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灭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的灭亡-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的进攻路线,而这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当时,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部署在沿着海岸线的狭窄正面上,拥有进攻突尼斯或邦角半岛的便利条件。但是,哈罗德·亚历山大爵士(盟军中东部队最高指挥官)希望尽快占领突尼斯的港口。他认为,如果能在短期内夺取这些港口,将使得盟军有可能实现在当年夏季进攻西西里的计划。于是,他命令安德森的第1集团军4月22日在迈贾兹巴卜到布阿拉代之间对轴心国军队发动攻击;美国第2军进攻比塞塔方向;第8集团军则在恩菲德维尔附近进行阻击战,旨在转移敌军的注意力,协助第1集团军的进攻行动。 
然而,亚历山大爵士的方案尚未实施便遇到了麻烦。在蒙哥马利看来,亚历山大把主攻权交给第1集团军的做法,实际上剥夺了第8集团军赢得北非战场最后胜利的机会,令人无法接受。因此,蒙哥马利提出建议,主张自己率领4个师(3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发起攻击,至少楔入敌军防线20英里———但是,这显然不是亚历山大要求第8集团军进行的助攻行动。蒙哥马利之所以提出这种方案,主要是由于他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北非战场。最终,亚历山大作出决定,准许蒙哥马利实施他所提议的进攻计划。但是,他对蒙哥马利的让步产生了一种负面的影响,那就是,与原计划相比,无法将有限的作战资源集中在第1集团军的战区。 
蒙哥马利之所以提出这样一项志得意满的计划,主要是以往对德作战中获得的高度自信所致,他明确表示,自己将把敌人逐出昂菲达维尔阵地。但是,在掌握了敌军防御兵力的有关情报后,蒙哥马利的语调明显地缓和下来。猛烈攻击将要开始,但却没有快速挺进的宏伟计划。不幸的是,他的计划未能与第10军(布赖恩·霍洛克斯中将)进行全面沟通,而第10军制定的计划更加乐观。第10军错误地认为,他们面对的只有大约6个营的敌军,但实际上却是23个营。虽然这些敌军编制都不满员,但仍然能够进行有效的抵抗。此外,在盟军中间,只有第4印度师进行过一些山地作战的准备,第2新西兰师、第50和56师完全缺乏必要的作战训练。更糟糕的是,这种地形不适合装甲部队进行作战,因此,英国第7装甲师将很难进行部署和使用。 
根据霍洛克斯的计划,第4印度师和第2新西兰师将攻入山区,抄近路通过敌军后方,向海岸方向进发。一旦该计划实现,那么霍洛克斯将积聚所有力量,利用装甲部队的突击行动,击败德军。作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霍洛克斯非常了解这样一句战场格言:“没有任何计划在同敌人交手之后能够保持不变。”他曾向部下明确表示,作战计划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敌军力量是否出乎己方的预期。但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事情并非如此。   
第1章 逐鹿北非(5)   
1943年4月19日傍晚到20日凌晨,第4印度师的进攻拉开了整个作战行动的序幕。敌人的抵抗异常激烈。到黎明时分,盟军的进攻毫无进展,不仅未能突入敌人后方区域,就连进攻也几乎在轴心国部队的防线外围停止下来。这种情况下,霍洛克斯开始面临一项非常艰难的选择———要么继续强攻,但却会付出巨大的伤亡;要么呆在原地不动,同样可能会有伤亡,但是可以通过挫败敌人的反击来重创敌人。无论霍洛克斯作出哪种选择,盟军部队都不可能快速挺进了,他们将不得不进行一场缓慢的消耗战。 
