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元帅阁下!”隆美尔想也没想就拒绝道:“我要乘胜追击,不能等你们攻下马耳他岛了,因为这会让我们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

    说着隆美尔就拿过地图放在凯塞林面前,指着地图上的航线说道:“你知道的,英国人已经从美国人那得到补给,而美国人又在印度有一大批物资,这其中包括数量不明的坦克。我们已经受到教训了,我们从意大利补充了两百辆坦克,英国人就补充了七百辆……这样拖延下去,哪怕是几个星期,英军就可能调来精锐部队以及更多的坦克,那时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客观的说,隆美尔这种想法也是有道理的,他会急着进攻不仅仅是因为急功近利,更是因为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英国总能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得比德军多得多的坦克和补给,尤其是知道美国开始援助英国后就更是刻不容缓。

    就像有人形容美国工业的一句话:“被击毁一架飞机的同时就有两架飞机升上天空,被击沉了一艘航母的同时就有两艘航母下水”。

    这种情况在非洲战场上也同样存在,所以隆美尔只能速战速决。

    “你没明白我的话!”凯塞林说:“如果没有空军的全力支援,你们就无法向埃及进攻;而如果空军全力支援你们,就无法进攻马耳他岛;如果马耳他岛拿不下来,非洲军团的后勤线就毫无保障!到时你们很可能连一辆坦克一箱子弹都得不到!”

    说着凯塞林就加重了语气:“你不能寄希望于孤注一掷,将军!现在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坚持原定计划固守哈尔法牙关防线,把进攻埃及的时间推迟到攻下马耳他岛以后!”

    “不,元帅!”隆美尔回答:“我选择孤注一掷!”

    “好吧,将军!”凯塞林对隆美尔的话感到气愤:“或许我无法左右你的想法,但你要明白,空军由我指挥!”

    凯塞林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隆美尔一意孤行的话,他不会让空军支援非洲军团发起的进攻。

    凯塞林原以为隆美尔会屈服,但没想到隆美尔却面带微笑彬彬有礼的与凯塞林握手,说道:“我完全同意,元帅,即便是这样,我也会选择进攻。到时我将请你一起到开罗吃晚饭!”

    凯塞林无法说服隆美尔,只得气呼呼的离开了,临走时撂下一句话:“别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我说到做到!”

    隆美尔不是笨蛋,他当然知道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非洲军团继续进攻不过是找死……没有风沙掩护,敌人侦察机老远就能看到坦克前进时带起的烟尘,然后战斗机、轰炸机一路狂轰滥炸,几百辆坦克只怕还没走到开罗就被炸没了。

    但隆美尔却另有打算。

    等凯塞林走后,隆美尔就给希特勒发了个电报:“尊敬的元首,目前非洲军团的情况处于最佳状态,部队的状况和士气,加上缴获物资的军需品以及目前敌方的弱点,都有利于向埃及腹地追击残敌的方向发展。有些人不明白一点,如果我们能够攻下开罗控制苏伊士运河进而占领整个北非,那还要马耳他岛做什么呢?”

    希特勒接到这份电报后很快就心动了……希特勒同样是个急功近利的人,隆美尔曾经做过希特勒的私人卫队队长,所以很了解这一点,当然也知道什么才能打动他。

    隆美尔猜的没错,希特勒接到电报后就当着他的军事顾问们宣布:“任何攻占马耳他的企图都‘完全’不在考虑之列。非洲的‘转折点’已经到来了,常胜的统帅如果在胜利时刻不能坚持到底,那么胜利女神将永远不会再现!”

第一百四十四章 战略() 
因此,有人对隆美尔的评价是“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aiyoushenm】

    这话的意思就是隆美尔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完全无视马耳他岛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马耳他岛才是长远利益及能左右整个战场胜负的关键。

    但客观的说,这样评价隆美尔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隆美尔也有考虑战略,不仅有考虑且考虑的还是更大范筹的战略……正如之前所说,隆美尔考虑的是美国这个工业机器对英军的支持。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不速战速决而任其发展的话,就算德军占领了马耳他岛彻底改善了非洲军团的补给条件,但还是要面临德军补充一辆坦克而英军却补充两辆、三辆甚至四辆坦克的局面,而英军补充的坦克比德军的“三号”坦克还要先进。

    事实也证明隆美尔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历史上隆美尔最终还是没能速战速决,非洲军团在阿拉曼防线被英军挡住了,这使北非的战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僵持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就得到了大量的美式装备,这些装备包括“巴祖卡”火箭筒、自行火炮、反坦克炮以及各型坦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刚刚出厂不久连美军都没来得急列装的“谢尔曼”坦克。

    “谢尔曼”坦克战斗全重336吨,无论防护还是火力都远超德国只有20吨重的“三号”坦克,只有新型“四号”坦克才堪堪能与之匹敌,而非洲军团手里的“四号”坦克只有十几辆。

