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完每天清晨的固定军务后,军营里变得热闹起来,士兵们有的训练,有的上船准备出海巡逻,李维正则将两名副千户,赖永国和鲍信叫到宝船上商议重要事情。
“属下参见指挥使大人!”两人一起半跪向李维正行了军礼。
李维正连忙笑着对他们摆手道:“两位将军快快请起。”
两人站了起来,赖永国有些好奇地问道:“大人,吕先生怎么不见?”
李维正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他父亲生病,他已经辞去幕僚一职,回老家照顾父亲去了。”
“吕先生一去,大人身边岂不是没人整理文书了吗?”鲍信也有些遗憾地说道:“要不然,我给大人介绍一人吧!”
李维正摇了摇头道:“现在我暂时还不需要。”
他从桌上取过一份兵部的公文道:“这是前天兵部送来的公文,说第二次海路运粮中,船队遭遇到了倭寇的袭击,近十艘粮船被劫或沉没,皇上十分震怒,已经下旨革去了负责护航的镇海卫指挥使之职,兵部要求沿海各卫加强各自辖区内的巡防,不准再有粮船被袭事件发生。”
他将公文扔在两人面前道:“说说看,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赖永国对李维正比较了解,他看了看公文便问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去揽这件事吗?”
鲍信吓了一跳,他连忙反对道:“大人,兵部的意思是各卫巡防自己的辖地,并没有要我们出兵的意思,大人这样超越权限,恐怕会引起其他卫的不满,大人请务必慎重。”
“鲍将军,你这话就不对了。”赖永国斜睨他一眼,有些不屑地说道:“大明沿海各卫基本上都是以防御为主,船最多不过三四艘,他们能上海对付倭寇?皇上两次都派我们蓬莱所护卫货船去日本,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我们蓬莱所拥有大明第二大军船队吗?所以大人主张主动出击去歼灭倭寇,我认为完全正确。”
“可是朝廷的命令是……”鲍信还想再说下去,李维正却打断了他的话。
“鲍将军,你可能忘了,皇上可是赋予我海上临机决断权,昨天下圣旨时也没有提到要将它收回去,这就是皇上在暗示我们应有所行动,兵部虽然这样下令,但皇上可不糊涂,你明白吗?”
鲍信没有吭声了,李维正温和地笑了笑,在他肩头重重地拍了一下,用鼓励的眼光望着他道:“我不仅是蓬莱千户所的千户,同时也是威海卫指挥使,但威海卫那边我没有什么亲信,指挥有些不便,威海卫第二所千户司马彤因为驻扎耽罗岛,二所千户的职位一直空着,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此事,我必须要安插一个心腹到威海卫去,我已决定借调你去威海卫二所暂代几个月的千户,怎么样,你不会让我失望吧!”
鲍信心中不由暗暗叫苦,齐王严令他不得离开蓬莱所,他怎么能去,他不敢明着抗令,只得转弯抹角道:“可卑职只是副千户,怎么能任千户之职,再说,大人和赖将军出去作战,蓬莱所没有卑职怎么行?”
李维正呵呵笑道:“鲍将军心系大局,令人敬佩,不过这件事你就不要担心了,出去打倭寇我只派赖将军担任,我会留在蓬莱坐镇,至于职务上的差异,鲍将军只是暂时借调,并不是正式任命,鲍将军就安心去吧!等年底时,我会替鲍将军表功,正式升你为千户。”
鲍信还想再驳,李维正却脸一沉,拉长的声音道:“鲍将军,我实话告诉你,我之所以要把你暂时调到威海卫,可是为了你好,我已经得到朝廷内部通气,有人弹劾蓬莱千户所纵容渔民下海捕鱼,监察院眼看要派人来查,而那段时间可是鲍将军坐镇蓬莱,就算你不知情,但也难逃罪责,我调你去威海卫,就是想把责任推给下面,你明白吗?”
