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多久,手下领着几个老人上了宝船,他们一进船舱便给李维正跪倒磕头,含泪谢道:“大人的再生之德,我们将铭记于心,我们会给大人建长生牌,时时供奉。”
李维正连忙将他们一一扶了起来,“几位老人家,你们不必多礼了,快快请坐!”
亲兵飞快地搬来几把椅子给他们坐下,又给他们倒了热茶,李维正见他们须发皆白,便问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人道:“老人家,请问你贵姓,是什么时候被抓来琉球?”
老人叹了一口气道:“我姓刘,原是浙江台州府的渔民,洪武二年我和两个儿子出海捕鱼,被倭寇抓来琉球,被中山国买为官奴,至今已有二十二年了,我也从四十余岁的壮年过了花甲之年,两个儿子也三十多岁了。”
“那你家乡还有什么人 ?'…3uww'”
“我带两个儿子出海,家里只有妻子和一个女儿,这一别二十几年,也不知她们是生是死?”说到这里,老人忍不住用衣袖擦拭眼角的泪水。
李维正心中暗暗叹息,他又问另一名老者道:“那老人家你呢?家里还有什么人 ?'…3uww'”
老者眼睛露出悲愤之色,他咬牙道:“大人,我姓韩,原是温州府的秀才,洪武十三年倭寇袭击温州,我们全村人都被倭寇掳走,我妻子被倭寇奸污后,抱着三岁的儿子跳海自杀了,我当时三十三岁,被卖给一个琉球人家为奴,替他家做牛做马,受尽折磨,我现在才四十三岁,可已像六十岁的人了,现在只等买我的那家主人死了,就得替他殉葬。”
李维正不想再问下去了,所有被掳的汉人身上都有累累的血泪史,他沉吟一下便对众人道:“我看海滩上的汉人奴隶足有上万人,再加上山北和山南的汉人奴隶,少说也有一万四五千人,说实话,我的军船无法将这么多人送回去。”
他见几个人眼中都露出焦急之色,便摆摆手笑道:“你们放心,我既然来了,就会解救所有的汉人奴隶,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是自由之身了,没有人再敢奴役你们,只是我此行的任务是打击倭寇,过两天我的船队就要调头向南,去打击盘踞在小琉球岛上的倭寇,所以,我初步打算留下一千士兵保护你们,然后再考虑你们的归途问题。”
“大人,我们如果回去,朝廷会怎么安置我们?”
这其实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在过了获得自由的激动后,许多人都开始考虑一些现实问题,他们能否回到家乡?能否恢复从前的籍贯?是否会遭到官府的歧视?而且许多人是偷偷下海捕鱼而被倭寇掳走,在大明海禁严令下,他们会不会因下海获罪?
李维正半天没有说话,良久,他才徐徐问道:“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朝廷让你们将来就生活在琉球三国,你们可愿意?”
众人一下子都楞住了,过了半天,一人结结巴巴问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成为中山国的子民吗?”
“不!你们还是大明的子民,只不过是生活在琉球诸岛上,有自己的土地、房屋,不交税赋,而且你们不受海禁的影响,你们甚至可以随时回乡探亲,或者将你们的亲人都接来。”
李维正说的是他的理想,朝廷能不能同意是另一回事,但他想试探一下百姓们的愿望。
船舱沉默了,每个人的眼中都露出了一种复杂的情绪,虽然他们渴望回家,但如果可以下海捕鱼、可以有自己的土地,而且没有税赋,这样的生活又是多么美好,可真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吗?