    由此也可以知道英军在北非打得有多烂……英军在北非的兵力和装备其实一直都占有优势,但还是屡战屡败,直到装备和兵力已经可以用“逆天”来形容时才取得胜利。

    而英国人却为这样的胜利欢呼雀跃,并将只知道正面强推的指挥官蒙哥马利称为“军事天才”。

    这其实也可以从侧面反射出英国人当时的心态……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他们不愿意从这个神坛上下来,心理上也接受不了,于是就在舆论上尽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胜利放大并有意忽略了那些足以决定胜负的客观条件。

    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英国的情况是这样,隆美尔的情况也是这样。

    隆美尔决定在非洲战场上赌一局,他输了,于是就成了“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此时隆美尔有了希特勒的支持,他的想法和计划就很快变成了现实。

    凯塞林那里好解决,希特勒一个电报就让他马上停止对马耳他岛的一切行动转而全力支持非洲军团进攻埃及。

    凯塞林几次回电反对,但电报都如石沉大海一去没有回音……凯塞林很快就明白了,他必须接受这个命令,希特勒根本就不给他任何讨论的机会,也就是没商量的余地。

    另一方面,非洲军团还要得到意大利军的支持,毕竟意大利是非洲军团的“后勤守城”部队,没有他们的协同德军也很难发起进攻。

    (注:意大利指挥官加里波的上将同样也是反对进攻埃及的,只是隆美尔根本就没把他的反对当一回事)

    希特勒的做法就是发了个电报给墨索里尼:“尊敬的首相,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如果你能给予非洲军团绝对的支持,那么开罗指日可待,一切都取决于你!”

    墨索里尼本身就是个野心家,只无奈于他是“小姐的心丫环的命”,几次想扩大意大利版图都因为实力太弱而受挫,现在一个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又哪里肯轻易放过……

    于是墨索里尼当即严令所有意大利军队必须配合德军的行动,并指示意大利总参谋部将攻占马耳他岛的行动推迟到两个月后……墨索里尼估计这场仗要打两个月。

    这充分体现了意大利人浪漫的性格,他们总是在脑海里描绘美好的未来,连德国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就替他们想好了。

    更有甚者,墨索里尼还心急火燎的用飞机空运一匹白马到托布鲁克,以便到时自己能够骑着这匹白马耀武扬威的进入开罗……

    英军那边也意识到德军际将全面发动反攻。

    事实上,是隆美尔与希特勒之间的电报被“超级机密”破解起了警示作用,于是整个第八集团军乃至英国都忙碌了起来。

    丘吉尔简直就不敢相信“十字军”行动就这样失败了,这次失败不仅在军事上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大大损害了英国军队的声誉……要知道美国可是全力支持英第八集团军,他们短时间内将那么多的坦克及补给交到英国人手里就是明证,但这些坦克甚至才刚刚登陆就被德国人摧毁了,更糟糕的是战损比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二十比一,也就是德国人损失一辆坦克英国人就要损失二十辆甚至更多。

    罗斯福对此很不高兴,他听到这个结果后就给丘吉尔发了一份电报:“尊敬的首相阁下,我不知道这场仗是因为什么原因输的,我只知道全世界的人都因此以为美国的坦克就是个棺材,它们在德国坦克面前不堪一击!”

    美国是靠军火发家的,所以当然很在意自己装备的性能,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经济,但这个招牌差点就让英第八集团军给砸了。

    “抱歉,总统先生!”丘吉尔赶忙回答:“我相信这是士兵们还未适应美制坦克速度和操作的原因,你们的坦克性能很好,它们在沙漠里很少出故障,这是前线士兵一致的反应,而且他们还希望继续使用你们的装备。”

    顿了下,丘吉尔又发电道:“所以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装备、更多的帮助……”

    丘吉尔有些慌了。

    丘吉尔没法冷静,因为这时已经不是像上次一样更换掉第八集团军指挥官的问题了,而是美国的不信任乃至英国下议院怀疑丘吉尔是否适合任首相考虑是否要罢免他的问题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马特鲁() 
美国方面也是考虑到北非战场关系重大,因为北非的地形十分特殊,西边是直布罗陀海峡东边是苏伊士运河,最窄处只有13公里,可以说用大炮都能将其封锁。【。aiyoushenm】

    北非一旦落入德国手里,地中海就会被德国控制,于是几乎整个欧洲都是德国的囊中之物……它们与外界隔绝了,除了投降没有别的选择,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于是想了想,罗斯福就问:“我们做什么能帮助你呢?”

    “坦克!”丘吉尔说:“我们需要更多的坦克,还有火炮,如果可能的话!”

