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特勒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也看出来了,如果要对付这种打法,就必须掌握制海权,掌握制海权又必须要制空权……苏军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制空权,所以根本无法阻止德军从海面上穿插。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苏军不管在哪里布下防线都必须得在海岸布下重兵,否则指不准德国人又突然登陆将其包围了。

    “所以!”希特勒说:“我似乎就不需要担心第11集团军的突破问题了,这给了我们很大自由!”

    说着希特勒就把目光投向了更远处的高加索山脉。

    高加索山脉由西到东总共12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在这三段之间有两个连接南、北高加索的通道,只要占领并守住这些通道,也就相当于用高加索山脉切断了苏联外高加索与北高加索方面军的联系,甚至还与进攻顿河防线的A集团军形成对苏联高加索方面军及顿河防线的夹击、包围之势。

    想到这里希特勒就不再迟疑了,他站直了身子,挥着戴着白手套的手神采奕奕的下令道:“命令第7空降师,利用新罗西斯克为中继点,以团为单位分别空降至西、中、东高加索,占领它们,然后以高加索为依靠驻防!”

    需要用新罗西斯克做中继点的原因,是容克52运输机的航程只有1200公里,不足以从刻赤往返中高加索。

    所以,第11集团军占领新罗西斯克还正是时候。

    “是,元首阁下!”卡纳里斯回答。

    希特勒也许做过许多错误的决定,但这一次却是做对了。

    正如之前所说的,驻守在高加索山脉上的苏军是筑垒地域部队……其实筑垒地域部队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工程兵,他们同样也有军事训练,同时对自己构筑的守备工事也十分熟悉,必要的时候完全可以当作步兵使用。

    问题就在于苏军构筑的工事全都是面向北面的……那是德军原本应该出现的方向,但现在德国人却从背后出现,这就使这些筑垒地域部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防御。

    于是德第7空降兵没有费多大的功夫就顺利夺取了高加索南山脉的控制权。

    更糟糕的还是,苏军筑垒地域部队还在那些永备工事里储存着食物、弹药、水等等生活物资,这些东西大多数都落入德军手里。

    这一棒彻底把秋列涅夫大将打懵了……原本他还在等着苏军空降兵增援,谁想到苏军空降兵没等到却让德军空降兵抢先一步。

    高加索山脉这个屏障一丢……事实上,还不只是失去屏障的问题,它反而变成了德军的屏障和防线。

    那么接下来,外高加索就没有守住的希望了。

    考虑了一会儿,秋列涅夫就咬牙下令道:“全军撤至巴库!”

    “秋列涅夫同志……”

    “执行命令!”秋列涅夫打断了试图劝阻他的参谋。

    秋列涅夫知道这时候不能再犹豫了,否则的话,外高加索方面军最后都会被包围在这一带无路可走。

    现在秋列涅夫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够守住巴库这个苏联的能源基地。

    秋列涅夫知道如果守不住它将意味着什么,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知道。

    但希特勒同样也知道。

第六百零七章 第227号命令() 
    苏军第392、394步兵师根本就挡不住德第11集团军的进攻。

    这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德第7空降师空降至苏军后方高加索地区……这几乎可以说切断了苏军这两个师的后勤,如果再不撤退的话只怕会像之前的四个师一样面临被包围歼灭的局面。

    于是,第11集团军如入无人之境经图阿普谢、索契然后进入较为开阔的外高加索地区。

    秦川搭乘着一辆美式威利斯吉普车随着部队一起前进。

    这辆吉普车是在通往索契的路上缴获的,当时它翻倒在路边的泥地里,或许是因为急着逃跑所以拥有它的苏军军官就把它抛弃了。

    德军士兵将它从泥地里拖了出来,一打火居然没有任何故障……二战美国佬的东西尤其是用于军用的装备那质量是没话说。

    拖起这辆吉普车的德军士兵并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这在德军军纪里是明文规定的,战利品必须上缴由上级统一分配。

    其实这个规定并不是那么严格,尤其是在与敌人作战或是追击敌人的时候,难道说从敌人手里抢到了一把步枪还必须上缴然后再回来作战?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德军士兵是属于比较“遵纪守法”的那种,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辆车,正巧曼施泰因的吉普车从他们面前经过,其中一人就上前请示:“元帅,我们缴获了一辆吉普车,可我们中没人是军官!”

    “很好!”曼施泰因回答,然后问道:“你们知道‘传奇上士’吗?”

    “是的,元帅!”

    “他就在我后面不远!”曼施泰因说:“你们可以把这辆车交给他!”

    “是,元帅!”

