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到了英军与德军坦克近身作战的一刻。

    英军其实也发明了许多近身反坦克装备,比如粘性反坦克手榴弹及燃烧瓶等。

    但一方面这些反坦克手榴弹本身在运输及储存的过程中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燃烧瓶是装有黄磷和石油的混合物的玻璃瓶,使用时只需要朝目标投出就可以,瓶子破裂后黄磷遇空气自燃,就可以在坦克上点燃大火并让发动机过热。

    问题是这些易碎易破的瓶子在运输的过程中免不了碰撞,储存也需要跟其它军火放在一起,这万一要是破掉一、两个就会引发大事故。

    所以英军士兵一般不会把这玩意带上战场,那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粘性反坦克手榴弹倒是没有这些问题,它就像是个倒握的烧瓶,上半部是球形的粘性物质,投出之后可以粘在坦克上,延迟五秒后爆炸。它的穿甲能力也相当不错,可以炸穿60MM厚度的装甲而且还会以冲击波炸伤敌方步兵。

    问题就是这玩意足足有2斤重,寻常英军士兵只能勉强将其投到20米外,这甚至还在它本身的杀伤范围中。

    更糟糕的还是,这种粘性手榴弹还要求目标不能有灰尘,否则炸弹就无法粘着坦克并将其炸穿……这对于在沙漠里作战的坦克简直就是个笑话,因为随便一辆坦克其装甲上都是厚厚的一层灰尘。

    英军士兵甚至因此嘲笑道:“哦,太棒了!他们为什么不在说明书上写明,投掷这款手榴弹之前先得把敌人坦克洗干净?”

    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军在装备研发上的一些缺陷,而且这缺陷还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就像他们研发出并不是适合战场协同的“步兵坦克”与“巡洋坦克”一样。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英国人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坐太久了,放眼天下没有人可以与它竞争,于是装备研发自然就没有针对性,很多都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专家们一拍脑袋以为怎样怎样然后就批量生产了,结果仗一打起来就发现这些装备根本没用或是用起来不像想像的那样。

    另一方面,就是英军以为这场仗不会输给敌人坦克……要知道是50辆“玛蒂尔达”对付德国人15辆“三号”,那在坦克战方面是妥妥的占据绝对优势,于是近身反坦克手榴弹什么的都是多余的,坦克会解决这些问题。

    没想到德国人却给了他们一个大意外……“玛蒂尔达”坦克全都陷入沙土里无法动弹无法作战。

    这时候英军后悔都来不及了,手里有的全是步枪、机枪之类的玩意,根本就拿敌人的坦克毫无办法。

    于是德军坦克就十分顺利的冲进了英军防线,机枪声和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

    “三号”坦克与“十字军”坦克不一样,它除了一挺与主炮并列的并列机枪外还有一挺航向机枪,在主炮瞄准重要目标比如英军反坦克炮、迫击炮一阵乱轰的同时,航向机枪就朝英军步兵一阵乱打乱射。

    此时德军的50MM迫击炮也发挥了作用……这玩意的弹道是曲线,炮弹可以越过自己的坦克将打向敌人,唯一的缺点就是炮手们看不到目标。

    但看不到目标其实也不重要,因为另一头肯定是敌人,密集的敌人,只要跟着坦克前进并不断的朝前发射炮弹也就可以了。

    于是一场屠杀就此展开,英军成片成片的在德军机枪和炮弹中倒下,跟在坦克后的秦川虽然看不见前头最惨烈的一幕,但他却可以从坦克间的缝隙看到侧翼被子弹和炮弹打倒的英军士兵,听到前方传来的一阵阵惨叫以及呼救声,更让秦川有些无法接受的是,脚下踩着的是被坦克履带辗碎的肉泥,于是军靴没过一会儿就变成红色的并沾上了一层厚厚的碎肉,就像走进山里粘上黄泥一样,走起来沉甸甸的。

    不久,英军就崩溃开始逃跑了,他们无法防守。

    但英军想要在德军手下逃脱可不是那么容易,德军的“三号”坦克可不是时速只有十几公里的“玛蒂尔达”,它们是时速四十几公里的“三号”,它们一路追着英军步兵疯狂的射杀逃跑的英军,骑着边三轮,搭乘装甲车的德军士兵也十分自觉的赶上去与坦克协同……于是沙漠里就只看到德军的钢铁怪兽们像赶羊群一样追赶着英军,一边追一边将他们成片成片的打倒在地。

    不久,英军士兵发现他们根本就逃不掉,因为两翼已分别有几辆坦克抄到了他们的前头形成了包围圈,于是英军士兵只能纷纷举手投降。

    这一仗,德军俘虏了两千余名英军,三十辆满载着物资的汽车,五十门各式火炮,以及三十六辆“玛蒂尔达”坦克。

    这里的“三十六”辆指的是完好无损还可以使用的坦克……波顿中校在最后时刻命令坦克兵炸毁坦克再投降,但事实是坦克兵没有这机会,坦克兵自己在坦克里头没法炸毁坦克,而他们一旦走出坦克除非是举着双手,否则早就让一群在外守着的德军士兵击毙了。

    枪声停下来的一霎那,秦川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近乎麻木的看着周围的尸体以及残肢碎块,还有许多受伤的英军士兵在死人堆里哀壕着……受伤的他们已不关心周围的是自己人还是敌人了,他们只希望有人来救他或是给他个痛快。

    德军显然会选择后者,几个士兵走上前去拔出手枪,然后“砰砰”几声,一切就都结束了。

    “你又立了一功!”巴泽尔坐在了秦川身边:“虽然他们没说,但我知道这又是你的主意,是吗?”