李维正知道他们一时还接受不了, 便站起身笑道:“好了,这件事我会禀报朝廷,我把你们请来,是想让你们告诉大家,安心在这里等候朝廷的安排,除了有军队保护外,我还会留给你们武器组织自卫民团,粮食将由琉球三国供给,你们也可以出海打鱼,或者就地耕种,总归请你们放心,朝廷一定不会丢下你们不管。”
几个老人纷纷下跪叩谢,李维正命人将他们送回去,这时,一名上岸的百户前来禀报,岸上十几座倭寇的仓库均查验过,里面装满了各种物资,另外,一个多月前大明被劫的十艘粮船上的粮食也全部在仓库里,足有六千多石,但日本人一个也没有看见,中山国的官员都推说不知情。
李维正当即下令军队接管仓库,仓库里的物资和粮食都将用于安置被解救的大明奴隶,李维正走到船头,望着一轮即将落海的夕阳,夕阳映红了他的脸庞,他的目光向太平洋的深处投去,不知朱元璋能否接受他移民海外的观点,将这些汉人奴隶留在琉球三国只是他的一次试探,如果朱元璋有兴趣,他将正式上书,请求朝廷在台湾建立官府,他甚至希望朱元璋能将目光投向蔚蓝色的太平洋,他告诉朱元璋,在大洋彼岸有着无比广袤的土地,希望这位雄才伟略的君主能够派遣他为先锋,抢在欧洲人之前将大明龙旗插在美洲和大洋洲的土地上。
……
中山国一共有首里、浦添、那霸、北谷、读谷等十城,其实也就相当于大明的一个个渔村,没有城墙,没有地方官府,每城各由一名按司和几个长老负责,其中最大的两个城就是首里和浦添,它们修建有码头,可以停泊较大的船只,浦添城在首里城以南十里外,是中山国的第二大城,也有近万人口,浦添城白天也经过了释放汉人奴隶的风波,入夜后,绝大部分汉人奴隶都被送走,剩下的几百人也在军队的控制下,浦添人吵闹累了,终于也渐渐安静下来。
在码头边一座大屋里,一百多名从首里逃来的日本人济济一堂,中间还夹杂着几个女人,他们各拎着大包小包,提心吊胆地等待天黑,在三百步外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大船,这艘船是十艘大明粮船之一,其余船只去小琉球岛去了,《小说下载|3uww。CoM》只留下这一艘作为临时调剂所用,现在却成为他们逃命的唯一依凭。
夜渐渐深了,地上开始飘起一层灰色的雾霭,码头那边传来一声地位的哨响,岛津研明见约定的信号来了,便轻轻一摆手,“走!”他带领着一百多人迅速向码头上跑去,码头上十分安静,没有任何动静,三名负责看守船只的日本人见众人跑来,立刻将船板放下,并低声喊道:“快!快上船!”
一阵急促的踏板声响后,一百多人都先后上了船,岛津研明确定了人数都已到齐,便吩咐立刻起锚开船,日本按事先分配的任务,有的拉锚,有的拉起风帆,大船在摇摇晃晃中离开了码头,向外海驶去。
海面上雾气很重,码头很快便看不见了,岛津研明见四周一片迷茫,他一颗心也略微放下了,虽然码头上的粮食和物资全部损失了,让人心疼,但好歹人没有事,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刚要回舱,忽然,有人在大喊:“周围都是什么船?”
岛津研明大吃一惊,他急忙向四周望去,这才发现周围有黑影在移动,他立刻反应过来,大喊道:“不好!我们被包围了。”
但已经晚了,海面上忽然火炮的轰鸣声大作,一股股赤焰喷出,日本人船只顿时被打得支离破碎,海水汹涌灌入船舱,伴随着一阵阵惨叫和救命声,船只迅速了下沉了,片刻后便在海面上消失,只留下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海面上挣扎的几十人全部吸进了海底。
……
卷五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琉球岛
三天后,大明水师调头向南,驶向小琉球岛,虽然北方的奄美诸岛可能也有部分倭寇,但两个月前打劫大明粮船的倭寇南下一直未归,李维正决定放小打大,解决倭寇长期盘踞小琉球岛的局面。
小琉球岛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岛,大明建立前属于澎湖巡察司管辖,洪武二年,刚刚建立了一年的大明便开始实行严酷的海禁国策,澎湖巡察司被撤销,澎湖列岛上的军民全部内迁,大明正式放弃了小琉球岛,此刻,欧洲的大探险尚未兴起,日本南北朝之争方兴未艾,倭寇尚没有大规模出现,高丽的野心在于夺取辽东土地,吕宋等南洋诸国大多是荒蛮之地,小琉球岛也因此幸运地在海外孤立了数十年而不被别国摄取,一直被零星倭寇和海盗盘踞,成为他们袭扰大陆的基地。
此时的小琉球岛上除了倭寇和海盗外,还生活着许多土著居民和近二万名从大陆逃来的渔民,或许是需要给养的缘故,倭寇并没有屠戮这些渔民,而是向他们勒索高额的鱼粮,或命他们提供劳役,修建码头或房屋,而土著则生活在山区,沿海地区看不见他们的踪影。
这天晚上,一条小船悄悄地在一个叫南社的小渔村外靠岸了,三个黑影从小船上跳下,将小船拉进一条礁石缝里隐藏起来。
“林潮,你的家就在这里吗?”