    于是秦川就得到了一辆吉普,一辆美式威利斯吉普。

    在秦川这个“过来人”的想像里,美国跟苏联应该是两个死敌,所以在苏联战场上看到美式装备尤其是美式吉普是很别扭的事,但自己却拥有了一辆,如果鼻梁上再戴着副墨镜嘴里叼一根雪茄,那就跟电影里看到的没什么两样了。

    但秦川想的却不是这些。

    或许是因为从汽车走上了吉普车有了更好的视野,秦川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眼里透出惊恐和愤恨的百姓……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这里的百姓大多以这一点为荣,绝大多数人都坚定的站在苏联一边,不像之前德军占领的拉脱维亚、波兰、乌克兰。

    德军的战果应该说相当不错,一路攻城掠地拿下了一座座城市,三天后就与第7空降师会师,与苏军的作战几乎就变成了一种行军。

    但所有人都知道战斗不会这场战斗不会这么轻易结束,因为苏联人的撤退显然是有计划的……能撤走的百姓跟着一起撤走,能搬走的物资搬走,搬不走的就炸毁、烧毁,绝不把它们留给德军。

    这使德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都很难得缴获什么东西。

    “他们希望拖垮我们!”坐在秦川旁的埃伯哈德看着地图说道:“高加索山脉从西往东1200多公里,也就是我们补给线会超过一千多公里,事实上我们甚至都可以说没有补给线!”

    秦川理解埃伯哈德的话。

    德第11集团军的确没有补给线,因为补给必须从刻赤半岛经塔曼半岛再经新罗西斯克进入外高加索地区。

    但德军因为兵力不足的原因实际上已经放弃塔曼半岛全力进攻外高加索地区了。这样一来,德军从刻赤到外高加索的补给线实际上已经被切断。

    应该说德军还有两条补给线,一条是由港口从黑海运输,但这行不通,原因是德军在黑海几乎没有大型运输船,同时黑海上到处都是苏军的船只和潜艇,它们随时都会袭击德军的运输船。

    另一条就是空中用运输机运……这也是德军此时的主要补给方式,打到哪就在哪里占领机场,然后利用强大的空中优势保护运输机运送补给。

    只是运输机的运力十分有限,说是杯水车薪也不为过。

    所以,德第11集团军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实还是在新罗西斯克以及索契港等几个城市缴获的苏军物资。

    “我们是在进行另一种比赛!”秦川回答:“是我们先击败他们,还是他们拖到我们没有补给!”

    “你从一开始就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了?”埃伯哈德疑惑的望向秦川。

    秦川默认了。

    “而你依旧打算这么干?”埃伯哈德问:“我是说,建议曼施泰因进攻外高加索!”

    “否则我们还能怎么样呢?”秦川反问。

    埃伯哈德翻了翻白眼,他有些无法理解坐在旁边的这个年轻少校的想法……这场仗其实是在拿整个第11集团军在冒险,其中还包括他自己。

    但埃伯哈德不知道的是,秦川会冒这个险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在他的想法里……如果放任事情发展下去的话,德军就确定要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两个方向上惨败。

    而这两个方向的惨败又决定了德军再也没有实力与苏军一较高下,原因是德军在这些失败中损失了一百五十万人,而且相当一部份还是素质好战斗力强的部队。自此之后,德军的败亡就已经注定了。

    (注:也有人认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之后库尔斯克会战)

    所以,秦川认为就算冒再大的险也是值得的,否则就算自己再怎么做只怕也无法扭转局势了。

    埃伯哈德说的没错,另一边的秋列涅夫大将就是这么打算的。

    因为斯大林给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定要守住巴库。

    事实上,斯大林这道命令不是给秋列涅夫一个人下的,也不是仅仅对巴库。

    因为此时另一个方向也就是哈尔科夫,苏军同样遭遇惨败,而德军已对苏军发起全线反攻。

    为了能够阻止德军的攻势,斯大林发布了后世知名的第227号命令:一步也不许后退,谁撤退认就是祖国的叛徒,苏联母亲不会收留叛徒!

第六百零八章 差距() 
    第227号命令,概括的说,就是要求苏军面对德军的侵略,无论付出多大人员伤亡都要誓死保卫祖国,不准后退一步。擅自撤退的军官和政工人员将被认为是“懦夫”和“叛徒”并将遭到军法处置。

    这其实都是斯大林自己的错误或者也可以说误判造成的。

    他因为有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而有了轻敌之心,不顾参谋们的反对轻率的对德军发起进攻,甚至在进攻哈尔科夫初期取得短暂胜利的时候还得意洋洋的嘲笑参谋团。

    但不久就被德军打脸了……德军包围了突入哈尔科夫战役的苏军,并以很小的代价就歼灭了苏军数十万人,严重削弱了苏军在南方的预备力量。

    更重要的还是斯大林对德军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出现误判,他认为德军下一步依旧会进攻莫斯科而不是斯大林格勒。

    确切的说也不是斯大林的误判,而是希特勒有意让中央集团军甚至南方集团军摆出进攻莫斯科的架势。

    斯大林显然上当了,于是一方面将兵力集结在莫斯科不敢动弹,另一方面又在南面进攻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战败被围歼数十万人的结果,就是苏联在整个南部包括高加索地区都出现像外高加索战场一样的情况:兵力空虚无法阻挡德军疯狂的反扑。