就在同一天,第50师占领了昂菲达维尔。但是,英军其他部队未能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鉴于这种情况,蒙哥马利不得不坐下来修改他的计划,来适应当前的战场形势。让他颇为失落的是,鉴于战局的进展,作战的主攻权如今必须转交给第1集团军和美国第2军。当时,美国第2军向比塞大港方向推进,却不得不面临着敌人的最后一块防御阵地。第1集团军如果能从迈杰尔达河的任何一侧将敌军逐出山区,那么就有可能突破德军防线。再往南,第1集团军面对着古拜拉特平原,这里的敌人防守松懈,是一个扩大战果的大好机会。只要从东部边缘将敌人打退到蒂尔—塞贝克瑞特之间的崎岖地带,防止敌人封锁平原,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了。 
因此,在亚历山大的进攻计划中,有三个关键的进攻战区,最重要的一个由英国第5军负责实施。如果能够拿下朗斯托普山和彼得角,就可以直逼突尼斯。当然,对于这一重要方面,不仅亚历山大清楚,德国人也很清楚,他们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攻击计划,破坏盟军的进攻。4月20—21日,德军对英国第5军和第9军的阵地同时展开了进攻,楔入第1和第4师的阵地一定的纵深,并对第46师发起了异常猛烈的攻击(这是因为第46师根据计划将率先对德军发动首轮突击)。 
然而,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盟军逐渐让德军难以承受。他们虽然对第46师进行了猛烈攻击,但只对该师的一个旅产生了影响,使后者在参加4月22日早晨的联合进攻时行动迟缓。第5军所有部队都抵达了进攻出发线,有的甚至进入了第4师的进攻出发线。最终,德军的攻击严重受阻。严格地讲,这个已经遭到严重削弱的德军师是不可能对抗2个强大的师,况且后者还得到了1个坦克旅的支援。在战斗中,德军损失了30多辆坦克,英军损失的坦克数量还不到德军的一半。德军的这次破坏性进攻并没有对英军推进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影响,相反,己方的机动部队却被严重削弱。 
英军挺进 
尽管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但仍然不能保证第二天早晨的进攻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正如安德森将军预见的那样,由于德军部署了非常强大的反坦克防线,第9军根本无法实现突破,更谈不上向北挺进了。同时,第5军能否顺利挺进彼得角周围高地非常关键,它是占领朗斯托普山的基础。这是因为,如果德军继续保持对山峰的控制权,就可以同时攻击英军和美军部队。 
进攻朗斯托普山的任务交给了第78师,第1师负责进攻中部的古里特-埃尔阿塔奇,第4师负责夺取彼得角的右侧翼。4月22日到23日夜间,英军步兵占领了朗斯托普山的西坡,但未能抵达西部山顶。第二天一大早,面对敌人的顽强抵抗,一个英军步兵营继续奋力冲锋。在营长牺牲后,约翰·安德森少校接任。尽管该营仅剩下40多人,但他们最终攻下了山顶,安德森少校因此获得了维多利亚勋章(他后于1943年在意大利战场上牺牲)。朗斯托普山的战斗持续了三天多的时间,直到把最后一名德军消灭,才宣告结束。 
阿尼姆意识到自己的阵地愈发难以坚守住,于是开始伺机反攻。但是,由于德军装甲部队已经在战斗中损耗殆尽,他们的反攻行动最终在4月30日被盟军击退了。与此同时,尽管盟军仍在继续挺进,但由于英美部队各自为战,整体攻势趋于瓦解。为了改变这种混乱局面,亚历山大将军决定采取果断措施,重点要求第8集团军结束在恩菲德维尔周围的军事行动(因为这种军事行动毫无意义),将第8集团军的部分兵力交由第1集团军指挥。   
第1章 逐鹿北非(6)   
事实上,蒙哥马利的想法与亚历山大不谋而合。在霍洛克斯的建议下,蒙哥马利将第7装甲师、第4印度师和第201近卫旅交给亚历山大调遣,用来加强第1集团军。 