    说着巴泽尔就朝那一辆辆陷在沙土里无法动弹的“玛蒂尔达”扬了扬头。

    “是的,长官!”秦川回答。

    秦川并没有因此感到自豪,因为他觉得眼前这些英国士兵的死都是自己造成的。

    巴泽尔似乎看穿了秦川的想法,他拍了拍秦川的肩膀站起身来,说道:“这与你无关,中士!只要有战争,就必然会是这个结果。区别,只是死的是他们还是我们!”

    秦川点了点头。

    巴泽尔说的对,就算秦川没提任何建议,这些还是会发生的。

    秦川不能改变什么,他能改变的,只是自己在这个乱世中生存的慨率。

第一百零四章 撤退() 
韦维尔在听到英军溃败的电话时震惊得无以复加。

    “这怎么可能!”韦维尔冲着话筒吼道:“上帝,你们有50辆‘玛蒂尔达’,还有空军的协助,敌人拥有的坦克数量还不到你们的一半,而你们竟然失败了,而且还有一大半坦克落入敌人的手里?!”

    “将军!”格纳上校回答:“这只是个意外,我们的坦克陷到沙土里失去了作战能力……”

    虽然格纳上校知道这不是意外而是德军有意为之,但格纳上校当然是不会这么说的,因为“意外“明显比掉进敌人设下的陷阱要好听得多。

    “去他妈的意外!”韦维尔打断了格纳上校的话:“我只知道你们输了,而这会给使我们整个计划都毁于一旦!”

    说着韦维尔就狠狠的摔上了电话。

    “将军!”看着地图的参谋建议道:“我们可以从第十五装甲师调一部份兵力去挡住德国人,再派空军去协助……”

    韦维尔摇了摇头:“来不及了,威廉!第十五装甲师拥有的坦克全是‘玛蒂尔达’,它们比步兵快不了多少!”

    韦维尔说的是对的,这也是“玛蒂尔达”坦克的弱点,所以第十五装甲师根本就挡不住右翼的德军,确切的说是他们无法在德军穿插过英军防线前及时赶到战场……他们能做的只是在德军的屁股后头跟着,而且还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那我们该怎么做?”参谋问。

    韦维尔想了想,就无奈的回答道:“撤退!”

    “什么?”参谋不由愣了。

    撤退就意味着这个计划的彻底失败,同时也意味着韦维尔的仕途……

    “撤退!”韦维尔重复道:“全线撤退!”

    韦维尔只能这么做,因为如果不撤退的话,所有英军都有可能被包围,或者德国人又会故技重施攻击英军的补给线,这样的结果就会使英军不得不再一次丢弃慢得像乌龟似的“玛蒂尔达”逃跑。

    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让英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或没有足够的坦克防守埃及。

    如果出现这个局面的话,那么英国人只怕要永远离开北非丢失苏伊士运河了。

    于是正面防线的英军很快就停止了进攻并分批撤退。

    与此同时隆美尔与斯特莱克少将又吵了一架,毫不意外,还是因为是否应该进攻的问题。

    “我命令你们继续进攻!”隆美尔在话筒里向斯特莱克少将命令道:“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会把他们歼灭在逃跑的路上!”

    “这是不可能的,将军!”斯特莱克少将回答:“位于哈尔法牙关处的第二步兵团没有坦克,他们有的只有高射炮,而高射炮一旦拖出工事就很容易被敌人轰炸,所以他们无法追击。位于卡普佐村的第十五装甲师损失惨重,他们甚至只剩下五辆坦克可以作战了,他们同样也无法作战。我的部队也好不到哪里去,第5装甲团还有作战能力的坦克只有八辆,而英国人至少还有近百辆‘玛蒂尔达’……”

    “这些我都知道!”隆美尔说道:“但你要知道,如果一支军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并在逃跑的路上,他们就会比表面看起来要脆弱得多!”

    “这一点我赞同!”斯特莱克少将回答:“但问题是他们有空中优势,我们少得可怜的几辆坦克如果孤军深入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他们的飞机炸毁,到时我们拿什么去进攻英国人?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可能反过来被英国人包围,所以我拒绝进攻!”