    在这种火烧眉毛的局势之下,斯大林的第227号命令应运而生了。

    下达如此残酷的命令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苏军继续溃退,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的城市就将沦陷,全国上下的士气都会受到重挫。

    在这高压命令下,秋列涅夫大将就在巴库全力构筑防御。

    事实上,这时是布琼尼给了秋列涅夫大将的建议。

    “布琼尼同志!”秋列涅夫大将在撤至巴库前给布琼尼打了个电话:“我希望能得到第四航空军的空中掩护!你知道的,现在形势很危险,德国人正朝巴库步步进逼,我们不能让他们占领巴库!”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正在秋列涅夫疑惑的时候,布琼尼元帅就回答道:“秋列涅夫同志,我知道第四航空军是应该为你们提供增援了,但现在还不时候!”

    “布琼尼同志……”

    “你听我说,秋列涅夫同志!”布琼尼元帅打断了秋列涅夫的话:“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会以为我是找借口不提供增援!”

    “不,不……”

    “不要否认!”布琼尼元帅没有给秋列涅夫解释的机会:“这么做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原因就像你说的,德国人正在朝巴库进军,而且速度很快,也许几天后就会到达巴库!”

    顿了下布琼尼元帅就接着说道:“那么,如何我不增援外高加索方面军的话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外高加索方面军溃败,紧接着就是北高加索方面军了,而且如果德国人占领了巴库,苏联就会因为缺乏能源陷入危险之中,这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

    秋列涅夫大将很快就释然了,布琼尼说的没错,布琼尼做为一名苏联元帅,这对他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

    “那么,布琼尼同志……”

    “你还记得在莫斯科战役之前我们是怎么做的吗?”布琼尼问:“我指的是在我们一路撤到莫斯科的时候!”

    “你是说坚壁清野?”秋列涅夫问。

    布琼尼元帅没有回答,他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就叉开话题:“1200公里,等德国人赶到巴库的时候,他们已经精疲力尽了,我们反击的机会也就到了,明白了吗?”

    秋列涅夫像是明白了什么,回答道:“明白,布琼尼同志!非常感谢!”

    或许是当局者迷,在此之前被德军打得焦头烂额的秋列涅夫大将几乎对自己及自己的军队都失去信心了。

    但是现在,在布琼尼的提醒下,他突然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了。

    一方面,他让部队在德军前进的路上不断的制造些麻烦,比如炸桥、埋雷,偶尔再来个伏击什么的。

    不过这对德军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第7空降兵的德军在空降之后实际上就空降到了苏军的后方,他们不仅占领了高加索山脉,还以高加索为基地主动前出占领山脚下的交通要道。

    所以,苏军的这种炸桥、埋雷等动作大多都是在做无用功,德军沿着空降兵控制的公路以每天一百公里的速度往东推进。

    另一方面,秋列涅夫就让士兵着手进行百姓的撤离工作,要求像莫斯科战役前一样坚壁清野。

    这一点倒是做得比较到位,仓库里的弹药补给还有燃油一口气全都烧光,甚至连百姓手里的粮食也不例外。

    不过他们对地里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就没办法了……苏军也想将这些东西全都烧掉,但分散在地里根本就做不到,或者也可以说没时间让他们这么做,德军就在背后甚至已经在侧翼随时都会将他们包围。

    最后就是巴库的防御。

    秋列涅夫大将与布琼尼元帅一样出身骑兵,他与布琼尼元帅的区别在于……他并没有认识到骑兵已经不适应这时代的战场了,这也是秋列涅夫会派骑兵师前往新罗西斯克迎战的原因之一。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秋列涅夫引以为傲的一个骑兵师在新罗西斯克惨败,一个师只有几百人绕过高加索回逃回了方面军。

    此时的秋列涅夫当然不敢再有之前的思想,几次与布琼尼交流或者也可以说请教后,就在巴库三十公里外利用地形掘壕筑防层层防守。

    “力求每道防线都能守十天!”布琼尼对秋列涅夫说道:“这样一来,德国人要打到巴库至少需要几个月,那时我们的援军也会赶到了!”

    “非常感谢,布琼尼同志!”秋列涅夫回答。

    以前他一直都没把布琼尼放在眼里,甚至还因为两人都是方面军司令所以暗中与布琼尼较劲。

    但是现在,秋列涅夫终于明白自己与这个老元帅之间的差距了。

第六百零九章 火战壕() 
    十天后德第11集团军就在曼施泰因的带领下到达了巴库防线。

    曼施泰因站在一个高地上举着望远镜望向敌人的方向,但从他望远镜的角度来看却不是苏联人的防线,而是远处耸立在油田上的一个个钻井以及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