在李维正软硬兼施的威逼下,鲍信额头上见汗了,他收了赵知府几千两银子的贿赂,才默许渔船下海,却没想到这件事竟成了他的把柄,就算他不承认受贿,但失职之责却逃脱不掉,忽然,鲍信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眼珠一转,立刻爽快地答应道:“好吧!我就暂时去威海卫,我请大人能给我一份正式任命书,否则威海卫那边可能不认。”
就在刚才一瞬间,鲍信忽然反应过来,蓬莱所在编制上不属于威海卫,李维正根本就没有权力调他去威海卫,就是借调也不行,李维正为了赶他走,竟是在越权任职,这可是严重违反军规,自己若拿到这份任命书,李维正的把柄不就抓住了,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什么不去呢?
李维正似乎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他当即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他道:“你放心,你的正式任命书我已经派人送给了威海卫同知郑垣大人,你到那边去把这封信给他,他自然就会把任命书给你,然后你凭任命书到二所上任,事不宜迟,等会儿正好有批军械要运去威海卫,你就随船前往,现在你去收拾一下东西吧!”
鲍信唯恐李维正反悔,他当即答应,转身便向舱外走去,走出舱他立刻打开了手中的信,只见上面简单地写着:‘着令蓬莱千户所副千户鲍信正式赴威海卫,请郑同知予以合作。’
鲍信不由得意地笑了,他轻轻摇了摇头道:“李维正,你一心想赶我走,却没想到自己要走上了死路,嘿嘿!别怪我无情了。”他阴险地笑了一声,迅速下船去了。
船舱里,鲍信刚走,赖永国便立刻对李维正道:“大人,你想赶走鲍信,这我能理解,可是大人用调任的办法却十分不妥。”
“你是说我越权吧!”李维正笑了笑道。
赖永国一呆,既然知道还犯错,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李维正瞥了他一眼,淡淡一笑道:“我如果不给他一点盼头,他怎么可能乖乖地去威海卫,他必定会一转身就去济南府,等我们走了,他再回来。”
“可是…他去了威海卫也能回来。”赖永国有些糊涂了。
李维正没有说话,他背着手慢慢走上甲板,站在船舷前望着鲍信渐渐走远的背影,鲍信是齐王的舅子,齐王安排他在蓬莱所的用意不言而喻,自己若长期不在蓬莱港,这蓬莱千户之职迟早会被鲍信得到,这里可是有大明最精锐的二百多艘战船,无论如何不能落入齐王之手,其实对付这个鲍信,最有效的就是一个办法。
李维正见鲍信的背影消失了,他忍不住低声自言自语道:“你永远也到不了威海卫。”
“大人,你说什么?”赖永国一时没有听清楚。
“没什么!”李维正抬头望着天空飘来的一片阴云,他对赖永国似笑非笑道:“赖将军,你说今天海上会不会起暴风雨?”