蒙哥马利将精锐部队划拨给第1集团军的做法没有逃过德国人的眼睛。冯·阿尼姆意识到战斗即将打响,敌人可能对迈杰尔达山谷发起攻击。但是,由于手头的作战资源少得可怜,阿尼姆对于盟军可能发动的攻势几乎束手无策,只有坐以待毙。亚历山大决定,从5月6日开始,盟军沿着从麦尔吉斯—埃尔巴布到突尼斯的公路,对轴心国部队发起最后的大规模攻击。在盟军进攻部队正式展开之前,战斗将沿着一个相对狭窄的正面进行,一半兵力向北进攻,协助美国第2军攻占比塞大港;其余兵力向南进发,切断邦角半岛的德军。在上述行动成功后,盟军将对轴心国残余部队进行合围。届时,任何试图从突尼斯逃窜的轴心国部队都必须横渡地中海,而早已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正在等待着他们。 
1943年5月6日凌晨3时,盟军发起了最后突击。截至上午9时30分,第4印度师已经从多个地方突破敌军防线。临近上午10时,第7装甲师先遣部队通过这些突破口。第二天,英军的装甲车辆、坦克和步兵进入突尼斯。与此同时,美国第2军抵达了比塞大港,却发现那里的德军早已逃跑。截至此时,已经黔驴技穷的轴心国军队在看到抵抗无望后,纷纷向盟军投降。 
5月12日,阿尼姆率领残部向第4印度师正式投降。第二天,意大利指挥官梅斯陆军元帅停止抵抗。当地时间13时16分,亚历山大将军向伦敦发回简报: 
阁下,我有义务向您报告,突尼斯战役已经结束。敌军所有的抵抗全部停止。我们已经成为北非海岸的主人。 
北非战事宣告结束,这是西方盟国首次在一个战场上全面击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 
逐鹿北非 
第三帝国的灭亡 
随着阿拉曼战役的失败以及英美盟军“火炬”行动的成功进行,德军在北非战场上的优势地位出现了明显动摇。美英盟军登陆以后,由于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向前推进的步伐受到极大阻碍;与此同时,德军由于自身不够强大,也无法将进攻者彻底赶走。   
第2章 意大利战场(1)   
盟军的作战方案源于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在会上,罗斯福和丘吉尔讨论了盟军下一步的军事战略。一开始,双方存在着明显分歧。美方希望直接进攻法国,认为在其他地方采取军事行动毫无意义,偏离了击败德国这一最终目标。英方对此提出异议。考虑到1914—1918年间在法国境内击败德军时造成的巨大伤亡,英方认为发动一场将意大利逐出战场的战役才是最具吸引力的选择。丘吉尔引用一个他最喜爱的词语,将意大利说成是欧洲的“柔软的下腹部”,盟军从那里可以进入欧洲大陆的心脏。进攻意大利或许还可以促使中立的土耳其站到盟军一边参战。有常胜美誉的土耳其军队参战的前景非常诱人。 
尽管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将军对此强烈反对,罗斯福还是准备向他的盟友妥协。很显然,他们还不具备进攻法国所需的实力。但是,在登陆法国必需的兵力就绪前,停止作战令人无法接受,这是因为:首先,盟军将会丧失在北非战役后期所形成的进攻势头;其次,德军可以再次集中全力进攻东线,使得苏联人承担了全部的地面作战的负担,这样必将引起斯大林的强烈不满。 
尽管是否进攻意大利将留在以后定夺,但美英最终还是一致同意占领西西里,作为未来进攻意大利的一个先期行动。在地中海战场上,参战的美军数量尽管不占多数,但艾森豪威尔还是被任命为盟军的最高指挥官,他的副手都是英国人———陆军上将哈罗德·亚历山大爵士、空军上将阿瑟·特德爵士和海军元帅安德鲁·坎宁安爵士。在北非战役的最后阶段,盟军就草拟了进攻西西里的作战方案,决定在1943年7月10日或前后发动进攻。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将在西西里岛东南角登陆;巴顿的第7集团军将在英军左侧登陆,保护蒙哥马利的侧翼。由于侧翼有了安全保障,蒙哥马利将沿着该岛东部海岸线北上向墨西拿前进。美军指挥官不太赞成这项方案,他们认为蒙哥马利为获得这一荣誉,极力使美军扮演支援者的低等角色。蒙哥马利的做法使得他在美军中很不受欢迎。西西里岛战役计划中存在的这种指挥关系上的问题,在后来的西北欧战役中再次出现。 