“就在这里,我家在村东头,你们跟我来。”
三个人一猫腰,迅速向远处的小渔村跑去,三人中的林潮就是陈万里的手下,他祖上原是福建渔民,后移居澎湖列岛,洪武二年,大明颁布禁海令后,其祖父带领全家逃到小琉球岛,至今已有二十二年。
小渔村里弥漫着淡淡的雾霭,一排排低矮破旧的小屋昭示着渔民生活的艰难,小渔村共住着三十几户渔民,大多和林家一样,从福建沿海或者澎湖列岛逃来,几十年来他们几乎已经与大陆隔绝了,虽然食物不缺,但物资的匮乏使他们不得不从走私者手中获取价格昂贵的生活日用品,或者男耕女织、捏土烧盆,过着原始而简单的生活,前几年没有官府的束缚,虽然生活艰难,日子却也过得快乐而无忧无虑,但从洪武十年后,倭寇看中了这座被大明放弃的明珠宝岛,各路倭寇蜂拥而至,倭寇初登海岛时渔民奋起反抗,杀戮之事不断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也渐渐达成了妥协,倭寇不再屠戮渔民,但渔民必须将四成收获交给倭寇作为补给。
时间就这么一年年地过去了,渔民们在走私商和倭寇的双重压榨下艰难地生活着,不少人家开始另外寻找出路,林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于两年前来到吕宋谋生,成为了吕宋走私商陈万里的小弟。
三人沿着一座低坡跑到一处山崖下躲了起来,这里离林潮家已不到五十步了,依稀可以看见林潮家小窗里有微弱的灯光。
“以前常有倭寇到村里来找事,我们必须小心。”林潮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便对两人道:“你们就在这里等着,我先回家去看看。”
林潮说完,便如一只夜鼠般穿进了齐胸高的野草,迅疾向家里奔去,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狗叫,随即又安静下来,过了片刻,两名明军斥候见林潮在向他们招手,两人也飞快地奔了过去。
“白天有倭寇来过,旁晚时已经走了,现在没有问题。”林潮将两人领进家里,房子就是用泥坯砌成,屋子光线昏暗,显得破旧不堪,只有靠灶台的地方有火光映照,灶台边坐着两人,他们是林潮父母,生活的艰难将他们折磨得苍老不堪,父亲黝黑干瘦,背有些驼了,他目光警惕地注视着两名明军斥候,母亲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眼中还有重逢的泪水,手里拿着林潮给她带来的一块布匹。
林潮急忙向父亲介绍他们二人,“爹爹,这位是曾百户,这位是刘大哥,都是大明军人。”
两名斥候对望一眼,一齐向老两口施礼道:“两位老人家,我们是明军斥候,是来琉球岛肃清倭寇,对百姓没有恶意。”
小琉球岛的渔民对明军警惕是很正常的,他们本来就是从大明逃出来,按照大明刑律,他们均应当斩,所以渔民们这几年被倭寇压迫而寻找出路时,或考虑逃入深山,或考虑移居吕宋,但没有一户想过返回大明,所有人都知道,回去必死无疑,这次李维正率明军来小琉球岛肃倭,除了要了解岛上的情况外,解除渔民的担忧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免渔民被倭寇鼓动,参与到抵抗明军的队伍中去。
或许是看在儿子的面上,林父的脸色略微有些和缓了,他指了指两堆柴垛道:“坐吧!”