……
卷五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发琉球
夜晚,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越过田野,向数里外的齐王宫疾奔而去,齐王宫位于济南府北郊,是一座占地近千亩的宫殿群,齐王是朱元璋的第七子朱榑,此人在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中以独断专横,性格残暴而出名,齐王在去年的夺信案中也参与了其中,只可惜他的人在阳逻镇便全军覆没了,但这也使他逃过一劫,在随后的朱元璋清算中他能置身事外。
从去年的下半年到现在,齐王朱榑一直保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他冷看燕王风光无限,冷看秦王被削藩,但一个月前,他忽然接到晋王的邀帖,希望能一起共保秦王,朱榑先是疑惑不解,但很快他便得到了大哥在陕西巡察时吐血的消息,朱榑开始意识到,大明江山的后继者要发生变数了,他的心也随之怦然而动,尽管他只是第七子,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对皇位的渴求,朱榑迅速给自己定了位,他既不能做争夺皇位热门者,但也不能淡出父皇的视野,于是,他便选择了一种跟进的策略,躲在秦王的身后,当秦王力竭倒下时,他便出现了。
正是有了这个策略,所以在党派划分时,他成为了秦王党,秦王也答应了他,若能为帝,当封他为山东之主,也就是将山东军政大权都交与他,朱榑欣然应允,并和秦王建立了一条有效的联络渠道。
这些天从京城来的消息络绎不绝,大多是秦王派人给他送来,大多是太子的身体和皇上的情绪变化,并没有什么切实意义,不过昨天秦王却送了一份目的明确的急件,命他时刻监视威海卫指挥使李维正的动向,理由是李维正是太子的心腹,从他的动静中能发现太子党的下一步意图。
虽然秦王说得光面堂皇,但朱榑却很清楚,这不过是秦王准备报复李维正的一箭之仇,李维正虽号称太子心腹,但他资历尚浅,在太子党中并没有什么地位,如常升、李景隆等太子党的核心人物,是不会把一个小小指挥使看在眼里,太子党的计划也不会告诉他。
虽有明悟,但朱榑还是很看重秦王的这份急件,他一直就关心蓬莱千户所的控制问题,那里可是有大明水师的主力船队,为此他费尽心机,把自己的小舅子鲍信安插进去做了副千户,原以为原千户获罪免职后,他的小舅子就能得到这个机会了,他特地缓和了与山东都指挥使叶升的关系,但最后的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竟是李维正兼任了这个千户的位子,这件事一直令他心中不满,现在,秦王的目光也转到了李维正的身上,那他能不能浑水摸鱼,重新拿到蓬莱水城呢?
此刻,齐王朱榑正坐在书房里给小舅子鲍信写一封信,准备将一些重要的事项一一交代给他,朱榑今年三十出头,和长相威严的燕王颇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他的眼睛里总萦绕着一种阴冷之意,再加上他对下属薄情寡意,所以使人体会不到他的威严,而只是看到凶恶。
就在朱榑飞笔疾书之时,门外忽然想起了急促的脚步声,他的一名侍卫在门外禀报:“殿下,蓬莱那边有急件,好像是鲍将军出事了。”
朱榑一惊,丢下笔便站起身道:“快命报信人进来。”
片刻,几名侍卫引着一名鲍信的心腹走进书房,来人跪倒泣道:“王爷,鲍将军乘坐的船只在海上翻沉,鲍将军下落不明。”
“什么!”朱榑大吃一惊,半晌,他无力地坐了下来,不用说,鲍信肯定已丧身鱼腹了,他呆愣了良久才问道:“他为何要出海?”
“鲍将军走得很急,并没有说是什么事情,属下们事后打听,听说是押运一艘装军械的船只去威海卫,那艘军械船似乎装得太多了。”
“胡说!”朱榑重重一拍桌子,他根本就不相信鲍信会跑去押运什么军械,前不久自己还反复叮嘱他要坐镇蓬莱,任何出海之事都不要参与,他怎么可能跑去押运军械,这其中必有缘故。
朱榑的怒火将跪在地上的报信人吓得一哆嗦,连忙道:“属下不敢说谎,鲍将军这次带了十名手下出海,结果一个都没有活下来,我们都不知道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他走的上午曾和李维正开过会议。”
“居然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朱榑沉思了片刻,他忽然问道:“翻船那天,海上可有暴风雨?”
“那天天色很阴沉,风也大,但并没有暴风雨。”
朱榑自言自语,“这倒奇怪了,怎么一个也没活下来。”
按理,船只倾翻,总有人会抱着断木逃生,可一个人也没有活下来,这就有点死无对证的感觉了,想到‘死无对证’四个字,朱榑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又急忙问道:“那李维正现在在做什么?”
“他已率领两千人分乘三十艘战船出海了,现在镇守蓬莱水城的是副千户赖永国。”
朱榑不由一阵咬牙切齿,在鲍信刚刚死去的节骨眼上李维正就出海了,这未免也做得太明显了吧!