    “你……”隆美尔被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却拿斯特莱克少将没有办法。

    现在,隆美尔甚至连撤换斯特莱克少将都有困难了,因为第5轻装师一次又一次的在战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甚至可以说是“奇迹”的胜利……虽然这些胜利严格来说与斯特莱克少将的指挥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斯特莱克少将终归是第5轻装师的师长,想要撤换他,隆美尔无论如何也要考虑是否会影响第5轻装师全体官兵的士气。

    客观的说,斯特莱克少将的观点还是有道理的,德军虽然胜利了而且还是大胜……以总数90辆坦克对阵英军250辆坦克,不但取得了胜利还俘虏了36辆敌方坦克,除此之外还缴获了大批的物资抓了许多俘虏。

    但问题是德军剩下的坦克也就那么十几辆,缴获的“玛蒂尔达”坦克当然不能算在内……虽然德军已经训练出可以驾驶“玛蒂尔达”坦克的坦克兵,但如果用它来穿插的话,那速度只怕会把德国坦克兵气得吐血。

    尤其是英军主力是主动撤退而不是溃退。

    由此也可知韦维尔这个英国将军还是有些真材实料的。事实上,韦维尔是“特种作战”的创始人……北非失败后不久,韦维尔就被调往缅甸,他在缅甸组织并训练了英印缅混合的远距离渗透部队“钦迪特”并投入缅甸战场,虽然最终这支部队失败了。

    关于韦维尔这个“特种作战”创始人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他所谓的开创其实就是把敌后游击作战书面化,而中国人早就在抗日战场上把这些付诸实战甚至还总结出一套极为全面的理论了。

    只不过中国人当时根本就没有话语权,西方人想当然的就以为你们那叫“游击战”,韦维尔的东西才叫高大上的“特种作战”。

    不过由此也可说明韦维尔并非只是个空架子。

    比如此时撤退就是个十分正确的选择,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撤退,还拥有近百辆“玛蒂尔达”,德军任何一支部队追上去都会是以卵击石。

    不过战争这东西又很奇怪,谁又能说隆美尔是错的呢?隆美尔不顾现实情况一次又一次的朝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发起进攻……谁都以为他不可能成功,甚至还有许多人以为他是去送死,但事实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取得了胜利。

第一百零五章 决定() 
第5轻装师最终还是没有继续穿插,从这方面来说,秦川还得感谢斯特莱克少将,如果不是他的坚持,第5轻装师包括秦川在内都得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追击。

    让秦川和战士们感到意外的是:当他们返回托布鲁克的时候就受到了隆重欢迎。

    欢迎仪式是意大利军队搞的。

    意大利军队打仗或许不行,但折腾这些门面工作却是很到位,他们在德军士兵返回的街道两侧挂满了德、意国旗,意军士兵整整齐齐的在街边站着两列拦住了手拿小旗的利比亚百姓……其实这些利比亚百姓根本就不需要拦,因为从他们脸上的漠然可以看出,这些百姓其实根本就不关心谁打了胜仗。

    百姓之所以会站在这里欢迎得胜归来的德国军队,仅仅只是因为意大利士兵命令他们这么做……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意大利人在本地百姓中还有相当大的势力,他们有一整套行政机构。

    然后,当德军列着队走进街道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还有人拿着花瓣从楼上往下洒,像下雨又像礼花,有些类似古罗马军队凯旋归来时的场景……后来秦川才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他的错觉,墨索里尼是一个有“罗马”情结的首相,他希望意大利能恢复往日罗马帝国时代的光辉和荣耀,当然最重要的是有罗马帝国时代的疆土,所以许多场合都延用或模仿罗马时代的礼仪。

    很明显,意大利军队为了这个欢迎仪式做了许多准备,因为那些花瓣甚至都是真的……非洲很难收集到这么多花瓣,所以毫无疑问,它们是从意大利运来的。

    德军士兵对这个欢迎仪式似乎并不领情。

    “我更希望他们能用运花瓣的空间运几箱子弹!”面包师说。

    “就算不运子弹,多运几块面包也好!”维尔纳接嘴道。

    “你们意大利人都这样吗?”雅科普问着阿尔佛雷多。

    “哦,大慨是吧!”阿尔佛雷多回答:“你知道的,他们总是会有许多理由举行舞会或是欢庆,说起来有些尴尬,就在我们在沙漠里被英国人追着逃往的黎波里的时候,国内还在为意大利军队朝埃及挺进大唱赞歌!”

    周围的德军士兵们不由笑了起来,还有几个人小声说道:“意大利人!”

    如果不是考虑到阿尔佛雷多也是意大利人,德军士兵早就各种嘲笑了。

    不过意大利这个盟友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当天晚上秦川等人享受了一餐意大利面。

    虽然意大利面不能算什么好东西,但这可是这段时间来秦川吃过的唯一一顿面食,秦川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来。

    “这可以算是意大利人唯一值是骄傲的东西了!”面包师一边吃着面一边说。

    “我想我们应该把后勤部队都换着意大利人!”维尔纳贪婪的吞咽着,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这样我们每天都可以吃上这玩意了!”

    “嘿!”在两名抬着面桶的意大利人经过时,维尔纳就拦住了他们:“还能再给我些吗?”

    意大利士兵虽然听不懂维尔纳的话,但猜也能猜得出来他的意思,只是他们看着维尔纳还有半盘的面感到有些困惑。

    “我会把它们吃完的!”维尔纳说:“拜托!”

    意大利士兵嘀咕了几句,最后还是给维尔纳加上了。

    面包师小声提醒着维尔纳:“你看起来就像是个饿鬼,别给我们丢脸!”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