当然,参战各方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不是谁从战役中获得荣誉,而是岛上的德意守军是否将坚守防御阵地。意大利军队约有200000人,有30000名德军为其提供援助。轴心国部队由意大利第6集团军军长阿尔弗雷德·古佐尼将军指挥。古佐尼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将军(这样的将才在墨索里尼的军队中并不多见),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德军保留了另外一条指挥链,以南线总司令艾伯特·凯塞林陆军元帅为首。尽管盟军有信心占领西西里岛,但他们对敌人将展开如何猛烈的反击知之甚少,这个只有在进攻过程中才能知晓。 
“爱斯基摩人”行动 
1943年7月9日,2500艘舰船和登陆艇载着盟军一支突击部队向意大利海域进发。这支部队超过16万人,包括美国第7集团军和英国第8集团军,对西西里岛发起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行动。在进军途中,盟军舰队从马耳他岛海域经过。这同时也证明了盟国当时控制该岛对于对付轴心国的空袭多么重要,因为马耳他一旦失陷,整个海域将完全落入意大利和德国空军手中,此次进攻行动就会化为泡影。随着黎明的到来,盟军部队首先遇到了一些小风,随后风势越来越猛。曾在很短一段时间内,艾森豪威尔将军甚至打算下令取消这次行动,但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继续前进。 
在突尼斯,一支运输机编队一直在等候着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在接到命令后,他们将立即起飞,牵引着英军第1空降旅的滑翔机向西西里岛进发。不幸的是,他们径直飞入了风暴之中,抵达马耳他上空时已是一片混乱,运输机偏离了航线,滑翔机在风暴中颠簸。另一批运载3000名美军伞兵的200架运输机编队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飞机在肆虐的风暴中无法保持自身的航线,使得整个空降行动变得混乱、无序。恶劣的天气引发了一连串灾难,40架牵引机原路返回,69架牵引机尚未抵达预定空域就释放了所拖曳的滑翔机。这些纤弱的滑翔机坠入了茫茫大海,一些空降部队士兵因此而死于非命。剩余的美军伞兵飞临了伞降区的上空,但他们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恶劣天气所引发的导航问题,只有极少数飞机将伞兵部队空投到了预定的着陆点,其中,空降到最接近目标的伞兵大约只有200人。这种混乱情形一度使得美军空降行动指挥官詹姆士·加文将军认为,他们被错误地空投至了意大利本土。在这种混乱的空降过程中,惟一令人欣慰的是敌方同样非常困惑:由于不断接到有关盟军伞兵部队和滑翔机空降的报告,德意守军最初判断大约有2万~3万名盟军部队在西西里岛空降,而实际上只有4500多名。   
第2章 意大利战场(2)   
幸运的是,大风终于在盟军进攻西西里岛的第一天夜间停下来了。由于天气原因?熏美军第7集团军未能按时抵达预定登陆点———西西里岛西部海滩。但是英军第8集团军按时抵达了登陆点,他们在随后的登陆行动中基本上未遇到抵抗。当时,防守该滩头阵地的意大利守军认为,在这种恶劣天气条件下登陆简直就是疯子。于是在盟军运输机飞离后,他们立即放松了警惕。第一批登陆部队未遇到任何抵抗,他们冲上滩头并成功夺取了岸防工事。当意大利守军意识到所发生的一切之后,开始对盟军滩头阵地实施杂乱的炮击。这时,在海岸附近停泊待命的6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立即成功实施了炮火压制行动。 
登陆西西里东部海岸的先遣部队向内陆挺进。此前不久,卡西比里镇在上午8时已落入英军第5师手中,使得第8军和第15军能够比较容易地赶过来。美军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西西里岛西部的守军意识到盟军正在进攻,于是,盟军飞机刚一进入海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