    美国当然有,这时的他还未参战,有的是武器装备,只不过罗斯福却并不希望再让“斯图亚特”去丢美国的脸,于是罗斯福与马歇尔商量了下,就决定同意丘吉尔的要求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并马上着手做准备。

    奥钦莱克将军这边也忙成了一团。

    对于德、意军的大举进攻,里奇少将制定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利用边境一带的防御工事与机械化部队和空中力的配合与德军周旋,以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最终挡住德军的攻势。

    这个方案或许可行,因为德军的缺点就是兵力少,如果英军能利用有利地形灵活作战消耗掉德军的有生力量,那么德、意军的攻势也就会被轻松化解了。

    但这个方案才刚提出来就被奥钦莱克将军否定了。

    “上帝,这么做简直是自杀!”奥钦莱克将军说:“你难道不知道机动作战正是德国人擅长的吗?我们的装甲部队除了刚刚运上前线的两百多辆‘斯图亚特’坦克外,其它的都像乌龟一样在地上爬!它们会被德国人分割包围然后全部歼灭的!”

    “那么我们只有第二个方案了!”里奇少将说:“我们可以组建一支高速机动部队,这支部队主要装备‘斯图亚特’坦克,这种坦克比德国人的坦克快,所以它可以边打边走以迟滞德国人为我们争取时间。第八集团军主力则撤到马特鲁构筑防御阵地并争取时间整顿队势,一有机会就向敌人发起反攻!”

    奥钦莱克将军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马特鲁?不行,它距离边境太近了,只有两百多公里,德国人很可能会在三天内赶到,而三天的时间根本就来不及构筑阵地整顿部队!”

    里奇将军脸色不由变了变:“那将军的意思是……”

    “还要继续往后撤!”奥钦莱克将军回答:“放弃马特鲁!”

    “可是将军!”里奇少将急道:“马特鲁及附近有大片的绿洲,如果把它留给德国人……”

    里奇少将这话虽然没说完,但奥钦莱克将军已经明白里奇为什么要以马特鲁为防线了。

    里奇少将说的没错,马特鲁有两千多处泉眼,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当地居民还种植了小麦、豆类、橄榄树、海枣树等,使它成为沙漠里一块难得的宝地。

    如果把它留给德国人,几乎也就意味着德军可以不用运输淡水和食物了,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德军后勤补给的压力。

    想到这里奥钦莱克将军只能叹了一口气,点头说道:“就在马特鲁构筑防线吧,命令第13军抓紧时间整顿,至于反攻……我认为还是忘了它吧!”

    显然,奥钦莱克将军在一连串的失败后已经对英第八集团军的战斗力失去信心了。

    “是!”里奇少将应了声,就把命令传达下去。

    在这一点上奥钦莱克将军是受到误导了,他原先的想法是正确的,三天的时间完全不够英军构筑工事同时也不足以整顿。

    这主要是英第13军装备的坦克大多是“玛蒂尔达”和“瓦伦丁”,它们的速度太慢了,在奥钦莱克将军下达命令时许多部队甚至还在赶往马特鲁的路上。

    另一方面,则是非洲军团的前进速度要比奥钦莱克将军想像的要快得多……两百多公里的路程,按照正常行军速度的确需要三天,但隆美尔却命令部队每天强行军一百多公里,两天就赶到了马特鲁城下。

    于是英军在马特鲁的准备时间其实只有一天。

    更糟糕的还是,奥钦莱克将军下达的命令是让他们三天人构筑好工事做好战斗准备,于是所有人都以为有三天的时间……结果德军突然就出现在他们面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里奇少将提出的两个方案都有不足,但如果把两个方案综合一下……也就是用“斯图亚特”坦克组建一支快速机动部队骚扰阻滞德军装甲部队,使英第13军在马特鲁有时间组建一道防线,那么守住马特鲁并非不可能的事……马特鲁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这同样也可以减轻英军的补给压力。

    然而,就像之前所说的,奥钦莱克将军已经被德军装甲师打得有心理阴影了,所以根本就不敢再派出“斯图亚特”坦克去做些什么,他想当然的以为那就是去送死。

    当然,这对德军来说是好事。

    德第15装甲师在第二天晚上赶到马特鲁,然后马不停蹄的就发起了进攻。

    没想到德军会这么快赶到的英第13军毫无防备,被打得一路溃退,所幸第13军里有一支类似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的部队,那就是新西兰第2师。

    新西兰第2师同样也是一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部队,与澳大利亚相似,新西兰对英国的认同度也很高……新西兰人只有少数原住民毛利人,其它的大多是欧洲的移民,尤其是英国人。

    这支部队利用工事挡住了德军第十五装甲师的攻势,使英第13军的部队得以整顿又重新组织起了一道防线。

    奥钦莱克将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松了一口气,暗道英军总算有点军人的样子了,否则无论什么仗不管占据多少优势都是输……奥钦莱克将军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指挥这样一支军队作战。

    然而,奥钦莱克将军不知道的是,第21装甲师已经离开了西迪欧马,并用最快的速度直插马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