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一些高级官员对中国发展火箭颇有微词。后来,当看到火箭是强有力的战争手段时,火箭研制又简直成了中国政府的宠儿。

    中国政府在拜科努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战争开始时,在这里工作的有4450人,其中包括9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由于谢浔在基地建设中表现出的组织、指挥才干,他被提升为拜科努尔火箭基地的总管,晋升为中将司令。

    中国的火箭研制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7年秋,在北海湾进行的h…3火箭的发射试验,3次发射都以失败告终。这对整个试验基地,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专家检验结果:发动机工作正常,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系统设计出了问题。经过大量模拟试验,发现了h…3火箭的控制系统的回路响应太慢,控制力矩大小,以及导线接点处的强度太弱等一系列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上述问题。又重新设计了控制系统,并扩大燃烧舱的面积。这样,新型号的h…5火箭出现了。

    1939年3月,h…5火箭发射成功。火箭升高到12公里。设计者还别出心裁的为火箭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降落伞,发射后落到沙海中。竟然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这使得研制时间缩短了,研制经费也可节省下来。这是一种绝妙的创新,中国科学家由此发明了回收技术。

    h…4火箭在1938年就已设计出来。研制工作是借助于h…5的研制试验。h…4即现在的“天狼星”t…2火箭。

    “天狼星”t…2火箭是由中国前大总统吴佩孚命名的,取自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句。

    t…2是一种威力更大的弹道式火箭。火箭全长16米。直径1。75米,有四片尾翼。起飞重量16吨,发动机推力32吨,能把1。5吨重的弹头送到400公里远,发动机熄火时速度达到每秒2。2公里。这种大型先进武器在当时堪称为“举世无双”。

    1940年6月30日。中国t…2火箭进行试射,取得了部分成功。经过多次努力改进。同年10月3日,第3次试射,火箭按照要求爬高到80公里处,飞行到离艾兰河东北180公里的哈尼湖面上。

    对轴心队来说,让他们最没有办法对付的就是t…2导弹。它可装在平板拖车上,能通过铁路隧道。机动灵活的布置在任何一个角落。但t…2火箭精度较低,只…;

    适于用来攻击象城市、港口等非常宠大的目标。为了袭击小目标。中国人发展了一系列可传输指令的制导武器。这些武器由操作手通过无线电波或控制指令传输线导飞向目标。

    1942年7月1日,杨朔铭在西昌火箭发射中心接见了谢浔和冯天明,并一起观看了t…2火箭发射成功的纪录片、t…2火箭及其运输车的模型。杨朔铭看过后十分满意,指示优先安排和大批生产。他甚至要求把t…2火箭的弹头增加到5吨重。几天后,冯天明获得一项殊荣。杨朔铭授予他“名誉教授”的高级学衔。

    t…2火箭研制成功后,冯天明等火箭专家并没有为胜利所陶醉。他们又设计了射程更远的h—9导弹和h—10导弹。甚至期望将二者组合成一种洲际导弹,其发射距离足以达到苏联欧洲部分的全境。

    h—9导弹是t…2火箭的改进型。其总体设计与t…2火箭基本相同。但是。设计师给新火箭增加了两个后掠式稳定翼。它因此得名“有翼的t…2火箭”。导弹全长15米,直径1。72米,重15吨,弹头重1吨。最大射程600公里。发射时不要导轨,垂直发射。当导弹升到24至29公里的高度上。此时,事先调定了数据的陀螺仪控制石墨舵,使导弹进入预定航向,并以40度上升角继续上升到48公里的高度,速度达到每小时6000公里,离发射时间不过1分钟。此时,通过无线电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依靠惯性继续上升到100公里的高度。然后,再以每小时3700公里左右的速度沿抛物线弹道下落,接地速度则达到了每小时2900公里。

    中国的设计师们把h—10导弹设计得更为气魄。它是一种大型助推火箭,长31米(相当于h…9导弹的一倍还稍多一些),直径4。1米,重约90吨,发动机推力达207000公斤。

    干劲十足的中国设计师将他们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还设想要把h…10导弹锥体部分留有圆孔,它可以与h…9导弹尾部连接起来,组成最初的巨型两级火箭,它的全长36。5米,总重量100吨。发射时。首先点燃h…10的发动机,导弹垂直上升到180公里的高度时点燃h…9导弹的火箭发动机,继续上升到380公里高。然后,使其作水平飞行,导弹抛掉助推火箭后。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0000公里。当它重新进入稠密大气层向目标高速俯冲时,就已飞行了5000公里的距离。由于中国的各个公司受命制造专门与敌国空军飞机作战用的火箭弹(航空火箭弹和高射火箭弹)。中国的科学家利用原有的经验制成了机载火箭弹和高射火箭弹。这个时期,在研究火药和液体燃料的成分、以及控制火箭飞行等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从1941年开始,中国的许多公司接受了制造各种火箭零件的任务,而这些火箭的装配则是在一个绝对保密的地方进行的。改进火箭武器构造的工作一直在紧张地持续着。这期间中国的科学家还大力研究了利用雷达和电视控制飞行的问题。这些研究项目中有很大部分直到1943年初已经获得成功。中国政府正打算将其应用于战争当中。