福建沿海的渔民和农民略有不同,他们时常出海,也见了些世面,多少能说几句官话,虽然他的口音很重,但两名明军勉强能听得懂,他们坐了下来,又问道:“林老爹,这附近也有倭寇吗?”
“这里没有他们的定居点,他们乘船来乘船去,是为了向我们收鱼,以前是十天来一次,这才六天,已经来过两次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老人的话说得很慢,也说得很拗口,两名斥候几乎是连听带猜才弄明白,最后还要林潮在关键处补充一句,姓曾的百户点了点头,又问道:“我们听说倭寇主要集中在靠近澎湖列岛附近的沿海地区,现在还是这样吗?”
事情比较重要,林潮特地向父亲翻译了,林老爹却摇了摇头道:“那是三个月前的事了,上个月我听出海捕鱼的二子说,他们搬家了,搬到哪里我也不知道。”
曾百户吃了一惊,按照他们的情报,倭寇最大的据点应该在澎湖列岛正对面,一个叫猴树港的地方,一般渔民都知道,如果搬家了,明军扑空还是其次,如果打草惊蛇让倭寇闻讯逃走,那才是任务的失败,事情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曾百户急忙问道:“林老爹,哪谁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请老爹务必告诉我们。”
林父犹豫了,半天不肯说话,曾百户看出了苗头,林父必然有明确消息,他立刻站起身对林潮道:“林潮,如果你能说服你爹爹告诉我们实话,等倭寇被肃清后,你将正式成为威海卫水师一员,这是指挥使大人的承诺,我们去屋外等你消息。”
说完,曾百户带着手下到屋外去了,院子里,他们静静地等候着消息,只听见房间里传来林家父子激烈的争吵声,不时有林潮的母亲的哀求劝说声,最后林潮几乎是怒吼了几句,争吵声嘎然停止了,半晌,林潮开门出来道:“我父亲其实知道,他愿意带你们前去。”
……
从琉球国南下的途中,明军在先岛群岛歼灭了一支小规模的倭寇船队,杀死一百余名倭寇,并从缴获的倭寇地图中发现倭寇的大本营在一个叫猴树港的地方,猴树港是一条河流的入海口,很容易找到,但从林潮父亲那里得到的消息却是倭寇的大本营已经搬走了。
大明船队沿着小琉球岛疾速而行,这天下午从柑桔屿旁擦身而过,向小琉球岛驶去,根据引路的林潮父亲介绍,倭寇的大本营两个月前搬到一个叫平安镇的几个大渔村旁,那一带是汉人渔民聚集最多的地方,约有四千余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靠打鱼为生,晒成鱼干后由走私船偷偷来收购,再卖给福建沿海的百姓,银钱在这里没有作用,一律都是用实物交易。
入夜,船队在一处浅滩停下,这里距离平安镇约三十里,一千余名全副士兵乘小船上岸了,为防止倭寇逃进深山,明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善于陆地作战的威海卫水师从陆路包抄,另一路蓬莱水师则走海路从正面出击,对倭寇大本营进行夹攻。
约两个时辰后,明军水师继续向南,直扑倭寇聚集的平安镇。
海面上黑沉沉地,天空和大海都呈墨绿色,在远方融为一体,疾风劲吹,波涛汹涌,数米高的巨浪拍打着船体,军船在海面上剧烈地颠簸,但这种风浪对于长期出海的人算不了什么,宝船的船头上,身体略显佝偻的林潮父亲目光忧虑地望着前方,从上船起他就没有笑过,虽然他尽心地给明军指引道路,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并不情愿,越将到平安镇,他的心情似乎愈加沉重,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维正在船舱里望着他孤零零的身影,一种不详的预感从他心中油然而生。
……
京城,朱元璋的书房,太监和侍卫们都战战兢兢地躲在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