……
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一支船队正劈波斩浪列队疾行,三十艘战船组成的船队排列近二十里,波浪随风起伏,拍打着船体,宝船上的巨帆被风吹得‘嘎嘎!’直响,水手们紧张而忙碌地调整帆向,大船上下颠簸,在蔚蓝色的东海上航行。
这天是七月十八日,船队离开渤海近一个半月了,半个月前,李维正率二千蓬莱水师和一千威海卫水师抵达了位于长江口浏河港,和早期在这里参加护航、由千户杨帆率领的二十艘战船汇合,同时蓬莱水师正式向兵部递交了剿灭小琉球倭寇的申请,十天后朱元璋的正式批复便下来了,再次批准了李维正的海上临机之权,和第一次授予他的权力没有半点改变,准许他出海打击倭寇。
七月十日,杨帆依旧率战船队为第三批的近两百艘粮船护航,而李维正的船队则调头向东,率三千人向数千里外的琉球国进发。
船队已经在东海上行驶八天了,按照海图,琉球国应该不远了。
“大人,看见那座礁盘没有,那座礁盘我们叫他百步岛,它最宽处一共只有百步。”说话的是船队领航人陈万里,他是从耽罗岛上船随军,为了不引人注目,他特地换了一身百户的军服,加上他高大的身材,倒显得颇为威风,陈万里今年三十八岁,他从十二岁开始随父出海,在海上搏击已经二十六个年头,风风雨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最远曾去过伊儿汗帝国的巴士拉,对日本和高丽的航线更是了如指掌。
李维正就站在他旁边,他举起千里眼,向陈万里所指的礁盘望去,礁盘属于珊瑚礁,露出海面约两米,呈不规则形,但礁石岛表面颇为平坦,就有点像后世的直升飞机停机场,这种小岛倒十分怪异,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标志,他点点又问道:“那到了这座百步岛,离琉球国还有多远?”
李维正之所以要去琉球国,是因为陈万里告诉他,琉球国是倭寇船只返回日本的中转补给站,对倭寇尤为重要,在那里有许多倭寇的物资仓库,倭寇从大明打劫来物品和人口,都要在这里暂放,而琉球国虽是大明属国,但在倭寇问题上却两面三刀,以提供中转补给的方式与倭寇分赃,琉球国明显是在欺大明消息闭塞,不可能有船来探知真相,如果干掉琉球国的倭寇基地,就等于断了倭寇的后路,倭寇船只中途没有补给不可能返回日本。
陈万里羡慕地看了一眼李维正手中的千里眼,这可是航海中的宝贝,尤其在海战最为实用,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真不知他怎么弄来的?他指着东南方向道:“这座百步岛就是一座标志,到了这里,水手们都开始放松了,再向东南行五十里就到了。”
李维正又举起千里眼看了半晌,他当即令道:“命令船队减速,所有的船只进入战备状态!”
船队开始减速了,由一字型队列排列成纵向三队,宝船也由最前面退入到队伍中间,它就宛如一艘古代的航空母舰,四周密布着各种护卫船只,浩浩荡荡向琉球大岛进发。
此刻的琉球国并没有统一,还是处于三山时代晚期,由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组成,三国均位于琉球大岛上(今冲绳岛),尚没有向南北诸岛发展,在三国中,以中山国的实力最强,而山北实力最弱,洪武初年,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三国陆续向大明进贡,从此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在狭长型的岛国中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小城,其中以中山国的都城首里城为最大,聚居了上万人口,首里城位于仲泊地峡的南岸,长长的地峡直通大海,地峡北面便是山北国的都城今归仁城,两座都城相向而望,和平时期,各自有船只在地峡中往来。
这天上午,首里城和今归仁城的民众突然发现了一件无比诡异的事情,在地峡中间竟停泊着数十艘大明战船,其中一艘船俨如小山一般,黑洞洞的大炮对准了地峡两岸的城墙和建筑。
这个恐怖的消息迅速传开了,很快,震惊异常的中山国国王察度亲自赶到码头上来探查情况,察度国王约五十余岁,在位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