    而中国最先成立的第一支机动导弹部队。就装备给了中国陆军装甲教导师。

    装甲教导师装备的实战型“天狼星”t…203火箭(导弹),带有半穿甲的3。4吨弹头或700枚5公斤集束炸弹,射程为400公里,射击精度目标半径为600米。用于攻击苏军后方的物资基地或使用集束炸弹弹头攻击苏军的二线集结地。在进攻车里雅宾斯克时,中国导弹部队首次发动了攻击,使苏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这次导弹袭城战中。苏军共有8000余人被炸死,47000人受伤,被迫向后撤退。…;

    此时,装甲教导师的飞弹发射大队将“天狼星”t…203火箭隐蔽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郊区的森林中,准备向苏军的后方发动大规模的袭击。

    经过改进的“天狼星”t…203火箭的威力更大一些。地面用无线电控制。以及用安装在火箭上的加速装置控制。它是一种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送的火箭,到达一定高度和一定速度后,发动机自动关闭。此后,弹头就沿着预定的弹道飞向目标;中国火箭部队采用垂直发射的方式。在发射时,用类似高高竖起的石油钻井架将火箭安装在发射台上。火箭穿过大气层飞抵目标,其飞行的轨迹。绝大部分为自由抛物线轨迹。再加上飞行速度快,只有4、5分钟即可达到袭击目标;落地之前又听不到声音。加之t…203火箭的破坏力巨大,因此苏军根本无法防御。

    很快。一枚枚巨大的火箭腾空而起,飞向远方,看着火箭升空的雄姿,东方白却突然好象没有了力气一般,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别这样,老白。”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接着一只有力的手将他用力扶了起来。

    东方白转头看去,是第17机械化步兵军军长方中天中将。

    “你怎么过来了……”东方白看着一脸油烟的方中天。苦笑了一声,“是部队全打光了吗……”

    “我叫你骂完了。”方中天哈哈大笑起来,“要是部队真的打光了,我还有脸站在这里吗?早他娘的吃颗热豆随弟兄们去了。”

    “都怪我……”东方白知道在自己的这次“滚雪球”行动中,前来支援装甲教导师作战的第17机械化步兵军伤亡很大,部队的战车已经损失过半,但全军上下却并没有一丝怨言。

    此时的东方白,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愧疚之意。

    “我刚才冒了个险,带人去红毛子那里转了一圈。”方中天用轻松的语气说道,“顺便上你这里来看看。”

    方中天话音刚落,一枚“天狼星”火箭呼啸着升空,方中天回头看了一眼这枚涂有黄绿迷彩涂装的巨大火箭迅速消失在天际,不由得吐了吐舌头。

    “要是以后打仗全靠这玩意儿,保不齐咱们就都好失业了。”方中天笑着说道。

    “不好说。”已经见识过这种武器威力的东方白脸色变得更白了。

    方中天意识到不该和心力交瘁的东方白说什么“失业”,便转换了话题。

    “你猜我去红毛子那里逛,看到了什么?”

    “不会是也看到这种火箭了吧?”东方白说道。

    “那倒不是。”方中天笑了笑,说道,“我看见他们在破坏。”

    “破坏?”东方白一愣。

    “对,他们好象预见到了要失败,正在毁坏一切东西,除了武器装备。”方中天说道,“我估计这几天他们可能就要准备拼命了。”

(五百八十九)复仇之火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中苏两军的战斗仍在继续。

    当然,也少不了恐惧,焦渴,饥饿和仇恨等种种痛苦。

    残酷的战斗变成了对人类耐力的考验,对于交战的双方皆是如此。

    对苏军士兵来说,卫国战争从来没有给他们片刻的喘息。

    这是一次他们从没有经历过的异常激烈和残酷的战役。

    随着战事日趋激烈,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域的苏军,初期被围在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30公里的圈子里。

    被围的70万苏军官兵,每天至少需要2000吨物资。苏联空军竭尽全力,也只能每天空运300吨的物资,而这还需要冒着华军战斗机的拦截,实际上每天只能运到不足100吨。苏军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片面包,15个人分1公斤土豆,骑兵的马匹已被宰食精光,士兵喝的只有雪水,伤病员无人照顾而奄奄一息,人人受到饥饿和严寒的折磨。坦克因缺少燃料不能开动,火炮缺少炮弹,士兵每天只领到30发子弹。苏军伤亡人数与日俱增,战斗力下降,实际上这70万人马中,有战斗力者已经不到50万人。

    与此同时,华军的包围圈也在逐日缩小,人人都预感到覆没的命运即将来临。局势已是岌岌可危。

    “中国人离飞机能够起飞的最后一块场地只有两英里了。等到这块地方失守以后,就连一只老鼠也休想逃出去。何况是我们呢!不用说,数十万其他官兵也休想逃跑。不过,一个人能有别人陪着一起毁灭,也算是一个难得的小小慰藉吧……”一位苏联政委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看了地图以后吓坏了。我们已经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斯大林同志抛弃了我们,他把我们丢下不管了……”

