如果大帅一直不让追击,则又做得太明显了,恐怕会让有心人抓住大帅把柄,在皇上面前说大帅的坏话,不如大帅缓慢行军,如果何福等人一定要去追赶,大帅索性就让他去,只要不给太多兵,也不去接应,待何福吃亏战败,大帅便可以趁机重责何福,夺回他军中的威望,这是借刀杀人之计,大帅以为如何?”
李景隆已经承诺了韩潞,确实没有了后路,而且这个借刀杀人之计确实是对付何福的好办法,他想了想,便点头道:“好吧!这件事就这么办!”
……
第二天上午,斥候传来消息,燕王已经连夜撤军了,副将何福十分兴奋,立刻找到李景隆商量道:“大帅,燕王撤军必然是发现自己这次迎战轻敌了,便准备撤回北平,此千载难逢之机,属下愿领军追击。”
李景隆却摆了摆手道:“可我听说是燕王次子朱高熙身亡,燕王才无心恋战,我很担心这是燕王的计谋。”
何福却急道:“我们很多将士都亲眼目睹朱高熙平安回营,哪有什么中箭身亡,这分明就是怕我们追赶,而故意放出的烟雾,属下敢肯定燕王是真的撤军了,再者,燕军已经不是我们的对手,如果放他们回北平,进入攻城战,恐怕我们形势会对我们不利,大帅勿要贻误战机!”
这时,大将平安也冲进帅帐,坚决要求去追击燕王,李景隆最后只得勉强同意,并命他们二人先率两万轻骑去追击,他大军随后赶来接应。
何福与平安二人各率一万骑兵追赶,终于在夜里,他们追上了燕王的大军,不过他们兵力太少,不敢轻易进攻,就是这时,李景隆派人来送了军令,命他们二人进攻燕军左右翼,而他的主力则进攻正面,并约好,三声炮响后,一起发动进攻。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五十七章 平安归来
是夜,阴云依然笼罩在天空。没有月亮,大地一片漆黑,燕军大营内静悄悄的,似乎经过一天鏖战和一天行军后,燕军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地倒下了,他们浑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只有岗哨在高塔上来回巡视,在距大营三里外,何福既焦急又兴奋地注视着燕军大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昨天的鏖战,何福已经发现了燕军的软肋所在,那就是燕军的配合尚不默契,他们骑兵虽犀利,但兵步却无法有效地配合骑兵作战,他知道这并不是指挥上的问题,而是训练不够,朝廷军队也同样有这个问题,但朝廷大军人数要多燕军二十万,就是这人数上的差异,足以让朝廷大军最后战胜燕军。何福很清楚,燕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才急于返回北平,想依靠城池的优势来化解自己的劣势,现在何福很兴奋,他已经找到了击败燕军的办法了。
但让他着急的是李景隆的大军还没有到来,现在已经是二更了,就算他们行军不如骑兵迅速,但也该到了,他不时向南方望去,焦急地等待着李景隆的进攻信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何福率一万骑兵焦急地等待,他却不知道,五里外的一个山丘背后,一支由五万骑兵组成了突袭军已经悄悄靠近了,就仿佛一群狼在潜行靠近猎物,五万骑兵在山岗后停下战马,勒住缰绳,尽量不要让战马嘶鸣,燕山铁骑的精锐在此时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五万骑兵就仿佛五个人一样,动作整齐,牢牢控制住了杀气不外泄,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可以冲锋。
燕王朱棣依旧是一身金盔金甲,他站在山岗上,目光阴鹫地注视着前方。夜色太黑了,他看不见敌军的情况,但他可以感觉到猎物已经进网了,他的猎物就是两人,一个是险些要了他命的大将平安,另一个就是指挥出色的副将何福,只要把这两个人除去,朝廷六十万大军就是一只拔去了爪牙的病虎,可以任他宰杀。
‘三声炮响!’朱棣喃喃地念了两句,他看了看天色,回头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禀殿下,现在二更了。”
二更了,李景隆的大军从常理上也应该到了,他立刻命道:“可以发炮了!”
片刻,山岗上传来了三声沉闷炮响,在寂静的黑暗中传得格外遥远,十里外皆可听闻,顿时喊杀声震天,一支铺天盖地的军队从正面向燕军大营杀来,火光映照成一片海洋。
……
何福刚要派人去探望情况,忽然三声沉闷的炮声传来。随即喊杀声震天,隐隐可见南方有无边无际的火光向燕军大营扑来,何福大喜,他翻身上马,战剑一挥,厉声喊道:“大明儿郎们,为皇上、为朝廷尽忠的时刻到了,杀进大营!活捉燕王。”
“杀!”
一万铁骑如一把犀利的钢刀,向燕军大营扑杀而去。
“弟兄们,杀燕王者,赏银万两,杀呀!”
大营另一边,大将平安俨如霹雳般的吼声在夜色中回荡,同样也是一万骑兵,雷霆万钧地向燕军大营奔腾而去。
……
山岗上,朱棣露出了一丝残酷的笑意,他冷冷道:“取何福、平安人头者,官升三极,赏黄金万两,活捉二人者,赏金翻倍!”
五万骑兵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在沉寂后突然迸出了冲天杀气,密集的马蹄声敲打着地面,仿佛大地也为之颤抖,他们挥刀冲锋,杀气席卷了沉沉的夜幕。
……
河间府,辽东军海边的大营内,几骑斥候快马加鞭,风驰电掣般向大营冲来。
帅帐内。李维正坐在沙盘前沉思不语,几名幕僚正在小声地讨论着霸州大战的可能结果,燕军四十万,朝廷大军六十万,第一天的战斗情况他们刚刚知道了,两军战平,而且他们也从斥候的情报中知道了战斗的细节, 由于燕军步兵和骑兵间的配合滞慢,使燕军被大将平安率军一切为二,最后导致燕山铁骑的高机动性没有能发挥出来,最终朝廷军略略占了上风。
可以说这场战役中,一是副将何福的指挥策略非常正确,不惜代价困住了燕军骑兵,其次就是大将平安勇烈非常,正是他犀利的冲锋,将燕军的步兵和骑兵成功地割开了。
但众人却在讨论最后出现的戏剧性一幕,主帅李景隆竟在众目睽睽下放走了燕王,让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邵闻达走到李维正身边低声道:“大人,属下觉得李景隆临阵放走燕王,恐怕是另有用意。”
李维正点点头道:“我也在想此事,先生说说你的看法。”
“属下觉得问题极可能就出在那个燕王的卧底细作韩千娇身上,大人想想看。和一个燕王的细作同床共眠这么久,那个女人仅仅是收集情报这么简单吗?她会吹什么样的枕边风,肯定会劝说李景隆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而且属下仔细看过李景隆的调查档案,在记录中,李景隆对任何一个女人的兴趣都不会超过五天,而唯独这个韩千娇一直跟在他身边,由此可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