    “当我们的阵地陷落时,你会听到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那时你就将知道我不会回去了。”

    这就是苏军所面临的真实情况。

    由于华军特种部队的疯狂活动,使苏军后方乱成一团。装甲部队按标记小心翼地绕过雷区,却闯入了没有任何标记的真地雷场。运送燃料弹药的车队根据值勤人员的指挥行进,却发现正好落入华军装甲部队的口袋阵中,因为在路口指挥车辆的值勤官是操俄语。穿苏军制服的中国特种部队。苏军坦克第4集团军的两个坦克师奉命由前往图尔布津增援,却陷入华军的伏击圈中,被全部歼灭。而华军主力却乘苏军混乱之机,一举实现了包围。中国坦克群迅速冲过特种部队抢占的各个重要桥梁要隘。向纵深发展。

    为了对付苏军,中方通过从原来的白俄军、流亡到中国的哈萨克部队和白俄后裔中招募志愿者,组建了几个师的兵力,称为“俄罗斯解放军”。

    这些志愿者大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至少精通两种欧洲主要语言,尤其是英语和俄语。他们加入突击部队后,中国方面又对他们进行了高度强化训练。

    通过陆军情报部、国土安全部和联邦调查局提供的情报,这支特殊部队获得了进行游击战所需的大量特种器材。通过在俄国的双重间谍,他们获得了大量俄国制造的炸药。地雷,冲锋枪和无线电装置。

    在得到授权后。中方制订了组织突击队潜入敌后,配合华军主力实现苏联后方突破的“雪狼行动计划”。

    根据计划,中方的一些首脑在这支被称为“俄罗斯解放军”的部队中亲自挑选了几千名能说俄语,英语的官兵,组成突击队。又从历次作战的缴获中搜集苏式服装,车辆,坦克,枪支及一切能证明苏联人身份的用品,让突击队装扮成一支十足的苏军部队。在华军发动攻势前夕,这支操俄语,穿苏军服装,挎苏式冲锋枪、乘苏式吉普和苏制坦克的突击队,乘夜黑偷越苏军防线,直插苏军后方。然后分散成无数支小分队,在苏军防区大摇大摆活动。他们可以割断电话线,捕捉苏军传令兵,把表示雷区的红色标记移到没有地雷的安全路段,倒转路标,把苏军援兵和补给车队引上歧途。同时还可以抢占重要桥梁渡口,接应华军主攻部队。…;

    在潜入苏军后方的特种部队的配合下,华军在几天之内,就撕开了苏军防线,向前突进近数十公里。苏军面对华军的攻势,一时竟束手无策。

    混乱局面持续了几天,苏军参谋总部才弄清造成混乱的真正原因。一支苏军的侦察车队在前线截住了一名华军传令官,从其公文包里搜出一份标有“雪狼”行动计划的绝密文件,从中了解到苏军目前的混乱皆由白俄出身的罗曼诺夫上校及其指挥的几千名华军俄裔突击队员所造成。

    苏军参谋总部根据缴获的文件,下令各种组织力量,消灭华军派来的白俄突击队,但这却进一步引起了苏军更严重的混乱。

    这些华军中的白俄士兵和苏军士兵一样,凹眼高鼻,身健腿长,泛红的皮肤上生长一层白毛,从面貌上看不出任何异常,因而很难加以区别。

    要在数十万身穿苏军制服,操俄语的苏军中,搜出几千名假苏军士兵,无异于大海捞针。结果,不但是包围圈中的苏军,驻守在后方几百公里战线上的百万苏军也因为相互盘查,弄得人人自危。

    每一个过路者,不论经过哪一个岔路口或哨位,即使穿戴整齐,出示过完整的军阶、证件,也免不了各种奇怪的盘问。甚至连苏军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利久科夫将军也在一天之内受到苏军岗哨的三次严格盘查,每次盘查他都必须回答关于社会生活的三个不同问题。幸好有几个过路士兵认出了他是集团军司令。他才没有受到进一步刁难。

    在这同一天,全线有几百名苏军官兵因不能正确地回答关于社会生活的各种怪问题而被临时拘捕,其中不乏身负紧急使命的高级军官。经过仔细审查,几百名被拘官兵没有一个是中国突击队员。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周围的城市本身也已遭到威胁和影响。成千上万的工人从城西开始环绕城市筑起三道防线,最外缘的防线长达三百英里。当时已有多个由民兵与工人组成的民兵营,其数量还在逐步增加,因为许多营还在源源不断地开入这些防线,接受战火的洗礼。苏军东方方面军现在虽然还没有溃散,但实际上已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有些师只剩下几百名步兵,通信,补给与运输几乎全部陷于瘫痪。

    而在苏军仓惶后撤的道路上。苏联人把他们的国土变成了一片荒凉之地。在大批挥舞着手枪歇斯底里的苏军政委的淫威下,苏联人民不得不放弃了农场,乡村和城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